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是监狱生活经历者写实主义巨著,是中国监狱小说第一书!
小说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极端生活,他所亲历亲闻的囚徒生涯。“上卷”的场景是看守所,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这一部分侧重于描写“心理裂变”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看守所这个特殊的视界,影射人和环境的苟合过程。 “下卷”的场景则转移到“服刑地”监狱(劳改大队)这里的人物都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罪的人一群必须接受改造的人这些人经历过看守所阶段的“培训”,精神上已经做好了撕杀的准备,加上有许多久经囚场的“前辈”的参,一幕幕人间活剧更是把人性中的种种卑鄙与卑污、卑微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尽致。
麦麦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识分子,被“哥们儿义气”的“江湖流毒”所害,突然被投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牢笼,面对一群获罪于强奸、抢劫、杀人、偷盗的嫌疑人,面对一幕幕陌生、残酷、压抑、乖戾变态的场景,他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震撼、历练?他又将如何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当一种价值受到另一种价值的强奸,所有概念化的东西都被偷换或打碎,秩序需要重新整合建立的时候,什么叫尊严,什么叫道德,什么叫友情和真理,都被重新定义。心被撕裂后要经历阵痛,阵痛之后的抉择将是血淋淋的更大更长久的痛苦,而选择妥协(这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做出的抉择),无疑会让这种痛苦降低到最小,降低到只剩下“悲、哀”两字。
胖乎乎的探警小扈引领我来到一楼左首的警卫室。从这里穿过去,刑警队后身儿就是C县看守所的院子了。施展逃亡后,我鬼使神差地到墙外溜过一遭,看守所的围墙不过三米高,形容削薄,上面拉着铁丝网,除了冷森森的,并无预料中的威严。没想到现在,连里面也要让我看个够了。我一直怀疑施展能否被抓回来,不料事情结束得这么突然,连一个缓冲的机会都没给我留。
以前批过八字,人说我是土命,土命逢辰巳为地网,天罗地网,主疾病、牢狱之灾,大运流年遇之,于人不利,以前只当是屁话,莫非这次真要应验了?
“又来一个啊。”小扈对着里面喊。
我们走进屋,桌边的一个白胖子正往嘴里塞着什么,含含糊糊地说:“大史撒尿去了,先等会儿。”
我刚把屁股往墙边的椅子上撂下去,胖子就探着脸儿嚷嚷开了:“哎哎,那是你坐的地界儿嘛!”我赶紧站起来,看见小扈冲我乐那样子,也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好歹了。现在身份不同了,得注意形象。不过,以前我吓唬自己学生的时候,也没这么横过,挺大一老爷们儿叫他喊两句,心里还真别扭。
正立着尴尬, “大史”回来了,这个一脸横肉的警察一边往里走,一只手还在裤袢上动作着。他瞟了我一眼,轻描淡写地问:“新来的?”
“是。”我平淡地回答。
“谁问你呢,旁边戳着去!”大史皱着眉头子横我,我往旁边挪了挪,这时已经有些小麻木。
小扈说:“施展那案子扯进来的。”
“噢。”大史瞄了我一眼,问:“贪污还是诈骗?”我说包庇。
“讲哥们儿义气进来的。”小扈笑着补充。
“傻不傻!叫啥?”大史从桌斗里掏出登记本,盛气凌人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 很快登记完毕。
“鞋,皮鞋是吧,里面有没有钢板?脱了扔那个柜子里,走的时候想着领……裤带,裤带解下来,扔一块儿。”我照办了,然后提着裤子从墙角一边往回走,一边跟小扈笑道:“不小心还就走光呢。”
“你他妈哪来那么多废话!”大史咆哮着。小扈也有些无奈地提醒我:“塌实点啊。”调查案子的过程中,小扈、程刚跟我一起喝过酒,互相还有些面子。可一进这个门,我开始明白:警民恐怕不再是一家了。
“钱呢,身上带钱了吗?”
我把兜里的三百来块钱掏在桌上。大史点了点,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了几笔,然后一边在墙上的几排卡片上扫描着,一边冲我说:“现在购物券没了,回头给你送号里去……13号,安排13号吧。”
胖警察应声抄起一挂钥匙,把我浑身上下搜刮了一遍,用力一扯,裤袢上的一枚铜商标被拉了下去,顺手扔进垃圾篓,然后冲我一努嘴,似乎漫不经心地说:“走。”赤着脚,我跟胖子先到库房抱了一床脏军被。
“赶紧通知家里送被子来,要不从你帐上扣钱啊。”胖子嘱咐我。
往羁押区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心里在打鼓,这和以前听到过许多关于监狱里的恐怖传闻有直接关系。里面看起来不大,两排红砖平顶房,四周和我以前想象的监管机构没什么两样,墙上架着蒺藜网,不过从里面看,围墙好像矮了些。随着铁拍子门咣啷哗的响声,隐约听见里面有人嚷嚷:“又扔进来一个。”
“进去。”胖警察吩咐我,象往圈里赶一只猪。我往里一迈脚,面前是个3米见方的小院儿,墙边堆着一溜鼓鼓的蛇皮袋子,里面还有一道铁门,上半部开着课本大小的一个栅栏口,我的目光正跟趴在栅栏口向外张望的两束目光相遇,那目光显得空洞和蛮横,我的心不由紧了一下。 我抱着被子,随在管教身后向二道门走去。里面传出噼里扑隆的响动,有人喊着“坐好、都他妈坐好!”。
这道门没上锁,门一开,刚才张望的那张脸笑着迎过来:“刘管教,又来一个哈。”
“别欺负他啊!”
“放心吧刘管,我们这是文明号儿,嘿嘿。”
随着咣的一声响,我和外面的世界隔绝了。哗啦啦上锁的声音,似乎一只大爪子,挠在我心上。自由,自由没了。我的脑袋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监舍是个长筒子,大概有三米宽六七米长的样子,象个放大的铅笔盒,正对门的后墙上,平胸高凿着一个方洞,大小够塞进一个篮球,仿佛乡下给猪添食的洞,后来知道这是打饭口。狭长的过道左侧,铺是通铺,搭在不足半米高的水泥台子上,已经有十几个光头贼坐在上面,都盘着腿,这些人个个神头鬼脸的,似乎一脚踏进了罗汉堂。
我站在门口,站在一片秃头前方,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如果没人搭理我,我会不会一直站到天荒地老。
“被子撂边儿上,过来。”刚才跟刘管教搭言的那个一边往里走,一边用后脑勺儿说着,看来他是个“头儿”,就是传说中的“号长”了?
看我还在愣神,坐在最边上的一个小脏孩用手一指靠边的地方:“放这儿,赶紧过去,老大叫你呢。”
放被子的瞬间,我闻到一股怪味儿,才发现这边紧挨着一个小仄口,是厕所,只有不足容纳一张课桌的面积。我正忐忑地打量环境,屁股上突然挨了一下,我遭袭于未防,身子一下趴到冷硬的铺板上,身后一个驴似的声音吼着:“你个怪逼,磨蹭啥?缺上发条咋着?”
我仓皇地扶了扶眼镜,懊恼地翻起身子,看见一个铁塔似的半大小子正恶狠狠瞪着我。
“看啥看?不服咋的?再眨巴一下眼练你妹子的!”
我冷冷地撩他一眼,没接茬。那小子嘴还不闲着:“操,眼神儿够凝,玩酷是吧?”最先给我说话的秃头在那边说:“大个儿,甭理他,先审了再说。”大个儿踢了我小腿一下:“过去!”
我光脚走到号长面前时,他已经上铺坐下,拿出一副扑克排起卦来。大个儿吆喝道:“蹲!蹲下!”我犹豫着蹲在铺前。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一张凶巴巴的小尖脸,有点鬼斧神工的卡通效果:“嘛案?”
我如实汇报了。
“看你文文气气的,还挺讲义气,不缺心眼吧?”旁边几个人讨好地笑起来。号长又不务正业地低头看起牌来。
“……破,我马子又他妈靠人呢!啥狗屎牌!”号长看着手里的一卦衰局,很是丧气,顺手把牌划拉乱了,冲厕所那边喊:“土豆,给我来两下。”刚才跟我说话的小脏孩儿痛快地应了一声,活蹦乱跳地蹿过来,满脸开花的样子好像有些受宠若惊。土豆一把把号长按在手里,吭哧吭哧按摩起来。
“轻点啊,你他妈蒸馒头哪?”号长回手给了“土豆”一个嘴巴。土豆咧一下嘴,赶紧赔笑:“哎,轻点。”
号长舒服地闭着眼,一边审我:“新来的,叫啥?”
“麦麦。”
“哦,麦麦,名字还他妈够骚,多少钱卖啊?”已经随过来的大个儿白棱着眼珠子示意我:“嗨,答应啊,多少钱?”号长大度从容地一摆手:“算啦,……头回进来吧?”
“是,大哥多关照。”
“破,嘴还挺好使,镶金边儿了吧。关照?谁关照过我呀,遇到我算你命好,家门口人我先放你半公分的量,不过你要是不懂规矩……”
大个儿的语气也稍微缓和了一下,告诉我:“以后喊伟哥啊,这是咱老大。”我边答应着,边冲号长复习了一遍:“伟哥。有事您就说话,多提醒着我点儿。”我尽量让自己谦恭得不卑不亢些。
大个儿老成地教育我:“这里跟外头不一样,得自己长眼,等别人说话了,就先得吃腮梨。”——后来明白“吃鳃梨”就是腮帮子上挨拳头。大个儿接着说:“屋里劳作多的是,地勤擦着点,厕所有味了就赶紧冲……新来的就得勤快点,别把自己当知识分子臭美,到里面全他妈是犯人。”我看到土豆边在号长身上忙活,边得意地笑了。大概以前这些活儿都是他的吧。
伟哥翻眼皮瞄我一下:“没鞋拿吧,大个儿你先从窑里给他拿双拖鞋……哎新来的,买购物券了吗?”
“我带着300多,让史管教扣门房了,说呆会儿给我送购物券来。”P6-8
我和你们一同分享很多事情的机会,被命运剥夺,而我得到了其他。
28个月罪有应得的囚徒生活,除了被国家机器改造得觉悟猛增外,就是催生了你们将看到的这些文字。
这部小说,最初以“哥们儿”的ID在“起点”、“天涯”和“幻剑”等几家网站连载,边写边贴,前后用了半年时间。当我尚未完成初稿时,海内外许多中文网站都已经开始转载,眼疾手快的盗版商们也蜂拥而上,分别假借内地几家出版社的英名,把一部还没有定稿的作品污得千疮百孔,让我痛并尴尬着。
盗版对我和读者的最大伤害,就是可能引导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误读。当我准备修订这部小说时,我早已醒悟:自始至终,我并没有“揭露”和“控诉”什么的险恶用心,那于我于读者都是一种幼稚和孱弱的表现。我觉悟到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表达,这种觉悟最终催生了“四面墙”这几个字——我企图用我的故事支撑一个残酷的喻体,一个让我和其他人都无法超越的喻体。
其实,当我还是一个囚犯的时候,好多事情就已经让我有个奇怪的联想:“被四面墙”囚困的,不仅是我们这些违法分子,那些在阳光里歌唱、劳动、享乐以及逍遥做恶的人们,又何尝能逃离一堵堵有形无形的障蔽呢?那些可见不可见的墙,那些成文的不成文的法,在他们的周围筑起了重重的障碍,使他们的“自由”显得可怜可笑。
我想他们或许还不如这些囚犯清醒,至少囚犯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而他们,却迷惘地在广大的世界里,奔突在那些透明的围墙里,他们经常在不自知的前提下犯规,尴尬、困惑、被嘲笑、被鄙视、被遗弃甚至发疯。
囚犯知道自己的期限,而他们不知道。 ‘囚犯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而他们往往踌躇于此生何为。
就象我无意靠玩味自己的伤痕‘取悦于人,我也不能用繁琐的话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四面墙”本身给我的压抑已经太多,象网友木灯兄所概括的,四面墙中困厄一人,实乃“囚”字,一切奔突皆成无奈。而语言具有同样功效,语言仿佛藩篱,所有思想,一经言传,便已丧失它的本真,惟有“感悟”,可超越“交流”。我们所见闻的一切形式的文本,都是被作者修饰、过滤后的结果,一切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都是“世界本真”的规范者、矫饰者和奸污者。
所以,拒绝表达,这一点永远是智者的不二法门。
我们,在这里发表和窥看的我们,都是智者以外的人。我们是一些不怕上帝发笑而做着思索状的凡夫俗子。
《四面墙》赖以存在的蓝本,就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极端生活,他所亲历亲闻的囚徒生涯。
“上卷”的场景是看守所,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地方。这一部分侧重于描写“心理裂变”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看守所这个特殊的视界,影射人和环境的苟合过程。
麦麦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知识分子,被“讲哥们儿义气”的“江湖流毒”所害,突然被投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牢笼,面对一群获罪于强奸、抢劫、杀人、偷盗的嫌疑人,面对一幕幕陌生、残酷、压抑、乖戾变态的场景,他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震撼、历练?他又将如何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一切残暴、狡黠、无聊和明争暗斗的场景背后,如果一定要谈意义,我只能说,我在上卷里想表达做人的悲哀和无奈。
并且,人的更大劣性在于:忍耐的美德和变通的机巧——当一种价值受到另一种价值的强奸,所有概念化的东西都被偷换或者打碎,秩序需要重新整和建立的时候,什么叫尊严,什么叫道德,什么叫友情和真理,都被重新定义,心被撕裂后要经历阵痛,阵痛之后的抉择将是血淋淋的更大更长久的痛苦,而选择妥协(这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做出的抉择),无疑会让这种痛苦降低到最小,降低到只剩下“悲、哀”两字。
“下卷”的场景则转移到“服刑地”监狱(劳改大队),这里的人物,都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罪的人,一群必须接受改造的人,这些人经历过看守所阶段的“培训”,精神上已经做好了撕杀的准备,加上有许多久经囚场的“前辈”的参与,一幕幕人间活剧更是把人性中的种种卑鄙与卑污、卑微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此,“上卷”的思想将得到更赤裸的展示,同时,“四面墙”的象征意义也将逐步凸显。大家将随我一起,逐渐体悟——不论生活在墙里墙外,我们都逃避不开被囚困和压抑的悲哀,“四面都是墙、墙、墙,即使你身自由,你心已被囚”(本书题记)。“其实在短暂的拘押生涯里,好多事都让我有个奇怪的联想:被‘四面墙’囚困的,不仅是我们这些违法的坏分子,那些在阳光里歌唱、劳动、享乐以及逍遥做恶的人们,又何尝能逃离一堵堵有形无形的障蔽呢?”(内文)如此低调、冷酷的关照,终于导致一位评家感叹了:《四面墙》写出了“真正的黑暗和悲伤”(暗黑之川,《2003年网络小说回顾》)。
在监管场所这种极端的空间里,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碰撞出的是人性中的恶的火花,“人类必须与之搏斗的最凶险的野兽就是人类本身”——罗素所言在“四面墙”里得到了现象学意义上的血淋淋的阐释。“四面墙”里,执行的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的“元规则”(吴思《血酬定律》),在这个元规则的控制下,统治者(人头儿)的强暴、野蛮,被统治者(鸟屁)的卑微、无奈,中间阶层的委琐、平庸和压抑,都是怎一个“赤裸裸”了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被这句口号掩盖的另一种更普遍的状况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忍耐。忍耐衍生悲哀,而反抗产生悲剧。这一切,你们都将在我的文字里看到,虽然我依赖回忆来写作的过程很痛苦,但保持沉默的代价似乎更大。
在关注人性、人权和司法进步的背景下,《四面墙》是一个残酷、幽默的故事,也是一种深刻、冷酷的象征。一切调侃中都挂着卑微者的泪水。“四面墙”是一个人类大社会的缩影; “四面墙”是一个“动物主持的集中营”。没有例外,例外的是乌托邦,是桃花源和玄幻小说。
如果人能看到恶,识别恶,并感到震惊和羞愧,那就只表明一点:人心还是向美向善的——这也是《四面墙》这部作品唯一能使人感觉振奋和预见光明的地方,虽然这种比附有些苟且和牵强。
否则,这样的作品是该下地狱的。
哥们儿
2011年1月
这是一个“不能惹也不能躲的世界”。疯狂的脏话,冷酷的刑罚,牢友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一切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监狱生活。读完《四面墙》,才真正地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了解更多。
——黑色光明
看着《四面墙》才发现以前自己说话做事是多么的幼稚,如果早有《四面墙》中描写的比那些狗屁“办公室三十六计”“实用孙子兵法”强一万倍的生活智慧,很多事情会顺利的多……不过,我希望这里的很多生活智慧永远不会用到。
——路八说
读着那一句句或粗俗、或精辟、或狡诈、或“直白”的对话,扁平的文字“立体”而生动,黑乎乎的方块上好像有魔法棒挥过,一幅幅声、光、影俱全的影像出现在面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竟然能够像看一部长篇电视剧那样来欣赏一部小说!
——正将
一个人的本性,只有在黑暗之中,在绝境之中才能够体现出来。不过所谓的真实又是什么呢?《四面墙》给出了一个答案。它用一个个可以深深触及到灵魂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给?我们一个答案。
——洛天月
他的作品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那些有着深厚的“诺贝尔”情结的作品差……不关注哥们儿这样的作家,是评论界的失职,也是评论界的失败。如果我们的文学评论懂得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去展开文学批评的话,那一定要感谢哥们儿以及《四面墙》模式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资源。
——人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