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的努力向善,可以改善现世的环境,乃至即身亲证解脱。因此,圣严法师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前途,从来不会感到悲观和失望,迎接挫折,奋力向上,是他不变的原则。为了这点毅力和信念上的获得,他要感恩崇高无上的佛法僧三宝,也要感恩平凡中显出伟大胸襟的父母双亲。
这是圣严法师写作《归程》的目的,供读者参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归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圣严法师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今生的努力向善,可以改善现世的环境,乃至即身亲证解脱。因此,圣严法师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前途,从来不会感到悲观和失望,迎接挫折,奋力向上,是他不变的原则。为了这点毅力和信念上的获得,他要感恩崇高无上的佛法僧三宝,也要感恩平凡中显出伟大胸襟的父母双亲。 这是圣严法师写作《归程》的目的,供读者参悟。 内容推荐 圣严法师自述童年到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点滴,回顾出家前后的心路历程与奋斗过程。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不论是顺境或逆境,圣严法师都将之化为前进的动力而益发坚定,一步一脚印,走在弘法利生的大道上。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我的童年 沧海桑田 水灾 求学的生活 穷苦的家 第二章 江南的家 新年·扶乩 日本鬼子 第三章 美丽的梦 把我送掉 偷香钱 第四章 狼山的狼 菩萨显圣 张状元 大圣菩萨是谁 七个房头 第五章 哀哀父母 父亲的笑 噩耗 哀哀父母 第六章 上海与我 上海外滩 忏仪的渊源 赶经忏 出丑 鬼月 第七章 学僧天地 僧教育运动 我进了佛学院 纠纷 学僧的苦闷 从军 第八章 军中十年 起航 到了台湾 幻想中的花园 上等兵 终于考上了 枪弹的眼睛 通信队 行军 一条棉被的故事 宜兰受训 醒世将军 因病退役 第九章 回头的路 东初老人 再度出家 静思 受戒·告假 补述一: 一任清风送白云——圣严老人自述 补述二: 我是风雪中的行脚僧——法鼓山的未来与展望 附录一:菩萨清凉月——访果祥师谈圣严法师 附录二:转眼四十年 附录三:建设人间净土的巨匠——圣严法师 附录四:我与俗家亲人——有情与无情 试读章节 我的出身,非常贫贱,我的归程,忧患重重;虽然波波折折,但也平淡无奇,所以自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我是1930年农历12月出生的,照旧式的算法,到今1967年为止,我已是三十八岁的人了。 我的记忆力不强,过去的事记得的不多,尤其是发生事故的年月日时以及人名地点,更不容易牢记在心,因为我从未想到替自己写下自传的事;加上我的文才不高,文笔并不优美,有许多心里感受很深的事,写在纸上,却已大大地减轻了实际的分量。 但我能够活到现在,尤其在人山静居之后,对于前尘梦影,往往萦回脑际,一幕一幕地放映出来,而且挥之不去。对我自己来说,那是既有欢乐也有血泪的往事。我对那些似乎模糊而又清晰的往事,并不留恋,因为,正如曹孟德所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可是,我有许多的恩人,也有许多的感触,所以利用课余,写下了我的“归程”,表示我对那些恩人的怀念,也说出我对生长的时代和际遇的感受。 我的出生地,是在江苏南通狼山前面的小娘港附近。据说,我的祖先是从长江三角洲的崇明岛上搬到南通去的,那是为了躲避一次很大的水灾;所以,我家的族人,多还保持着崇明岛的口音。再向上推,究竟又从何处迁移到崇明去的,我是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我的父亲叫张选才,我的母亲姓陈,儿时曾问过她的名字,她说她叫“妈妈”。至于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名字,我也不得而知。 当然,我家的祖祠里是有族谱的,但我当时的年纪太小,所以也从未见过。 如果要查考姓张的谱系,可以一直追根到黄帝的时代,那是轩辕黄帝对他第五个儿子挥的赐姓,风俗通的《广韵》,有这样的记载:“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维,世掌其职,后因氏焉。”但到后来,张氏一姓,成了中国的望族,从历史上看张姓人物的地域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从魏晋至唐朝的时候,张姓的望门,大约就是在江苏省内,比如晋代的张翰、唐代的张旭及张璪,都是吴人,如果要厚着脸皮拉关系的话,我这个晚代张,恐怕就是那几位老张的后代。不过,张氏的门族非常繁复,据张氏谱图中说,共有四十三望;我这一张,也不知道是四十三个望族中的哪一个望族的分支了。 我对我的族系,一无所知,我对我的出生地,也是了无印象。因为,当我出生不久的第二年,便是1931年的长江空前大水灾,把我家冲得一干二净。同时,我家靠近长江边沿,又是塌沙地带,长江的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卷向了江边,卷走了土地。每一排的浪花里面,都像掩藏着一架巨大的挖土机;江边的沙土,见到了浪花,就像迷途的孩子看到了娘,笑咧着嘴,软绵绵地、毫不犹豫地投进了浪的怀抱。最奇怪的是,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塌沙的地段,还是在塌,原来,江水经过该地,已成了一股巨大的漩流,从水底的根脚下啃起,啃走了根脚,表层的自然下塌,而且比起风浪的威力更具危险性。据父母后来告诉我,塌得最起劲的时候,一天一夜,可以啃掉半里!终于,也啃光了我家的家园与土地。我在1943年到狼山出家的时候,我的出生地,已经快近长江的江心了。 长江,是在北塌南长,江北塌去了,江南新生了,在狼山隔江的对面,年年都有新生地出水。我家也就在1931年的下半年,搬到了江南的常熟县。但当我出家的那年,我那江南的家,已经离开长江二十多里路了;所谓“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对于我家是太贴切了。 P1-3 序言 我自幼瘦弱多病,经历十来年的困顿折磨,仍能以未老的身心,回到僧团,其间谈不上任何成就,只能借以说明众生的业力,强大无比,该受的果报,总是无法逃避,所以我也勇于面对现实,承受下来。 但是佛法所说的造业与受报,绝非宿命论或定命论。前世造下的善恶业因,今生应当受到苦乐的果报。然而,若不出离生死,业因永无休止;前世造业,今生也照样地造业,前世的业因加上今生的业因,才是当下所受的果报;所以,今生的努力向善,不但可以达成临终升天或往生净土的目的,更可以改善现世的环境,乃至即身亲证解脱。因此,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和前途,从来不会感到悲观和失望,迎接挫折,奋力向上,是我不变的原则。 为了这点毅力和信念的获得,我要感恩崇高无上的佛法僧三宝,也要感恩平凡中显出伟大襟怀的父母双亲。这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 本书初稿近二十万言,部分曾由《慈明月刊》发表,后经三度改写,缩短了一半,又补充了三分之一,但仍觉得不甚理想,待到晚年有机会续写之时再作修订罢!在此,我要谢谢开元寺佛经流通处的出版,和方行仁先生的题字。 佛元二五一二年元月序于朝元寺关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