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经济观察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缘起与发展、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结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前言
第一章 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
博源基金会第一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香港投行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
本轮通胀具有暂时性但结构性压力长期存在
通胀、利润和利润率
结构性价格上涨不会演变为全面性通货膨胀
第二章 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
博源基金会第二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国际“热钱”流入途径调查
应当做美国经济可能长期偏弱的准备,中国应尽快和美元脱钩
美元是否处于持久跌势中?
全球化视角下的经济、美元
第三章 金融危机的缘起与发展
博源基金会第三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风水轮流转,轮到新兴市场坐庄?
在博源基金会2008年8月16日座谈会上的
谈话要点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结构
博源基金会第四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结构性震荡:成因、影响及对策
致秦晓函
秦晓和保罗·沃尔克的谈话纪要
致秦晓函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力量的悖论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世界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与监管制度改革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博源基金会第五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经济形式的判断决定政策的方向
全球的三角债及其应对建议
全球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能有多快?
中国经济崭露“脱钩”现象
中国经济的“w形”复苏及其政策含义
第六章 控制贷款飙升,转变政策导向
博源基金会第六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关于美联储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几点思考
是给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量的时候了
从宏观资产配置看政策取向
2009年信贷增长该有多快?
第七章 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
博源基金会第七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产能过剩、投资率和政策含义
中国投资过度:一个似是而非的共识
关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意见
中国:经济复苏已开始传导到企业利润
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利润:踏上复苏之路
第八章 经济回升与反危机政策
博源基金会第八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消费者带来的惊喜
消费目前能否成为经济的引擎?
政策推动下的脱钩:调高2009~2010年预测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应向常态转变
博源基金会第九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外储激增:“热钱”问题有多严重?
人民币汇率的退出机制?
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轨迹及如何退出“扩张性货币政策”
关于通胀预期管理
金融风暴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十章 “后危机"的中国经济
进入“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
附录
2009年11月12日国家统计局专家学者统计工作座谈会会议记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