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江善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是因玩忽职守罪被处以极刑的部级高官。新华社高级记者徐江善以深刻的笔触追踪郑筱萸如何从一个苦孩子爬上了部长级高位;剖析他走上断头台前夜回首人生的心路历程。书中披露了郑筱萸腐败窝案以及侦查、审理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内容推荐

尽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个因经济问题被处以极刑的部级干部郑筱萸踏上阴曹地府已经一年多了,许多人仍然在问——郑筱萸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他到底是善良的天使还是人人痛恨的恶魔?他受贿和玩忽职守罪有着哪些惊人的内幕?为什么在他走上断头台之后,还会有刘志华、杜世成等高官以身试法?

作家徐江善经过广泛采访,深入思考,以深刻的笔触追踪郑筱萸如何从一个苦孩子爬上了部长级高位;探寻他接受数百万元巨款时激起的心灵波澜;剖析他走上断头台前夜回首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思他葬身于市场化浪潮中的标本价值。书中披露了郑筱萸腐败窝案以及侦察、审理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读来令人震撼,对“郑筱萸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与思考令人警醒。

目录

引子:古槐听讼1

第一章 郑筱萸和他的秘书们3

 1.他曾是一个苦孩子,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厂长,假如时光在上个世纪80年

 代打住,他也许将以全国优秀企业家的称号载入史册,而不是那个为人不耻

 的大贪官///3

 2.他奉调进京,不仅出乎亲朋好友的意料,即使在国家医药管理局,也没人

 会料到他们的新领导会来自遥远的西子湖畔。他立即被鲜花、笑脸、掌声、

 祝福包围了//6

 3.他消失在2006年的岁末寒冬。他的名字再次出现是在中南海召开的国

 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要求对郑筱萸的违纪违法问题彻底

 查清//10

 4.他主政全国药监市场监管10年,就在他下台前的全国药品注册工作会议

 上,他还大讲特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此时药品注册工作已经乱象丛

 生,民怨沸腾//19

 5.他与许多高官栽在秘书身上一样,祸起萧墙被称为他的左膀右臂的两位

 前任秘书,秘书东窗事发牵连出他们的后台老板,似乎是当今官场贪腐窝案

 的一个铁律//25

 6.在中国医药界,有两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他们掌管着中国药

 品和医疗器械审批的生杀大权,只要找到他们就等于攀上了财神,财源滚

 滚//29

 7.自从“奥美定”进入中国市场,就不断接到用户投诉,可是,神通广大的富

 华公司公关能力极强,来自国家药监局的一个权威的电话,让李小姐白白失

 去了美丽的乳房//37

 8.在中国的官僚政治体制中,秘书是一个充满诱惑充满玄机充满变数的神

 秘部落,秘书是一个高额回报高额风险的群体。多少秘书在首长的熏陶下

 茁壮成长,又有多少秘书爬上高位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41

第二章 郑筱萸和他的药商们45

 9.他主政国家药监局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谁知

 引爆的竞是一场中国医药企业前所未有的批文攻坚战,将他拖入疯狂的权

 力寻祖泥潭//45

 10.他播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1500多家倒卖批文的医药咨询公司冒了

 出来,这些公司都与他或他的手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企业办一个批号

 的行贿价码最高抬到100万元//50

 11.海南的汤氏兄弟一夜暴富,他们拿批文如囊中取物,企业通过他们“公

 关”药监局,或者直接从他们手中购买批文,一般的300万,紧俏的上千

 万//52

 12.他被“双规”后,涉案的药商们信息灵通,闻风而动,四处逃散。这一动向

 引起专案组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专案组决定从涉案的药商入

 手,实施攻坚突破//57

 13.经过4个月的侦查,专案组锁定了8家药企,仅浙江一家药企就对郑筱

 萸行贿包括房产、企业股份和顾问费、轿车,财物总价值达290万元//60

第三章 郑筱萸和他的妻儿们65

 14.他文弱儒雅,喜欢以书画与他的药商朋友聚会。向他大肆行贿的药商都

 是他的亲密朋友,在这温情脉脉的友情背后,则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他终

 归跌在了众多“损友”面前//65

 15.他是个人格分裂的两面人,讲改革时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讲反腐倡廉时

 慷慨激昂,声色俱厉;讲工作成绩时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他是一边讲一边

 搞腐败//68

 16.很多贪官都是苦孩子出身,王怀忠是靠要饭长大的,胡长清上学要挑10

 公斤萝卜到镇上卖,郑筱萸童年下雨天舍不得穿鞋子,“苦孩子现象”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73

 17.与绝大多数贪官一样,在他们进行权钱交易的潜规则游戏中,他们的妻

 子、儿女等亲属充当着催化剂的角色,有些甚至比这场游戏的主角还要疯

 狂,他们最终都淹没在潜规则游戏激起的旋涡之中//80

 18.贪官的亲属们往往比他们仰仗的靠山更疯狂更露骨更加肆无忌惮。剖

 析郑筱萸腐败案,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典型的家族腐败图。妻子的贪婪,儿子

 的无知,成为他走上断头台的重要法码//82

第四章 诉讼风云91

 19.在法警的押解下,他缓步走进北京一中院的法庭,满头白发失去了往日

 潇洒,呆滞目光充满了忧伤和哀愁。郑筱萸腐败案因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

 高度相关,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牛的腐败案”//91

 20.公诉人列举了他8宗受贿行为,以及玩忽职守罪名时严正指出,被告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情

 节特别严重辩护律师则认为检方的指控有3宗定性有欠准确//95

 21.案中有案特别蹊跷,不仅状告国家药监局,并且牵涉数家企业众多人大

 代表,故事曲折离奇,郑筱萸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了一个小小的“湿润烧

 伤膏”,不惜与山东省40多位人大代表对阵//100

 22.医药市场乱象丛生,假药、劣药肆意横行,看病难、看病贵达到了共和国

 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国家负责监管医药领域的最高官员郑筱萸难逃其

 咎//105

 23.权力是柄双刃剑,权力意味着荣耀,更意味着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在

 二审法庭调查时,诉讼双方就郑筱萸应该负的责任,应该负多少责任展开了

 激烈交锋//112

第五章 该当何罪115

 24.单从受贿金额看,显然无法判定他是否死刑。在近些年法院判决的贪官

 中,受贿金额高于他的大有人在,判决结果只是死缓。压垮郑筱萸的最后一

 根稻草在哪里呢//115

 25.如何理解“受贿情节特别严重”?辩方只注意到接受贿赂的具体细节上,

 而忽视了“情节”应该是一个整体、宽泛的概念,郑筱萸受贿给国家和人民生

 命财产造成损失重大//118

 26.郑筱萸终审判决后,网上议论纷纷。许多人对郑筱萸是否应该判处死刑

 发出疑问,不知他们是否想到在齐二药、欣弗等医药产品的事件中,有多少

 家庭家破人亡,给多少人留下终生痛苦//122

 27.辩护人为了达到刀下留人的目的,极尽搜索“从轻发落”之能事,列举了

 一些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似乎在搜寻可以从轻的参照物,给他留下了

 一丝刀下留人的幻想//125

 28.在讨论对郑筱萸量刑是否应该从轻发落时,许多专家提出了人民利益高

 于一切的概念。人民利益是观察事物的基本出发点,人民利益是衡量一切

 的根本标准,人民利益是检验一切的最终目的//130

第六章 法律文书公开风波135

 29.在生命之火熄灭的前夜,他写下了一份悔恨的遗言:明天我就要“上路”

 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我将如何面对那些被我害

 死的冤魂//135

 30.郑筱萸案卷网上惊现复又惊失,成为药监腐败案戏剧性的一幕,在社会

 上激起热烈反响。法律文书该不该公开?律师有“资格”公开法律文书吗?

 公开行贿人名单,是否可能侵权//143

第七章 郑筱萸的最后时刻153

 31.魂断秦城。他按照法警的要求躺在特制的床上,微微地闭上了双眼。一

 位法警手持注射器走到他的面前,将针管轻轻扎进他的手臂。他静静地入

 睡了//153

 32、郑筱萸死前到底想些什么?他以部长之尊而沦为死囚,在他生命之火行

 将熄灭,人生旅途走至尽头之时,他会怎样看待自己的一生?尤其是仕途的

 最后10年//162

 33.许多大贪官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是当生命之火即将燃尽时,他们在人

 生舞台上的谢幕之作却表现出难得的人性光芒//167

 34.近两三年被判处死刑的大贪官,均被执行注射死刑。这里引出一个值得

 探究的现象:贪官死囚咋都“享受”注射死刑?许多人在网上质问,为什么贪

 官还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礼遇//174

 35.死刑,走向文明。在网民热议郑筱萸死刑的注射执行时,许多人思考得

 更深入一些,从人性的彰显到国家政治文明的进步,有人还由此追溯到30

 多年前的张志新烈士——//178

第八章 聚焦行政审批187

 36.反思行政审批弊病,曾经质问郑筱萸的院士钟南山指出,目前中国对政

 府部门及各方面工作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突出的问题是下级不能监督

 上级,对掌权的领导干部缺乏制约//187

 37.“专家审评”失灵耐人寻味。大量药品批准文号造假通过,都经过了专家

 们的“审核”。面对大量弄虚作假的申报材料,是专家们专业知识不够发现

 不了破绽吗//192

 38.行政审批成了一些药监官员贪腐的道具。一位圈内人士说起那几年业

 内的故事,一个劲儿地摇头:不堪回首!不堪回首!行政审批的清廉政府的

 公信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199

 39.设置行政审批权的初衷是追逐政府所设想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在

 实践中,行政审批却被异化为谋取部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滋生出大

 量腐败现象。行政审批改革远未结束//201

第九章庭审笔记207

 40.郑筱萸受贿有着他的独特之处,给我们预防职务犯罪带来重要警示,要

 警惕职务犯罪家族化,警惕潜规则下的职务犯罪,对领导干部的交友圈子要

 严格管理//207

 41.功劳、苦劳只能代表过去,功劳、苦劳无法将功抵过,法律不承认贪官们

 曾有过的功绩,如同一个功劳再大的人,杀了人也要偿命一样,功劳、苦劳只

 能留给过去//210

 42.庭审中女检察官在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可以让人生一直辉

 煌下去的郑筱萸们走向毁灭?这样的悲剧能不能不再重演?我们的制度设

 计、权力构架有无漏洞//213

 43.郑筱萸和医药企业有着很深的渊源,无法履行好代表政府监管企业的职

 责,就像你本来是只猫,但你却与老鼠是朋友,整天与老鼠称兄道弟打得火

 热,甚至发展到与老鼠一起做坏事//219

第十章 浴火重生225

 44.不能责怪人民群众对国家尤其是对药监部门产生信任危机,中国药监系

 统的那些腐败官员们齐刷刷地站在一起,从国家局一把手到司长,从地方局

 的局座到处座,长长的名单一支浩浩荡荡的硕鼠群//225

 45.中国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十六大以来,共有29名省部级干部

 落马//231

 46.亚里士多德说:“世间重大的罪恶往往不是起因于饥寒,而是产生于放

 肆。”把权力摊在阳光下,阳光是“放肆”的天敌。需要把权力摊在阳光下的

 不仅是药监一个部门//238

 47.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民间对官员腐败的口头舆论更是花样翻新。

 有好事者给贪官们的精典语言存档存念,读来令人深思//242

 48.郑筱萸倒下了,留下一声轰然巨响,如同一首挽歌在祖国大地久久回荡。

 执政之忧,不可回避;执政之忧,发人深省;执政之忧,警示众人//254

后记260

试读章节

1.他曾是一个苦孩子,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厂长,假如日寸光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打住,他也许将以全国优秀企业家的称号载入史册,而不是那个为人不耻的大贪官

郑筱萸是福建福州人,但他的一生却与福建关系不大,福建只是给予了他的生命,养育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生命的重大转折与“天堂”杭州结下不解之缘。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杭州是他收获爱情建立家庭的温馨之乡,是他展示才华平步青云的“龙兴”之地,更是他从辉煌走上不归路的起点。

郑筱萸在杭州工作生活了20多年,结交的熟人朋友很多,他被执行死刑宣布后,在这些熟人中震动极大。尽管他已经被处决一年了,大家聚在一起仍然离不开这个话题。一位熟悉郑筱萸的老同志回忆起这位老朋友欷欺不已,他用“四个一”概括了郑筱萸的一生——

一个苦孩子,

一个好学生,

一个好厂长,

一个可悲的下场!

1944年12月,冬日的寒风拍打着福州一条陋巷,人们在战乱年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也祈求战争早一点过去。没有谁比生活在这条小巷的郑家对新生活更加充满向往,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郑家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一个男婴的第一声啼哭划破了寂静的寒夜,给贫穷的郑家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今天已经无从得知郑筱萸的父母在给这个男婴起名的时候寄予了何种企盼,筱萸——茱萸,中国古代风俗是,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佩戴上茱萸这种可以人药的植物,登高饮酒,去邪辟恶。

可以肯定,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郑筱萸的母亲不知多少次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在心中祈求,期待这个郑家长子能够远离灾难。可是,郑的母亲在生下郑筱萸兄妹5人不久,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没有能够看到儿子的飞黄腾达,更没有机会看到儿子走上黄泉之路。郑母早逝,生活的担子就全部落在父亲的肩上,郑筱萸的父亲在医院担任挂号工作,以此养活郑筱萸兄妹5人。

郑筱萸排行老大,懂事以后,就开始分担家务,为家里分忧,为弟弟妹妹们作出表率。

据与郑筱萸从小长大的同乡回忆,由于家境困难,郑筱萸生活非常节俭,买一双鞋要穿几年,那时,他常常下雨天把鞋子放进书包,打着赤脚回家。

那正是新生政权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郑筱萸开始读书,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人见人夸的好学生。1963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生物系,读的是动物及人体生理专业。由于家境贫困,他依靠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读完了学业。

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正当郑筱萸怀抱报效祖国的宏图伟业,整日寒窗苦读之际,“文革”的风暴将他的这些志向抱负席卷而去。大学三年级时逢“文革”,郑筱萸一直拖到1968年12月才离开学校。

大学生活除了使他的大脑中增加了一些方程式、分子式之外,就是无休止的各种运动。令他幸运的是,他在动荡的年代收获了爱情。丘比特的神箭穿过了文革岁月的风风雨雨,把他与一位叫刘耐雪的同班同学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毕业后,俩人一同被分配到当时浙江最大的国营医药企业——杭州市第一制药厂工作。

熟悉郑筱萸的人都认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郑筱萸对党有着深厚感情,他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新中国,党和国家把他培养成大学生,他又在青年时代,赶上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使他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工作努力,业务能力强,很快就成长为优秀企业家。

回溯郑筱萸的生命之河,我们会发现,在长达23年的药企生涯中,郑筱萸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他从厂技术员干起,由于工作成绩出色,很快被提拔为安全环保科副科长、技术科科长、计划科科长。不久又荣升为业务副厂长、厂长。

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给受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随着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里国企改革风起云涌,名牌大学毕业的郑筱萸懂专业、会管理,大刀阔斧搞改革,企业红红火火,显露出一派勃勃生机。几经变迁后这家企业更名为杭州民生制药厂。郑筱萸的企业家生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入选首届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家。

假设时光在80年代打住,郑筱萸的名字将以全国优秀企业家的称号载入史册,将永远与贪官无缘,更不用说在20多年后命丧黄泉。

可是,历史不允许假设。

进人90年代,命运改变了郑筱萸的生活轨迹。1991年,他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企业,开始进入官场,先后出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主席。

进京有一篇报道说,1991年,郑筱萸被调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在省总工会的三年里,郑的仕途似乎并不顺利。在许多人看来,总工会是个群团组织,没有更多的实事可做。

就在他离开企业不久,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制的浪潮在许多大型国企中实行。民生制药厂也就是在这期间实行了改制。

浙江一位药企领导在谈到民生制药厂的改制时说,刚开始改制时,民生的管理层都拿到了企业的股份。从1995年起年薪制开始慢慢推行,郑的继任者们可以轻松拿到70万到80万的年薪。郑筱萸在企业干了几十年,一直享受的是低工资,即使在他担任企业领导后,薪水也一直很少。

一位药企人士肯定地说,“如果郑不走官道,继续留在民生,后来的股份制改革也会给他带来很丰厚的回报。”

改制的消息郑筱萸不可能不知道,他当时的心理肯定不平衡,与省总工会主席的职位比,他肯定对企业更多的是留恋。有消息证明,在此期间,郑筱萸多次向一些老朋友们抱怨过收入太低。在老同学的聚会上,他仍然提到了收入太少,每个月只有不到1800元钱。

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他走上国家药监局局长的岗位,随着他大肆寻租,他的状况立即得到了改变。2005年9月,复旦百年校庆。郑作为校友出席了校庆仪式。

据郑的一位大学同班同学描述,郑筱萸是坐着他妻子开的奔驰600去的。几年时间不见,郑筱萸已经让往日的同学们刮目相看了。

《周易》第三十五卦为晋。晋卦的卦辞为:

受到君王宠信而处在重用及晋升时期的诸侯,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赏赐。但晋升与忧虑相联系,只有坚守正道才会吉祥。此言正如老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郑筱萸步人官场之前,他的名字似乎在暗中庇佑,20多年去邪辟恶,十分顺畅;步入官场以后,吉祥的名字还能保佑他吗?答案已经随着法官的宣判尘埃落定,噩运,正悄然向他走来……

P3-6

序言

此时,离2007年7月10日郑筱萸因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执行死刑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郑筱萸一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和追问并没有消失。在郑筱萸之后,还出现了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腐败案等一些大大小小的腐败案,真是,总有人腐败被杀头,总还有人不怕杀头继续腐败犯罪的风潮在上演着。党和政府对于腐败的憎恨和打击力度空前严厉,可腐败的案件依然频发,这样的现象,着实令人震惊和忧虑。到底是这些犯罪的人出了问题,还是现实的生活环境存在问题?

正是在这个时候,徐江善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送给我看,这不仅使我对郑筱萸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自然对他腐败和玩忽职守犯罪等情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徐江善的作品,明显不同于很多的案件报告,只是将案件的过程内情作事实的叙述,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下对郑筱萸的犯罪道路进行仔细追问并寻找犯罪根源,有更多的情感、理性和学术包含。所以,这是一部既有明显指向的案件报告,同时又是一部大于案件本身思考的报告,十分丰富和厚重。

郑筱萸,母亲早逝,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在他的童年,因为家里贫穷,时常在下雨天不舍得穿鞋子,打着赤脚走路,一双鞋子穿几年。他是依靠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读完大学学业的。他自小学业优秀,曾经是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高才生。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医药学教授,可又因为他的出色,先在杭州的药厂当领导,后到浙江省总工会任主席,再到国家药监局当局长。一个曾经的苦孩子,最后成了副部级的高官。可是,在这个高官的位子上,他逐步地走向了犯罪,直至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郑筱萸在他临刑前的“遗嘱”中写道:“说句心里话,我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这是悔恨,这是遗憾,这是抱屈,这是醒悟,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但不管怎样追问,最后他还是因为犯罪而丧命了。其实,了解和接触过郑筱萸的人,都认为他的才学,他的工作作风,都是很强很努力的,没有这些,他也不会从一个基层的技术员走到后来这样的高位。问题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又走到了受贿和玩忽职守犯罪的地步呢?徐江善在他的案件叙述中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作品中描述到郑筱萸抱怨过收入太少的牢骚;描绘到他给秘书的权利过大、交友不慎的现象;描述到他给结交的熟人朋友过多“特殊”的照顾情形等,这一切都是导致药品批文失控,药商胡乱“改名提价”,药品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还因为郑筱萸自己的权力就很大。特别是他正赶上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前,旧的体制土崩瓦解,新的体制给郑筱萸的人生提出了挑战”的时候,隐患就更加突出。在别人通过正常渠道几年也得不到一个批文的时候,有些人因为认识他一年就可以得到数百个新品批文,以至获批文数占到这个省的25%;他们最短的获批时间是6天,尤如囊中取物一般的容易。他曾经的秘书,后来的药品注册司和医疗器械司司长曹文庄和郝和平,被称为他的左膀右臂,这两个人因为各自把持审批大权而滥用权力,大肆受贿腐败。郝和平因为权重利厚,有人说:“给个部长也不换”,可见,他的权力多么被人看重。在这样特殊的环境和手握重权的情况下,尽管郑筱萸对金钱的见解很“独到”,曾经说:“金钱可以买到图书,但不能买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食物,但不能买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不能买到睡眠……”。可是,最后他却恰恰是因为有了钱欲而以权换钱,还怂恿自己的妻子、儿子也借用他的权力敛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栽倒在金钱的泥沼中而被淹没了。

说真的,我是为郑筱萸感到一丝惋惜的。但是,看到他在关系着全国人民生命健康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这样放纵,不守规则,又觉得他十分可恨。然而,只是感情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总是存在问题的。对于郑筱萸一案也会是这样。我感到,徐江善在郑筱萸案已经结案一年多后,还在关注这个案子,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这个目的,还在于试图从这个具体的案子推演出案子背后的一些现象和思考来,给读者以启示和引领,对社会以提示和告诫。这也正是作者在叙述郑筱萸案件的时候,多次涉及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戚火贵、王昭耀等腐败案件的原因。作品说明,像胡长清、王怀忠、王昭耀等人,从小都生活艰难,通过奋斗,最后事业功名有成,可是怎么就会走向犯罪呢?都是个人因为环境地位变化,腐化变质,贪婪无度吗?看来这样的解释不能够完全说得通。作者通过对不少案件的调查发现,正是因为权力过大,而对这个权力的施用得不到科学、严格、透明和有效的监督而导致权力膨胀,而使权力渐渐地导引人走向犯罪。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是不能够经受住权力和物质、美色的诱惑而不动摇的。而这也就是官员腐败犯罪总得不到很好控制的重要原因。你想,像王怀忠说:“按阜阳1300万人口计算,我就是世界第58位总统。阜阳是我王家的天下。”像成克杰从基层上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在土地已经有主的情况下,就因为2000万的利益和献给情人的欢心而滥施权力改变的情形,不就是权力膨胀,以为自己握有重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所以,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和限制,是正当、充分发挥权力作用的最好途径。这也是郑筱萸案件和其它很多案件给我们的明显启示。只有所有的权力都受到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了,才能够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使我们的各级官员做到为人民服务。

《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是包涵了郑筱萸人生主要内容和许多执政思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和那些出于猎奇揭秘的目的来报告案件的作品明显不同的。这部作品不只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还会举一反三,就本案的发生引发你许多的思考。所以,它对人的帮助,绝不只是信息的收获,对于人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奇怪现象,认识和把握自己等方面都会是有益的。所以,它在案件已经结束之后还有意义,有很好的镜鉴作用。

徐江善是个有多年记者经历的人,可是他的这部作品除表现了记者语言的精简之外,还有不错的文学表现。他在有限的篇幅内将郑筱萸犯案的历程讲述得简明清楚,同时对郑筱萸的作为,内心也有必要的追究,在不少地方,会使读者对郑筱萸有更深层的理解。他在有关郑筱萸犯案的传言已经不少,郑筱萸特意在退休之后出席北京市药学会和执业药师协会2006年的年会,为的是在公众场合亮相之后,有这样的描写:“冬日的北京没有了绿色,太阳早已不知躲到那里去了。光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毫无生气地摇曳,不知是雾还是烟,天空显得迷蒙阴沉,只有老鸦煽动着无力的翅膀,掠过屋檐时‘呱——呱’地叫了两声,向着远方奔去。”这样看似很客观的景物环境描写,很有文学的质感,联系郑筱萸的现实命运,也就很有特殊的意味。作品的后部分,将郑筱萸案结合、联系到其它许多案件中综合考量,提出的很多的理性发问和设想是特别的具有勇气和分量,这种思想的力量,是文学的要求,也是对于读者的一种启发,对于社会,也是一种诤言。而这些,在一些本应该涉及的很庄严的场合反而是很难见到的,因此,就显得弥足珍贵。

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作品。在作品付梓前,应作者之嘱,写上这些话,权充为序!

李炳银

2008年12月17日

后记

从敦煌归来,脑海中久久浮现一幅制作精美意味深长绘于盛唐时期的彩色绢画。

这就是文中提到的《引路菩萨》——

面目慈祥身材高大的菩萨站在祥云之上,他手执香炉,挥着招魂幡幛,略微侧身,慈爱地回顾着身后紧随而至的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

蛾眉低垂神情恬淡的贵妇,早已六根清静,抛开了尘世间的一世烦恼,正亦步亦趋地在菩萨的指引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感谢敦煌研究院,在游览敦煌古迹期间,由院长樊锦诗特批,允许我观赏了几个平日并不对外开放的洞窟和一些文物珍品。

我被佛教的力量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得到了刻骨铭心的洗礼。

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念佛法门的人,死后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或其他佛土,化生于彼土七宝莲花中。《引路菩萨》的绢画表现的即是这一主题。

在佛教徒看来,人人都渴望灵魂得到超度,人人都渴望跟着引路菩萨踏上极乐净土的往生之路。已经踏上黄泉之路的郑筱萸想必与芸芸众生一样,期待得到菩萨的垂爱。

郑筱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功在哪里,过在何方?他疯狂抉取钱财,终于踏上人生的末路歧途,被处以极刑,深重的罪孽如何评价?我想,菩萨在挑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时,必然会对芸芸众生中的郑筱萸进行一番考察。

在另一个世界,郑筱萸命丧黄泉之时,他的一生被一团迷雾所笼罩。

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随着引路菩萨踏上往生极乐净土。

如果灵魂不死,郑筱萸的境遇就是每一个人面临的境遇,那是所有生灵都将面临的选择。

郑筱萸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在我们所处的大变革大变动的时代处于什么位置?怎样看待他末路疯狂的罪与罚?采访了郑筱萸腐败案,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作为一名作家,一名新闻记者,有责任将我所知道的真实的郑筱萸告诉每一位读者。我愿与广大读者一道,共同去感受剧烈变革时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博弈,共同去思考在道德重建价值迷失的时代如何拯救那些沉沦的灵魂。

于是,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在已有采访的基础上,开始收集资料构思写作。我愿以笨拙的笔通过实事求是地解剖郑筱萸腐败案,展示在社会转型期那些灵魂扭曲的呻吟和呐喊,再现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的同胞们的痛苦与欢乐,探求人类文明进程中灵魂的和谐与最终归宿。

本文借鉴了网络上一些专家和作者的文章及其观点,由于文学体例所限不一一列举,在此表示歉意和感谢!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李炳银先生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给予热情鼓励,笔者深表诚挚谢意!感谢新华出版社的王启星、刘广军同志,正是由于他们的鼓励,这本报告文学才得以顺利付梓。

徐江善

2008年12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