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每章都以思想分析方法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为开头,目的是使读者能迅速理解理论认识背后的思想逻辑是什么。本书笔者认为,对于想创造国际关系新理论的学者来讲,了解创造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方法比了解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更重要。了解一种理论背后的思想方法如同了解织网的方法,这比了解不同渔网的区别更有助于知道如何织网。本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以启示的方式结束,目的是借鉴先秦思想来理解现代国际政治现象,或丰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流派概述
第一节 诸子的思想
第二节 典籍中的思想
第二章 管子的霸业思想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国家实力观
第三节 霸业与王业的建立
第四节 睦邻、慎战、和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第一节 从人性出发的战争观
第二节 依恃于道的和平观
第三节 取天下的策略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孔子的仁德取天下思想
第一节 思想分析方法
第二节 君主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国家间冲突及解决策略
第四节 规范、体系与秩序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墨子的集体理性和非攻思想
第一节 既有研究及其不足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第三节 行政实体行为的相似性原理
第四节 非零和博弈与向下建构
第五节 非攻的安全观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孟子的仁政治天下思想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分析方法
第三节 冲突原因及解决策略
第四节 国家实力观
第五节 国际权力的性质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苟子的等级秩序思想
第一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国家实力观
第三节 国际权力观
第四节 国际秩序观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八章 韩非子的实力至上思想
第一节 思想逻辑体系概述
第二节 人性逐利的逻辑前提
第三节 实力竞争的时代背景
第四节 奉法图强的政治路线
第五节 赢得战争的战略指导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左传》中的国家间干涉思想
第一节 干涉的定义
第二节 干涉的类型
第三节 干涉的合法性
第四节 干涉的成败
第五节 干涉对邦国关系的影响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十章 《礼记》中的和谐世界思想
第一节 内圣外王论的提出
第二节 性善论与内圣外王
第三节 平天下的条件
第四节 华、夷与平天下
第五节 霸权的稳定与和谐的世界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 《战国策》中的霸权思想
第一节 分析的视角
第二节 霸权的实力基础
第三节 规范对霸权的作用
第四节 争霸的基本战略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十二章 《吕氏春秋》中的战争杂学思想
第一节 有实证色彩的论证方法
第二节 义、利之辩与正义战争
第三节 国家利益、实力与崛起
第四节 国家战略诚信的重要性
第五节 人性与战争根源
第六节 等级、实力与国际秩序
第七节 结论与启示
第十三章 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流派的异同
第一节 研究成果与局限
第二节 思想分析方法
第三节 国家间秩序
第四节 国家间领导权
第五节 霸权的转移
第六节 理论及策略启示
附录1 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
附录2 Why Is There No Chinese School Of IR Theories
撰稿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