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偷了Myspace(被社交网络改变的疯狂世界)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美)朱丽亚·盎格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三样东西越抑制,越强烈:爱,咳嗽,打开MySpace,这是第一部互联网好莱坞的故事:全球数亿人在这个网站打造明星梦,寻找下一个LadyGaGa……

默多克用了20分钟,只花了不到6亿美元就轻松买下了MySpace,本书的故事由此开始。当时人们仍普遍认为他出的价格高了。因为MySpace没有所谓的商业模式,一旦卖给大媒体公司后,访问MySpace的青少年将不再访问它。一年过后,这一价格是高是低有了定论,MySpace.com的访问量翻了一番,是全球访问量第六大的网站。这段时期可圈可点有说不完的故事,本书即是了解这段复杂历史的首选读本,它不仅向世人接密收购内幕,更详尽描绘了MySpace的发展过程、经营秘诀等商业人士感兴趣的话题。

内容推荐

几年前,MySpace只不过是产生于南加利富尼亚某垃圾邮件工厂的一个没有成形的想法。直到今天,MySpace一度成为美国访问量最高的网站。即便以互联网时代的标准去评判,MySpace的传奇发家史也依然令人惊叹,然而MySpace的传奇之处并不止于此,它的故事也许足以成为定义数字时代的标准剧本。

普利策奖获得者朱丽亚·盎格文讲述了MySpace这个互联网综合工厂的崛起之路。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详细说明了这个网站在互联网中掀起MySpace风暴的基本手段:抄袭网络一切最优秀的创意。

本书还向我们介绍了MySpace的两位创始人克里斯·德沃尔夫和汤姆·安德林,他们在创立MySpace之前,曾涉足计算机黑客、网络色情、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多个领域。虽然他们的街头风、倔脾气远远掩盖了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光芒,不过他们还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向了成功。可是就在这时,他们猛然发现,鲁珀特·默多克正在和他的夙敌、生性好斗的维亚康姆首席执行官萨姆纲·雷德斯通进行一场高风险博弈,而MySpace正是这两大集团争夺的对象。

社交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互联网文化,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社交方式。MySpace为什么惨败给Facebook?社交网络的未来又在哪儿?

目录

自序

第1章 贩卖

第2章 创始人的故事

第3章 走出泥潭

第4章 网上房车营地

第5章 死里逃生

第6章 造假革命

第7章 一切从“相亲”开始

第8章 驱逐格林斯潘

第9章 亡羊补牢的哲学

第10章 罗森布拉特

第11章 怎能错弃Google第二?

第12章 海啸

第13章 独立

第14章 间谍软件之怒

第15章 “笨蛋保险”

第16章 比赛进行时

第17章 象牙计划

第18章 骑虎难下

第19章 性感和色情之间

第20章 “网聚天下淫魔”

第21章 巅峰时刻

第22章 向Web2.0宣战

第23章 走出美国市场

第24章 疯狂的广告

第25章 Facebook的革命

第26章 MySpace2.0

第27章 数字身份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这是安德森第一次在公司里任职。他在读高中时曾中途退学,还曾做过电脑黑客,二十几岁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玩摇滚。安德森的父亲是圣迭戈的一个企业家,但安德森不喜欢父亲“一个又一个的怪念头”,他打算做一辈子学生。

安德森喜欢独来独往,更自称患有“自闭症”。他曾竭力避免自己的童年生活被暴露于公众面前。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事情,他不过是个早熟的少年,但正是他的叛逆为他开辟了在MySpace的成功之路。

1970年11月8日,安德森出生于宁静的小镇——埃斯孔迪多。小镇位于圣迭戈市北面,距离圣迭戈约半个小时车程。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开始蓬勃发展,少年时代的安德森被电脑和网上电子公告板深深地吸引了。那时,有着相同爱好的网友可以在电子公告板上互相留言。当时的民众普遍要拨号上网,计算机调制解调器仍很落后,网速相对较慢。

通过电子公告板,安德森结交了当地一位著名黑客——比尔·兰德雷思,网名“骇客”。1983年,16岁的兰德雷思攻入通用电话电子公司(GTE)远程邮政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早期电子邮件网络。兰德雷思既没偷钱,也没有窃取任何机密,他其实只不过偷偷阅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电子邮件,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突然高度关注计算机安全,兰德雷思不幸被抓,并被通用电话电子公司以互联网诈骗罪起诉到法院。

1983年,个人计算机革命席卷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率先上市,股票价格飞速上涨。IBM:不甘落后,借助微软公司新开发的操作系统,推出了自己的PC机。微软公司当时刚成立不久,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图形界面,争取让IBM的PC机拥有和苹果机一样的感官冲击力。

媒体把这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世界描绘得极其可怕。在电影《战争游戏》中,一名年轻的电脑黑客差点儿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1993年9月,一群自称“414s”的密尔沃基黑客光荣登上《新闻周刊》封面。这群黑客曾成功攻入几个大型计算机系统,受害单位中甚至包括纪念斯隆一凯瑟琳癌症中心。美国议会于2003年秋天颁布了多部法案,旨在打击计算机黑客的破坏性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兰德雷思的小过错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法庭对兰德雷思的判决相对较轻:1984年,法庭判其犯有网络诈骗罪,罚款87美元,缓刑3年。同时,微软出版社向兰德雷思支付了2.5万美元预付金,邀请兰德雷思根据自身黑客经历出书,书名已经定好,叫做《来自敌营的问候:听黑客教你如何安全使用计算机))。那时,兰德雷思是安德森心中的偶像。安德森后来回忆说:“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什么都懂。”安德森虽然只有14岁,却喜欢跟着兰德雷思和他那群朋友们一起活动,他们的黑客活动安德森几乎都参加了。1985年10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清扫计算机黑客嫌疑犯过程中,没收了安德森的计算机设备,但并没有逮捕安德森。

据兰德雷思的图书代理商比尔·格拉德斯通回忆,兰德雷思曾带着一队随从出现在他的办公室,其中包括女朋友、一个司机和安德森。格拉德斯通说,安德森虽然是一群人里年龄最小的,但他衣着整齐,很聪明,有点儿少年老成。而兰德雷思则显得很邋遢,讲话缺乏条理,还有些害羞。安德森和兰德雷思很不一样。4个人里面,“汤姆是看上去最正常的,兰德雷思和他另外的那个朋友看起来不太合群,他们未来的选择面相对也比较窄”。

1986年9月,兰德雷思和安德森决定制作一部反映自身黑客经历的电影。由于安德森的电脑已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没收,兰德雷思于是把自己的电脑拿到了安德森家里。谈起这段经历,安德森说道:“他开始在电脑上写拍摄计划,我去冲了个淋浴。等我洗完澡从浴室出来,他已经走了,拍摄计划只写了一半。”兰德雷思不见了。  起初,安德森对这事儿没有太在意,因为兰德雷思经常会突然消失一阵子,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星期。但后来兰德雷思的朋友们发现他走之前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隐约提到自杀。这时候,大伙儿才开始着急。“骇客”比尔·兰德雷思的失踪引发了媒体的大幅报道。安德森对记者们说:“我们常开玩笑地问,人能从生命中学到什么?尤其是若一个人不相信任何神,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大约一年以后,警察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镇找到了兰德雷思,他光着脚,全身脏兮兮的,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由于违反缓刑规定,兰德雷思被警察逮捕了。

兰德雷思回到圣迭戈,继续服缓刑,但这时候,兰德雷思选择住在大街上。安德森仍和兰德雷思保持着联系,而且还在自己家给兰德雷思准备了一台电脑。但是安德森很快意识到,他这位著名的黑客朋友有着严重的问题。安德森告诉记者:“以前,他是个聪明人,即使他的想法有些奇怪,不过他到底也是普通人。但现在,我觉得他的有些想法是错误的……他说他住在街上是因为他想体验当个异类的感觉。”

差不多同一时间,安德森从高中退学。他留着长发,在一个叫做“Top Hatt”的重金属乐队里玩起了摇滚。安德森和兰德雷思的_些朋友还保持着联系,其中包括史蒂夫·伯纳普,就是开车送兰德雷思去见代理商格拉德斯通的司机。

1987年5月,伯纳普和安德森一起被警方逮捕。有天夜里,伯纳普、安德森和安德森的一个朋友偷偷溜进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地下维修通道。在那里,他们发现不同的建筑之间是相通的,可以轻松地从一处建筑走到和它毗邻的另一处建筑。在维修通道里,他们还能够从下方观察电梯。最后,他们走到一间地下室门前,正准备开锁,结果触动了静音警报器。据伯纳普讲:“突然出现了~群警察,拿枪对着我们,他们是大学校警。”

警察给伯纳普、安德森和安德森的朋友戴上手铐,把他们拉到警察局。安德森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跟警察吹嘘自己不必上学的奇特经历。他的原话是:“我将来肯定赚大钱。你是警察,你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我要成为百万富翁了。”警察大概以为安德森在讲毒品交易,教育他要好好做人。

伯纳普被安德森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听他讲话,你根本分不清他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吹牛。”最后,警察考虑到安德森只有17岁,尚未成年,未对他施加任何惩罚就放了他。伯纳普因为已有20岁,警察给他下了一张罚单,理由是在未成年人犯罪时未加以阻止。

伯纳普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学生,他曾努力劝说安德森去念大学,但是没有成功。伯纳普说:“安德森毫不怀疑自己不用上大学也能成功。他说:‘不,不,上大学是浪费时间的事。’”P12-14

序言

2007~2008年写作期间,笔者曾进行过数百次采访。根据众多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本书重现了MySpace成长历史中的许多重要时刻。通过重现人物对话,我们可以更加接近真相。不同受访人讲述内容出入较大时,笔者均以加注的形式进行解释。

许多受访人不希望公开姓名。大部分匿名人士所述情节都已通过不同的秘密信息源得到证实。但是,为了保护向我提供信息的诸方人士,本书没有写明某一个事件曾被多少人证实。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还曾翻阅大量文献,包括:MySpace原母公司Intermix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财务报告,纽约州总检察长调查Intermix公司过程中获得的内部电子邮件及文件,笔者曾亲眼看过的Intermix公司众高层主管间的私人邮件和读过的Intermix公司内部文件。若文献记载与受访人所述内容不符,书中一般以文献内容为准。

MySpace的创始人未参与本书的写作过程。一年来,笔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曾多次与MySpace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News Corp)派出的各部门代表见面。笔者曾分别通过信件和面谈的形式告知众代表写作进展情况。对方从未明确拒绝合作,但迟迟没有作出是否合作的决定。最后,书已完成,MySpace方面也已从事实上作出了决定:从未明确拒绝合作,但从未与笔者进行合作。因此,本书报道未经授权,但是内容翔实可信。

后记

和MySpace有过交集的经理们都已被MySpace改变,他们大多数人都仍然活跃在社交网络领域,改善和改变着交友网站。

德沃尔夫和安德森继续经营着MySpace。安德森仍然保持着和用户的频繁互动,或向用户征询有关新功能的反馈意见,或粘贴有关网站细微变化的更新信息。德沃尔夫继续负责商务这块,并且已下大力气改善同硅谷的关系。

他们为提升MySpace所作的种种努力成效显著,自2008年4月至今,MySpace在众多交友网站中一直占据着领先地位,美国国内月访客量保持在7200万人次。Facebook的规模只有MySpace的一半,美国访客量仅为3 500万。

前Intermix首席执行官布拉德·格林斯潘还在和Intermix打官司,他认为Intermix把MySpace卖得太便宜了。他的许多诉讼案子都已辗转进入法院系统,并有多名大律师以集体诉讼的方式为他助阵。他还尝试过和默多克竞购((华尔街日报)),但是没有成功。格林斯潘现在经营着多家网站,包括视频网站LiveVideo.com,也是MySpace的竞争对手之一。

在把Intermix卖给新闻集团一年之后,前Intermi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罗森布拉特又购回了Intermix大部分网站——包括Grab.com和Case’s Ladder等——有传闻称罗森布拉特为收回这些网站,向新闻集团支付了1800万美元。但新闻集团保留了Alena除皱霜业务。

罗森布拉特以Intermix的资产为基础,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二Demand Media,他的公司借助社交传媒工具和“在互联网中随用随取”的内容发展出一个纵向网站体系,并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合伙商,例如新闻集团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今日美国》和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抗癌基金会都是Demand Media的合作伙伴。罗森布拉特已经筹到3.55亿美元资金,并且正在申请上市。Demand Media的总部位于圣莫尼卡MySpace的旧址——罗森布拉特现在办公的地方正好就是过去德沃尔夫在一楼的办公室。

前福克斯互动传媒总裁罗斯·莱文索恩和前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以及科姆风险投资基金现有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一家风投基金。这家基金公司名为速度投资集团,拥有资产15亿美元,投资专注于互联网和媒体领域。

默多克仍对互联网情有独钟,认为互联网承载着新闻集团的未来。他把MySpace称为公司的“数字中心”,并且预言假如拍卖MySpace,它能卖出60亿美元的价钱。默多克预言:“MySpace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众广告平台。”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兼具娱乐性与戏剧性的商战史……让人爱不释手。

——《出版者周刊》

本书乃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这样深入介绍MySpace的商战史,强力推荐这部杰作。

——《图书馆杂志》

惊人地贴近生活——本书罕见地以一个内行人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撞车对数字化未来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乔纳森·米勒

美国在线前董事长

揭示全球社交网络异军突起背后秘闻,走近故事背后带有传奇色彩的非凡人物:鲁珀特·默多克,提拉·特基拉,约翰·多尔,等等。要么买一本——要么偷一本。

——迈克尔·沃尔夫

前MTV全球音乐网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