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明主编的《豫风楚韵信阳》是一本地方文化的普及读物。主要介绍河南信阳的地方文化,内容由地名由来、建置沿革、重大事件、历史名人、山川形胜、名品名产、风俗民情、传说故事、城市地标、文化定位、未来展望等组成,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豫风楚韵信阳/中原文化记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万明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万明主编的《豫风楚韵信阳》是一本地方文化的普及读物。主要介绍河南信阳的地方文化,内容由地名由来、建置沿革、重大事件、历史名人、山川形胜、名品名产、风俗民情、传说故事、城市地标、文化定位、未来展望等组成,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推荐 张万明主编的《豫风楚韵信阳》为“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之一。 《豫风楚韵信阳》涉及十大版块,其中:《谈古说今》为你展示沧海桑田的风云巨变,《要事回放》向你演出千年历史的精彩瞬间。《名人扫描》对你介绍古圣先贤的跌宕人生,《寻根问祖》带你寻找族群祖根的传承变迁。《古城印象》向你展现名城古镇的文脉风韵,《考古探秘》领你追寻民族性格的历史承载。《名品荟萃》同你品鉴异彩纷呈的物华天宝,《胜景掠影》约你领略自然造化的人文情怀。《非遗概览》携你了解民族文化的灵魂基因,《城市名片》愿你铭记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 目录 谈古说今——厚重信阳的辉煌记忆 江淮之间的秀美山川 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 豫风楚韵的文化传承 前程似锦的魅力信阳 要事回放——精彩信阳的历史镜头 申侯一怒,辅周平王开创东周时代 申息之师驰骋中原,助楚国成为春秋霸主 孔子负函行,倡公平、磊落之美德 汉武帝开凿鸿隙陂,淮河两岸成鱼米之乡 齐魏、梁魏争夺司州,信阳处于动荡中 两大和尚大苏山修行,首创天台宗 平定淮西藩镇武装割据,淮河两岸实现稳定 宋、金展开拉锯战,信阳成为抗金前线 白朗军转战信阳,破袁世凯围剿 北洋军、国民军争夺信阳,民众再遭涂炭 商城起义,创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陕北迎接中央红军 李先念南下四望山,挥戈跃马豫鄂边 中原突围,拉开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吹响解放全国的号角 名人扫描——人文信阳的名人风采 人面桃花息夫人 中华第一廉相孙叔敖 苏沪杭文明的开拓者黄歇 开漳圣王陈元光 闽王王审知与“王家三龙” 史学大家、北宋名相司马光 中原硕儒马祖常 明朝文坛领袖何景明 三朝元老胡沧晓 平民状师宋士杰 植物学家吴其溶 晚清重臣周祖培 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 华夏女杰邓颖超 传奇将军许世友 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刘少文 一代名将郑维山 文坛双杰陈氏两兄弟 寻根问祖——根亲信阳的历史追踪 起源于信阳的姓氏 光州固始与闽南人的渊源 光州固始与台湾人的渊源 信阳与客家人的渊源 根亲文化开新纪寻根联谊谱新篇 古城印象——文化信阳的历史沧桑 天下第一县——息县城 俏巴县城——固始古城 革命历史名城——新县县城 信南古镇——柳林老街 最古老的城镇——子路 豫南风情街——白雀园明清街 丁李湾古村落 毛铺古民居 信阳老城的鲍氏街 考古探秘——远古信阳的地下传奇 信阳文明曙光的初现 世界最陈美酒深埋信阳 追寻西周青铜器 春秋古墓黄夫人 长台关楚墓传出的天籁之音 孔子足迹遍负函 命丧征途的吴太子夫人 胜景掠影——山水信阳的五彩锦绣 云中公园——鸡公山 大别明珠——金刚台 原始林海——黄柏山 佛门圣地——九华山 雷沼喷云——震雷山 豫南明珠——南湾湖 神水温泉——汤泉池 香山龙湖——香山湖 千年古刹——灵山寺 佛教圣地——净居寺 道教奇观——观音山 黄氏圣地——黄国故城遗址 开元漳王——陈氏将军祠 史学泰斗一司马光故居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红色摇篮——鄂豫皖苏区首府 许世友将军故里 名品荟萃——丰饶信阳的名品传承 信阳毛尖 息县香稻丸 南湾鱼 光山青虾 中国土鸡之王——固始土鸡 淮南麻鸭 淮南猪 潢川空心贡面 信阳板栗 新县银杏 潢川花卉 信阳风味小吃 信阳菜 “非遗”概览——文明信阳的丰厚遗产 信阳民歌 罗山皮影戏 固始灶戏 光山花鼓戏 平桥大鼓书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 潢川锣鼓十八番 商城杈伞舞 潢川火绫子 商城花篮戏 固始花挑舞 城市名片——魅力信阳的金字招牌 闽台祖地 将军故里 中国茶都 生态之市 宜居之城 后记 试读章节 ·信阳与客家人的渊源· 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历次战乱、朝代更迭而不断南迁到闽粤赣交界区域的中原汉人。他们客居他乡,落籍生根,传承着中原古汉文化和传统习俗,又吸取融合了迁居地百越民族的文化内涵,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客家民系,继而又迁徙扩散到西南各地和港澳台地区,至东南亚各国以及世界各地。 从西晋永嘉之乱至清末太平天国的1500年间,客家先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徙。前三次(晋、唐、宋)是客家民系的形成期,主要是由中原向闽粤赣迁徙;后两次(明末、清末)是客家人的扩散期,主要是由闽粤赣向西南内地、东南亚和海外迁徙。西晋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与石勒攻陷洛阳,中原汉人第一次大批南迁。随后鲜卑、羯、氐、羌等又相继入侵,中原地区惨遭践踏,衣冠士族纷纷南迁。他们沿颍、淮、汝、汉诸水系向南迁徙,大部分滞留在淮河以南,盼望着有朝一日重返故土,一部分最远达到江西东部和南部。信阳地区处在中原汉族南迁的要冲位置,接纳了相当多的中原河洛人。光州固始以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成为中原汉人南迁的中转站和聚集地。中原汉族第二次大批南迁是唐末黄巢起义时期,中原大乱,士族民众又一次大批南迁。信阳地区的申州、光州也受此次祸乱的冲击。在这次迁徙中,第一次南迁留居在淮河以南包括信阳地区的大批中原汉人又再次南迁,渡过长江,迁徙到相对安宁的闽粤赣地区,最远达到广东惠州、嘉应,大部分落籍在闽西、赣南,形成客家人的主体。光州固始再次成为中原汉人南迁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其中,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领以固始为中心的光州农民起义军万余人进入闽南,建闽国,同唐初随陈政、陈元光入闽的光州固始籍军民的后裔一起形成闽南人主体。中原汉人第三次大批南迁是金、元入侵至南宋灭亡。北宋灭亡,宋室宗亲、士绅百姓南迁临安(今杭州)一带。临安陷落,一部分又迁徙到闽粤赣地区。文天祥组织闽粤赣交界的客家人与元兵大战数年,失败后散居广东沿海各地。中原汉人长期身在异乡,由于对中原故乡的眷恋而自称为“客”。他们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髓,又吸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系的族群,而成为客家民系。第四次迁徙是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人在抵抗清兵失败后,为避迫害远走他乡,有的漂流海外。另一方面客家民系内部人口膨胀,清廷有意识地组织客家人向广西、海南、四川等地移民。第五次是清朝中后期,因闽粤赣交界地区山多田少人众,客家人不断向沿海地区、台湾和东南亚移民。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和迫害,一部分客家人四处迁徙,移民世界各地。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千百年来从中原向外迁徙,当今已繁衍发展到1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里,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他们崇文重教,尊祖敬贤,较多地保存了古汉族血统、中原古音和传统习俗,同时又增加开拓创造、融合纳新的精神;既继承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叉创造了新的文化风格,形成根植河洛文化的客家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客家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东南亚、南洋诸岛为最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知书达礼、团结友爱的美德,白手起家,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家人在工商界和政治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名人,历史上有王安石、文天祥、曾国藩、洪秀全、孙中山,海外的有叶亚来、罗芳伯、陈嘉庚、李光耀,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胡耀邦等都是客家人。 相关研究表明,客家姓氏,绝大多数根在中原,源于信阳的姓氏黄、赖、孙、潘、廖排名在前,还有一些光州固始郡望姓氏陈、王、郑、许等。从中原汉人的南迁历史和客家先民的形成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客家先民来自中原,来自江淮,地处江淮间的信阳地区数度处于中原河洛人南迁的要冲位置,尤其是作为中原移民中转站和江淮移民出发地的“光州固始”,因其特殊的地理交通、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在客家先民和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河南移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成为中原侨乡。 P83-84 后记 《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之《豫风楚韵——信阳》即将付梓!我们长舒了一口气,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从一开始接到任务(比较滞后),到后来的紧赶慢赶,我们加班加点终于如期完成任务。这得益于十个部分的作者们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品质。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接到丛书编写任务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张春香批示“此项工作很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商议成立专门协调组织,明确专门人员集中力量做好相关工作”。随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明主持召开了信阳卷编写分工协调会。将丛书的10个部分由各责任单位分块编写,由编辑部统一协调。在10个部分的分工中,市委政研室为“城市名片”部分责任单位,市文联为“谈古说今”和“古城印象”部分责任单位,市侨联为“寻根问祖”部分责任单位,地方志办公室为“要事回放”和“名人扫描”部分责任单位,市文物局为“考古探秘”部分责任单位,市文化局为“名品荟萃”和“非遗’概览”部分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为“胜景掠影”部分责任单位。 以上各责任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专人负责。具体承担编写任务的同志更是高度负责,兢兢业业。数易其稿,不断完善,他们做了大量辛苦细致的工作。尤其是社科联副主席刘向阳同志在接受统稿任务后,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一稿和二稿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和整理。生病住院时,还坚持在病床上为丛书的修改和完善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完成丛书编写的过程,也是我们对信阳文化历史重新再学习的过程。也正是随着编写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信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由衷的叹服,也不禁为自己以前作为一个信阳入却对家乡的很多文化历史不甚了了感到无比汗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原文化记忆丛书》尚未出版,就已经让我们编写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的洗礼。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和期待:这套《中原文化记忆丛书》的出版,将给全省人民奉上一道可口的精神文化大餐,各地市的分册也必将成为各地区地域文化积淀的荟萃而载入史册! 时问仓促,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豫风楚韵——信阳》编委会 2010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