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谈到自己的职业状态时,很多会说出“打工”二字。最重要的不是他们说自己是在“打工”,而是他们通过这个词流露出的心态。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当人们在说自己是“打工”的时候,流露出的不是平和的心态,也没有自信,更没有自豪感。当他们说自己是在“打工”,是一个“打工者”的时候,语气、表情、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消沉,甚至是一种感觉受剥削的意味!
“打工呀,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工作呀,只不过是打一份工!”,“我们只是打工的,有什么未来呀?”,“我们这些打工的人,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混呗,打工的都这样。”,“我们都是给人打工的,别这么较真”等。这些语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能听见。每个地方的说法也许有所不同,但是流露出来的心态却基本相同。
当今,面对大量的人员流失,许多企业都开始强调忠诚度,纷纷抱怨员工不以厂为家。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说到打工心态形成的原因,一些企业和老板往往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打工者的身上。事实上,打工者何曾不想以厂为家?何曾不想做一回企业真正的“主人翁”?其实这当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企业自身、出在企业的老板身上。
在一些企业和老板的潜意识里,企业与打工仔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一个要尽可能地多“剥削”,一个要尽可能地多“获取”。很多老板都有一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思想。抱有这种思想的老板大多是精明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可能想得最多的就是“成本”与“利润”两个词。在用人上也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人在公司是成本,而没有产生利润或者产生的利润很少,那就得考虑是否还要留他在公司这一很实际的问题了。在这个流行下岗的年代,要招一名工人是挺容易的事,招聘启事一贴就会有人来排队。“只要有钱什么人找不到!”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意识。
一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是从老板的立场考虑问题,尽可能地维护公司利益,淡化个人利益,一旦提到个人利益,就会以大堆的理由予以压制。
现在不管大小企业,都喜欢在墙上,尤其是醒目的地方挂上或刷上“以人为本”之类的标语作为企业宗旨。然而,“以人为本”成了一些老板和管理者作秀的口号。别的不说,单说工作时间,国家《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一周44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的一律视为加班。然而有多少企业是按这一周44小时来执行的呢?加班费平时为工资的1.5倍,星期天为2倍,国家法定假日为3倍,又有几家企业按照这项规定来操作呢?再说“三金”问题,这是劳动者平时付出应有的福利,是今后生活的有力保障,然而有几家企业严格在执行呢?更有甚者,还有人恶意拖欠打工者的工资,以致一些打工者以很极端的方式讨要工资。这样的状态,又怎能不令打工者产生打工心态呢!
一些企业或组织考核机制不健全,员工多劳不能多得(包括金钱、福利、晋升、荣誉或其他),权责不一致。还有一些企业或老板,在生活上对员工关心不够,没有进行应有的感情投资,实行的是没有人情味的高压管理,这也是促成一些打工者打工心态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
当然,打工心态的形成还有社会因素,打工者自身的因素。
在一些企业实际经营里,员工就是员工,就是被管理被管制的对象,老板就是企业主人,就是资本家,就是剥削的收益人。这样的状态导致员工在获取自己所有能够获得的报酬后,不再去想什么社会责任、企业责任。
一些员工,特别是那些只把自己当成打工仔的员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归类或定位为打工一族,以打工自居。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打工的,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是为老板出卖劳动力的,是为老板做嫁衣的,是被老板“压榨剥削”的;而不是为自己而工作,不是为自己创造和提升价值,不是为自己积累资历和财富的。在这样的心态和观念指引下,很多人得过且过,对工作不主动负责,不愿意多付出一点点。老担心自己只付出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总觉得吃亏的是自己。
很多人觉着目前的工作工资少了点、位置低了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呢又怕风险太大,成本过高。为保证那点工资能如期进账,自己分内的事将就着做,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了,有机会偷懒的时候绝不含糊。于是逐渐养成了一种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的打工心态。
这些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做起。要相信自己一定也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P6-9
“我给你打工,你付我工资,工资给得多就多做一点,工资给得少就少做一点。”“你出一分钱,我做一点工作,多一点工作我不干,多一份责任我不担。”——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打工者心态”。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被推向了市场的最前沿。在经济地位上,很多员工成为纯粹的打工者后,往往有这样的表现: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态度上消极被动;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甚至偷奸耍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对自己的利益极度关心,对企业、对组织的利益漠不关心……
这种打工心态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特别在民营企业,拥有这种心态的打工者为数不少。这种心态从民营企业发端,已经深深侵入国有企业、甚至机关团体,给团队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
在职场打拼,我们有必要了解这种打工心态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更有必要弄清楚这种打工心态的危害。
其实,这种打工心态不仅影响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更直接的影响是员工本人的职业发展,已成为大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这种消极被动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有打工心态的人工作上经常是斤斤计较的。有时是只求安逸,不求上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将无形中消耗企业的内部资源,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打工心态不利于个人的发展。有打工心态的人似乎心胸不够宽广,视野不够开阔,老是盯着一些蝇头小利,个人的发展受到名缰利锁的束缚。如果一个人的打工心态过于严重,他就会不思进取,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等消极习惯,无端浪费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与青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心态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心态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概念,缺乏长远规划……最为关键的是,打工心态越重,看问题的视角就越狭窄,自己也就越自卑,这种心态制约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打工心态是非常消极的,已经侵蚀着我们很多人的热情和才华,侵蚀着他们的事业成就,也在侵蚀着机构的效率和效益,更严重破坏着我们的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竞争力!最终耽误和受害最深的还是打工者自己——自己束缚了自己的发展,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结果,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做个打工的。
一个人的发展除了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只有具备健康良好的心态,你才会不断地发展,你的生活才会充实、轻松、快乐。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过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工作和踢足球一样,同样是“态度决定一切”。
有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盛夏的一天,一群工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车厢里下来一个人,这人友好地跟这群工人的主管大卫·安德森打招呼:“大卫,是你吗?”
大卫。安德森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 于是,大卫·安德森和这个叫吉姆的人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下属们就问大卫·安德森:“刚才那个人是谁啊?”
大卫·安德森说:“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吉姆·墨菲!”
下属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奇怪地问:“你怎么跟他认识,而且那么熟悉?”
大卫·安德森解释说,20多年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下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大卫·安德森:“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
大卫‘安德森非常惆怅地说:“20多年前,我是为每小时1.75美元的薪水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为事业工作的人成了总裁,为薪水工作的人处境却没有改变。其实事情就这么简单: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老板的心态,一个是打工仔的心态,这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想做打工仔,就是打工仔;想做老板,就是“老板”,关键在于心态。你的打工心态有多重决定成功离你有多远!
我们虽然不是老板,但要有老板做事的心态。每个老板都看重拥有老板心态的打工者。因为他们做事执著,将老板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在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时候成就了老板的事业。
在当今时代,绝大部分人都是打工仔。如果我们摒弃消极的打工心态,成就老板心态,树立主人翁精神,打工路口就会有更多的伯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财富,就会有更多愿意同你风雨同舟的合作伙伴。
抛弃打工心态,以老板的意识和心态对待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做“打工仔”的观念,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心一意投入到公司的事业中,个人同企业一起发展,最终就会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和谐和双赢。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张书兰、张旭东、邹华英、张鸿波、汤凌、董全才、谷桂琴、王甲有、任燕飞、高志坚、蒋如彬、熊竹根、黄诗国、廖彩扬、黄龙、郝敬刚、洪辉伍、古剑声等职场成功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同时,欢迎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信箱是lgy200808@163.com。
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别让打工心态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阻碍你成长!
在当今时代,人人都是打工仔。如果我们摒弃消极的打工心态,成就老板心态、树立主人翁精神,打工路上就会有更多的伯乐,打工路上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打工路上就会有更多的财富,打工路上就会有更多愿意同你风雨兼程的合作伙伴,打工者就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相应的财富。
抛弃打工心态,以老板的意识和心态对待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职业发展的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做“打工仔”的观念,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心一意投入到公司的事业中,个人同企业一起发展,最终就会实现个人与企业人同和谐双赢。
换把自己当做什么,你就是什么。
打工心态就是这样一个工作状态;“我给你打工,你付我工资,工资给得多就多做一点,工资给得少就少做一点。”“你出一分钱,我做一点工作,多一点工作我不干,多一份责任我不担。”
在当今时代,人人都是打工仔。如果我们摒弃消极的打工心态,成就老板心态、树立主人翁精神,打工路上就会有更多的伯乐,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财富,就会有更多愿意同你风雨同舟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