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沙与沫(精)/经典新译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黎巴嫩)哈里尔·纪伯伦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纪伯伦是一页传奇。他开拓了二十世纪阿拉伯现代小说与艺术散文的创新之路,并使近代东方文学开始走向世界。纪伯伦以独树一帜的散文诗创造了“纪伯伦风格”:融诗歌的精炼、音乐的节奏与散文的灵动于一体,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也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沙与沬》是他的代表作,他用格言阐释生命、艺术、爱情、人性,以“沙”“泡沫”喻人似沙般微小、事物如泡沫般虚幻,寓意深刻,充满智慧,音韵妙曼,宛如天籁。

内容推荐

《沙与沫》道出了平民的心声,探索了通向理想世界之路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底蕴和强大的心灵感召力。

主题广泛、文风多姿的《沙与沫》汇集了纪伯伦的思想,体现了“纪伯伦风格”,给人慰藉,给人智慧。一如纪伯伦在其中的自白:“若是真懂我的价值,你便会知道:我心中的多于我说出的,我渴望的多于我手中的。”

试读章节

我们都在朝我们衷心渴望的高峰攀登。若另一攀登者偷了你的粮袋和钱包,前者使他更肥胖,后者使他更笨重,你当可怜他;

他的肉会使他的攀登更费力,他的负担将使他的路更长。

而消瘦的你,若见他满身肥肉,喘吁攀登,应帮他走一步;这会加快你的速度。

你对一个人的判断不会超过对他的了解,而你的了解太少了。

我不听征服者向被征服者讲道。

坚韧地承担奴隶的重负者,是真正自由的人。

一千年前,我的邻人对我说:“我憎恨生命,因它全是痛苦。”

昨天我路过一个墓地,见生命正在那人坟上跳舞。

自然里的竞争,只是无序在渴望有序。

孤独是无声的风暴,折断了我们的全部枯枝;

但它也将我们活着的根更深地送进了活着的大地的活着的心。

我曾对小溪说起大海,小溪以为我只是个爱幻想的吹牛者;

我曾对大海说起小溪,大海以为我只是个爱贬低的诽谤者。

将蚂蚁的忙碌看作高于蚱蜢的歌唱,这见识太短了。

这个世界里的最高美德也许是另一世界里最低的。

若不因我们能知觉重量与尺寸,我们站在萤火虫前时,也会像站在太阳前一样敬畏。

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家,是使用钝刀和旧秤的屠夫。

既然我们并不都是素食者,你该如何?

你唱歌时,饥饿者用他的胃来听。

死亡离老年人并不比离婴儿更近;生命也是如此。

你若不得不坦言,那坦言便应美好,不然就沉默,因我们有个邻人快要死了。

人类当中的葬礼,也许是天使当中的婚宴。

被遗忘的真理会死去,在其遗嘱里留下七千个真切事实,它们将用于其葬礼和造墓。

我们其实只对自己说话,只是有时我们的话音响到了能让别人听见。

明显的东西从不会被看见,直到有人将它简单地表现出来。

银河若不是在我心里,我又怎能看见它、知道它呢?

除非我是医生中的医生,他们就不会相信我是天文家。

大海对贝壳的定义也许是珍珠,

时间对煤的定义也许是钻石。

名声是阳光下激情的投影。

根是不屑于出名的花。

在美之外既无宗教,亦无科学。

我认识的每一位伟人,其天性都有某种渺小之处;但正是这种渺小防止了怠惰、疯狂或自杀。

真正的伟人不主宰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主宰。

我不会因一个人杀死罪犯与先知,便将他看作平庸。

宽容是与傲慢症一同出现的相思病。

虫子会转身;但连大象都会退让,这不怪么?

争论也许是两个思想之间最短的捷径。

我是火焰,我也是枯枝,我的这一部分消耗了另一部分。

我们都在寻找圣山之巅;但我们若将过去看作图示而非指南,我们的路难道不是会更短?

智慧若高傲到不肯哭泣,严肃到不肯欢笑,自满到只看自己,便不再是智慧。

我若用你知道的一切装满自己,还有何余地装进你不知道的一切?  我从多言者学会了沉默,从褊狭者学会了宽容,

从残忍者学会了仁慈;但奇怪的是,我并不感谢这些老师。

固执己见者是全聋的演说家。

嫉妒的沉默是过分吵闹。

你一旦到达了你的认识之末,你便处在了你的判断之始。

夸张是发脾气的真理。

你若只能看见光亮所显示的,只能听见声音所宣布的,你其实是没有看,也没有听。

一个事实就是一条无性别之分的真理。P105-127

序言

“经典新译”丛书是出版者与读者共同开辟的精神家园,收入夙有定评的外国名篇佳作,风格流派不拘一格,以思想深刻、独具匠心、篇幅适中为准则。丛书收入了经典与精品两类作品。经典是时间的滤网筛选出的佳作,不可重复,却能超越时代、民族和地域,进入永恒,给人启迪。经典或许不曾畅销,不是文化快餐,而是每一代读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供吸纳。精品是智者的心灵轨迹,其立意、情感和笔法自成一体,在翰藻华章之林占据一席,可资品味。经典与精品是人类精神家园中的桃李,思想深刻、文体精良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阅读它们依然使我们如逢故友,如遇新朋。

从新的视角审视和把握翻译过程,通过对原作文化及文本的理解、消化和再造,赋予原作新的表现形式,反映原作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是“经典新译”丛书追求的目标。在我国,外国经典作品的旧译产生于数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以前,大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更推动了20世纪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其中一些译作已不符合当今读者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例如尚不成熟的现代白话文及欧化的翻译语体。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际会,已使符合当代审美意识、欣赏习惯和表达方式的新译本成为时代的召唤。此外,文学翻译又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译者的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和表达功力也应随着时代不断提高,以新的译作向经典致敬,向旧译致敬,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化生活。

“经典新译”丛书既包括对英语原作的新译,也有转译(即根据原作语言的英译本翻译)的作品,转译作品以再现原作英译本的精神为主旨。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丰富丛书内容,别开生面,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翻译实践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再创造活动,探索从“原作中心论”向“译品中心论”的转移,探索文学翻译中“信”与“关”的恰当关系,也是“经典新译”丛书译者所做的努力。文学翻译是深入理解原著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特性的有效手段。这个过程有助于精进语言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扩大文化视野。

在商业文化的浮世红尘中,我们拖曳着生存竞争的重轭,惶惑茫然。我们渴望重读经典,重新感悟人生意义;我们渴望清理心灵,砥砺关感;我们渴望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安宁。愿“经典新译”丛书能在这个方面发挥有益的作用。经典与精品可梳理心情,可寄托情志,可陶冶真陛,不容久违,愿它们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心中的净土。

肖聿

2009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