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当代中国的立法过程为对象,在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育、政治变迁、利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从抽象立法过程(即基本原理)和具体立法过程(即实际运作)两个层面着手,首度将过程哲学的思想成果引入立法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有关立法过程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动态、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立法运作和法的形成的实际状况;通过批判性、建设性的反思,分析了规则生成背后的原因和力量,揭示了立法过程与社会建设的和谐这一崭新、重大的时代主题。该书对立法过程进行的集中、系统、深入、全面的考察,丰富和拓展了立法研究的内容,是一部兼具学术创新价值和重要实践意义的作品,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本书对当代中国的立法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专门研究,探讨了立法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立法运作的具体过程、立法过程的法律控制、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表达及规则的产生和变迁等一系列法治建设中的前沿问题,揭示了:要使立法真正能够适应历史,必须找到立法背后的社会力量。本书适宜法学研究人员、立法人员、人大代表、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和法学院系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其他社会理论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研究价值和计划
一、本书的论题
二、为什么研究立法过程
三、相关文献梳理
四、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五、研究路径、方法和材料
第二章 立法过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一种认知导向:诉诸过程
二、多重视角下的立法过程
三、立法过程的基本属性
四、立法过程的演化特征
五、立法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立法的运作过程及其性质
——实证的考察
一、立法运作:从程序到行为
二、立法运作的一般过程
三、“三驾马车”的统合与制衡
——透视中国的立法关系
四、决策运营
五、制度选择的模式
第四章 立法过程的法律控制
——阅读《立法法》的一个视点
一、问题的提出
二、立法过程的内在矛盾:规制不足
三、两个基本理念
四、优化控制的制度条件
五、小结
第五章 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表达
——从立法听证看中国立法过程的民主化
一、利益表达的制度模式
二、立法听证制度的建置
三、立法听证制度的价值和功能
四、实践与效果
五、问题与反思
第六章 规则的产生和变迁
一、规则与规则史
二、渊源问题:规则从哪里来
三、规则的动态演变
——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72条为例
四、后续问题:影响秩序的状况
五、进一步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