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基平:首都公安、隐蔽战线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彭真说:“老冯是一个硬汉子。”薄一波说:“他是杰出的特别能战斗的共产主义战士。”
运筹帷幄,破获多起震惊中外的大案要案。铁骨铮铮,击碎各色魑魅魍魉的罪恶梦想。
刘光人、赵益民、于行前主编的《京都公安局长(冯基平传)》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鲜为人知的内幕真相。惊心动魄的斗争历程,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京都公安局长(冯基平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光人//赵益民//于行前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冯基平:首都公安、隐蔽战线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彭真说:“老冯是一个硬汉子。”薄一波说:“他是杰出的特别能战斗的共产主义战士。” 运筹帷幄,破获多起震惊中外的大案要案。铁骨铮铮,击碎各色魑魅魍魉的罪恶梦想。 刘光人、赵益民、于行前主编的《京都公安局长(冯基平传)》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鲜为人知的内幕真相。惊心动魄的斗争历程,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内容推荐 《京都公安局长(冯基平传)》解密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传奇! 冯基平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留给人们的精神遗产是丰富的。他在事业上的执著追求、勇于创业的革命风格,他在对敌斗争中有勇有谋、运筹帷幄的领导艺术,他那是非分明、无私无畏的求实精神,他那以诚待人、关心爱护干部和群众的淳朴作风,人们至今难忘。刘光人、赵益民、于行前主编的《京都公安局长(冯基平传)》是一部反映冯基平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的革命经历的传记,应当成为对后代特别是对政法战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历史中吸取精神力量的好教材。 目录 序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1.秀水之滨冯氏家族 2.折服师长的孩子 3.怒斥贪官李泽生 4.从奉天到北平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5.北平记录着他救亡活动的岁月 6.到平绥沿线进行抗日宣传 7.党派遣他到东北抗日前线 第二章 在草岚子监狱 1.“八一”游行被出卖了 2.闯过几道鬼门关 3.在草岚子监狱找到了党组织,开始新的战斗 4.审查与反审查,殊死的较量 5.老父亲千里跋涉来探监 6.带病坚持绝食斗争 7.“草岚子监狱是我的第一所党校” 第三章 从抗日战争前线到隐蔽斗争前线 1.不要安逸要斗争 2.在牺盟会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3.组建新军投身决死队 4.反投降、反倒退,把新军拉到人民军队的行列 5.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 6.深入敌后,在坟茔里坚持情报斗争 7.为解放战争及时提供战略情报 第四章 清除京都污毒建设公安队伍 1.今日长缨在手 2.最早破获的两起大案 3.周总理教育领导干部要出现场 4.取缔妓院和流氓组织 5.辅华矿药厂爆炸事件 6.取缔一贯害人道 7.掘地三尺,隐藏的首恶伏法 8.打击暗藏在教会中的反革命分子 9.把行动特务段云鹏置于网内 10.严格要求自己的33条和24条 11.“牛鬼蛇神”中也有人才 第五章 叱咤风云的侦查战场 1.加强基层,依靠群众 2.善于运用斗争策略 3.网密鱼不漏 4.斩断海外伸进来的魔爪 5.化间谍为朋友 6.打一场反间反特的人民战争 7.“大海里捞针,也要把他捞出来!” 第六章 劳改史上的光辉业绩 1.震撼人心的“犯人追悼会” 2.新中国的第一个劳改农场 3.一切为了把犯人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抓精神、抓思想、抓科学生产 第七章 在北京市城建、农业战线上倾注心血 1.开拓前进的北京城市建设 2.在十大建筑中的贡献 3.农林一定要上去 第八章 九年秦城监狱,四年半背铐 1.政治风云突变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莫须有的“叛徒”事件 4.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5.秦城监狱实行法西斯专政 6.探监 7.漫漫九年长夜 第九章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1.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2.在庄严的“两案”审判岗位 3.心系首都治安 4.在最后的日子里 5.难忘的形象 编后记 附录 冯基平简历 悼词 坚韧忠贞为人民——回忆冯基平同志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怀念冯基平同志 学习冯基平同志革命精神开创首都公安工作新局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冯基平青少年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年代。冯家尽心地供孩子读书。童年的冯基平仗义执言.折服了私塾先生;上中学时,他敢于斥责贪官县长;青年时期,他在北平找到党;“九·一八”后,受党派遣,到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前线,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战斗能力。 1.秀水之滨冯氏家族 秀水河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恬静、清澈又充满柔情。她发源于科尔沁草原,流长200余华里,由北向南流经辽宁省康平、法库、新民三县,在公主屯南面汇人浩荡的辽河。 秀水河从西北方向流入法库县有一段小的转弯,河水由西北折向东南,然后又径直向南流去。这段河水犹如一条丰腴的臂弯,柔情蜜意地挽着右岸的一个绿色的小村。村落的名字叫大屯,这就是冯基平的家乡。 大屯村隶属法库县卧牛石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却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形成了村落。清兵人关后,尤其是柳条边开禁,山东、河北一批批下关东逃荒的人陆陆续续从关内来到这里定居,秀水河两岸的黑土地被他们千垧万垧地开垦成肥美的良田。年复一年,大屯村便日益兴旺起来。 东临秀水河的大屯村的北边有个方圆一华里的小山丘,百十年前林木繁茂秀美。清朝的科尔沁宾图王陵坐落在这小山之阳,石人石马,古松虬劲,甚为肃穆。传说这陵寝原来是在彰武县五家子村,后来,王族的子孙看中了大屯村北山的风水,遂将宾图王陵寝迁移此处。 从大屯出发东行途经苍郁葱翠的南北八虎山腹地,到法库县城有50华里;南行150华里便是省会沈阳市,西边距彰武县城100华里,西北距康平县城80华里。大屯村虽小,交通却还便利。 冯氏家族可称得上大屯村的老户,祖上是在大清王朝柳条边开禁时单身闯关东来到这里的。 冯基平的曾祖父冯有,原籍是顺天府丰润县七社九甲冯家庄。那时正值清朝中后期,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兵乱四起。清王朝消耗大量财力、物力,疯狂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英法联军趁虚攻人京师。河北丰润一带遭百年不遇的水灾,饿殍载道,百姓卖儿鬻女,流离失所。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冯家年仅16岁的冯有,随着几个伙伴闯了关东。 冯有千难万险来到了辽宁省法库大屯村地界。那时,这个临近内蒙古草原的小村落还是十分荒凉的,西伯利亚的秋风扫尽了树木的叶子,草甸子一片枯黄,一位姜姓的地主看中了这个瑟缩在寒风中的小伙子,便把冯有留下来做长工。冯有找到了有饭吃的地方,自然感恩不尽,从此起早贪黑,挑水、劈柴、喂牲口、起牲口圈,干什么活都井井有条、尽心竭力,得到姜家上下人等的好评。时间长了,姜家地主觉得,这个小伙子不仅身强力壮、为人忠厚、聪明勤勉,而且还有几年私塾底子,粗通文字,心里十分喜欢。便做主把自己的姑娘嫁给了冯有。 姜家特地给了一些土地,作为姑娘出阁的陪送。有了这土地,冯有一成家便自立门户,挑家过日子。冯有精通各种农活,善于经营且不惜下力气;姜氏夫人勤俭持家,精明细心,小两口齐心协力,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买牛、买马、置房、置地,几年时间便成了一个中等人家。 姜氏与冯有生育了四个儿子:冯成仁、冯成义、冯成礼、冯成智(夭折)。 冯成义是冯基平的祖父。 到了冯成义这一代当家过日子的时候,冯家已成为当地的富户了。冯成义这一支人,在农桑之余,经营了一个杂货铺,从城里进货,在乡下销售,从生活日用品到农具杂什,一应俱全。 冯成义娶妻王氏,生有五个儿子:冯万金、冯万宝、冯万选、冯万贵、冯万玉,还有一个女儿。 冯家一直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不仅购置图书,还延请私塾先生。即便是女孩子,也一视同仁送她们到私塾念书,读《庄农杂志》、《四书》、《五经》一类传统教材。 冯基平的父亲冯万金排行居长。 冯基平的母亲齐氏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是当地一户富裕农家的闺女,嫁到冯家之后,她刚强内向、治家有方、勤俭劳作、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妯娌、姑嫂、叔伯之间都处得非常融洽。冯家上下老小都交口称赞。她生有四个子女,儿子冯基平(玉书)、冯玉振,女儿冯秀芝、冯玉霞。孩子多了,她白天和家人一起下田劳动,夜晚在油灯下补破缝连、洗洗涮涮、给大人孩子纳底做鞋。不论大人孩子都穿戴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冯基平生于1911年6月1日,按家族辈分,起名叫玉书。他在男孩中居长,上边有个姐姐。 冯基平出生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沙俄、德、法等帝国主义的魔爪早已伸到了东北这块丰腴的土地。 P1-3 序言 冯基平同志是一位杰出的、特别能战斗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认识基平是1932年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这个监狱先后曾关押过约四百多人,除1931年顺直省委在天津遭破坏被捕的陈原道同志等三十多人判刑较轻,于1933年无条件出狱外,其他多数人都在敌人规定的出狱手续,即在北平各大报纸上登《反共启事》三天出狱。坚持反对“反省政策”到底的只有六十几人,基平是其中之一。在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斗争中,他都积极参加了。最后基平因患重病保外就医。 1936年,我受中央和北方局派遣到山西与阎锡山达成上层统一战线关系。接办、改组阎司令长官为会长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既搞上层统一战线,更重要的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大量吸收全国和海外华侨抗日救亡青年,成立各种训练班,训练干部,参加、接办县政权,组建新军。这时基平也来了,在青年抗敌决死四纵队十九团任团长。他是我们在山西工作领导集体的十六个成员之一。我们与阎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所做的工作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他说:“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取得了胜利,这是我党统一战线成功的一个例证。”基平也是“少数人”之一。1939年,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即第一次反共高潮,称新军为叛军,大举“讨伐”。针锋相对,我们进行了反击。基平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率部一举消灭了203旅旅部的晋绥军官反共势力,使这支部队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1943年底,基平到延安党校学习。七大后转到了党的情报和保卫战线工作。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解放后,他到北京市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下,长期担任政法公安部门领导工作,在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国内外敌人破坏活动,保卫首都社会安定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先后又主管过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和外事工作。在工作中,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为首都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基平虽非林彪康生之流制造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中的人,但仍被视为“叛徒集团”中的人。基平与“四人帮”和林彪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斗争。因而受到特别残酷的迫害,囚禁长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给他铐上反背手铐。在惨无人道的迫害和折磨下,他始终不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基平同志积劳成疾,加上“四人帮”的迫害和摧残。在他出来工作不久就发现得了癌症。他不顾自己绝症在身,抓紧时间为党工作。后来病重住院,仍以惊人毅力,听取汇报,指导工作。他就这样的病故了。 我和基平半个世纪交往,我们是老战友、老朋友。他重病卧床时,我到他家中和医院去看望,一见面就有谈不完的话题。他离开我们已经十二个春秋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所表现的顽强战斗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在《冯基平传》出版之际,写此短文。作为序。 1995年9月30日 后记 早在冯基平同志逝世后,有些老同志就提出给冯基平写传记的愿望。在纪念冯基平同志逝世十周年时,一些老同志又聚会缅怀追思,终于作出了决定。 冯基平同志革命战斗的一生,留给人们的精神遗产是丰富的。他在事业上的执著追求、勇于创业的革命风格,他在对敌斗争中有勇有谋、运筹帷幄的领导艺术,他那是非分明、无私无畏的求实精神,他那以诚待人、关心爱护干部和群众的淳朴作风,人们至今难忘。大家认为,反映冯基平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的革命经历的传记,应当成为对后代特别是对政法战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历史中吸取精神力量的好教材。 首先,建立组织。于1994年10月28日成立了“冯基平同志史料征集编纂领导小组”,小组由刘涌、苏仲祥、张良基、卢长绪、张旭明、梁占祥、焦崑、吴佩申、刘光人、王鼎丰、袁文林、赵益民、于行前、冯建东等同志组成。小组召集人刘涌,日常工作由赵益民同志负责。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对编写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审阅初稿,提出意见;特别是刘涌同志对有的章节还作了修改。 在此期间,北京市公安局、安全局、监管局,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因而保证了传记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征集史料。冯基平同志三十年代入党,在地下斗争中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长期任省(市)级领导,主抓多方面工作,征集材料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我们本着多方联系,广泛征集,积极抢救史料的精神,事先整理出《冯基平同志史料征集提纲》,以利于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同时,又以北京市公安局党史公安史办公室名义,广泛发函至冯基平曾工作过的地方、单位以及与他有工作关系的个人及其亲属,联系征集。并确定编写传记的原则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力求符合实际,做到“传”如其人。在此期间,不少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三、抓住重点,深入查访。在征集史料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重点,采取个别访问和集体座谈方式,进一步深入挖掘活材料、典型材料。 我们访问了薄一波同志,他还为“传”写了序;访问了刘澜涛、郑天翔、刘复之、罗青长、崔月犁、叶子龙、张文松、薛明、刘涌同志,他们为此书题了词。还访问了(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永臣、王兴让、王兰麟、王时军、王造栓、王福、王德、王宪、王纯、王景铭、王鹤丰、文复兴、孔尚安、邓凯、冯占基、冯晋臣、甘英(女)、田秀英(女)、白萍、卢梦、安庆珠、刘昭、朱沙、朱振卿、朱慧(女)、邢绛、李一平、李生华、李莉(女)、李蕴生、汪之力、单昭祥、张本孚、张宝琛、张旭明、张酒、张春元、何平、杨正光、杨地、杨军戈、杨欣、杨贯一、杨毓秀、苏仲祥、谷庆年、吴佩申、罗平、周高明、姚伦、姚仲康、赵辉(女)、赵鹏飞、贺翼张、徐贞(女)、徐彪、曹琪、梁占祥、扈光远,傅雨田、裴周玉、温丽和、冀春光等73人。 这些老领导、老同志,不顾年老体弱,认真地、详细地讲述了他们与冯基平同志共同战斗的历史过程,有的专门写出书面材料,也有的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书籍和照片。 我们组织冯基平同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期间主管的有关部门中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进行座谈回忆,有的老同志多次参加座谈。我们先后召开座谈会11次,有50人次参加。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文(女)、王玉、王兴毅、王希田、王树德、王觉民、王凌西、王培元、六振达、边守真、边建平、白平(女)、刘凤岐、刘兴、刘明、刘尚煜、刘鸿棵、邢亢、邢云增、李永寿、李庆祥、杨成国、杨贯一、杨洪异、张庆如、张鸿贺、张烈、陈国芬(女)、陈嗣慧(女)、苏国良、宋翊宾、赵有光、赵国清、赵彪、金振华、恽友兰、祝玉珩、姜省吾、贾山、袁文林、秦俊英(女)、梁文英、符仲望、常浦、黄震东、董四留、焦崑、焦碧兰(女)、解银斗、蔡淑荣。 我们还访问了冯基平的多数家属。、他们介绍了冯基平同志的有关情况,提供了珍藏的照片和资料。 在访问座谈中,我们征集到大量具体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还是鲜为人知的,十分珍贵,大大充实、丰富了传记的内容。同时,我们对使用的一些材料、情节,还反复进行核实、鉴别,力求符合实际。 四、组织编写。《冯基平传》主编为刘光人、赵益民、于行前。王燕荣同志做了许多资料方面的工作。 本书由刘光人同志统稿和定稿,各章撰写的情况是: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于耀生 第二章 在草岚子监狱 张中杰,于行前改写 第三章 从抗日战争前线到隐蔽斗争前线 前部分张中杰,于行前改写;后部分于行前写 第四章 清除京都污毒 建设公安队伍 陈葆琛,于行前补写 第五章 叱咤风云的侦查战场 于行前、陈葆琛合写 第六章 劳改史上的光辉业绩 于耀生 第七章 在北京市城建、农业战线上倾注心血 于耀生、张中杰合写,于行前改写 第八章 九年秦城监狱,四年半背铐 于行前 ‘ 第九章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于耀生、刘光人合写 编后记 赵益民 在这里,我们对本书整个编写过程中,所有为本书提供资料、撰写文章和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的单位、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要完成这本书的编写工作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情况没有文字记载,有的情节仅凭回忆,不完全准确之处实所难免。同时,也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会有许多缺点,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另中共北京市委批准成立的“当代北京史研究会”负责编纂的《当代北京史丛书》决定把《冯基平传》列为丛书之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