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轻和舒缓身心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保持愉悦心情。生活是个万花筒,一切从生活中来的,必将在生活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本书满足了人们小病自己能治疗,不打针、不吃药、不花钱、不上医院的愿望,在动动手、推、按、捏、摩之间,就达到了解除病痛的效果。相信本书一定能成为您健康生活的指南!
本书系统阐述300种按摩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功能主治。以手法辨证治疗为核心,分别列述以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等。以内、外、妇、儿、五官、急救科等综合列举了200多个常见病症及症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解实用按摩大全(精编全译彩图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谢景文 |
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轻和舒缓身心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保持愉悦心情。生活是个万花筒,一切从生活中来的,必将在生活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本书满足了人们小病自己能治疗,不打针、不吃药、不花钱、不上医院的愿望,在动动手、推、按、捏、摩之间,就达到了解除病痛的效果。相信本书一定能成为您健康生活的指南! 本书系统阐述300种按摩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功能主治。以手法辨证治疗为核心,分别列述以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等。以内、外、妇、儿、五官、急救科等综合列举了200多个常见病症及症状。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极其实用的中医按摩图解大全,其中详细介绍了单式按摩手法50种,包括我们常见的切法、分法、打法、合法等;复式手法53种,包括我们常见的扣击法、拍打法等;头颈部治疗法20种,包括一指托天法、干洗头法等;上肢治疗法25种,包括开笼放鸟法、顺指摇臂法等;腰背治疗法22种,包括双手臂扣法、点肩胛法等;下肢治疗法43种,包括降龙伏虎法、金蛙游水法等;并且介绍了关于内科的54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肺胀、中风、胃溃疡等的治疗方法;外科的21种常见疾病,如:风疹、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脑震荡、肩关节脱位等等;妇科的11种常见疾病,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症、乳腺增生等等;儿科的20种常见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呕吐等等;五官科常见疾病8种,如:目赤肿胀、视神经炎、休克、牙痛等。真可谓一册在手,如医在侍。如果每天认真练习,即可以常见奇效;常年置于案头,即可保全家健康、平安。 目录 第一篇 按摩推拿手法 一、基础手法 (一)单式手法 1.分法 2.切法 3.打法 4.合法 5.扫法 6.压法 7.抖法 8.运法 9.扯法 10.伸法 11.扼法 12.抓法 13.抚法 14.拍法 15.屈法 16.拨法 17.刮法 18.贯法 18.迭法 19.背法 20.点法 21.挪法 22.挤法 23.振法 24.捏法 25.晃法 26.捋法 27.拿法 28.一指推法 29.捻法 30.掐法 31.勒法 32.弹法 33.掖法 34.捣法 35.啄法 36.梳法 37.掏法 38.揉法 39.敲法 40.提法 41.搔法 42.揪法 43.搓法 44.摸法 45.缠法 46.滚法 47.劈法 48.擅法 49.擦法 50.颠法 (二)复式手法 51.叩击法 52.叩抖法 53.拍打法 54.拳击法 55.扳肩法 56.屈伸法 57.平推法 58.扳颈法 59.旋肘法 60.揉抖法 61.弹拨法 62.点润法 63.掌抹法 64.扳腰法 65.捏脊法 66.顿挫法 67.指揉法 68.肩摇法 69.揉按法 70.密拿法 71.旋推法 72.搓捋法 73.揉捏法 74.提拿法 75.抚摩法 76.滑推法 77.推提法 78.指摩法 79.提弹法 80.指擦法 81.摇腰法 82.掌摩法 83.蹬拉法 84.点颤法 85.颤推法 86.掌擦法 87.臂滚法 (三)复合式手法 88.屈肘按法 89.拇指搓法 90.拇指按法 91.拇指抹法 92.三指拿法 93.指尖击法 94.屈指按法 95.摇颈项法 96.五指拿法 97.掌根按法 98.髋关节摇法 99.踝关节摇法 二、治疗手法 (一)头颈部治疗手法 100.一指托天法 101.干洗头法 102.四指戳顶法 103.三指拿推法 104.五指拿推法 105.四指归提法 106.揉拿项肌法 107.双运太阳法 108.鸳鸯理额法 109.孙猴搔抓法 110.分阴阳法 111.推运印堂法 112.抹双柳法 113.干洗脸法 114.内应外合法 115.双指开宫法 116.二龙戏珠法 117.双揪铃铛法 118.合掌刁颈法 119.摇头捋颈法 120.牵颈旋转法 121.恶马回头法 122.扳颈伸臂法 123.齿龈捏合法 124.抻舌掐点法 (二)上肢治疗手法 125.开笼放鸟法 126.顺指摇臂法 127.摇臂抻抖法 128.大鹏展翅法 129.怀中抱月法 130.悬崖勒马法 131.双翅叩按法 132.丹凤展翅法 133.对手揉球法 134.双龙点肩法 135.双爪拿翅法 136.双臂对叩法 137.双臂抖动法 138.揉拿手三阳法 139.揉拿手三阴法 140.搓捋双臂法 141.旱地拔葱法 142.掐拿八邪法 143.掐拿八缝法 144.捋抖十指法 145.金凤摆尾法 146.喜鹊搭桥法 147.五龙搭肩法 148.凤摆双尾法 149.踩跷法 (三)腰背部治疗手法 150.双手劈叩法 151.双点肩胛法 152.吉庆有余法 153.双滚肩背法 154.抱项提膝顶法 155.提拿夹脊法 156.鹰爪抓鸡法 157.搓运夹脊法 158.双龙点肾法 159.阴阳揉肩法 160.理腰三击掌跪点双窝法 161.鲤鱼打挺法 162.拢腿运腰法 163.揉拿腰背肌法 164.横搓命门法 165.搓髎点强法 166.腑撑掌击法 167.蹬腰牵踝法 168.肩髋推拉法 169.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 170.推按腰背法 171.提踝抖腰法 172.提引理腰法 (四)下肢部治疗手法 173.晨笼解罩法 174.梳胁开胸瞬气法 175.锁叩开岔法 176.呼吸迎随法 177.点鸠掐里法 178.推脾运胃法 179.双胁卧滚龙法 180.龙凤呈祥法 181.双点章门法 182.狮子滚绣球法 183.运运颤颤法 184.双龙托底法 185.补泻神阙法 186.推运胃脘法 187.点三脘开四门法 188.风卷雷鸣乌云散法 189.源根筑堤法 190.提拿肩井法 (五)下肢部治疗手法 191.降龙伏虎法 192.金蛙游水法 193.仰卧分合法 194.俯卧分合法 195.推运股外法 196.密拿拍打风市上下法 197.提拿足三阳法 198.提拿足三阴法 199.摇捋叩膝屈伸解索法 200.搓捋双膝法 201.阴阳抱膝法 202.掐点侠溪至阴法 203.掐拿八风法 204.点廉步轻法 205.搓揉涌泉法 206.掐点五窝法 207.顺藤摸瓜法 208.点抹秩跳法 209.双跟点臀法 210.足蹬拔抻法 211.提拿双筋法 212.推搓四心法 213.足跟捻压法 214.金鸡独立法 215.足下生风法 216.脚蹬火轮法 第二篇 按摩推拿手法辨证治疗 一、内科 1.感冒 2.咳嗽 3.喘症 4.哮症 5.肺痈 6.肺痿 7.肺胀 8.肺痨 9.支气管扩张 10.心悸 11.中风 12.心律失常 13.无脉症 14.贫血 15.高血压 16.心绞痛 17.胸痹 18.胃痛 19.噎膈 20.呕吐 21.呃逆 22.泄泻 23.霍乱 24.腹痛 25.慢性胃炎 26.胃溃疡 27.胆道蛔虫症 28.吐血 29.反胃 30.黄疸 31.虫症 32.便秘 33.便血 34.厥症 35.不寐 36.胁痛 37.头痛 38.眩晕 39.面神经麻痹 40.健忘 41.自汗、盗汗 42.面肌痉挛 43.三叉神经痛 44.尿浊 45.遗尿 46.尿血 47.阳痿 48.疟疾 49.腮腺炎 50.脑炎后遗症 51.颈淋巴结核 52.坐骨神经痛 53.腰疼 54.痿症 二、外科 55.瘕瘕 56.输尿管结石 57.急性胰腺炎 58.风疹块 59.阑尾炎 60.脑震荡 61.颈椎病 62.落枕 63.肩关节脱位 64.肩胛胸壁关节症 64.肩周炎 66.肩部挫伤 67.肘关节损伤 68.腕关节扭伤 69.掌指关节扭伤 70.弹响指 71.腰椎间盘突出症 72.急性腰扭伤 73.慢性腰肌劳损 74.踝关节扭伤 75.足跟痛 76.跟腱扭伤 三、妇科 77.月经先期 78.月经后期 79.月经先后无定期 80.痛经 81.闭经 82.缺乳 83.乳痈 84.不孕症 85.黄带 86.胎位不正 87.胎衣不下 88.乳腺增生 四、儿科 89.小儿感冒 90.小儿咳嗽 91.小儿支气管哮喘 92.百日咳 93.小儿呕吐 94.小儿腹痛 95.小儿便秘 96.疳积 97.小儿泄泻 98.小儿肠梗阻 99.小儿虫积 100.小儿遗尿 101.小儿痢疾 102.小儿脱肛 103.小儿惊风 104.小儿暑热症 105.夜啼 106.小儿麻痹后遗症 107.佝偻病 108.小儿先天手足畸形 109.婴儿湿疹 五、五官科 110.目赤肿胀 111.视神经炎 112.咽喉肿痛 113.牙痛 114.休克 115.晕厥 116.电击伤 117.溺水 118.中暑 试读章节 单式手法 五指屈曲握拳,以下拳眼在施治部位进行一起一落打击着力的方法,以力由表达于内者,称为打法。打法分为掌打法、拳打法(图3)。掌打法又分为侧掌打、虚掌打、合掌打、反掌打。拳打分为两拳心相对或两拳眼相对,用拳交替击打。 【操作要领】 患者呈正坐或卧位,医者以双手或单手,五指屈曲握拳,用下拳眼(尺侧小鱼际及掌指部)在施治部位,一起一落地连续着力。用力要均匀,不要过猛,要打而击之,或缓慢触打,或连续击打,或反掌击打。施力的大小和着力的部位要根据患病的部位、患者躯体的胖瘦、病情的虚实来决定。当双手打击着力时最好有节奏的交替或同时施力。此法多用于肩腰部、背部、下肢股外侧。除拳打法外还有以五指分开的五指撒打法或用器械的抽打法等。 【功效】 透毛孔,引邪达表,营养筋脉,健肌皮,松腠理,宣通气血,祛风散寒。 【主治】 表皮神经麻木,四肢肌肉麻木。反背捶打法:手握成拳,用肘关节屈伸样捶打动作,以手指掌骨捶打患处体表,力量适宜,不可太猛。五指撒打法:以五指撒开、伸直,用小指外侧前端随着上肢向下运动,拍打患者肢体或肌筋,往返数次,要求谨慎使用,由轻到重,多用于头部印堂、百会及肩背。屈打法:医者手抓患者踝部,活动膝关节,以其足根部叩打自身臀部,要求患者肌肉松弛。 要点提示 操作前应与患者讲清楚施用此法之作用,与患者配合密切,以免产生误会。操作时施力的大小,应根据临床辨证来决定,以腕关节为中心的摆动打法为小力,用于虚证及体弱患者;以肩关节为中心的摆动带动拳打的方法着力为重力,用于实证及体壮者;以肘关节为中心摆动带动拳打着力的方法为中力,用于一般患者。老年体弱及小儿禁用打法。 合法 合法为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类及补益类手法之一,用于内科经络脏腑按摩中的补益与调合、伤科按摩的捺正复平一挤合,常与推法、运法、捏法相互使用,为临床常用的按摩手法。郑怀贤先生、曹锡珍先生分别对合法从不同角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和阐述,对临床操作有一定的推导作用。 双手指掌螺纹面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及方向,相对应地向同一中心点汇拢合之,称为合法。根据施治部位的不同,合法可分为指腹合法、掌面合法、掌指合法。 【操作要领】 患者呈坐位或卧位,医者将力着于双手指腹或以单手的拇、食指指腹于施治部位的两个不同点,持续而均匀地向同一点推运,合归而汇拢。主要用于头、胸、腹部等(图4)。此法与分法的操作手法作用相反。 【攻效】 扶助正气,通经活络,补心益脾,讽和脾胃,理气和血,平衡阴阳。 【主治】 气郁不舒,语低气短,中气不足,饮食不化,泄泻下痢,肌肉萎缩,气血不足,肢体麻木,关节冷痛,消化不良,胸胁挫伤,扭挫闪岔。 【作用】 解热散寒,调和阴阳。 扫法 扫为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疏散类手法之一,在内功推拿流派及经络脏腑流派中经常用到。内功推拿流派强调了施用扫法的力源,经络脏腑流派介绍了施用扫法的治疗范围。 以拇指循经引路,余四指随之在施治部位自由摆动,扫散的手法,称为扫法。 【操作要领】 患者呈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双手拇指伸直,置于施治部位之经络,余四指略屈曲呈扇形分开,拇指在前循经引路,余四指在腕关节的自然摆动的带动下随腕摆动扫散,轻摩浮动。动作要持续连贯,轻巧自如,快扫而慢移。此法主要用于头部(图5)。 【功效】 通经活络,行气理血,疏通皮部,驱风散寒,温经活络。P16-17 序言 按摩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的生存环境恶劣,劳动工具匮乏,完全靠与野兽博斗而获得食源,其中也必定要受些外伤而感觉疼痛,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用手去抚摸伤口,逐步让痛处或伤口痊愈。人类本能地如此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长时间的延续,此手法得到也相应的积累与发展。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古时的按摩术。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此表现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为黄河流域,称按跷,由于操作简单,因此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按摩术的形成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治疗疾病有所记载。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 按摩术的发展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近现代,许多省、市医院特设了按摩科,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按摩范围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疑难杂症。在传统按摩手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来捏脊疗法,推拿麻醉,并运用于临床。 按摩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许多外国人与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取经,相信不久的将来,按摩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