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六版的编写,既适应新千年社会文化的变迁和职业环境的改变,也适应经济因素对当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所带来的影响。这个新版本保留了前几版成功的形式和内容,摒弃了过时的材料,同时又增加并详细讨论了更具有时代性的新材料。
本书可以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也可以作为人类服务行业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培训班教材,同时还可以供教师、督导、培训师、经理人和管理人员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本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巧,既适用于专业的助人关系,也适用于个人的人际关系。就专业的助人关系而言,这些知识和技巧有助于促进有效的助人关系的建立,而有效的助人关系的建立,是成功地运用各种助人策略的基础。
这是一部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的专业读物,在美国很受学生欢迎。全书以心理咨询的人际关系模型为框架,该模型以生态论和系统论为基础,包含三个维度:咨询关系及其发展、咨询的技术和技巧、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第一章探讨心理咨询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及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整体的相互影响。第二、三、四章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强调这种关系是咨询取得效果的前提。第五、六章概述主要的理论观点。第七、八、九章探讨如何使用相应策略促成来访者的改变,从而达到咨询的目的。第十章探讨影响咨询关系的诸问题。本书试图超越传统的狭义心理咨询的范围,将该模型推广运用于各种类型的助人关系,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
助人者的特征在具体情境下的作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各种具体的助人情境下,有效助人者的不同特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相信,助人者所拥有的下列各项品质、行为和知识等,在对求助者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影响方面是最主要的;并且,无论对于专业的、辅助的还是非专业的助人者来说,在任何助人情境下,他们所需要的这些品质、行为和知识都是相同的。
自我意识作为助人者,但凡是在自我理解和自我意识方面不断追求发展的人,一定比那些在自我理解和自我意识方面不追求发展的人更加有效,自我理解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使得这些助人者能够将自己的需要、认识和情感与求助者的需要、认识和情感区分开来,而且也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求助者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助于助人者真切地体验人生的发展过程——既体验人生发展的快乐的方面,也体验人生发展的痛苦的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助人者真切地认识社会、文化、家庭等如何对行为产生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有助于助人者更好地利用自我,将自我作为引起求助者改变的媒介。自我意识得到充分发展的助人者,当置身于助人关系中时,会不断地就类似下面这些问题反问自己:这位求助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这种感觉究竟是我认真倾听求助者的话所获得的客观信息,还是因为我在将自己的感觉和情感投射到求助者身上?这究竟是谁的问题,是我的问题还是求助者的问题?
下面提供一个实例,从中可以看出自我意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某一所高中的实习咨询师,正在给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十年级学生进行咨询。伊丽莎白告诉实习咨询师,她对自己的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不让她与一名来自另一个学区的男孩约会。
伊丽莎白:我真的很想见他。我妈妈却把我当成小孩。不管我要去哪里、和谁一起去、去干什么,她都一定要知道。她真的快让我发疯了!看看别人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是那么信任。
咨询师:你的妈妈不让你做你想做的事,对此,你感到愤怒。
伊丽莎白:她总是看着我,总是跟我不停地絮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对每件事情,她都要问上成千上万个问题。我只是希望她不要管我。
咨询师:伊丽莎白,你这样愤怒,我并不打算责备你。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你已经这么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特别是和谁约会,并告诉她,你不希望她总是这么管着你?
伊丽莎白:你真的以为我可以那样做吗?她会把我打扁的。
咨询师:她必须学会让你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请记住,这个案例中的来访者才只有15岁!虽然她想获得更多的独立性,这是她处在人生发展的这个阶段的一种自然的愿望,但因此就能让她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吗?这位咨询师非但没有帮助伊丽莎白去探索和理解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关系,反而让伊丽莎白去反叛。本书作者曾与本案例中的实习咨询师就这一段咨询对话进行过讨论,结果发现,这位咨询师很显然是过度认同伊丽莎白、将伊丽莎白当做她自己了,并借咨询师(即作为角色的咨询师)的口说出了她自己(即咨询师本人的内在自我,亦即她认同来访者伊丽莎白的那个自我)希望能够与她的母亲(即咨询师自己的母亲)对话的愿望。就这个案例来说,如果换一个更具有自我意识的咨询师来提供助人,那么,她可以这样来提醒自己:“这个来访者的情况与我自己的情况很相似。我当然很能理解伊丽莎白的感受,但是我必须小心提防,不要把我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与她的需要和情感相混淆。”
性别和文化意识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性别和文化对自己的知觉、价值观、态度及信念所产生的影响的助人者,当面对其他人时,在关于性别和文化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能够保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例如,他们更可能对那些生活经验明显不同于白人男性的非主流人群给予正确评价,如女性、有色人种、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等,这些人群在社会生活中处处遭遇各种形式的压迫;相比之下,构成主流文化的白人男性生而具有许多特权,他们不可能遭遇并体验非主流人群所遭遇到的各种形式的社会压迫。具有文化意识的助人者更可能理解与他们存在差异的人群,并与其和谐相处,即倾向于认同而不是诋毁这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种族、性取向、阶层和民族等方面。
换句话说,这样的助人者能够按照伊维(Ivey,1991)所说的“系统的认知维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他们强烈地意识到,作为西方文化有关助人的理论和技术之基础的那些假设,对于来自非西方文化的求助者来说,很可能是不适用的,因为他们对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办法。西方模式的基础是个体主义、自我的独立性、个体的自主性及个人之间的竞争,而很多非西方模式更强调家庭和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主义。因此,在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求助者进行帮助时,助人者必须认识到,他们需要对有关人的发展及其活动、关于沟通和咨询的技巧的传统观点进行必要的修正。
试分析下面这个案例。
职业介绍咨询师正在向一位新移民介绍一份工作。这位34岁的新移民名叫安雅,是一名来自俄国的女性。职业介绍咨询师所推荐的工作是夜班技工。安雅安静地听完职业介绍咨询师的介绍后,通过翻译向咨询师解释她不能考虑夜班工作的原因。
安雅:我不能在晚上工作。我母亲需要我。我必须照顾我母亲。
咨询师:你很需要找一份工作,同样也很需要照顾你母亲,这让你很犯难,不知道怎样才能两者兼顾。你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方式全变了,你既需要找工作,同时又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可想而知,这一定是很艰难。
安雅:是的,我需要工作,我需要钱。我也必须做一个好女儿。
咨询师:安雅,你对家庭的忠诚让我很受感动。但是,我们现在是在考虑怎样才能为你找到一份工作。自从你第一次到我这里来都已经一个多月了,而对你来说,这又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机会。这一点你必须认识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碰到像这样适合你的工作。
安雅:我需要工作……我需要照顾我的母亲……我需要挣钱养家。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职业介绍咨询师对安雅的困境还是比较敏感的,但是与此同时,他却还是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认为找工作是最重要的。如果他能多考虑一下以下这些问题,那将对安雅更有帮助:安雅刚移民到美国的现状、俄罗斯文化要求成年子女要照顾父母的传统、文化适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等。也就是说,在这个案例中,职业介绍咨询师不应该只是勉强安雅接受这份工作,相反,他应该与安雅一起来探索她的困惑和矛盾。他需要知道,在安雅这个案例中,为了鼓励安雅在俄语移民聚集的社区内寻求资源来帮助她照顾母亲,他应该提出何种类型的问题,从而帮助安雅适应她的新生活。
对文化敏感的助人者也需要知道,有一些文化并不鼓励人们去寻求陌生人的帮助,也不鼓励自我暴露;甚至于来自某些文化背景的来访者,对助人者与求助者之间平等的助人关系很不习惯,而是习惯于更加正式的、更具有指导性的、等级性的助人关系,在这种助人关系中,求助者希望助人者以专家的身份给自己直接的指导和建议。所以,对细微的文化差异保持敏感并乐于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这些细微的差异,乃是助人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诚实作为发展信任关系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诚实是任何有效的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部分。有时,我们也许并不赞同某个人的观点,但是,如果相信那个人是诚实的,我们就会尊重他。助人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向求助者传涕自己的真诚,这些方式包括:向求助者敞开心扉、对问题的回答不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承认自己有可能犯错误或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诚实并不仅仅表现为让人感觉值得信任,也表现为开放性的探索和评价的公正。作为助人者,若要对自己的诚实性获得一个基本的判断,办法之一是请求助者或同事给出一个诚实的反馈,看他们是怎样看待你的。
试分析下面这个案例,以理解诚实在助人关系中的作用。
一位注册护士曾接受过有关强奸咨询的专业培训,她在一家市立医院的紧急求助中心工作,职责范围包括对强奸受害者提供咨询服务。现在,她正在给一位名叫玛丽的受害者做咨询。玛丽是一名23岁年轻女性,三天前遭受了性侵害。
咨询师:你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并且警察也向你施加压力要你作出指控,是这样的吗?
玛丽:事情真的很可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每个人都在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你以前一定对这样的事情进行过咨询,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咨询师: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的境遇,只有你自己才能对事情作出决定。对于这样的事,并没有一个对任何人都广泛适用的解决方案。
玛丽: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办?
咨询师:坦白地说,我不知道。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多。我当然会认为,我应该有勇气去作证,但是,在我看到这么多作证的事例之后,我也不太确信我是否会这么做。作证是非常艰难的过程,要花很多时间,并且会有很多难以承受的烦恼,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如果做不到,就说明你不够勇敢或是不够洁身自好。
有了这样的铺垫之后,这位咨询师随后就可以向玛丽提供有关这类案件的审判过程的信息,并帮助玛丽探索和理解自己对这些信息的感受和想法。因为这位咨询师以开放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所以也就建立起了一个信任和开放的氛围。在这次咨询会谈之后的进程中,玛丽认为咨询师刚才所说的话“并非废话,说了跟不说还是不一样的”,并对咨询师的这种诚实表示赞赏。
在咨询过程中,当你发现自己不喜欢也不赞同求助者时,你或许会对如何向求助者表现诚实感到困惑。这种情况确实时有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助人者应该承认自己对求助者的消极看法,但是,要注意将自己对求助者的消极看法与对求助者提供帮助区分开来。有些时候,当助人者难以做到这一点时,就不得不把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助人者来处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十章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P49-53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如何有效地助人——会谈与咨询的技术》一书的第六版。这个新版本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自从本书第五版于1997年面世以来,美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移民的不断涌入导致美国人口统计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非传统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不断涌现;电脑和网络用户数量的加速增长导致进一步的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起伏不定以及健康科学的显著进步。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的个人身份和工作身份、我们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家庭的构成和意义、有限的社区资源和健康服务等。所有这些方面,无不受到上述变化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正在日益复杂化,并在文化上趋于多元化。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物质滥用、焦虑、抑郁以及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因此就非常需要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心理服务和人类服务。同时,经济和政治的环境造成了一种矛盾,即提高服务质量与控制服务收费之间的矛盾。由这个矛盾又进一步引导出另一个矛盾,即一方面,健康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仅仅依赖心理药物来医治他们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专家则强烈坚持,对于情绪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结合使用。所有的心理健康专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对于心理问题的任何治疗方法,都只有在有效的助人关系的背景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不管你对这些矛盾的看法如何,总而言之,这些矛盾都促成了一个迫切的需要,即需要大量在短程疗法方面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助人者。这些短程疗法集中于问题的解决,并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关于具有文化差异性的人类行为及其发展的知识和助人的技能,都是必需的。
本书可以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也可以作为人类服务行业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培训班教材,同时还可以供教师、督导、培训师、经理人和管理人员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本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巧,既适用于专业的助人关系,也适用于个人的人际关系。就专业的助人关系而言,这些知识和技巧有助于促进有效的助人关系的建立,而有效的助人关系的建立,是成功地运用各种助人策略的基础。
本版的改进与新增内容
本书第六版的编写,既适应新千年社会文化的变迁和职业环境的改变,也适应经济因素对当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所带来的影响。这个新版本保留了前几版成功的形式和内容,摒弃了过时的材料,同时又增加并详细讨论了更具有时代性的新材料。其中,第一章以生态学的观点为基础,详细论述了上述这些变化,并集中探讨助人关系如何与治疗的背景相契合,以及治疗的背景又如何与更为广大的社会系统相契合。第一章至第四章包含对作为心理咨询人际关系模型之基础的有关研究材料的更新。第五章是对有关助人的主要理论体系的系统概述。第六章是本版新增的内容,可以看做第五章的续篇,主要讨论当代的理论发展及其包含的新型治疗模式,具体包括建构主义疗法、女权主义疗法、多元文化论疗法、整合疗法以及生态系统论疗法等。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对第六章中所讨论的几种理。论模型所包含的具体助人策略的论述。第九章讨论有关危机的理论及其干预策略,其中所谓危机,包括个体水平、家庭水平以及更大的社会系统水平的危机事件。在本章中,我们还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探讨了大规模的灾难事件所产生的全球化影响。第十章重点讨论在当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咨询工作中富有争议的有关伦理问题,如网络咨询的保密性、第三方付费者索要有关来访者的咨询信息、双重关系、咨询师广告性质的夸大宣传、有关各方的利益冲突,以及有关财政政策对获得各种助人服务的限制性条件等。
在第六版中,本书第一次涵盖了在线学习。每一章结尾都列出了信息检索关键术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学校图书馆订购的数据库和圣智出版公司网站(Cengage Learning),阅读有关每一术语的最新文献(网址为http://www.infotrac-college.com)。这是读者更深入地学习本书所讨论内容的一个饶有兴趣的途径,也有助于读者培养对这些问题的批评性分析能力。
本书第六版还新增了一本可以与本书配套使用的《教师指导手册》。这本《教师指导手册》是由威斯特菲尔德州立学院的里奇·坎特维茨与本书作者合作编写的,其中内容包括网络练习和班级分组与活动样例,同时还包含了如何将本书的学习与《理解多样性:实践性学习指南》(Understanding Diversity:A Learning-as-Practice Primer)一书的学习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后一本书是由芭芭拉·奥昆、简·弗莱德和玛西娅·L·奥昆三人合作撰写的。此外,圣智出版公司也正在为本书的每一章设计网络学习材料,这些网络学习材料将包括有关的练习活动和在线学习测验。
心理咨询的人际关系模型
心理咨询的人际关系模型综合涵盖了助人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助人技巧、助人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影响助人关系的问题。在这个模型中,沟通技巧包括在共情的背景下倾听并理解求助者给出的各种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正是通过沟通技巧,助人者才得以通过关注求助者的意思来顺应求助者的文化框架。在整个助人过程的两个阶段中,助人者都需要娴熟地使用这些沟通技巧。助人过程的两个阶段为:一是关系建立阶段,在这个阶段,助人者要与求助者建立起和谐而信任的助人关系,并澄清求助者的问题是什么;二是策略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助人者要与求助者合作,选择适当的助人方法并付诸实施,以帮助求助者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该模型中所谓影响助人关系的问题,多为一些背景性的问题,并在咨询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产生,这些问题包括价值观澄清、伦理规范、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年龄偏见、异性恋主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和职业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对助人关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于助人者的有效性而言,不管他们的工作背景如何,也不管他们为之提供助人服务的对象属于何种类型的人群,了解心理咨询人际关系模型的三个主要方面的有关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致谢
本书付梓之前,曾邀请很多专家和朋友对书稿进行审阅,他们对书稿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作者在最后定稿时,尽可能消化吸收这些建设性意见,并在全书中有所体现。这些审阅人包括:俄亥俄大学的米拉姆·克鲁博克、中密歇根大学的苏姗娜·L·克罗斯、帕斯科一赫南多社区学院的约瑟夫·费德里科、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博罗校区的伊丽莎白·P·赫德、奥本大学的蕾妮·A·米德莱顿及托莱多大学的马丁·里奇。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行塔米·古力特和里奇·坎特维茨,因为他们两人一直使用本书作为教材,并将他们使用本书的教学经验与我分享,这对于本书第六版的修订工作是大有裨益的。感谢圣智出版公司的编辑丽莎·戈博,她不仅是我的编辑,更是我的朋友,感谢她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感谢她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劳。感谢我的丈夫舍曼,他总是一如既往地以最严厉的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我的著作;感谢我的孙子、孙女们:阿米丽娅、萨曼莎、迈克尔、亚历山大、艾耶,是他们在我的生命中给了我最强有力的鼓励。
芭芭拉·奥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