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到底是怎么从贫穷走向富贵,甚至富甲天下的呢?本书以33个温州人为解读介质,从他们创业的历程中,具体地说明了温州人创业和致富的绝密武器。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者,用了5年时间,变成了中国某种品牌产品的创造者;一个赤脚医生,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牛角尖的精神,成了中国的“红色大亨”;打铁的、卖纽扣的、做裁缝的、卖牛肉干的,是什么让他们一个一个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呢?当很多人想要当老板,想要摆脱为别人打工的困厄时,我们总是处在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之中,没有资金,没有机遇,创业的道路该怎么开辟?天生我才却没有用,成就一番事业的途径是什么?当我们心中充满疑团的时候,我们不妨读一读这本书,从33个温州人成功创业的经历中,从对他们终成大器的启发中,一定会得到某种启示,那些在心中积蓄已久的谜团也会随着这些人的创业之路一个一个疏解开来。
温州商人是与徽商、晋商、粤商、沪商等齐名的中国有名的地方性商人群体之一,自古以来就在我国的商业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在经商之路上更是大步向前迈进,尤其是他们普遍都是白手起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因此他们也被人们誉为“东方的犹太人”。
那么他们又都是怎样进行创业的呢?这恐怕是每一个有心创业者都想去了解一番的。为了便于准备创业者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与方法,我们将33位温州商人的创业故事汇编成书,展现了他们在创业初期或创业过程中的经历,希望人们能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林东12岁的时候,为一则报纸上的消息感到震惊,一个叫李嘉诚的商人,捐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呢?他怎么那么慷慨,竟然白白送给学校10亿元呢?小林东知道,10亿元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是呀,1986年的10亿元,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这不能不让很多人觉得震惊,但是震惊之余,唯独小林东想要寻找更多的答案。他买来《李嘉诚传》,开始寻找答案。厚厚的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少年林东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赚很多钱,就要在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私家车,住花园别墅,摆三角钢琴,出国留学。一个要做李嘉诚那样的大商人的梦想从此驻扎在了小林东的脑海里。
有梦想才有行动的力量,带着这个梦想,林东大学一毕业,便从家里借了30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那时候,饮料行业刚刚问世,便显出了一片繁荣景象,健力宝和娃哈哈的创立者更是当年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林东以为做饮料能赚大钱。1993年,林东注册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是绿盛果粒橙。这听起来好像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总要遇到始料不及的事情。林东的产品虽好,但是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市场调查,错过了饮料的旺季,林东的第一批产品非但没有帮他赚到大钱,反而赔了老本。
能够成功的人,也是那些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的人。林东从这次果粒橙滞销的失败中,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只有先充分了解市场才能组织生产。林东带着这个经验,开始了市场调查,发现牛肉干是什么人都很喜欢的休闲食品。于是林东购置了一些生产牛肉干的设备,开始产销牛肉干。本来效益很好,但是朋友的背信弃义让他失去继续经营牛肉干的热情,他还想继续回到饮料行业,打一个翻身仗。
这一次的市场调查给林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他发现棒棒冰很受人们欢迎,便赶忙采购了生产棒棒冰的机器,开始大批量生产。果然,不到3个月,棒棒冰生意为林东带来了40万元的利润。可是,其他商家也很快发现做棒棒冰是个不错的生意,这让林东的利润很快变得很低,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因为他一直想要做的是像李嘉诚那样的大商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牛奶也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的饮品。林东了解到了这一信息,也洞悉市场需要奶产品。于是,林东开始投入生产牛奶,没想到,林东的牛奶却少有人问津,眼看就要过期,林东只能低价倾销。这次牛奶生意虽然考虑得很周全,也适应市场需要,但是事与愿违,林东却几乎为此赔了全部家当:从家里拿的30万和自己赚的40万。怎么办?是放弃这一切,拍屁股走人,还是苦撑下去,想办法赚回当初从家里借的钱?林东选择了后者,借父母的钱,一定要想办法赚回来。
为了还清从父母那里借来的钱,林东开始用还存留的机器烘烤牛肉干。每天50斤,70斤,早晨从菜市场背回来生牛肉,晚上把烤好的牛肉干卖出去。没想到,就是这个曾经以为不会有大的收益的小买卖,这个曾经让他的朋友为了蝇头小利而背叛的小生意,在接下来的一年的日子里,竟然帮林东赚到了欠父母的30万元。
创业的道路如此艰难,已经25岁的林东没有实现当初的愿望:25岁之前创业成功。前路渺茫,林东带着疑问又开始了求学的历程。几年学成归来,林东终于对牛肉干生意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休闲食品,薯片、方便面、瓜子都有年销售30亿元的商业巨头,而牛肉干却没有。然而牛肉干却是中国的传统休闲食品,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当年那个空有实干精神的林东经过工商管理学课程的培训,在理论上得到了很大的充实。他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两次做牛肉干生意都能赚钱,原来其中潜伏着如此巨大的商业机遇。
1999年,林东再次投入生产牛肉干。因为在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面,林东已经比5年前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所以这一次的牛肉干加工生产,林东做得很有条理,也更有创新。果然,不到两年的时间,牛肉干生意为林东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仅到2001年年底,销售额就达到了23.6万,2004年猛增到1.35亿。
2005年,林东又将自己的牛肉干与互联网相结合,他们策划了一整套植入式的产品合作模式。在网络游戏《大唐风云》里,林东把自己的牛肉干称为“绿盛QQ能量枣”,作为游戏人物最有效的“全能补剂”,贯穿整个游戏。与之相对应,绿盛除了在QQ能量枣的所有外包装印上《大唐风云》里的主角形象和游戏LOGO外,在所有相关的电视、报纸、路牌和分众楼宇等各种广告中都出现游戏角色形象和游戏LOGO。游戏中加入能量补充的元素,牛肉干中加入了游戏的广告,游戏与牛肉,这在以前听起来几乎毫不搭边的两件事情,却在林东的规划下,互为推崇,为他的牛肉干带来了巨额的收益。2005年,林东的牛肉干利润超过了3.5亿,2006年,每个月的收益都在一个亿以上。到2008年年初,林东预计总收入可达30亿元。
头脑灵活的人,总是会发现财富就在身边。一名绿盛的员工因为出差买到假发票,被执法机关罚款,林东因此便又想到了赚钱的方法,利用畅翔科技的平台,为客户企业出差员工支付交通和住宿费用,出差员工只要拿着身份证就可登机、人住酒店,这些费用最后由畅翔从客户公司的银行账户中扣除。这不但帮助企业控制和透明化管理员工差旅费用,还减少了员工出差时各项花销的烦琐事务。在这样的设想下,林东的畅翔科技诞生了,很快就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娃哈哈、农夫山泉等企业很快就成了林东畅翔科技的固定客户。林东认为,畅翔科技的发展空间大,如果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都有合作的意向,将会产生每年2000亿元的利润。
从果粒橙,到棒棒冰,再到牛肉干,又冲进了互联网,年轻的林东成功了。但是他一直认为,一时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一生的成功才算成功。关于李嘉诚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林东依然在寻觅着更大的发展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P7-10
提到温州人的时候,多半会冠以这样的词汇:可怜的温州人,可恨的温州人,可怕的温州人,可敬的温州人。这是他们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得到的不同的解读。
改革开放之前,地处山林之地、沿海之滨的温州人,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资源,只有足够的贫穷。今天的很多温州企业家、大商人,很多都没有念完初中,念过高中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更有一些温州走出来的生意人,小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十几岁就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或是出海打鱼,或是学做裁缝,还有人当学徒,或者背点零零碎碎的小商品走街串巷,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奔走的身影,为了谋生,温州人吃尽了人间的苦头,真的是比较可怜。但是温州人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尽管贫穷,却总是想着如何才能发财,吃苦不只是为了活命,更多是为了发财,发财几乎是每个温州人一生都要追逐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斗志。当得老板,也睡得地板,这正是对想要发财的温州人最好的诠释。
当然,温州人也走过弯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股打假风潮在温州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各大商场拒绝接纳温州货,一提温州人很多销货商都纷纷摇头,温州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排斥。在这场打假的风潮中,倒闭的企业不计其数,更多的企业则开始贴牌生产,尽管利润少了很多,但是可以避开人们对温州产品的鄙视,艰难地维持着企业的正常运转。那一场打假风潮,就像浪里淘沙一样,有倒下去的,就有站起来的,很多企业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开始反思自己。于是,抓质量、造品牌,被他们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提高质量美誉度,他们不惜毁坏大批产品;为了打造品牌,他们想尽所有的办法。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温州产品渐渐改变了往日“假货”的面貌,诸多品牌产品应运而生,温州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精明,再一次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经过几十年的奋战,温州人不再是那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假货制造者,而是无数个第一的开拓者,他们有第一批个体工商执照,他们有第一个辞官务农的企业家,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典当行,有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中国第一批农村专业市场,中国第一条民间集资的东海长堤,中国第一家私人承包开发江河的公司……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更是国人心中的谜团,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们有多少钱,虽然很多报纸和杂志刊登了他们登上胡润百富榜的消息,也登载了哪个温州人是中国的首富,但是靠吃苦起家的温州人从来都不爱炫耀自己的财富。温州银监会曾有调查数据显示,温州的民间资本应该在1500亿元左右,但是这个数字显然只是粗略的统计。温州人的炒煤、买房、买飞机等事件,一次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如果没有巨大的财富,20多亿的楼房怎么会一次买断(7私人飞机怎么也成了他们的交通工具?可怕的温州人啊,手中到底聚敛了多少财富?人们在惊羡之中,禁不住唏嘘不已。
温州人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绝不是历史偶然,也不是地域所致,更多的温州人有着天生不怕吃苦、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没有火车票,外出推销产品的温州人就睡在别人的座位下面,今天很多著名的温州企业家,其中就有很多人有过睡火车地板的经历。一不管是在中国西部边疆的苦寒之地,还是在东北的凛冽寒风之中,乃至上海、北京的繁华之都,只要有生意可以做,温州人就能在那里生根发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离乡背井先不论,无论到哪一个地方,拓展业务就要经历人所不能想象的艰难,但是温州人却可以在各个大中城市、边缘地带占领一席之地,并渐渐成为这里最会做生意的人,最会赚钱的人,拥有最多财富的人,也是最有能力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人。不只是在国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温州人的足迹,美国、法国、意大利,甚至迪拜这样的小国家,也有温州人在那里呼风唤雨。温州人在其他国家有自己的温州街,有自己的温州商会,有自己的房产,有自己创办的中文学校,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我查了查温州市统计年鉴。才知道如今已经有40多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以经营小商品、开餐馆等行业起家,投资领域已涉及贸易、房地产开发、服装制造及销售,对世界经济有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温州人着实是可敬的,他们做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成绩斐然,被世人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到底是怎么从贫穷走向富贵,甚至富甲天下的呢?各种报纸、杂志已经对温州人获取财富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解读,在此之前,我也从媒体各方面笼统地了解了温州人发家致富的一些过程和经验。而本书以33个温州人为解读介质,从他们创业的历程中,更加具体地说明了温州人创业和致富的绝密武器。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者,用了5年时间,变成了中国某种品牌产品的创造者;一个赤脚医生,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牛角尖的精神,成了中国的“红色大亨”;打铁的、卖纽扣的、做裁缝的、卖牛肉干的,是什么让他们一个一个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呢?当很多人想要当老板,想要摆脱为别人打工的困厄时,我们总是处在一种无所适从的尴尬之中,没有资金,没有机遇,创业的道路该怎么开辟?天生我才却没有用,成就一番事业的途径是什么?当我们心中充满疑团的时候,我们不妨读一读这本书,从33个温州人成功创业的经历中,从对他们终成大器的启发中,一定会得到某种启示,那些在心中积蓄已久的谜团也会随着这些人的创业之路一个一个疏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