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试图回答两大问题:中国英语报章中的评价性形容词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呈现出哪些本土化特点?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在多大程度上为本族语使用者和接近本族语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英语报章用词的本土化特征/新世纪外国语文论丛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俞希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研究主要试图回答两大问题:中国英语报章中的评价性形容词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呈现出哪些本土化特点?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在多大程度上为本族语使用者和接近本族语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 内容推荐 近二十多年来,语言学家对于英语国际化和本土化合理性的态度已逐渐趋于一致,然而却始终没有解决如何确保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这一问题。另外,通过语料库数据分析具体词类的研究屈指可数,对扩展圈(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的本土化特点更是少有涉及。与此同时,国内的焦点则集中于界定中国英语概念,或只是笼统地概括英语在各个层面的使用规律,而相关的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 针对这些研究背景,笔者以中国英语报章中的评价性形容词(例如great,rich,exquisite)作为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使用的一个重要维度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分析本土化特征的描述性框架。该框架融合了本土化特征的表现方式、与本族语使用的差异程度及其对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影响这三个参数。本研究主要试图回答两大问题: 1.中国英语报章中的评价性形容词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呈现出哪些本土化特点? 2.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在多大程度上为本族语使用者和接近本族语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文本分析基于一个一百万词的语料库CCELN(中国英语报章语料库),取自于三份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中国英语报纸,以及用于对比参考的本族语使用者语料库NBNCE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的新闻分支]。通过检索软件WordSmith工具提取出与NBNc相比在CCELN中出现频率异常之高的2000个词语,并从中筛选出前20个评价性形容词,然后依照《新牛津英语词典》中的释义对其各义项、搭配特点以及句法功能进行标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一项有关语言态度的问卷调查,考察30名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生对一系列含有高频评价性形容词语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以下主要发现: 在CCELN出现频率排名最前的20个评价性形容词中,18个是褒义词,一个是中性词,只有一个是贬义词。这些特点显示出中国英语新闻语境下的正面报道倾向。义项分析的总体趋势表明,评价性形容词在CCELN中使用的义项类别比NBNC中明显要少,且分布较不均匀。其中11个词的核心义项出现次数多于衍生义项或边缘义项;而在各种扩展义项中,cCELN的比喻性义项偏多。有13个评价性形容词的使用集中在某一个义项上,这种集中性倾向虽然在NBNC中也存在,但在CCELN中更加显著。 语义变异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即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的语义扩展和语义转换。但在20个评价性形容词中只有5个的使用显示出了这两个特点,因此语义变异不构成中国英语本土化的主体因素。 从搭配规律来看,这些评价性形容词在CCEI_。N中的搭配范围比在NBNC中要小,多用于修饰抽象名词,而且和某些名词的共现率较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带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性形容词与名词的固定搭配在CCELN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NBNC,有些甚至在NBNC中乃至整个BNC中从未出现过。 从句法功能角度来看,评价性形容词的定语用法在CcELN中占据的比例高于NBNC,而表语用法则略少于NBNC。其他句法功能(如后置修饰、名词词组中心词等)在CCELN中使用的频率较低。 通过问巷数据得出的结果,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的本土化特征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参加调查的本族语使用者和接近本族语使用者表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上下文基本顺利地领会了问卷中带有强烈中国色彩的高频搭配,而多数人之所以也能接受这些表达,则源自于他们对全球背景下各种英语规范的容忍度。同时,受试者在问卷中还提出了增强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建议,例如使用简单而更加直接的词语,并强调了语境和用法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语境下的英语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然而许多搭配的惯例化表明,规律性差异正在逐步形成。其中,质上的差异(即独特用法)较之量上的差异(体现在频率分布上)而言,更加鲜明地折射出本土化特点,并可能会影响其可理解性。但这种可理解性能够通过交际双方共同努力而得以提高。可接受性则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之上,需要读者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各种本土化英语的和谐共存。 该研究是对现有文献的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说来,构建了全球英语本土化的系统性模型,并从各个角度深入细致地考察评价性形容词在中国英语报章中的使用,为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阐明了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标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语料库对比研究法,并对中国英语报章的可读性和跨文化交际提出了设想。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语料本身的局限性和语言态度调查的简单化等,其结论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后续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或延伸至其他语言特点,以期在方法上得以改进,在理论上得以升华,更好地从扩展圈视角回顾和展望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 目录 致谢词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导论 0.1 研究动机 0.2 研究意义 0.3 本书结构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理论问题和实证研究综述 1.1 国际语境下英语的本土化 1.2 中国语境下英语的本土化 1.3 批判性评价 1.4 小结 第二章 主要术语和本研究框架 2.1 主要术语定义 2.2 本研究框架 2.3 本研究和前人研究的不同 2.4 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简介 3.2 研究问题 3.3 语料库研究 3.4 问卷调查 3.5 小结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TTEA(最高频的20个评价性形容词)的义项 4.1 简介 4.2 TTEA的语义特性 4.3 义项频率 4.4 义项分布 4.5 义项的语义变异 4.6 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TFEA的搭配规律 5.1 简介 5.2 总体规律 5.3 搭配规律在频率上的差异类别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TTEA的句法功能 6.1 简介 6.2 定语和表语用法 6.3 其他句法功能的分布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TTEA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7.1 简介 7.2 ‘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总体程度 7.3 调查对象提出的修改意见 7.4 影响评价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因素 7.5 关于提高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建议 7.6 讨论 7.7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第八章 研究结果、贡献和局限性 8.1 主要结果 8.2 贡献 8.3 局限性 8.4 未来研究的方向 8.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CCELN词汇表(前35个词) 附录Ⅱ 关键词列表(前35个词,未经筛选) 附录Ⅲ 义项汇编 附录Ⅳ TTEA实例分析(以rich为例) 附录Ⅴ 实例索引行标注(以strict为例) 附录Ⅵ 次要句法功能的详细分布情况(百分比) 附录Ⅶ 问卷 索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