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文学声望与库切,戈迪默等人相当的南非作家安德烈·布林克的重要著作。布林克在本书中集中而详细地分析了15部从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包括《堂吉诃德》,《爱玛》,《包法利夫人》,《诉讼》,《百年孤独》和《占有》等作品。布林克对这些作品的语言运用和叙事策略作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在对15部小说的个案分析中,作者运用语言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旁征博引,其论述涉及许多20世纪西方重要的思想家,文论家,包括海德格尔、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福柯、拉康、巴特、德里达、巴赫金等人,对他们有关语言的思想理论作了精辟的引证和解说。在这部论题广泛,引人入胜的著作中,作者详尽地阐述了语言的运用和叙事方式是小说的典型特征,任何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语言观,都是小说家采取种种叙事策略和技巧,精心构思而成的在本书中布林克对小说史上的经典作品作了全新的解读和精彩的探讨,本书中的哲学思考和文学评述相得益彰思路开阔,可读性强,缜密细致的分析在书中随处可见。本书作者的精湛论述使读者领略到,小说史上那些为人熟知的老作品竟能具有令人惊讶的现代特征,而所谓后现代小说原来深深扎根于传统之中。
大家知道,后现代小说特别关注语言,甚至关注到了孤芳自赏的地步。布林克在这部论题广泛、引人人胜的新著中认为,后现代小说的这种自我意识其实一直是小说这一体裁产生以来的一个典型特征。更为明确地说,任何一部小说似乎都有自己的语言观,似乎都是出于某种语言观而写成的,都是小说家采取种种叙事策略和技巧,煞费苦心地写成的。语言“讲故事的倾向”根深蒂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布林克对小说史上的部分作品作了全新的解读。全书读之令人兴奋,作者使我们认识到,小说史上有些为人熟知的老作品竟能具有令人惊讶的现代特征,而所谓后现代小说原来竟然深深地扎根于传统之中,这些可能都出乎我们的意料。
布林克在本书中集中而详细地分析了十五部小说,既有小说这一体裁产生之初的《堂吉诃德》和十八、十九世纪的所谓“经典”小说,也有二十世纪现代派小说,其中包括《摩尔·弗兰德斯》、《爱玛》、《包法利夫人》、《诉讼》、《百年孤独》和《占有》。由于本书作者自己就是位国际公认的著名小说家,所以谈论起小说这一体裁来,不仅热情洋溢,而且慧眼独具,见解不凡。该书能引领读者进入小说和叙事理论,读之给人以新鲜感,让人获益匪浅。
小说中的哲学——安德烈·布林克的小说创作与批评(代译序)
导论 小说的语言
第一章 壁毯的反面——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第二章 典雅的爱情,内心的痛苦——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
第三章 女人的圈套——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
第四章 对话的契约——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第五章 字谜——简·奥斯丁的《爱玛》
第六章 污言秽语——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第七章 野夫村言——乔治·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第八章 老虎的复仇——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
第九章 看不见风景的房间——弗兰茨·卡夫卡的《诉讼》
第十章 完美的罪行——阿兰·罗伯-葛里叶的《窥视者》
第十一章 创造与毁灭——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第十二章 退隐与回归——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出水面》
第十三章 留白——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十四章 被语言占有——A.S.拜厄特的《占有》
第十五章 赫尔墨斯的恶作剧——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
参考文献
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