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历史还原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博闻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武大郎并非苦命人,潘金莲实乃名门淑媛?屈原猪饲料,究竟侮辱了谁?教授点评李清照:圣女转身成荡妇?中华历史厚重悠远,博闻《让历史还原历史》站在时代的大视角上,抛却世俗、潮流的羁绊,以更加理智平和的姿态重现历史是非的本来面貌,还原那些让人惊叹的事实真相。

内容推荐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厚重的中华历史。虽然大部分人物已经被历史固化,成为国人行为举止的参照标本,但仍有一部分人因观察视角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甚至是完全对峙的状态。

为了辨明真伪,让一些历史人物恢复本我、真我。博闻的《让历史还原历史》站在时代的大视角上,抛却历史羁绊,丢掉权威评判,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无倾向性考证后,做了客观解读。《让历史还原历史》不是对历史的亵渎和叫板,也不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杀和剿灭,而是在坚守道德底限的原则下,维持良知和正义,旨在还原那些早已尘封的历史。

目录

一、历史是面镜子,也有照反的时候

1.《杨家将》等民间文学掏空潘美的所有政治资本

2.鳌拜真相何时能现天日

3.换个视角看唐高宗

4.袁崇焕难道真的该千刀万剐

5.放大格局看杨广

二、有些人注定要永远背黑锅

1.同样是篡位,王莽为何遭非议

2.红颜祸水的帽子扭曲了陈圆圆

3.武大郎并非苦命人,潘金莲实乃名门淑媛

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陈世美

5.谁给施琅贴上的“汉奸”标签

三、民族英雄、千古罪人,到底谁说了算

1.一代枭雄政治家曹操

2.洪承畴忠奸难辨

3.是是非非李鸿章

4.曾国藩是圣相,还是元凶

5.洪秀全:是农民代言人,还是邪教总头目

四、为何历史人物成为当今新宠

1.诸葛亮躬耕地:让两座城市展开角力

2.杜康分身变三个,都称自己是正宗

3.针灸鼻祖皇甫谧让宁夏、甘肃展开激烈“口水战”

4.鹿邑、涡阳为争抢“老子”翻脸

5.曹雪芹的故里之争

五、虚构人物为何被招魂

1.从孙悟空故里谈起

2.雷峰塔下的思索

3.董永从神话传说回归现实

4.梁祝故事为何持续风靡

5.四地共享“女娲”

六、何时为白脸奸臣换了脸

1.上海展馆以“人权”为名给秦桧平反

2.山东某景区“奸臣纪念馆”的商业玄机

3.导演凭什么给魏忠贤翻案

4.谁在刻意挖掘严嵩身上的闪光点

5.为何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喊冤

七、历史名人持续升温道出的潜在经济学

1.挖坟凿墓,曹操陵引爆社会震荡

2.公祭香火为何越烧越旺

3.搞活经济,就必须“绑架”历史名人吗?

4.影视剧篡改历史人物是为了迎合谁

5.赵云故里之争在延烧

八、别把历史名人“涮”过了头

1.从刘文彩臭豆腐遭封杀谈起

2.屈原猪饲料,究竟羞辱了谁?

3.诗仙李白遭恶搞,落魄成为古惑仔

4.大禹闹“婚外情”,恶搞太离谱

5.苏东坡遭“恶搞”,成好色文人之首

九、谁赋予历史名人穿越时空的本事

1.旅游热,让西门庆实现华丽转身

2.为抢夺花木兰故里不惜时空错乱

3.墨子户籍疑团难解,山东河南各执一词

4.魏征成了香饽饽,四县市跨区作业抢上户口

5.名人效应引发孙子故里之争

十、历史的争论远没有结束

1.把孔子说成恶狗,岂不是对圣人下黑手

2.李建成:李世民祭坛上的悲情英雄

3.民族英雄岳飞也曾遭质疑

4.司马相如怎成“劫色骗财涉嫌包二奶”的高手

5.教授点评李清照:圣女转身成荡妇

试读章节

武大郎并非苦命人,潘金莲实乃名门淑媛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不但蜚声世界文坛,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口碑。梁山好汉们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侠义壮举,常被世人津津乐道,更引得影视界频频拍摄相关的内容。

然而,《水浒传》毕竟是文艺作品,虽有历史依据,但终究摆脱不了小说本身的特征束缚,为了追求阅读效果,也就难免虚构夸张,甚至是刻意对某些事实颠倒黑白式的“恶毒”歪曲。

在所有人物中,武大郎和潘金莲这一对“鸳鸯”几乎是被扭曲得最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干百年来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却一直遭受着世人天大的误解,就其本身来说,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奇冤。

不仅是《水浒传》,另外一部古典名著《金瓶梅》也是对潘金莲大加鞭挞。因而,几百年来,潘金莲是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反面人物,成为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每当人们提起她时,就会想起这样的词汇: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

然而,在现实中的潘金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她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十恶不赦?

为了解真实的潘金莲,就要先从其夫武大郎说起。武大郎本名武植,是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出身贫寒,早年聪颖过人,崇文尚武,是典型的封建书生,少年即考中进士。不久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足见武大郎的才气。

而被武家后世称为“老祖奶奶”的潘金莲,即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并且潘金莲实乃知州家的千金,虽说不上大家闺秀,但至少也称得上出身名门。据其后人介绍,史上的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

也许作为深受古典小说影响的读者,会对此保持怀疑,然而,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却是澄清这些事实的最有力证据: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日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从文字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虽是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而且“兴利除弊,清廉公明”,算得上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的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伎”,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被流传并遭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冤,无中生有的编造使得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背负上千载恶名!

尤其在民间,这一对夫妻成为了被耻笑、被辱骂的对象。在我国北方的一部分地区,“武大郎”常被当做专有名词使用,带有典型的侮辱性,特指一些外貌丑陋、身材矮小之人。并且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小说及影视剧作品中,也都把武大郎描述刻画成“三寸丁,谷树皮”的“矬人”形象,这其实是对其真实形象的肆意损毁。

据1946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测算出武大郎的身高应该在1.78米以上。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武植墓在当地所有“老坟”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并且他的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普通家庭所能做到的?又岂是一般入所能享有的高规格的丧葬待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据武植的二十四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缘由:

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的资助,后来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于是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武植能帮其谋得一官半职。

这位同窗在武家一待就是大半年,但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似乎没有提拔他的任何意思,于是,他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

为发泄心中怨恨,这位同窗在回乡的路上四处张贴经过恶意编造的武潘二人之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当地一恶少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被传得沸沸扬扬,且出现了各种版本,其声誉遂遭受极大诋毁。

然而,当这位王姓同窗回家之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购置了家当。这时候他才追悔莫及,并发疯似的回头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的污蔑言论。

尽管这位王姓同窗做出了积极的弥补,然而这已于事无补,武潘二人从此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甚至还影响了后世的小说。不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其文学创作本身而言,它们毫无疑问都是非常成功的,其价值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但是为了创作的需要或者剧情的安排,作者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蓝本做确凿考证,因而采用了拿来我用的方法。再加上一些烘托情节的渲染,这就自然严重地扭曲了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形象。

然而施耐庵、兰陵笑笑生两位文学大师哪里知道,在他们取得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却让两个原本清白的人、乃至他们的后人蒙上了千古奇冤。应当说对于这件事,施耐庵、兰陵笑笑生等的创作自由严重侵犯、诋毁了潘金莲和武大郎,他们的作品无疑对原本就存在的“谣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武大郎与潘金莲并非小说中描绘的那般,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武大郎的后人们能够罗列出足够的证据,以此证明“老祖奶奶”和“老祖宗爷爷”是贤妇良士,可对比两部《水浒传》、《金瓶梅》的传播来讲,是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更何况,在人们的思维意识里,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早已成为定论,无论他们的后人怎样呼吁,想“漂白”恐怕是不可能的。看来,什么庙里都有屈死鬼,武大郎和潘金莲的黑锅也根本无法甩掉。只要人们接受《水浒传》和《金瓶梅》,那么就自然接受了人物形象设定的框架。毕竟武潘二人不是呼风唤雨的功勋式人物,洗刷或者平反恐怕是遥遥无期。

P41-43

序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如一部恢弘、厚重的史诗,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史。正因为如此,对于历史,不同的学者、普通的民众都有各自的认知:

有人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文明史,它推动着炎黄子孙从远古洪荒走向文明进步,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佐证,它不仅是华夏智慧的象征,还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有人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战争史,几乎所有朝代的更迭都靠战争和杀戮来推进,丰功伟绩是生灵涂炭的另类演绎;

有人说,中国历史是阴谋家和野心家联袂推动民众表演的舞台,所有悲欢离合都是统治者策划的脚本;

有人说,中国历史原本就是谁也无法窥知真相的糊涂史,尽管有二十四史躺在图书馆里,但那都是受某种思想操控的政治解读,而事实真相则永远被道具遮掩。

诚然,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历史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评论,这属言论自由范畴。但想要做到客观公正,那么首先还是要还原事实真相,把历史人物放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时空平台上,然后再凭借道德操守和专业技能去研判,而不是凭空猜测、妄加断言,更不是妖言惑众、颠倒黑白。

然而,纵观目前图书市场,各种历史点评类书籍众多,但多数都属一家之言,靠着各种“戏说”来博得眼球,并不能让读者看到“真实”的历史。甚至,这种不负责任的风潮还波及到学术界,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大受启发,纷纷推出危言耸听的研究成果,向古人发起宣战,或者抹黑贤达,或者粉饰奸佞,在歪曲历史的同时博取掌声、获取利益。

与此同时,由于各种思想发生碰撞,尤其是旅游经济日趋凸显,促使历史人物光环被无限放大,并穿越时空拉进现实,成为营造人杰地灵的佐证,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打品牌。应当说,这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经济增长。可是,如今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掀起了哄抢历史名人的浪潮,甚至闹出一个名人有多个故里的笑话,就连神话传说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被跨越虚拟、抢注户口。更有甚者,那些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物,经过包装打扮实现华丽转身,变为“香饽饽”,从而严重违背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都应持批判的态度,还历史本原,让历史自身去说话。因此,《让历史还原历史》的隆重上市,目的就是为了还原历史、让读者明辨史实。本书主张评价历史必须坚持人民性和进步性的基本尺度,评价任何人物都要放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而不是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凡是对人民有贡献的,在一定历史阶段起推进作用的,又可以表现民族高贵品质的,都应当给予肯定,无论他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相反,那些包藏祸心、为非作歹的跳梁小丑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也属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由此,本书以理性的视角解析历史,不跟风、不赶潮、不哗众取宠,精选出50位古代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根据解密的档案或史料,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凭借犀利的视角、理性的历史观,旁征博引,溯本清源,给被误读多年的历史赋予崭新的含义,并把歪曲、篡改甚至颠倒了的历史重新扶正,更对冤案形成的过程进行深度剖析,同时,还对地方哄抢名人学者和恶搞名人的深层背景做了理性解读。相信,读者在深感耳目一新的同时,还能启迪灵感,从而更加理智地认识中华文明、辨清历史是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