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爱孩子也得会爱。你要是不会爱孩子,孩子不仅不能成人、成材,反而会成为你的祸害。今天的父母要学习一门学问,即如何去爱孩子。今天的孩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但是,依然有许多严重的缺失。
我们这一代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自己挣了钱都想着留给孩子,所以今天我们的孩子是前所未有的富裕,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孩子,他们想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高档的东西你都舍得给孩子买。中国孩子手里的钱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中国家长对钱的观念是自己舍不得花,但舍得花在孩子身上,这一代孩子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消费者,他们对财富没有更强烈的感觉,他们对花钱不在乎,对你今天给他留下的财富,他也根本不在乎。
一个单亲妈妈事业非常成功,个人资产上千万,儿子17岁时,她给他买了辆宝马,儿子18岁时,她给他买了座房子。儿子19岁时对她说:“妈妈,你知道我哪天最高兴吗?就是你死的那天。你死了你的钱都是我的。”她这才知道把钱留给孩子留错了,应该把人生的奋斗目标、创业精神留给孩子。她把孩子送去培训、接受磨炼,两年后孩子长大了,终于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这样的父母远不止一个。我接触过很多成功、富有的家长,他们都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惑,这个困惑是过去的父母所没有过的。过去的父母愁的是这顿吃完了下顿吃什么,老大的衣服怎么修修补补再给老二穿,能不能找到工作养活这个家等等。今天则不同了,竞争、升学、择业的压力摆在孩子和家长的面前。今天虽然大家挣了不少钱,虽然什么都有了,但是心情却非常沉重。虽然我们富裕了,但幸福指数在下降。我们突然发现,财富多了并不完全等于幸福多了。幸福是人的一种感悟能力。生活都是一样的,有人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有人感受到的是痛苦和悲伤,不一样是因为心情不同。如果人自身没有好的心情、没有吸纳幸福的能力,哪怕阳光永远灿烂、哪怕金钱堆成山、哪怕财富用不完,他也永远都不会快乐。警察把街头的一个流浪汉叫起来,一看他是当地的一个富豪,警察说:“你有别墅,你怎么不回家呀?”流浪汉指着别墅说:“那不是家,那只是房子。”
究竟应该把什么留给我们的孩子?比尔·盖茨把大部分财富留给社会,只给孩子留下一点点钱。当你把金钱留给孩子,并不见得就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相反,这样孩子就没有了能力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精神,更丧失了生存的本领。两个年轻人结婚贷款买了房子之后,早晨起来想着还欠银行的钱,就立即起来上班。另外有两个年轻人结婚时父母给他们买好了房子和车,他们挣不挣钱无所谓。几年后,每天努力工作的孩子很有社会经验很有适应能力,享受父母财富的孩子只能给别人打工,别人要不要还很难说。
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今天的老虎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谁打老虎谁犯法。国家把老虎保护得这样好,可是老虎已经没有几只了,剩下几只在动物园,濒临危机,而老鼠人人喊打,从毛主席时代就开始除四害打老鼠了,但老鼠家庭兴旺、繁殖能力极强。这就是“适者生存”!我们是把孩子培养得像老虎那么尊贵那样需要保护,还是把孩子培养成像老鼠那样拥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多少家长说:“你不要管什么,我都包了。你好好读书,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有了。”于是“老虎”诞生了。它们没有生存能力,离开“饲养员”不会找吃的,“老虎式”的孩子离开父母他们一事无成。老鼠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不那么好,但生存能力很强,最后它成气候了。
我们今天讲财富观念,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孩子终生的财富、什么能让孩子在世界上更好地生存。所有做父母的都必须明白,不是社会适应孩子而是孩子适应社会。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我们今天还活着我们还屹立着。但我们的孩子行吗?在我们的过度保护下,我们的孩子还有生存能力吗?要探讨如何把孩子变成财富,就要了解今天孩子的成长环境,他们今天缺失的是什么?什么是我们要给予他们的东西?我到广东汕头一所民营学校,我和孩子聊天,面对多功能厅内的上千名中学生,我问他们缺什么,这些孩子想都没想就异口同声地说:“缺钱!”谁都缺钱。但是有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我想是有的。今天的孩子缺什么?大家可能会说出许许多多的缺失。我今天想和大家谈孩子的五大缺失。
第一大缺失是童年快乐的缺失。
今天的孩子不大快乐。我到非洲给非洲孩子照相,他们的皮肤很黑,但牙齿很白,为什么能看到他们牙齿白?是因为他们很爱笑。笑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爱笑是因为不快乐,不快乐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今天谈两点。
一,他们缺少空间。
1986年我主持《知心姐姐》节目时,我发现孩子很多烦恼来自父母,父母的很多烦恼来自孩子。《知心姐姐》因此后来成为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这几年中央十分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很多电视台、电台节目请我做嘉宾,很多人都认识我。后来我发现被很多陌生人认识是非常累的,现在我一进商场就有人喊:“知心姐姐来了,卢老师来了。”随时都有人向我微笑,表示他们认识我。有人爱你,多好,但这样的人太多了,心里就会觉得累。我一下子理解了现在的孩子。我曾经问过一个小孩:“你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这么多的人看着你一个孩子,你多幸福呀。”孩子说每天六个大人、十二只眼睛看着他,他累着呢。有个妈妈说她的儿子上初中,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房门上挂着“请勿打扰,谢谢合作”。在今天孩子心中,好日子不是多大的房子、有多少钱,而是有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庭环境就要宽松。孩子回来不要追问考了多少名,这样孩子会觉得又进了考场。孩子为什么爱去奶奶家姥姥家?因为奶奶姥姥不会谈考试,只说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让孩子有家的感觉。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