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经研习报告/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钟茂森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四)为报亲恩 效法范公

由于母亲的培养教育,我的小学中学都非常顺利,成绩也非常好。小学毕业,是以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华南师大附中;中学成绩也很优秀,顺利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高校中山大学,读国际贸易经济专业;上了大学以后,母亲就鼓励我要出国留学,要学好本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母亲对我讲:“我要做博士的妈妈。”

因为母亲的这个志向,所以大学期间一直在做准备。1995年,二十二岁,大学一毕业就很顺利地到美国留学,攻读硕士,接下来就是读博士。临行前,想到在孩童时代念的《游子吟》,这回真的自己要做游子了,就安慰母亲说:“妈妈,您好好地保重,等我七年。”当时,母亲已经跟父亲离异,我跟母亲相依为命,我走后,母亲就是一个人生活。但是为了成就儿子的未来,母亲愿意甘受寂寞。茂森也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所以跟母亲保证说:“您等我七年!”因为七年的时间可以把硕士和博士完成。在美国,一般来说,读一个硕士要两到三年,读一个博士要四到五年,正常情况下,七年可以把硕士和博士都拿下来。

在美国留学期间,因为时时刻刻都想到要报母亲的恩,实现母亲的志愿,所以读书也很用功,成绩都很优秀,一般都是全班第一名,在学校也拿到奖学金。没有奖学金就很难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奖学金对我帮助很大。我记得每个月奖学金能拿到八百美金,对一个留学生来讲,这算是不错了,可以把学习和生活维持得很好。记得当时为了省钱,生活也很勤俭。母亲曾教导我要学习范仲淹,范仲淹是“断齑划粥”,生活很简单,在书院里面读书,一天就煮一锅粥,冻成块,再切点咸菜沫,叫齑,撒在粥上,把粥分割成几块,每餐吃一块,这就是断齑划粥。我把八百块钱奖学金也来“断齑划粥”,分成三份:两百美金给母亲寄回家;一百美金寄给我父亲,虽然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对他依然是孝敬;另外剩下的五百块钱再继续分,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学费,能够每个礼拜给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有时候要打一个多小时,长途电话费是我支付最多的开支。再省些钱,每年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作为路费、买机票。

所以当时就租最便宜的房子,冬天房子里冷,不开暖气,夏天热,也不开空调。为什么?舍不得,为了省钱。我留学的行李有限,只带了一条毛毯,棉被在美国的价格比中国高,也不舍得去买。冬天冷的时候,毛毯不够盖,就把所有的衣服都压上,甚至把书本都压上来。那时好多中国留学生一起住,我记得刚刚去的时候,有一位学长毕业了,他的高压锅用了好多年,已经不高压了,锅顶的重锤子都不见了,准备扔掉。我就跟他讲:“别丢掉,你就送给我吧。”我就拿着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做菜、做饭、煮汤,什么都用它,一用就是四年。

(五)持戒有定 学业早成

同学们看我这么省,又看到我有两件事情不省:一个是打电话,一个就是每年必定回家探亲,不省路费。他们都跟我半开玩笑的说:“你要是把这些钱都省下来,就能买部汽车了,买部二手车是没问题的。”我没有买汽车,上学骑着一辆小的自行车,风雨无阻,但是心里很踏实。在留学期间,心里就只存着一个目标:赶紧完成学业,然后孝敬父母,奉养父母。为了专心学习,我给自己定了七条戒律,所谓“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

生活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在这枯燥的环境里,反而人的进取心更强,因为志向非常坚定,所以学习很顺利,成绩也很优秀,结果四年就把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全部完成了。原来跟母亲承诺是七年,四年就完成了。当时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包括我的博士生导师都很赞叹:“在我们学校,这么快速完成硕士、博士学业的,你还是头一位。”  (六)事业有成 孝为本源

因为成绩很优秀,做的研究、出的成果也很显著,因此在导师的有力推荐下,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博士毕业一般是在大学教书,当时定在德州大学一个分校做助理教授。博士还没毕业,工作就已经确定了,这让很多留学生非常羡慕。博士毕业前,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接到美国来,特别请她参加我的博士毕业典礼。

那是1999年,茂森是二十六岁。穿着博士服,手捧着毕业证书,和母亲合影,当时母亲非常高兴。母亲希望我做一个博士,做一个教授,我也在很好的落实。我们母子一起在美国三年多,生活真的是很愉快,我的工资比较高,在美国也算是中上水平的收入,能够很好的养母亲之身。

二十六岁的茂森走上了美国大学的讲台,台下有很多学生年纪都比我大,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有这样的成绩?思前想后,不是自己聪明过人,不是资质很好,童年时代念一首诗,一个多月还不会背。真的,有今天的一点点成绩,如果说有积过德,可能是心里总装着父母,孝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成功。所以德的本是孝,古人说得好,“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之本源也”。水有源头,树木有根本,如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很快就会枯竭,很快就灭亡了。我们的本是什么?父母!尽孝才能够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孝心是事业最好的动力。所以事亲、事君,事君是什么?自己的事业,要为人类做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P14-16

后记

钟茂森教授融儒释道三家之教,综历代帝王、大儒之述,又援引古今中外之孝行案例,融合自己几十年力行孝道之体悟,汇集成《孝经》研习报告。

研习《孝经》 体解圣境

洋洋几十万字的文稿,读来晓畅通达,理事圆融,于宇宙人生之真相中,深入浅出,领略圣人先哲慈悲之余,有缘读者定有先祖与我同在之慨!

此前,笔者曾有缘浅解《孝经》,因德能浅陋,深感艰涩,圣贤之宏深义理未能释之一二。而今钟教授深解意趣,以金融教授身份,示现孝亲尊师、悲天悯人、志在圣贤的情怀,不负师长与大众的殷殷期待,慧开智显、解法如如,其风范让人油然而生钦敬,我们惭愧后学,惟有感念祖恩,以恭敬、惜缘之心学习本研习报告。

一个多月以来,徜徉于报告文稿,半之以听看本报告之影音视频,深觉受益终生,乃至此后生生世世……一个故事、一封书信,读、听多次,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泪湿几度不可自已!其间滋味,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于此不可说之真实利益,惟愿信受而行之。

诚然,本报告意非在请诸位同仁、同修,个个治经乃成教授,诸上善人但得略体圣贤义理,而对父母加意奉侍,对事业多尽忠诚,则身名俱存,亦“一事可称,行成名立”,仅此一点心即为圣贤存心,所谓“不限高卑”,“孝无终始”,“我欲仁,斯仁至矣”。

若学人读此报告,初得趣味,会觉天朗地清,即欲探得其妙,愿当深修细研。若诸位读者有缘,因《孝经》研习报告而发慧、开智入道,力行孝道,则不负师长、教授一番苦心矣;有志于传统文化教学之志士仁人,深入学习《孝经》研习,将悟后起修,修德证道,学儒作儒,学佛作佛,与圣贤同心同德,是谓学贵有志!

若教授讲之谆谆,而我辈不能珍重学之,则枉费母慈子孝一番表演,师长之恩,圣贤教诲,祖宗之德,皆枉费矣,诚愿同仁众等,当自专心、端心,如教授一样,发殷重心,诚敬心,修学研习《孝经》。

当今案例 感人至深

钟教授还亲自为本研习报告撰写了纲要,条理清晰,各位学人一看即知全书脉络。

值得—提的是,教授给现代故事精心配了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定会带给读者更深的心灵触动。

九旬老人白芳礼,一生蹬三轮捐资助教35万元,而自己生活清苦到最低限度。老人家表演不老、不病、不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视频中教授讲的泪湿哽咽,而我们看到图片,只是一眼,老人衣着简陋、身体瘦弱,吃力蹬着三轮擦汗的景象,就让笔者泪湿双颊,再不忍卒视。心中默念着:这是我们博爱无私的长辈,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长辈,用坚毅的脚步踏出了朴实无华的一生,也引领晚辈们踏上了一条坚实的幸福之路。望着这样的身影,“感恩”二字已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老人的行谊启发了大众的报国心,感通了更多的人契入一体的大孝之心,进而成为导引后学奉行大爱之心的永恒。

2009年汶川地震时,温总理不顾个人安危,代表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救灾,他安抚民众的图片,曾不止一次出现在网络、电视中。而今于教授之《(孝经)研习报告》中几度再见,又有入情入理与经典相应的开解,实是触动尤甚。那一段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同胞一体的日子,仿佛昨日重现。灾难无情人有情,总理忍泪的哀戚之容,与身边依赖的眼神,又浮现在脑际,正如《孝经》所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报告中几处文图相得益彰,其妙异曲同工,愿有缘之人早得法味。  深研经教 义理清晰

后学者常因修学日浅,或力行不够,导致对许多经文、义理,无法诠释,亦或解之乏味,《(孝经)研习报告》之学习,定无此等遗憾。

(一)解析精妙 多学善导

德是相,道是本体,原本深奥之义理,报告中钟教授几个形象譬喻即开化彰显。

用磁铁之性喻道;以水波喻德,波若不兴,水在何处?又将五伦解成是儒家伦理化的“道”,八德是人格化的“道”,“孝”是“本性本善”,行孝即是“本性”,即是有“道”,辅之以精彩案例及解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法儒释道三家,把“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之“道”,开显得通俗浅易,使人豁然明朗。

教授善学、善导,教导同修当下契入圣贤境界。谁是曾子?他是我们的代表,当下受益的就是自己,契入境界,直下承当。当讲到天子、诸侯、大夫时,教授循循善诱:我非天子、诸侯、大夫,是不是这些孝行、孝道跟我没有关系?仅仅是国家领导人、干部、公务员的事情吗?教授再三提醒同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现在是“和谐社会,匹夫有责;法界和平,我之责任”,教授非天子、诸侯、大夫,然而勤学精进,德教同样加于百姓;我非教授,也可以吗?所谓“为仁由己”,“天下归仁”。

钟教授于报告中,更善于启发读者思维。由五伦、五孝,联想到五脏、五行;二十四孝,联想到二十四节气;人伦八德与易之八卦的关系等等。引发我们深体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

(二)孝无终始 人初一体

讲习中解释“人之初”,不是指刚生下来,而是指没有生之前,人的本来面目;和谐同样不是人创造的,而是人类本来如此。许多开解不仅细致、深入,更使人耳目一新。

“一体”、“终始”的解析,尤其令大众受益。父精母血,十月怀胎,母子一体,生命来之,慧命具之,生我之时,我是谁?父母给了我们身体,父母的父母,祖辈的父母,追溯到祖祖辈辈的父母,泪下;生命的脉脉相承,繁衍生息五千年,人身得之何其不易,此世乃至过去世,有多少与我血脉相连者?再追溯至炎黄,然炎黄亦有父母,“过去无始”。未生我时,我是谁?深而思之,我们的后代子孙,子孙之后代子孙,及至那无终的未来际又能说哪一个不是血脉相连?此界他方,世界原是一体,“未来无终”。那往生之后,我又是谁……

思之感慨,似乎理解了一点血脉相连,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地球一村,法界我心……原本一切都是无有终始,生即是灭,灭即是生,如六祖云:“何期自性,本无生灭。”

“孝无终始”之终始,之前读之、用之,未能深解,而教授从时间、空间、地位不同,从身心到性灵,解至不生不灭之道,实在透辟尽致,使人恍然有悟。

孝无终始,“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古人要孝,今人也要孝;中国人、外国人都要孝;无论何时何地,心里总存着父母;即使与世长辞,也“事死者,如事生”;将此无始无终之孝心,推广至社会达到“事诸父,如事父”,将孝心扩展至忠诚于祖国人民,天下法界为公,便是圣贤行持。

古来二十四孝,感动了我们几千年;当今孝子事迹,感动到全国,许多人的孝心被引发出来。这种互相感动即是同体,即是孝道,孝的本体就是道。

身体受之于父母,跟父母是一体。既然一体,父母需要,贡献身体亦是本分,古有割股疗亲,今有割肾救母。  炎黄子孙个个一体,爱自己的身体,犹如爱父母、长辈、亲友、天下人的身体,没有他人只有一个自己,仁是大同世界,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同体。

所以,地震国难,救助同胞,左手援右手,是在圆满一体的孝道。

因为一体,一念不善,消减天下人的福报,一念善,一定增加天下人的福报,而我们自己也是天下人之一。要做好人做君子,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回归自性,回归“人之初”,回归本来面目。

教授谆谆宣讲圣人境界:宇宙万物,我心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日克己复礼,一日天下归仁。

行孝报恩的心永恒不变,即可保持“人之初”;圆满孝道,亦能回归本性本善,与道合一,孝,无始无终。

另外,报告中有关“天经”、“地义”、“不敢”、“感应”、“以鬼享之”、“毁不灭性”等等道德名相之词句的解析,多是儒释道三家之综合提炼,可圈可点处,俯拾皆是,常常叹为精妙,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有缘人开卷自得法益。

学习本研习报告,时时发愿加意修德,守心护念,实为护我赤子之本善之心耳,圣贤即我心,我心即圣贤,请圣贤住世,圣贤在何处?不在天边,在清潭对面。

今之《孝经》研习,有一种超越文字的东西一直在回旋,得无幸乎?常泣下慨之,良深良久,人之味乎?法理之味乎?抑或法性滋味之一二乎?

诚愿读者,有缘同仁,早日受益,于善法妙理中体解圣道,发无上心,为众生做不请之友。

(三)实学活用 如法教化

钟教授曾经多次在儒释道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论文,主题大都与和谐相关。

尤其是2007年,西安国际道德经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教授受邀演讲并发表论文《和谐之道,以孝贯通》。论文从《道德经》开解,分析了道和德,以及孝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最后皆归到孝。因为“和谐世界,以道相通”,那和谐之道,就“以孝贯通”。可见三家皆是以孝为大,以孝贯通,以此,教授对儒释道三家经典之研习日臻圆通,也略见一斑。

联系当前国内国际种植养殖的形势,钟教授和许多海内外志士仁人一样,号召素食,且很有感触地希望全国共同推动有机饮食和素食,保证国民的健康,由对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小孝,扩展到对国民身体的爱护、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大孝,经典推演到生活,实实在在,活活泼泼。

把素食上升到国民素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想到几年前教授希望国家把清明祭祖作为一项法定的节假日,以便人民慎终追远,传承孝道,今成事实。相信有机素食一愿,必与圣贤仁爱相应,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钟教授研习经典,是实学、活学,从几千年前的圣君明王,到当代、当今多位领导人的案例采集,都非常契机契理;呼吁媒体道德,号召有机素食,倡导建老人院,皆是一体之心;图文并茂,翔实的当代孝子模范资料,感人至深;将八荣八耻、地震、奥运等各类时事,自然融进报告中,拉近了读者与圣贤经典的距离。

钟教授解释现代之“君”,乃人民公仆,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并联系“八荣八耻”前两条讲到事君,没有丝毫牵强,法理自如。

至于“忠君”,当今有封建、禁锢人民之说,甚而因此封杀圣贤教育,都是自己修学不够圆通,曲解圣贤,乃至化神奇为腐朽,令志士仁人引之为憾,圣哲先祖也会在天上垂泪。  钟教授2009年参加了青岛、唐山两届全国企业家论坛,演讲的主题是“金融危机里的省思与出路”,谈到危机根源于社会缺乏道德,没有同体感,只有自私自利,出路归结为伦理道德教育,尤其全社会应提倡一体,推演孝道,听众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一位女企业家,爱好国学,近年来学习的费用超过了50万,2009年7月在唐山听了钟教授的分享,很感触,用儒家《大学》,还能把金融危机解释得这么透彻!唐山市委一位领导,在青岛听了钟教授的课程,觉得很精彩,他回去后在网上查了钟教授的资料,然后感叹说:像这样能够把金融危机内在原因分析得这么透彻的海内外知名学者,能够到我们家乡来讲课,真是我们无上的荣幸。而教授之演讲,进退得当,令人赞叹,足见对所学之运用圆融。

(四)千经万论 孝为行门

学习艺能的目标是为了明德、悟道,不能着相,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孝经》总汇六艺,综述德、仁、义,为至圣先师之行门,受历朝历代之帝尊儒崇,是整个儒家学问之根,乃千经万论之本源。

几千年前,至圣先师,恐后人不能深解经义,学文而不力行,著《云经》道德仁义之辞章,又慈悲述作《孝经》一十八章,旨在教诫后人解行相应,知行合一。至于假借曾子请益,因学生之修学难以叩问如此深奥义理,更见至圣先师对行门之重视。

儒家近百余年来,少出大师,亦少经世致用者,何哉?学儒未能作儒,而今人多不知圣贤为何意,不肯、不知如何做圣贤矣,此境为仁者之忧!

近年来,国家领导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在国内外会议、报告中号召回归传统,复兴中华文化,两位领导人激发了教授的深入思考。经典本来就是圣贤人的生活实践,“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就要从儒、释、道三家传统圣哲的教诲中,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汲取智慧、经验、方法、效果。

钟教授为人演说,无处不是道场。笔者参加唐山企业家论坛时,看到教授对长辈们非常尊重,一顿早餐功夫,让所有请教的长辈们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上了年纪的人参加会议,主办方常常会觉得年龄大,甚至还有这方面的限制,老者也觉得给大家添了麻烦,钟教授当时给予安慰:老人家能来,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没有思维,造作,脱口而出。一位年长的董事长听了非常感动,回去后和亲人、同学、朋友,多次谈起,说因为自己感觉到了真诚。

钟教授自幼敬老爱老,如今学圣希贤,以同体大孝、至孝之心,表达了真诚的心境,因此会让老人家念念不忘,津津称道。

回顾钟教授的成长历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留学美国攻读硕士教授,乃至成为美国大学教授、澳洲终身教授,实在是得力于多年的母教。任何的境界下,总能知止于“孝”,以身力行示范孝道!小孝事亲;大孝为民;至孝以德济世,成就圣贤,普利众生,利益千秋万代。慈母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教授承继母志,又蒙恩师之教化,以师志为己志,以“孝”为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圣贤路上,蔗谨谦卑,孜孜不倦,言多请教,行多省思,如今多止在摄影棚内,实是“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自助而天助,亦所谓“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四十个小时的报告中,教授每一章节都向诸位仁者真诚请教,,时时体现的是向学向道、治学严谨的风范,也是处处在落实孝道。

伦学道德,莫大乎《孝经》,莫大乎光大孝德者。研习《孝经》,是为众人信服。今之圣贤行谊,圆满孝德者,教授为范,亦属当之无愧。可谓此人演说此法,斯人研习斯经!

修德有功 性德方显

教授自幼非聪明睿智,今之学问修为,缘自慈母教化,点点滴滴,孝德功成,方得性德显露。

(一)点滴孝慈 一生回味

当时,钟教授美国留学别后一年,回家省亲,母亲为儿归来,特意剪发,为让大洋彼岸的儿子看到一个好的形象,更会安心学业;儿子为省理发费,辗转回乡,长发憔悴,示母以旅途劳顿、不佳形象。这件生活小事,教授多次讲到,谓自己对母亲爱敬不够,每每颇为惭愧。教授修学之善观己心,讲学之至诚无隐,责己之隐微深切,对母爱之细微体察,令人深为动容。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父母做了多少,我们却不能与父母同心同体,常常报之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亲恩浩荡,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伟大,恰是这“润物无声”的细节。父母是我们一生读之不尽的经典,他们不经意的言语、行为,往往能让儿女领悟到一些人生真谛。我们粗糙的心是那么肤浅,如何变得细腻深邃,愿常常提起教授与母亲的生活应对,并以之为范,让我们在天伦中,在生活的细节中,发现与捕捉生活中至性的美。教育无处不在,尤其自然的言语、行为的教化,往往更加感人至深,让人一生回味、受益,由此,我们对教授之母充满敬意。

(二)源头活水 此母此子

每到逢年过节,老人生日,即举行家庭聚会,晚辈给老人红包,跪拜,第三代孩子要写词读诗,表演节目。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当然亦为教授提供了一方精神的沃土,孝亲之树自幼扎根。

而今打开家庭文化箱,母亲用心收集的文稿信件,仿佛都在述说着历历往事,家庭的变迁,母亲育子的艰辛。儿子与母亲相依相携走过的几十年,都记录成了文字,每一份文字,都是一份生命的积淀,在这时时的心灵温暖中,教授的生命之源化作了汩汩的智慧之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这样的家道下,教授勤学努力,自幼所得第一亦不知几多矣。到了海外,更是以“七不”戒定自己,清净求学,《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德者,得也”。海外十几年,也都在给中国人争光:美国献血,使中国青年的爱心之血流在美国同胞的血液里;在美国与中国留学生八次座谈分享孝道,使同学感念亲恩;留美学习期间达到资深教授的水平;被严格的知名教授誉为几十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七年硕博学业四年完成,成为所在学院第一人;第一个月工资捐助给美国大学作基金;在澳洲成为学术论文最多、破格提升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凡此种种,皆是一个“孝”字了得,所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授照了祖先、慈母、恩师、亲人、朋友、乃至中国人的汗青。

鲜花掌声赞叹来了,我们第一个想起谁?是男、女朋友?还是父母?即将教授毕业,二十六岁就要走向美国大学讲堂的赤子,第一个想到是含辛茹苦几十年,眷眷念着儿子的远方慈母,真是此母此子!

(三)家学有道 志在圣贤

教授深情地分享母亲给姥姥的书信,以及母子之间多年来的书稿信件,让我们感受着几代人的温情。文字背后的人性之美承载着家道之沿袭,那一段段人生记忆,都是一次次生命的启迪。书稿几乎记录了教授走过的每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那真情掩不住的段段佳话,让人称叹慈母分享给大众的美好人生风景,诚愿此情此景与贤母懿德,乃至几代风范,随教授一生志在圣贤之行谊而流芳千古。

教授之母自幼亦得益于家道传承。孝悌的家风,不仅支撑慈母走过了文化大革命,也支持着教授把孝心、敬心献给父母、师长。定心、守戒,完成了学业、事业,如今正继续着圣贤之道业。

晚辈是望着父母、师长的背影成长的,父母、师长的修为到哪里,就会把孩子、学生带到哪里。试想,能够高瞻远瞩,为19岁儿子规划人生到55岁,慈母的精神之园也一定是碧树参天,而这种坚毅的生命力量,也早已深植于教授心田。慈母智慧,将教授导归恩师座下,支持教授志在圣贤,放下名位,重做学生,使得教授多蒙恩师加意教诲、提携,实乃同修同仁众等之幸。我们感恩钟氏家族,感恩钟妈妈,感恩孝亲、尊师,老实受教的钟教授!

教授以“孝”的生命体验,已经为我们证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孝为先;更证得“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生如果有捷径,唯行孝为至德要道。

行孝圆满时,性德方得显露。“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大舜如此,教授、众生亦然。父母者,人之本源也,吾辈学业、事业、道业之源动力也;道德仁义之实学、行门,孝也;《孝经》,恒常孝行者,圣学之根也。

所以,当今之世,亟待仁人志士,首先效法圣贤、效法钟教授,学而时习圣贤之根,方能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然后修身立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弘扬圣贤之教,为万世开太平。

本研习报告,是钟教授修学体悟,是持戒精严、回归灵性的成果,更是母慈子孝,由小孝至大孝,奔向至孝的人生记录。

愿众同仁早入宝山,以“孝”德为本,从我做起,学而时习,体圣贤之心,慰父母之志,解恩师之意,悟自性之理,与先师圣哲同心同德,以“十方法界,舍我其谁”之义,真正利益我们当下的生活,共同光大伦理道德教育,重辉圣贤至孝风范,则必是家和人乐,崇德兴仁,皆修礼让,各得其所,社会和睦,世界和谐。

在此,对成就本书的一切人、事、物,至诚感恩。本书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诚望志士仁人多多参与指教,感恩不尽。

——编者敬记

2010年4月

目录

前言

孝经(经文)

本经概要

 讲题确定 研习缘起

 儒释道学 同出一原

 天台体例 五重玄义

一、释名

二、辨体——以“道”为体

三、明宗——事亲事君立身

四、论用——宇清国安家和人乐

五、判教——圣之根人之行

开宗明义章第一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一、逐字逐句 开解章题

二、综述诸章 阐明关系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设置情境 垂之来裔

二、至德要道 教之由生

三、人子之身 血脉相承

四、立身行道 扬名显亲

五、行孝尽忠 一体一心

六、常念祖恩 修道立德

天子章第二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孝道真谛 人我一体

二、爱敬父母 尊重他人

三、天子德教 惠及四海

四、天子庆善 泽福万民

诸侯章第三

 解释章题 简析主旨

一、不骄不危 有度不溢

二、不危不溢 富贵长守

三、戒慎恐惧 基业长存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世界首富 用钱智慧

二、华人首富 恪守母教

三、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卿大夫章第四

 解释章题 简析经文

一、服饰身表 等差有礼

二、言语行为 不敢违礼

三、守法遵道 无怨无恶

四、三者皆备 守其宗庙

五、夙夜恭谨 敬事君上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谨慎不敢 遵循道统

二、服饰守分 古礼今用

三、颜子问仁 克己复礼

四、行有怨恶 反求诸己

五、言行枢机 出己加人

六、言行表象 心念内府

七、念念为善 天下归仁

士章第五

 解析章名 综述文义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爱母敬父 取敬事君

二、孝悌顺长 移之事君

三、君子立德 不辱先祖

庶人章第六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时空地位 事亲无碍

二、天子庶人 孝无终始

三才章第七

 解析章题 概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夫子慈悯 极言孝大

二、孝为本性 天经地义

三、天明地利 恒常有则

四、法则天地 政教化成

五、因天法地 见教化民

六、君爱其亲 则人化之

七、众慕德义 起心行之

八、君行敬让 人化不争

九、札乐德治 民心和睦

十、示好引之 示恶以止

十一、引用《诗经》 重申章旨

孝治章第八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注疏 解析章句

一、孝治万国 以事先王

二、诸侯之国 爱民事君

三、孝道持家 以事其上

四、亲安鬼享 慎终追远

五、灾乱不生 天下和平

六、明王孝治 化行天下

七、以孝治国 和谐世界

圣治章第九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注疏 解析章句

一、曾子请益 引入下文

二、天地之间 人贵孝行

三、万物天生 人伦父始

四、严父配天 落实孝道

五、郊祀配天 尊崇始祖

六、明堂配帝 四海来祭

七、夫子重申 孝德为大

八、亲敬父母 天然性德

九、因循性德 圣教之源

十、天性施教 政教和顺

十一、父子君臣 生续临重

十二、爱敬其亲 身教化众

十三、违背性德 民无法则

十四、谨守善道 免致灾祸

十五、不义富贵 视之浮云

十六、君子六事 不悖礼法

十七、六事完备 导引民众

十八、德教政令 爱敬而成

十九、引用《诗经》总结全章

纪孝行章第十

 顺承前章 简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落实孝道 事亲五致

二、养则致乐 悦亲尽孝

三、病则致忧 竭力疗亲

四、丧则致哀 痛悼亲恩

五、祭则致严 庄严肃穆

六、五致皆备 心意圆满

七、事亲三不 真实学问

八、三者致祸 皆为不孝

九、三者不除 虽养不孝

十、家道有孝 幼承五致

五刑章第十一

 阐明章旨 列述五刑

一、三千罪条 不孝最大

二、要挟君长 身败名裂

三、毁谤圣贤 无法可依

四、心无孝道 如树无根

五、人有三恶 不孝大乱

广要道章第十二

 邢昺《正义》简述章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教民孝悌 亲爱礼顺

二、音乐艺术 转变风俗

三、礼正人伦 安定和睦

四、领导媒体 札乐安民

五、礼本为敬 诚中形外

六、君臣父子 敬悦相感

七、敬寡悦众 此谓要道

广至德章第十三

 顺承要道 综述章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行孝于内 教化于外

二、孝心广被 诸父己父

三、教以悌道 诸兄己兄

四、教臣忠孝 以敬人君

五、君行有德 民之父母

广扬名章第十四

 顺承前文 综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事亲能孝 忠可移君

二、事兄友悌 顺可移长

三、孝忠本善 家理外治

四、三德于内 名传于后

谏诤章第十五

 解释章题 综述章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旬

一、曾子请问 深入孝理

二、过而不争 理所不可

三、天子无道 争臣保之

四、诸侯无道 争臣保国

五、大夫无道 争臣保家

六、士有争友 身保今名

七、君父不义 不可不争

八、推而广之 不义当争

感应章第十六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孝事父母 天明地察

二、长幼有序 上下和睦

三、孝悌有礼 至诚感神

四、天子有尊 言有父兄

五、不忘宗亲 孝悌亨通

六、引用《诗经》 结束全章

事君章第十七

 解释章题 综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进则尽忠 退而补过

二、顺美救失 扬善隐恶

三、君义臣忠 上下相亲

四、事君之道 尽忠为国

丧亲章第十八

 解释章题 简述主旨

 依循古论 解析章句

一、丧亲六事 哀戚之情

二、死不伤生 圣人之教

三、三年之丧 达礼有终

四、棺椁衣衾 举之为礼

五、陈其簋簋 以示哀戚

六、痛切哭泣 哀送父母

七、占卜风水 安葬父母

八、祭祀父母 以时思之

九、生死义备 事亲为终

后记

序言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汇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

本书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

古德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钟教授的母亲非常注重孝道,特别从小培养他学习、领悟《孝经》,而当1984年教授还是十一龄童的时候,就能够在春节家庭文化聚会中,宣读自己对《孝经》十章“事亲五致”的学习体会,稚嫩的文字中,不仅有对经典的悟处,更可贵的是体现了家道的承传。

教授在传统家道中,耳濡目染,自幼顺承母教,于当今之世,示范孝行,光辉孝道。四年前慈母即志愿,希望儿子放弃终身教授工作,跟随恩师学习,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把《孝经》讲解一遍。

钟教授自十九岁起,与母亲追随恩师,近年来投身圣教,更得恩师的悉心教导与栽培,学习并报告儒释道经典心得体会多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光大伦理道德教育,自当始于孝道。今承蒙恩师慈命,教授将力行孝道之心得,学习《孝经》之体会和盘托出,向各位朋友汇报和分享。

因此,《孝经》研习报告,是教授成就母志与报答师恩的一项责任和使命,所谓继人之志,述人之事。

自古儒释道三家皆为圣贤教育,雍正皇帝曰:“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本次报告,教授将三家之义理和研究方法均融合运用。

佛经体例研析,两千年来祖祖相传,在中国可谓登峰造极。报告之始,教授尝试用佛教最简便的天台宗之五重玄义法,分析了《孝经》概要,使大家未学经文,即对全经义理宗旨,了然于心。

本报告依从五重玄义,即按照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方面作研习。释名就是逐字解释名题;辨体就是辨明本经的体性和基本的原理,判为“以道为体”;明宗就是明了本经所指出的修学方法;判教,就是判定教学课程地位,判定为圣学之根。

接着,教授以严谨之治学风范,综述了历代帝王对《孝经》的尊崇,以及历代大儒对《孝经》所作的注、疏、述义、序文。述及唐朝玄宗皇帝,去烦取精,博采众儒义理之允当者,亲自注解《孝经》即《玄宗御注》;宋儒邢呙为《玄宗御注》又做注解,称《正义》。后世推唐玄宗及邢呙对《孝经》的注疏为最权威,所以教授也是在繁多冗杂的参考资料中,选定《注疏》作为研习参考,并佐以东汉郑玄、南梁皇侃、隋朝刘炫等大儒之相关论述,为我们选取精要、易解之章句,解析《孝经》,带我们深入宝典之一十八章。

首章是全经主旨,开宗明义,阐明事亲、事君、立身之孝道三层次;继之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章五等事亲,其中教授综历代所述,特别开解,事相虽为五等,其心为一;三才之中,人性为贵,贵在事亲严父,孝德圣治,四海祭服,民法则之,明王圣君之德教乃成于天下,是以三才、孝治、圣治三章;事亲五致,上不骄,下不乱,居众不争,三千刑律,不孝为大,不可要君非圣,是以事亲、五刑二章;敬寡悦众,尊亲隆众,要道、至德、扬名三章;谏诤之义,君臣父子当存,朋友亦当奉行,孝德至矣,天地昭察,鬼神效验,事君顺美匡正,上下相亲,中心不忘,其感应自通于天地入神,此谏诤、感应、事君又三章;本经第十八章,孝子丧亲,死事哀戚,毁不伤生灭性,礼而节之、葬之、祭之,圣人之教,生民爱敬尽本,死生义备,亨亲终矣。

本经篇幅简短,计1799字。然字字珠玑,旨趣深远,义理宏深,而圣德无出其右,明王以其治则天下和平。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言、以孝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则“宇清,国安,家和,人乐”,孝道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法宝。  本报告依据历代大儒所论,对《孝经》作者,予以确切肯定,即孔老夫子亲自述作。弟子曾参至孝,至圣先师假借其为当机之人,请益引文,为后世子孙陈述了《孝经》。

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教授亦不敢加纤毫己意,完全法古人之言,又以今言解之,报告中对经典之活学活用处,堪称精妙。

报告运用儒释道三家经典,详细开解了本善、本性,归结孝即为道;妙用比喻解释深晦名相;对“人之初”的“初”,“孝无终始”之“终始”等等,都有精当论述。

当代民主社会之“君与臣”,教授解释为“国与民”,引申为服务祖国人民是大孝;经典的分析中能联系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行持,政治经济、乃至国灾民难;古今中外之大孝、至孝案例,信手拈来,并与大儒之作,相辅相成;又每每能与多年来自己力行孝道之实践,自然融合,处处体现“解行相应”。

凡此种种,是深解经典义趣之故,更是教授多年修养孝德之功,而致性德彰显!其间,教授有多封与母亲的书信分享给读者,使慈母之懿德,教授之孝行,略得呈现。

《孝经》之宗趣,乃诸学总汇,六艺之根,更为孔老夫子示范后世之行门。钟教授之恩师亦常常教诲弟子,千经万纶,重在落实,学儒就是学孔子,学孟子,学作圣贤,所谓“读书志在圣贤”。

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所谓千古同慨,亦为《孝经》研习报告之因缘所在!

钟教授在报告中,讲了几个重点“社会和谐,我之责任”;从“孝”落实;教育的本质是身教;上行“孝”,而下效之,则社会和谐“垂拱而治”。

因此,整部《孝经》,昭示的完全是孝道与和谐的关系。

让我们以殷重的心,来学习圣贤之根——《孝经》,以诚敬的心,体会教授悲智双运,感恩钟教授带给我们的修学心得——《(孝经)研习报告》。

——编者敬书

内容推荐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

本书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

本报告依从五重玄义,即按照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方面作研习。释名就是逐字解释名题;辨体就是辨明本经的体性和基本的原理,判为“以道为体”;明宗就是明了本经所指出的修学方法;判教,就是判定教学课程地位,判定为圣学之根。

接着,教授以严谨之治学风范,综述了历代帝王对《孝经》的尊崇,以及历代大儒对《孝经》所作的注、疏、述义、序文。述及唐朝玄宗皇帝,去烦取精,博采众儒义理之允当者,亲自注解《孝经》即《玄宗御注》;宋儒邢呙为《玄宗御注》又做注解,称《正义》。后世推唐玄宗及邢呙对《孝经》的注疏为最权威,所以教授也是在繁多冗杂的参考资料中,选定《注疏》作为研习参考,并佐以东汉郑玄、南梁皇侃、隋朝刘炫等大儒之相关论述,为我们选取精要、易解之章句,解析《孝经》,带我们深入宝典之一十八章。

编辑推荐

孝道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法宝,百善之首,立国之基!孔子: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玄宗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

本书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报告依从五重玄义,即按照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个方面作研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