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尔街(Ⅱ金融的力量)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纪录片华尔街主创团队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对于危机我们采取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方案,有一些甚至在我看来做得过多了,但是经过多年之后成员们才达成一致,设立基金,承担这样的责任。具体地说,在这样一个高速证券融资的社会,有价证券在人们买卖的过程中跨国流动,可以说,货币流动的速度就像光的速度一样。所以,在危机预防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为投资商提供信心,确保危机不会发生,或者是能够很快排除。

所以在成员的认可之后,2009年年初我们新增了“灵活信贷额度”,它有预防性,是预先审定的,并且高度灵活。同时,我们还增加了另外一个预防性安排,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需要对政策作出调整的国家,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将来作出改变的国家,这个预防性安排就是HAPAS——高预防性安排。我们还对低收入国家危机的状况表示认可,大幅度提高了向低收入国家提供支持的承诺,并且强化了对其的支持。

在成员一致通过后,我们还提出了特别提款权(SDR)并进行大规模重新分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国际储备资产,价值2.5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在管理上,我们也作出了改变,在参与新金融稳定委员会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金融稳定委员会主要负责国际金融监管问题。

我们现在能提供的是以前我们无法完成的。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在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了预审,在没有外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基金可以在预防的层面上使用。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保险政策,以防万一。

在2008年春天危机最高峰的时候,有三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国家已经使用了这种措施,墨西哥、哥伦比亚以及波兰。他们取得了成功,这已达成普遍一致,这通常与四月初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相联系。

大部分国际投资者把这看作是一个转折点,至少是在金融危机层面。这个新的灵活贷款额度(FCL)的有意受益人是遵循良好政策的大的新兴经济体。

不幸的是,经济创伤最严重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担心的那些通过自己的政策让自己变得脆弱的经济国家,尤其在东欧地区。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国际收支赤字,主要依靠大规模资本流动。我们警告过,这些政策带动了很大的国内需求,这并不是说这些政策是错误的,但是这使得他们在遇到资本流通突然停止的情况下变得不堪一击。不幸的是,这恰恰就是在许多国家发生的。所以,在一些遭受危机的国家,经济总量大幅下降,非常令人痛心,但是我们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重新回到它的轨道上去。第二个受打击很大的领域是正在崛起的亚洲,除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之外。经济总量几乎从顶端跌到谷底。在一些外向型经济国家,大概达到18%,下跌得很厉害。这显示出发达经济国家需求下滑可能带来的影响。

让人高兴的是,这个情况很快就好转了。但是它产生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有一个微妙之处值得我们期待,基金的目标是为了保证经济全力发展,随着时问发展,我们意识到,在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人均收入差距正在减小。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体系会自觉地想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完善自己,那就是当人均收入的差距被限制的时候,基金管理也会变得非常民主。

不可避免的,肯定有些不同的国家会持有不一样的观点。所以需要作出一个决策,而这个决策又能让所有的国家成员接受。我们都知道,不是什么事都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有时为了制定有效的政策,为了所有人的更远大的进步就需要妥协。所以让我们所有的成员相信我们作出决定的程序是公平合理的,这一点很重要。成员的投票份额能够精确地反映该成员的经济情况。

过去的60年里,从广义上讲是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从1990年到今天这段真正全球化的时间里,一些崛起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是反贫穷政策最有效的时期。现在,我们要继承这些,继续努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

我坚信,如果一个体系公开可靠,依据规则并且没有歧视,我们就很可能继续保持这种进步。现在的挑战即是在危机过后重新让经济恢复到原来增长的轨道。

当然,风险基金只不过是危机预防程序中的一部分,也只是基金的角色之一。不管怎么说,基金是通过宪法、由各成员一致通过的,用条款的说法就是“监督”成员的政策,以确保:一、成员为国际体系实行了自己的义务;二、政策应在最大限度上与支持全球的稳定和增长相一致。

所以我们不仅与各成员有定期的交流,同时还要关注地区和全球问题,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政策保证经济发展更平稳。所以,这实际上是政策、规则以一定的形式,比如金融监管体制以及金融支持等积极的效果。P35-38

书评(媒体评论)

政府跟市场的边界,实际上是建设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很关键的问题。

——吴敬琏

我们每天在正常的情况下关注的问题不一定是资本市场,也不一定是企业到底是赚了哪些钱、做了哪些交易等,只是公司的管理层应该让我们了解一切企业的经营情况、让我们这些外部的被动投资者能够放心。

——陈志武

中国经济是一个比较容易过热的经济,可能有一些早熟的现象,资本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泡沫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

——秦晓

我们经济能够运作是因为我们都各司其职,有的人做这方面,有的人做那方面,不要犯其他人都在犯的错误,这是第一课。

——罗伯特·席勒

规章总是会遇到问题,聪明的公司会利用那些法律规章取巧,所以你不能只遵守法律。

——贝萨尼·麦克林

后记

第一次到纽约华尔街的人,往往会吃一惊:“原来这就是有名的华尔街?!”真正的华尔街很短、很窄,街名牌子也不起眼,平日来往的人也没几个,如果碰上阴天下雨,华尔街那一带还会显得凄凉,谈不上有什么热热闹闹的“市场”气氛。但,这就是真实的华尔街,有形可见的东西就是街两边的这些楼。

正因为华尔街和其代表的金融证券市场总体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对多数人来说,可能难有机会去正式学习、了解现代金融市场,而只能从报纸、电视新闻里,了解据说是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华尔街。结果,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了什么呢?看到正在倒闭的雷曼兄弟,看到即使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人均奖金还高达77万美元的高盛,看到空卖空买的投机银行家,看到阴谋设计让希腊政府超负荷负债的投行家,看到设计推销“有毒”证券的贪婪“吸血鬼”……

那么,华尔街到底是什么?它跟我们的生活有何相干,对我们的就业、创业有什么影响?难道华尔街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的兴起、20世纪的强大有过贡献?金融是否就是一场持续几个世纪的阴谋……这些以及许多其他涉及到普通个人、家庭、企业与社会的问题,都是《华尔街》电视系列纪录片和这本相配的书所要回答的。

《华尔街》剧组花了几年心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规划、再讨论、再规划,跑遍美国和西欧多国采访众多学者、专家,这么多人的心血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建设性地揭开一个谜:既然华尔街发展了两个多世纪,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打击,而且一代一代的银行家、投行家的确赚了大量的财富,200多年里从来没有缺少过对华尔街贪婪的指责。但是,众多危机、丑闻都没能阻挡停住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每次危机过后照样爬起来更健康地壮大,这本身就说明华尔街必然对美国、对世界至关重要,美国经济、世界经济离不开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因为人性决定了:任何东西只有在它具有真正的价值,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才能经久不衰、繁荣昌盛。

金融的价值是什么?这就是《华尔街》要解的谜。

目录

上篇:打开国际视野

 罗伯特·席勒:我们要从破灭的泡沫中不断学习

 缪丽尔·希伯特:我的一切从华尔街开始

 贝萨尼·麦克林:安然改变了我的生活

 约翰·利普斯基:金融监管,预防危机

 吉姆·鲍顿:把美元变成金元

 罗伯特·福格尔:用挑衅的方式解释过去

 凯瑟琳·韦伯:他是我的骄傲

 布鲁斯·欧斯特:纳斯达克需要冒险精神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密码的破解者

 刘醇逸:经济危机引起金融转移

 查理斯·盖斯特:华尔街的繁荣与衰败

 格特·卢文赫斯:经济强国理应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乔纳森·梅西:金融需要多方面监管

 福里斯特·卡皮: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是让人民替国王还债

 兰德·考尔德:信贷消费史——从胜家缝纫机到梅西百货

 劳伦斯·迈耶: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全球经济

 路易斯·海曼:摆脱不了的债务危机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我眼中的价值投资理论

 蒂姆·德雷伯:风险投资中的大赢家

 马丁·沃尔夫:华尔街的变故证明金融体系的脆弱

下篇:倾听中国声音

 吴敬琏:人性具有复杂的双重性

 陈志武:金融市场曲折向前发展

 马蔚华:金融创新势在必行

 秦晓:从华尔街发现金融的力量

 李国平:华尔街不应对金融危机负全责

 王沅:金融狂欢的盛宴总会结束

 楚钢:一部《华尔街》,一幅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画卷

 方星海:金融危机加快中国金融前进步伐

 杨鶤:华尔街的经验

 李扬:全球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

 陈思进:负债消费的是与非

 高占军:《华尔街》告诉我们什么

 张育军: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灵魂

创作人员手记

总导演手记 李成才

守望华尔街 陈志武

序言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华尔街》及同名图书已面世。我非常赞同纪录片《华尔街》所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尤其明显,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下降了近60万亿美元,全球信贷损失也将超过2.2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并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

华尔街充满着巨大魅力,拥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在我看来,华尔街最大的特质,在于其内在鲜明的创新性、市场性与适应性。

创新是华尔街的生命。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华尔街总是能够层出不穷地创新金融产品,并借此推动金融市场的颠覆性变革。华尔街创新的秘诀,在于了解与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特征。我很欣赏一位华尔街金融高管说过的一句话:“跟着客户的需求走,迅速转型,一直是华尔街长盛不衰的秘密。华尔街永远不会死去。”华尔街的持续创新,最终将其塑造成为全球IPO数量及市值第一、每日资金流量高达上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在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美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华尔街崇尚市场,鼓励人们在自由的市场氛围中竞争与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200多年来,华尔街形成了平等宽松的文化理念、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得益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任何有价值的创意和技术都有可能萌芽和生长。也正是在华尔街金融资本的支持下,美国的电脑、通讯、电子等高新技术才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长足发展,微软、苹果、英特尔、思科等一大批创业型公司才能够得以蓬勃兴起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华尔街承担着不可回避与推卸的责任。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和世界各国都对此进行了很多反思,G20首尔峰会也正式通过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大方案。两年多后再回首,由华尔街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究竟有何启迪?中国金融业究竟应如何客观评价与理性看待危机后西方各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对此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在此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与欧美金融业遭受重创形成鲜明对比,我国金融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与经营绩效,国际地位相对提高。我国金融业之所以幸运地躲过金融危机的劫难,“风景这边独好”,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身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同时也是因为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还相当有限。由于国际化程度不高,金融危机给中国金融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自然较小。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没有下到海里去,当然不会被海水淹死。但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中国金融机构没有被淹死,并不意味着我们具备了到海里游泳的本领,也不意味着今后可以不必下海。

二是既不能重蹈覆辙,也不能因噎废食。华尔街创造财富的秘诀在于金融创新,而创新过度又恰恰引发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此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起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运用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创新开发过度,而是创新不足。我们仍应鼓励金融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开展那些基于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与活力。

三是既不能简单排斥,也不能照搬照抄。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西方主要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危机后欧美国家制定了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国际金融监管架构和规则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由于我国金融业与欧美金融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深化与开放程度、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创新能力还远不能与其相比。因此,人家治病,我们不能照方吃药。对于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我们应积极借鉴,但不宜全盘搬抄,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把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国际标准本土化,以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强大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认真吸取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设法去芜存菁、存利除弊。中央电视台《华尔街2》的推出,必将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华尔街、加深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认识大有裨益。

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再次走近华尔街,端详华尔街。

马威华博士

招商银行行长

内容推荐

不管你是爱华尔街,还是恨华尔街,你都要去接触它,了解它。因为它与一个国家的崛起休戚相关,它与每一个人的财富休戚相关,它又与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尊严紧密相连。如果你放弃华尔街,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道路。华尔街给予我们了很多,同样,华尔街没有给予我们的还是很多,这也许正是您翻开《华尔街Ⅱ》的理由。

《华尔街Ⅱ》再次云集了33位国内外金融界知名学者、专家、政府高管及企业界精英参与创作。本书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以证券市场为中心,梳理两百多年来现代金融的来龙去脉,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为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纪录片《华尔街》总导演李成才在本书中讲述拍摄过程中的那些记忆、那些温暖。

编辑推荐

次贷危机将华尔街拖入了金融危机的漩涡,这场狂欢的盛宴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的结束?用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诞生于美国的负债消费方式到底是推动了经济发展,还是给经济挖了一个陷阱?什么才是金融市场发展的灵魂?监管是否真的是势在必行?

在《华尔街2》中,33位国内外专家再次聚首,谈论他们眼中的经济和华尔街。

吴敬琏、陈志武倾情推荐,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作序推荐,纪录片《华尔街》总导演李成才在本书中讲述拍摄过程中的那些记忆、那些温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