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内特医生深陷巴士底狱十八年,北塔楼105号暗藏玄机;卡顿和达奈面貌酷似,且都深爱医生之女露西;艾弗勒蒙德侯爵兄弟播下仇恨之种;官逼民反,阴森的牢里一纸手稿重见天日,无辜的达奈即将命丧断头台;爱恨交织,儿女情长,为了心上人的幸福,最后一刻卡顿偷梁换柱将达奈救出,代替情敌从容赴死……历史风云翻卷激荡,革命场景惨烈惊悚,血海深仇之中不乏缱绻柔情。
本册为《传世经典必读文库》增添的最新品种,文库现共有图书51册。
本套丛书所选作品,是蜚声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是孩子们最为喜爱、最应阅读的世界名著,也均为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作品。
本套名著选本,在保留原著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了重新改编,使之更适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同时,邀请国内著名画家配图,使其呈现形式赏心悦目。
公元1775年11月下旬,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在通往英国海滨小镇多佛的山路上,一辆邮车吃力地在烂泥中爬行,三位乘客在邮车旁走着。你可别以为此刻他们真的想散步,因为上山的路泥泞,邮车沉重,天色又暗,那几匹可怜的马累得直想罢工造反。没办法,乘客只好下车为它们减负了。
山谷的洼地中弥漫着雾气,冰凉湿重,像是要把什么都层层包裹起来似的。其实,这三位乘客本身就已经裹得够严实啦!他们只露出眼睛和耳朵,戒心很重,唯恐身边的人都是强盗似的。也难怪,那年头路上的人谁都有可能是强盗,更何况是在这漆黑的荒郊野外呢?
邮车慢吞吞地挪动着。车夫急了,甩开鞭子猛抽,嘴里还不住地骂骂咧咧。马儿被激怒了,一鼓劲儿将车子拉到山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警卫将制动器卡住车轮,准备下坡。乘客们也都坐上了车。忽然,车夫警觉地叫起来:
“嗨!乔,你听,什么声音?”
所有人的神经立即绷起来,他们都屏住呼吸,支起了耳朵。
“好像有一匹马追上来了!”
警卫乔“哗啦”一声扣上扳机,摆好射击的架势。乘客的心儿怦怦直跳,马喘气引起车身微微晃动,邮车仿佛也吓得瑟瑟发抖。
“喂!站住!”警卫吼道,“否则,我就开枪啦!”
马蹄声随即放慢了,接着有喊声穿过浓雾传来:
“是多佛的邮车么?”
“要你管,真多事!”警卫不耐烦地说,“是又怎样?”
“如果是,我想找一位乘客。贾维斯·洛里先生在吗?”
“什么事?”一位乘客稍稍探出头,用有些发颤的声音问,“谁找我?是杰里吗?”
“是的,洛里先生,特尔森银行有个急件给你。”
洛里先生长吁了一口气,从车上下来跟警卫说:“我认识这个信差。警卫,没什么问题。”
“希望没问题,”警卫口气生硬,半信半疑,“那位叫杰里的,过来让我瞧瞧你。你小心撞着我这杆枪,它可是很爱犯错误呐!”
随着马蹄膛泥水的吧嗒声,一个骑在马上的人影渐渐清晰了。他跳下马,走上前来,交给那位乘客一张折叠的小纸条。后者接过纸条,跟警卫说:
“别担心,我在特尔森银行工作——你一定知道特尔森银行吧?喏,这是一克朗酒钱。我可以看看这封信吗?”
“要是这样,就快看吧!”
他凑近车灯打开纸条,低声念着:“在多佛等候小姐。”看完,他沉吟片刻,转过头向杰里道:“杰里,你就说我的答复是‘起死回生’。”
杰里愣了一下:“是,先生。不过——‘起死回生’,这回答也太奇怪了!”然后,他就向乘客辞行,掉转马头消失在茫茫大雾之中。
插曲已过,邮车重新上路。雾气越来越浓,警卫和车夫心头的疑云也越积越重。
“汤姆?”从车顶上传来轻轻的声音,“你听见那口信了吗?” “听见了,乔。”车夫回答。
“到底什么意思呢?我一点不懂。”
“我也一样……真是太奇怪了!”
P1-3
世界名著《双城记》取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既是历史图景的精彩呈现,又是至爱真情的赞美诗。
马内特医生深陷巴士底狱十八年,北塔楼105号暗藏玄机;卡顿和达奈面貌酷似,且都深爱医生之女露西;艾弗勒蒙德侯爵兄弟播下仇恨之种;官逼民反,阴森的牢里一纸手稿重见天日,无辜的达奈即将命丧断头台;爱恨交织,儿女情长,为了心上人的幸福,最后一刻卡顿偷梁换柱将达奈救出,代替情敌从容赴死……历史风云翻卷激荡,革命场景惨烈惊悚,血海深仇之中不乏缱绻柔情。
《双城记》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狄更斯十四部长篇小说中最短的一部,也是情节最为惊险曲折、最惊心动魄的一部。该书笔墨精雅、寓意深刻,结构匀称、手法高超。情节推进过程中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处处峰回路转,时时柳暗花明。然而,紧张激烈的冲突之中亦不乏轻松幽默之处,因此该书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本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保留了主要情节和人物,将其中深奥的哲理性语言用生动活泼的话语进行表述,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更能帮助广大小读者亲近名著,感受大师,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情感,提高对作品的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