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由亢博剑编著。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它不仅告诉人们“是什么”,还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经济学不应该是阳春白雪,也不能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员的艰深理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亢博剑 |
出版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由亢博剑编著。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它不仅告诉人们“是什么”,还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经济学不应该是阳春白雪,也不能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员的艰深理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内容推荐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由亢博剑编著。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这一本书,学会最前沿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往大处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处说是“经济实惠之学”。对个人而言,经济学是“成功之学”与“幸福之学”,人人都能从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 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目录 入门篇 开启你的经济学之旅 第一章 商品·货币·信用 ——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经济学前提:经济人假设 商品:有什么物品不能买卖 货币:狗牙也可以买东西 成本:有收获就有放弃 稀缺性:两只桃子也杀人 价值和价格:天价理发费 效用:朝三暮四的妙用 信用:商业活动运行的基础 银行:货币流通的中转站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第二章 跟曼昆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十大原理 选择: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 机会成本: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 边际: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比较优势:贸易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看不见的手: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政府干预: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生产率: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的能力 通货膨胀: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附录曼昆简介 基础篇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三章 思维决定成败 ——每天学点经济学思维 蝴蝶效应:小过错可能扩散成弥天大祸 马太效应: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羊群效应:随大流是明智还是愚蠢 鲶鱼效应:竞争让市场更高效 木桶效应:“短板”决定最终的结果 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 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雪崩的秘密 青蛙效应:学会适应未必是好事情 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多,私人投资就少 第四章 博弈不是教你诈 ——每天学点博弈论常识 囚徒困境:出卖,还是合作 智猪博弈:搭个便车最省力 斗鸡博弈:狭路相逢勇者胜 猎鹿博弈:从合作走向共赢 协和谬误:放弃沉没的成本 蛋糕博弈:讨价还价智慧大 信息博弈:买的不如卖的精 搏傻理论:别做最大的笨蛋 微观篇 走近市场经济学 第五章 贸易使人变得更好吗 ——关注商品市场要学的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经济学的心脏 市场:无所不在的经济秩序 均衡价格:“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蛛网理论:地瓜农夫的智慧 边际效用:第一块三明治和第三块不同 经济周期:“经济大气候”的变化 第六章 人们的消费总是理性的吗 ——关注消费者选择要学的经济学 消费者选择理论:人们如何选择商品 预算约束:购买力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非理性因素:人们的消费总是理性的吗 价格歧视:同物不同价的原因 替代效应:猪肉涨价了就多吃牛肉 第七章 企业怎样决定雇佣的人数 ——关注生产要素市场要学的经济学 生产要素市场:决定工作报酬的市场 劳动的需求:企业怎样决定雇佣人数 需求变化:为何企业会突然增员 工资差异: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 厂商理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 生产费用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 第八章 怎样限制成本使企业最有竞争力 ——关注商品利润要学的经济学 生产成本:为何有的生产不划算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投入和产量的关系 成本曲线:企业成本的控制程度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企业“翻身”时间 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 规模经济:企业做强的理论支持 第九章 欧佩克如何控制世界石油市场 ——关注垄断和竞争要学的经济学 完全竞争:不受干扰的市场机制 垄断:没有选择的可能性 市场类型:在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 寡头:从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说起 经济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 垄断优势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宏观篇 抓住看得见的手 第十章 国家发行的货币知多少 ——关注通货膨胀要学的经济学 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背后 本位币和辅币:何谓真正的钱 货币发行:印得太多必然会贬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贬值的程度 第十一章 政府应该做什么 ——关注政府调控要学的经济学 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杠杆 凯恩斯乘数:一家公司的玻璃打破后 不良需求: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 经济刺激政策: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经济刺激组合拳:财政货币政策 市场监管:法律不能成为摆设 财政赤字:事关纳税人的权益 产权保护:威廉一世与磨坊 第十二章 货币贬值和升值意昧着什么 ——关注国际贸易要学的经济学 汇率:两国货币兑换的比率j 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外贸易:全球化向我们走来 出口与进口的关系:贸易顺差与逆差 贸易补贴:进出口贸易的津贴 商品倾销:以低价格占领市场 WTO:世界贸易的协调者 热钱:投机性短期资本 第十三章 股市是一个大赌场吗 ——关注金融体系与金融工具要学的经济学 金融市场:合法的赌局 金融里的博弈:谁是冤大头 彩票,赌博与投资:挑美女的心理 对冲基金:索罗斯的智慧 虚拟经济:摸不着但看得见 金融泡沫: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财务杠杆:什么能让你一夕暴富 金融中介:资金盈余和短缺者的红娘 第十四章 口红也能做成指标吗 ——关注经济指数要学的经济学 绿色GDP:为什么GDP会受质疑 基尼系数:为什么不能过高 恩格尔系数:测测你的富裕程度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亚市早盘说起 生活成本指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 负担系数:如何化解年轻人的负担 国民生产总值: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道·琼斯指数:经济的晴雨表 “巨无霸”指数:购买力平价理论 口红指标:最直观的经济指标 应用篇 这年头,就得学点经济学 第十五章 我们该如何消费 ——每天学点消费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教你做出理性选择 优惠券,“受惠”的是商家 信息不对称,买的没有卖的精 引导消费,别让商家赚了你便宜 差别定价,上品折扣的实惠典礼 免费午餐,酒吧里的花生米 了解团购,网聚人的力量 “一次性”交易,肥了商家 买房是大事,不要丧失理性 第十六章 投资不准,收益不稳 ——每天学点投资中的经济学 投资:牺牲当前消费来增加未来消费 股票:不能不懂的资产增值手段 基金:让专家打理你的财富 黄金:保值增值的好选择 储蓄:把钱存人银行 期货:今天做明天的交易 债券:比存款划算的投资方式 套利:捕捉低风险赚钱机会 复利:最神奇的财富升值工具 第十七章 为何说人脉就是钱脉 ——每天学点交际中的经济学 人脉小投资,换来大回报 说话只三分,收益百分百 首因效应好,省时又省力 大树好乘凉,傍个有名人 人在江湖走,还得会送礼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狡兔三窟,多个朋友多条路 学会做人,避免零和博弈 第十八章 怎样让一加一大于二 ——每天学点婚恋中的经济学 恋爱,不能忽略成本 用心维护,否则爱情会变质 恋爱公式、,请画上不等号 覆水难收,理性看待失恋 门当户对,婚姻才牢靠 经济学解释人为什么要结婚 婚恋博弈,给彼此多点信任 新婚夫妇,要合理安排家务 老夫少妻,婚姻与年龄无关 不轻易离婚,离婚也要资本 第十九章 你值一个好价钱吗 ——每天学点职场中的经济学 不可替代性,帮你拿到高工资 不轻易辞职,不轻易换行业 树立个人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职场成功,不只要努力工作 内卷化效应,警惕职场原地踏步 有效需求,工作不一定专业对口 分解成功因素,快速把握职场 增加投入,缩小工资差异 播种快乐,获取职场幸福 第二十章 激励比惩罚更有效 ——每天学点管理中的经济学 如何能稳住军心,留住骨干 分槽喂马,各尽其用 简单就是美,妙用奥卡姆剃刀 为什么员工工资只能升不能降 融化理性人,情感激励妙用 注意小细节,避免大损失 相信下属,不要凡事自己来 企业文化,成功的催化剂 第二十一章 成功,怎能与金钱无关 ——每天学点经商中的经济学 二八法则,决定效益的关键 留住老客户,成本最小 全力营销,市场就是利润 抓住商机,眼光决定发展 竞争策略,对手就是动力 蓝海战略,为企业找到新出路 有零有整,商品定价的学问 做老大,成为行业龙头 第二十二章 你能看懂财经新闻吗 ——每天学点热点中的经济学 次贷危机,金融世界“大地震” 中国房价,有房才有家 扩大内需,消费是做贡献吗 税赋归宿,谁来最终承担 跑不过刘翔,要跑过CPI 老年福利,养老是个大问题 “黄金周”的出现,假日经济 常识篇 关于经济学的前生今世 第二十三章 从古典主义到凯恩斯流派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流派 重农学派:一个时代的学术产物 剑桥学派: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新剑桥学派:对马歇尔学说的发展 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货币学派:传统货币量的新论述 供给学派:独树一帜的学派 激进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名 新自由主义:层面广泛的意识形态 第二十四章 送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本经济学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名著 《国富论》——亚当·斯密 《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李嘉图 《资本论》——马克思 《经济学》——萨缪尔逊 《同意的计算》——布坎南 《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 《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加尔布雷思 第二十五章 你知道“欧洲的孔子”吗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家小传 约翰·劳——让法国倾家荡产的人 魁奈——“欧洲的孔子” 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李嘉图——天才的业余经济学家 凯恩斯——名利双收的经济学家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之父 保罗·克鲁格曼——预言家 附 富裕的和穷困的经济学家 试读章节 稀缺性:两只桃子也杀人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猛将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都为齐景公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三个人自恃勇猛,对齐景公也不放在眼里。晏子建议齐景公把这三个人剪除,以免将来留下祸患。景公也觉得应及早剪除,但是三人战功赫赫,又勇猛无比,齐景公也觉得很无奈。晏子说,应当巧斗。他向景公建议,赐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分吃。只赏赐给最有功劳的人。拿到桃子后。三个大臣开始争夺,竞相陈述自己对国家的功劳。最后两个人得到桃子,另外一个羞愧自杀。得到桃子的两个人见同伴因自己而死,也便羞愧自杀。 这是《晏子春秋》里的记载,三员大将被两只桃子杀死——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可能有人觉得,同伴自杀,自己也就自杀吗?太不划算了吧,别忘了当时春秋时代的人都是很讲义气的,所以见到同伴自杀,自己也自杀是没什么奇怪的。晏子利用的就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只给两只桃子,三个人无论如何也分不好,杀死三个勇士的不是两只桃子,而是稀缺性,因为稀缺才产生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争夺,最后在争夺中死亡。 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个手机号或汽车牌照卖出了天价。这正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因为这种手机号或汽车牌照的数字非常独特。而且是唯一的,不会再有第二个。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商品人人都想买,就会卖出很高的价格。鲁迅说过,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钱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胶菜,而且价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语:物以稀为贵。 “稀缺”两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稀有的,另一个是紧缺的。在经济学里,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一个物品可以成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例如阳光和空气,人人都需要,但因为太多,所以不会成为商品。但是淡水资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淡水的价格从原来的免费供应,现在也开始涨价。当一个商品变得稀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黄金因为属于稀有金属,所以价格才高。权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为权力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就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那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就像我们的住房紧缺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满足于只能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更多地期望房屋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而这种实用性则包括住房面积的大小、房屋的舒适性和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这样,即使人口不增长也会产生住房压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紧缺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感到资源的稀缺。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比如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时,富国政府也正为把收人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而发愁;当穷人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正在考虑是打桥牌还是打高尔夫球。 稀缺性的概念在整个经济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往往用稀缺性来定义经济学。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在使用经济物品中不断做出选择,如决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在稀缺的消费品中如何进行取舍及如何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这些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主题。只有当物品稀缺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人们的欲望需求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也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引起了竞争与合作。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竞争是社会配置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所谓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合作是为了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合作是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P7-8 序言 经济学,一门让人幸福的学问 “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69~399年间的古希腊,用希腊文表示为“oikonomia”,是“家计管理”的意思,后用英文翻译为“economies”,我国学者严复曾把它译为“生计学”,翻译成汉语“经济学”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神田孝平。 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一般的经济史专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 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1623~1687),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术,他称之为“政治算术”。其实,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它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往大了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了说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对个人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明的成功学与幸福学。 萧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97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94年的光阴。“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经济学家卢周来这样评价两位大师。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也是94岁高寿,薛暮桥在经济学王国生活了101年。我们会发现:经济学思想巨匠竟然会普遍长寿。回头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我们可以认识到献身经济学研究的人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来源于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个工具认清了纷繁复杂的人生与世界。因为拥有“心如明镜”的境界,才使他们心情愉悦,得享高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这就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