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对我们是最宝贵的。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给布什开处方,要求夫妻之间多话聊,每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不低于15个小时,每天要有2个小时,包括共进一次晚餐或者午餐。节假日,要和家人出去度假,夫妻之间要手牵手。
人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为遗传因素;l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因素。由此看来,我们能左右自己健康与否的可改变因素竟占六成,也可以说,“生命在自己手中,健康由自己掌控”。
本套书汇集了数十位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博士导师、心理学家的几十年行医经验,针对国人的体质、健康状况等,浅显易懂地从保健、养生、医疗等方面,引导人们关注健康,从小处入手,排除错误观念,真正做自己的医生。
当今世界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科学家把这类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在我国,影响国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一般的变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行动1
分离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 ——转变传统积习
人类的许多疾病(见图表一)都是由动物,特别是畜禽传播而来。目前全球已发现200多种疾病是人畜禽共患病,其中,我国就有120种左右。要防止这些疾病传染给人,首要之举是分开人与畜禽的生活环境。
如今,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人与畜禽混杂,相互间接触十分频繁,绝大部分畜禽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因此,一些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大量存在。这是在卫生与健康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差距,也是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比较大(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27.9平方米),再加上庭院的空间,做到人畜禽生活环境分离完全有条件。当前这种混杂状况,主要缘于传统习俗与旧观念。
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强调“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如果各级政府对此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宣传、教育、指导和帮助的力度,及早分离人与畜禽的生活环境,就会明显减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与动物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
行动2
让讲卫生成为一种习惯 ——要有危机意识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许多传染病与地方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见图表二)。除了我们熟悉的甲肝、乙肝等传染病外,近年来新出现的陌生疾病,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05年发生在四川的人感染Ⅱ型猪链球菌病等,无不与卫生习惯相关。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患病的重要手段。它们包括:吃东西前、便后用流动的水洗手;不喝生水;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河蟹、蝲蛄、近海海鲜(牡蛎、毛蚶、蛏子等)以及猪、牛等畜肉;不宰杀、加工、食用病死畜禽肉;不捕杀、烹饪、食用野生动物;加工、储存食物时应做到刀具、砧板及储存器具生熟分开;居室与工作、学习环境保持良好通风;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不吸烟、不酗酒;不沾染毒品;遵守性道德等。
行动3
科学健身适当增加运动量 ——预防慢性病发生
当前,许多慢性病发病的上升,缺乏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Ⅱ型糖尿病为例,得这种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肌肉的减少。到35岁左右,人体的肌纤维每年以3%的速度减少,肌纤维的减少直接引致胰岛素受体数量的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初期,身体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并没减少,而是因为受体数量的减少使胰岛素的作用发挥不好。为此,胰腺就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久而久之,胰腺功能衰竭。此时,病人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了。所以中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Ⅱ型糖尿病非常重要。体育锻炼一方面可延缓肌纤维的减少速度,同时可使肌纤维增粗,肌细胞膜面积增大,从而使胰岛素受体增多,使同等量的胰岛素发挥更好的降糖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可增加肌体对糖的利用,减少对胰岛素的需求。所以,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预防90%的Ⅱ型糖尿病。
体育锻炼还有预防冠心病,改善骨质疏松,提高肌体免疫力和降低部分肿瘤(如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的作用。 近年来对体育锻炼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还可减轻和改善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的程度,甚至可使冠状动脉内已形成的沉积斑块减小或消退。体育锻炼应在科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得不偿失或适得其反。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