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建筑/彩色国学馆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王文思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一直保有其原始、纯朴的精神,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建筑》精心挑选近200座里程碑式的建筑,除了展现其技术及艺术的魅力之外,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建筑史上的时代变迁和文化内涵,清晰呈现出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在技术,艺术、历史、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描绘出中国建筑博大而精致的神韵。

内容推荐

《彩色国学馆》丛书,以人文的视角、故事体文本、精致的图片,一改过去生硬乏味的叙述方式,将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转为轻松愉悦的普及读本,不追求完整全面,只追求要点常识,不追求专业深奥,只追求好读易懂,让您怀着轻松的心情,用最短的时间领略中国文化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771年)

 1 穴居与巢居:人类最初的居所

 2 夏宫:泥墙草屋的王宫

 3 凤雏瓦屋:四合院瓦屋的诞生

 4 灵台:中国最早的天文台

第二章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

 1 灵囿:古典园林的影子

 2 中山王陵:一座未完成的王陵

 3 咸阳宫:秦王朝的心脏

第三章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

 1 始皇陵:王权的另一种符号

 2 秦长城:浩大的军事工程

 3 未央宫:台榭堆簇的王宫

 4 汉陵:陵寝建筑的新格局

 5 上林苑与兔园:奢侈的古典园林

 6 白马寺:中华寺庙之祖庭

第四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1 邺城:打破旧规的城市

 2 云冈石窟:洞窟型佛寺的兴

 3 永宁寺塔:被焚毁的楼阁式塔

 4 嵩岳寺塔:现存最早的砖塔

 5 四门塔:亭阁式塔的原形

 6 悬空寺:凌空而构的浮雕

第五章 隋唐五代(581年—960年)

 1 大兴城:里坊制都城的巅峰

 2 安济桥:建筑史上的绝活

 3 华清宫:宫苑分离的皇家园林

 4 唐陵:开山建陵的先河

 5 南禅寺大殿:唐代木构的例证

 6 佛光寺东大殿:壁画上的唐代佛

 7 大雁塔:唐风十足的砖塔

 8 小雁塔:密檐砖塔风靡一时

 9 无名祖师塔:六角砖构的墓塔

 10 净藏禅师塔:孤独的大唐八角塔

 11 大昭寺: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

第六章 宋辽金(960年—1270年)

 1 汴京:商业气浓郁的部市

 2 艮岳:一座亡国的御苑

 3 洛阳名园:主题各异的私家园林

 4 岱庙天贶殿:帝王之制的道教大殿

 5 晋祠:留有多处孤例的祠庙

 6 初祖庵:少林深处的实证

 7 繁塔:外形奇特的造像塔

 8 料敌塔:宋代的军事岗楼

 9 铁塔与琉璃塔:筑塔材料的进化

 10 洛阳桥:北宋的跨江大石桥

 11 独乐寺观音阁:现存最老的木楼

 12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神话

 13 佛光寺文殊殿:偷梁少柱的金代瓦屋

 14 华塔:从古朴走向浮华

第七章 元(1271年—1368年)

 1 元大都:一座消失的土城

 2 北京四合院:藏在胡同里的民居

 3 芮城永乐宫:会移动的元代道宫

第八章 明(1368年—1644年)

 1 北京城:中古时期最伟大的都城

 2 紫禁城:皇权的巅峰之作

 3 天坛: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4 太庙:祭祖文化的最高体现

 5 社稷坛:改变规矩的皇家建筑

 6 明十三陵:不同于旧制的陵墓

 7 无梁殿:明代出现的无梁建筑

 8 金刚宝座塔与文峰塔:明代塔的新鲜变化

 9 皖南民居:四水归堂式天井院

第九章 清(1636年—1911年)

 1 沈阳故宫:满族风格的清宫

 2 清皇陵:皇家陵墓的最后辉煌

 3 圆明园:废墟上的万园之园

 4 避暑山庄:深山里的行宫御苑

 5 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巅峰

 6 恭王府:大戏楼里的建筑历程

 7 曲阜孔庙:具有皇宫规模的文庙

 8 白塔:元代喇嘛塔的余温

 9 拙政园:完美的造景艺术

 10 狮子林:湖石叠成的精巧

 11 留园:丰富的山石文化

 12 沧浪亭:漏窗流出的古意

试读章节

院子里的瓦屋

如果说二里头夏宫的廊院式格局,是四合院的前奏,那么凤雏村的两进院落,则是四合院的雏形,它是历史上至今发现最早的合院式建筑,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两进院落的成形,说明建筑组群布局的成熟。前堂后室的宫殿格局,成为日后倍受追捧的行式。凤雏遗址的院落呈轴式对称,屏、大门、前堂、后室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正屋南北两侧是一溜长庑,和四周的檐廊一起将庭院环抱成封闭合院。遥想当年住在这里的富家小姐,在丫鬟仆妇的簇拥之下,莲步轻移,缓缓绕过长廊,环佩叮当,莺声燕语,香风清扬,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也随之摇曳吐芳。

凤雏瓦屋的陶瓦应用是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在凤雏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残瓦,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瓦类实物,陶瓦将茅草屋进化到瓦屋,使木构建筑更加牢固,因为瓦的使用,使屋架承重有所增加,进而促进斗拱的发生和完善,木构建筑最高水平的抬梁式被迫出现。西周瓦屋应用的瓦为陶瓦和砖瓦。形状有板瓦、筒瓦、半圆瓦当、人字形脊瓦等。瓦上带有瓦环和瓦钉,环和钉是为防止屋顶的瓦脱落而设,人们以绳子系住瓦环和瓦钉的方法加固屋瓦。隋唐时期,瓦的规格逐渐缩小,用泥来铺,不再使用瓦环瓦钉。人们通常所说的“秦砖汉瓦”,并不是指在秦朝才开始有砖,汉朝才开始出现瓦,砖和瓦的出现最早都是在西周,只不过秦代的砖和汉代的瓦,烧制技术和装饰功能都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美的程度。

凤雏瓦屋的屋顶只在屋脊、屋檐、天沟等局部用瓦,在建筑发展上处在茅草向陶瓦过渡的阶段,而在西周中晚期的扶风召陈建筑遗址中发现有全瓦屋顶,彻底完成了从茅屋到瓦屋的过渡。陶瓦的出现,引来了屋顶的变革,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陶瓦因质地粗糙,遇雨吸水稳定性差等因素而逐渐被琉璃瓦取代,琉璃瓦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广泛应用于宋元。

最早的影壁

在凤雏遗址的中轴线上,四合院的大门外出现了一个叫做“屏”的古怪东西,其长240厘米,残高20厘米,到现在为止,“屏”在建筑史上尚属首次出现,因此值得我们看个仔细。其实“屏”一点也不古怪,反而很美丽。自西周以后的各个朝代的宫殿、宗庙等建筑物的门里门外都有屏的身影,最初屏只能用于王宫,后来发展到为民居广泛应用。“屏”因为她的独有功能而成了建筑不可或缺的美女,主人家访客们朝来暮去,都要先和美“屏”打个照面,于是她有了更动听的名字:“照壁”或者“影壁”,古代也称作“萧墙”,因而留下“祸起萧墙”、“萧墙之患”的典故。

关于影壁,楼庆西在《中国小品建筑十讲》中有如下定义:“影壁是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里面或者外面的一堵墙壁,它面对大门,起到屏障的作用。不论是在门内或者门外的影壁,都是和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的,所以影壁又称为照壁或照墙。”

影壁的出现是人类对居住环境更高要求的结果。话说在西周时期,住在凤雏的富户周氏,一日闲来无事,在自家新建好的豪宅附近散步,一步三摇,好生得意,这时候走来一位风水先生,跟着他一起转悠,欲言又止,周氏停下脚步问道:“先生有什么事情?”风水先生很谦恭地答道:“大人的宅院处处都好,唯有大门位置不吉利,主凶。”关乎吉凶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周氏当即请教化解之法,风水先生让其在大门外再建一座墙壁,这样就可以缓冲气流、避凶趋吉,周氏听后吩咐工匠赶快修建。

之后,影壁逐渐成为大门内外必不可少的建筑,它既可以调节风水,又能够遮挡大门内的秘密,还能体现主人的财富与情趣,一截小小的墙壁,功能如此之大,众人乐而为之,影壁到了明清时期已经非常流行,风格日趋多样,外观日益亮丽。

影壁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基座,中间部分为影壁的身体,最上部为影壁的顶,和屋顶类似。影壁的设立位置通常有四种:大门外、大门内、大门两侧呈八字形、门洞旁或戏台两边等其他位置。不管在什么位置,影壁的功能大体类似,除趋吉避凶、遮挡内室生活细节之外,身份的显示和装饰性也占有很大比重。帝王宫殿里面的影壁大多制作精细,用琉璃外包,雕刻精美的图案装饰。紫禁城宁寿宫黄极门外的影壁,气势不凡,由九条琉璃烧制的龙装饰而成,名九龙壁。

影壁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小品,和大门两侧的建筑浑然相融,在庭院布局上起着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影壁上雕饰的图案和色彩,影壁四周的花草树木,随着建筑风格和主人的趣味而别具异趣。P8-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