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窗边的小豆豆》后又一“既受家长老师欢迎,又受学生喜欢”的系列图书!《佐贺的超级阿嬷》入选人民日报、新京报、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等30家媒体“年度10大图书”!《佐贺的超级阿嬷》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台湾教育部门推荐图书!近年来叫好又叫座的奇迹《佐贺的超级阿嬷》续作!
本书为当代日本喜剧泰斗、作家岛田洋七的长篇小说。因无力抚养,年仅八岁的德永昭广被母亲寄养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一住八年。虽然生活极度穷困,乐观的外婆却总能有神奇的办法让日子过下去,让生活充满创意、发现和欢笑。昭广离开佐贺后,每当人生陷入低潮,外婆总会寄来饱含睿智、积极乐观的信,引领他发现生命的真谛……
“佐贺阿嬷”的故事迅速从日本传到韩国,从东京传到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其因感人肺腑的故事和积极乐观的价值观,成为继《窗边的小豆豆》之后,又一部深受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喜欢的教育杰作。
本书为超级畅销书“佐贺的超级阿嬷”系列作品第4部,收录了在作者成长的各个阶段,外婆以及妈妈和妻子写给他的珍贵信件。这些信件给了他无限的力量与温情,成为鼓励他前行的人生支柱……
带着同学们的祝福去见妈妈
我很喜欢外婆,但还是想见到妈妈,每年一到暑假肯定要回广岛。回去的时候,同学们每人写了一句话,给我寄了一封信。
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是孤身一人从广岛被寄养在佐贺外婆家的,所以,当我来到佐贺后第一次暑假回广岛的时候,尽管都是只言片语,大家一起给我写了封信。
能见到妈妈就让我很高兴了,朋友们在信中写的那些话更是让我欣喜不已,尽管有些不好意思。长大后再次读到这封信时,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欢快的心情。
来到佐贺的第二天,我就被外婆带到了赤松小学。在破旧校舍的昏暗走廊里,跟在大步前行的班主任老师和外婆身后,我心中充满不安。
这里真的是小学吗?
在广岛,老房子都被原子弹炸光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新盖的,学校也不例外。我以前就读的小学四下干净明亮。
说实话,昨天第一次看到外婆家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已让我惊讶万分了,再看见从此以后要在这里上学的破旧校舍更是让我惊愕不已。
老师把手放在教室门上。初次和其他同学见面,我异常紧张,心里一个劲儿地想:打开门后,大家的目光会不会全都转向我昵?能交到朋友吗?但是,打开门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呆住了,早已顾不上紧张。
地面铺着榻榻米,班上所有的人都跪坐在地上。后来我才听说,这所赤松小学在旧城遗址内。虽说是旧城遗址,但只剩下了旧城门的石墙和门洞以及护城河。低年级教室原为茶室,所以铺着榻榻米。
由于和广岛差距太大,我完全惊呆了。大家看着身穿金纽扣制服的我,似乎也颇为吃惊。在佐贺的小学生看来,我不折不扣就是个装模作样的城市小孩。
“这是广岛来的德永昭广君,大家要好好相处啊!”
我刚在老师的督促下坐在位子上,旁边的小孩就对我说:
“你妈妈好老哦。”
忽然有人跟我搭腔,而且说的还是这种话,我不禁吓了一跳。我本想反驳:“她不是我妈妈,是我阿嬷!”但话到嗓子眼又咽了回去。看到外婆担心的面孔,我觉得那样说对不起她。
因为转校的第一天出现过这种情形,我给班里同学留下了“从广岛转校来的城市小孩”的印象。他们似乎不知该如何和我接触,开始几天并没有很快接纳我,而是对我敬而远之。
就算我没心没肺快乐开朗,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快感还是让我备感寂寞。这让无法见到妈妈的寂寞感更加强烈。
再没什么比没有朋友的学校更无聊的了。放学回家的路上,一想到就算回到外婆家里,妈妈也不在,寂寞更是涌上心头。
对于这样的我,外婆并没有特意说什么鼓舞的话。
“要面带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穷人能做到的,就是展露笑容。”
这是外婆逢事必说的。
就算是贫穷,只要能保持笑容,在周围人看来就是快乐的。笑又不花钱。不管多么穷,想什么时候笑就可以什么时候笑。这就是外婆的一贯论调。
所以,不论是对学校的朋友,还是对左邻右合,我总会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打招呼。
严格遵守外婆的教导,在放学的路上笑着和邻居伯母打招呼后,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您好。”
“是纱乃桑家的……昭广君吧?都会打招呼了,好乖呀。这是别人送的,吃一点吧。”伯母说着把点心递了过来。
只不过面带微笑打招呼,就能免费拿到吃的。认准这一道理后,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我见到人都会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打招呼:“您好。”直到长大后的今天,这个习惯依然没变。
如果我苦着脸低头走过,肯定没人给我点心,恐怕还会有人说三道四:“那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又寄养在阿嬷这里,难怪沉着脸。”
外公早逝,外婆一个女人独自养大七个孩子,她肯定清楚这一点:如果总是沉着脸,连心情都会变忧郁。
没用多长时间,原本对我敬而远之的同学们就接受了我。在和大家浑身是泥的追逐嬉戏中,皮鞋很快变得破烂不堪,身上穿的衣服也和班里的同学没有什么区别了。不论怎么看,我都像一个土生土长的佐贺孩子。一个月后,我完全融人了班级,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交上了几个关系密切的朋友,学校生活越来越有意思。我很快成了班里的中心人物。我会在某个特定时期成为班里同学羡慕的对象,那就是暑假前和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那时的广岛,有棒球场,还有闪耀着霓虹灯的街道,人也多。而佐贺连街灯都没有,属于一到晚上连前方一米都看不见的漆黑一片的乡下,我估计至少要比广岛落后十年。所以,即使我这样的,对同班同学来说也是城市人。
暑假前,我肯定会向班里的朋友们炫耀:
“我马上就能见到妈妈了!”
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只要回到家里,理所当然地就能见到妈妈,所以,就算我炫耀,大家也不会有丝毫懊恼。大家都知道我和妈妈不在一起生活,因此会对不停大肆炫耀的我说:
“太好了。”
“恭喜恭喜。”
他们还会在纸片上各写上一句话送给我:
“喊一百次妈妈吧。”
“扯开嗓门大声叫妈妈吧。”
“和妈妈钻一个被窝里好好睡一觉吧。”
“一起去洗澡,帮妈妈冲洗后背。”
“好好跟妈妈撒娇。”
“跟妈妈多聊聊天。”
“回来后给我们讲讲广岛的事。”
“给我们带广岛的电车票回来。”
每学期的结业典礼,身边的朋友们接过班主任递来的成绩通知单时有喜有忧,而我的心思根本不在成绩单上。
一大早我就开始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心早已飞回了广岛。结业典礼一结束,我肯定第一个冲出学校,一溜烟跑回家。正等着我的外婆马上带我去车站。
车站售票处响彻外婆响亮的大嗓门。
外婆只在这种时候特别合得花钱。对比平日那种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的贫苦生活,她的举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而且,每次豁出去花钱的时候,她肯定会提高嗓门让四周的人都能听见,自豪地喊道:
“给我一张到广岛的特快车票!”
我知道家里穷,就对外婆说:
“阿嬷,特快车票太贵,算了吧。”
因为心里过意不去,每年我都会重复同一句话。但外婆根本不听,她说:
“每年只能见妈妈一次,不管是五分钟还是三分钟,哪怕早到一分钟,也要坐快车。”
对于小小年纪就要离开妈妈生活的我,外婆尽管平时没有说过什么安慰的话,心里肯定觉得可怜。看到和平日完全不同的和蔼外婆,想到要丢下外婆回广岛,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是,坐在座位上一想到能见到妈妈了,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
就算坐特快车去广岛,还是感觉时间漫长。怎么还没出佐贺?怎么还没出九州?是不是比平时开得慢?不过,火车还是逐渐接近了广岛。一想到离妈妈越来越近,我就抑制不住兴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
“小朋友,怎么了?肚子疼吗?”
看见我在哭,其他乘客总会担心地问我。
“我被寄养在佐贺的阿嬷家里,暑假到了,我要回妈妈那里。一想到能见到妈妈,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
听了我的诉说,有的乘客陪着我一起流泪,替我高兴,还有人会给我点心,或者把自己孩子玩的玩具借给我。
虽然在火车上一直哭,快到广岛的时候,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妈妈了,我总会自然而然地露出笑脸。火车到了广岛站后,我一溜烟地冲到检票口。
我回去的日子,妈妈总会在广岛车站的检票口接我。好不容易才止住哭泣,可一看到妈妈,由于太高兴,眼泪又夺眶而出了。
P13-19
谁也不知道人生会发生什么。
经常有人说:“背后被推了一把,人生发生了变化。”我的人生,正是因为“被妈妈从背后推了一把”,这才发生了巨变。我,德永昭广,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八年期间,是在佐贺的外婆家中度过的。
我出生在广岛。因原子弹爆炸,父亲患上了原子病,在我记事前就去世了,我几乎没有对父亲的记忆。年纪轻轻就丧夫的妈妈,一个女人独自在广岛市内经营一家小酒馆,同时还要养育我和哥哥。
既然是小酒馆,当然是晚上最忙。当时尚且年幼的我特别依恋妈妈,经常深更半夜独自去小酒馆找她。那么小的孩子半夜在大街上瞎溜达,真的是太危险了。所以,在我读小学二年级那年春天,妈妈毅然决定把我寄养到佐贺的外婆家。
那天,我去火车站送来广岛玩的喜佐子姨妈。眼看车门就要关闭,我的后背忽然被人咚地推了一把,竟然踉踉跄跄身不由己地上了火车。莫名其妙的我在火车上才听姨妈说将带我到佐贺,眼泪顿时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地流了下来。
不论是第一次看到的佐贺一望无际的农田,还是外婆家茅草房顶、铁皮多处脱落的破房子,带来的那种震撼力和冲击力都让我不禁目瞪口呆。
无法和妈妈见面让我深感寂寞,再加上外婆家的贫困生活,最初我心中充满了绝望,外婆却说:“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所以不用担心。”外婆不把贫穷当成问题,极度开朗。和外婆一起度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奇,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外婆和佐贺。
和外婆生活的八年,是我人生中无法替代的最珍贵的宝物。我在佐贺期间,妈妈尽管工资微薄,但每月都会给我寄生活费,同时还会夹着给外婆和我的信。我每个月都盼着妈妈的信。当时外婆家里没有电话,每月的信件就成了我唯一能感受到母爱的纽带。
我初中毕业后回到广岛,离开了外婆。或许因为对我太不放心,外婆动辄给我写信。多亏了这些信,让我感觉虽然离开了外婆,也一直处在她的关怀下。
和女朋友阿律决定私奔、从佐贺踏上旅程时外婆交给我的信,在私奔途中的火车上阿律给我的第一封信……可以说,要讲述我的人生,绝对离不开这些信。
漂亮的笔迹、难看的笔迹,如果有十个人,就有十种不同风格的文字,光看笔迹就知道是谁写的。而且,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真情。
直到现在,每当再次读到那些信,眼前就会浮现出外婆的音容笑貌。信确实具有如此奇妙的力量。不论是高兴还是悲伤痛苦,正因为有外婆、妈妈和阿律给我的这些信,我才能坚持到今天。
重读以前的信,在佐贺八年的生活、和阿律私奔时的往事全都历历在目。信,真是好东西。
如果大家能读到此书中介绍的我外婆、妈妈和妻子(阿律)的信,并由此获得体味生活乐趣以及思索人生的契机,我将无比欣喜。
此书汇总了外婆、妈妈和妻子给我的宝贵信件,以及每次看到那些信时浮现在眼前的往事。
再次找出这些珍藏的信件阅读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信真是好东西。
目前我在全国各地巡回参加演讲会。本来应该由我来写致谢信,但由于工作太忙,都是由妻子替我向主办方和照顾过我的人写信表达谢意。
“谢谢您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机会。”
在以前,寄这样的致谢信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几乎人人都用电子邮件。我觉得那样缺乏人情味,让人颇感寂寞。信却不同。每当撕开信封,展开信纸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最近,人们往往用电子邮件或手机进行日常寒暄、真爱告白,但这些哪怕当时能记住,也很快会消失,不会留在心中。
在信里,能够写上难以说出的真实想法,每个字都能饱含真情,还能够反复多次阅读。另外,还有撕开信封、展开信纸时的激动感。邮件就没有这些优点。
坐在桌子前准备写信的时候,总会有种紧张感,有时需要打好几次草稿,写错了还要从头重写。这样写好的信,肯定比邮件之类的东西更能打动别人。
正因为是用心写成的信,自己肯定能清楚记得信件内容,即便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后收到回信,还会像实际对话一样,有清晰的影像浮现在脑中。所以,就算是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每次看到信都会有种新鲜感。
一看笔迹,马上就能明白是谁写的信,这是妈妈的,这是外婆的,这是阿律的。
如果像电子邮件一样那么简单发送,写信人会连信件内容都记不清楚。有时还会添加代表小笑脸的标记,让人觉得很不自然。与之相比,信件能汇集写信人的多种信息,如和对方一直以来的关系、文章的写法、写字的力道等,所以,哪怕只有一行字,如果能收到亲笔信,还是会让人欣喜不已。
我从小不太喜欢学习,也不太认字,小时候,只会在想要什么东西或遇到重大困难时才写信。但妻子生病的时候,我偶尔会给她写信:“努力加油!”后来听儿子说:“妈妈看到信后哭了。”一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能够坦然地写在信上。
写在薄薄纸张上的信,绝对不是平面的,信纸上汇集了大量的信息。
因此,希望阅读此书的读者能够再次认识到信件的精彩和可贵,也由衷地希望通信能够再度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