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历程》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
刘亮编写的《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共和国的历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亮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共和国的历程》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 刘亮编写的《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 内容推荐 1950年8月24日,奉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电令,东北军区炮六师从沈阳南下青岛,与四野后勤二分部四大站和西南军区特纵炮兵十团合并,组建了海军海岸炮兵学校。随后,人民海军于1955年接收了苏军在旅大地区的全部岸炮群。到这年年底,岸防兵在沿海建起了19个海岸炮兵团,初步构建起共和国海岸防御的骨架。刘亮编写的《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主要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的故事。 目录 一、部队组建 海军炮兵学校成立 王效明出任校长 克服困难开展教学活动 学员获苏联专家好评 海军岸防部队诞生 二、部队建设 实现火炮无杂声操作 改进岸炮阵地 把阵地融入青山 培训民兵技术兵 建设导弹试验基地 岸舰导弹连成立 首次独立发射导弹 三、装备发展 接收旅顺苏军装备 部队装备最大岸炮 岸舰导弹首飞海疆 四、实战演练 万炮齐鸣轰金门 打跑美军护航军舰 火力封锁东碇岛 首战世界王牌空军 夜战美军舰载机 高炮八团首战告捷 近战大显火力神威 击落敌无人侦察机 带着高炮打游击战 智斗反辐射导弹 大炮勇战敌机群 试读章节 海军炮兵学校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我国领土台湾。 中东地区战云密布,刺激了台湾国民党的反攻妄想。一直梦想着反攻大陆的蒋介石以为时机已到,派出飞机和军舰,对大陆沿海进行袭扰。于是,大陆沿海频频遭到袭击。长江口水雷密布,沿海城市遭到轰炸,港口在燃烧,城市一片火光…… 1950年6月3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召见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指出: 迅速组织力量,建设海军基地,建立海防。 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给海军写信,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军建设”。 几天之后,朱德又指示海军: 应该利用现有的时机和兵力,首先把沿海海岸各要地及岛屿的防御工事、防御设备建立起来,把各基地组织起来。 这一任务应成为当前的工作任务,且应成为首要任务。 海军迅速行动,立即开始组建岸防部队。 为抗击台湾国民党军的袭扰,加强海防,中央军委决定以炮兵第六师为主体,在青岛组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培养急需的海岸炮兵人才。 海岸炮兵学校选址在青岛卧牛山下的一座旧兵营。 调归海军的第四野战军第二分部第四大队298人先期到达这里。随后,东北军区炮六师40余部车辆,西南军区特纵第十团1000多名官兵,以及来自海军的连排干部和参谋,16名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也陆续到达。 先头部队到达卧牛山时,这座曾经的德国兵营一片狼藉。房屋破旧,设施损坏;早就没了玻璃的窗户像一只只黑洞洞的眼睛,茫然地看着人们。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国民党军队的马厩,所以到处马粪成泥。在泥土中,人们还发现了国民党遗留的“青年之家”的牌子。 人们立即动起手来,清除马粪,粉刷房屋,修缮设施。昔日破败不堪的旧兵营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自己的新生。 1950年8月24日,人民海军岸防兵的“摇篮”,海军炮兵学校宣告成立了。 王效明出任校长 1950年8月24日,海军炮兵学校在青岛成立。原东北军区炮六师师长王效明出任首任校长。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王效明就是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的杰出将领。他曾随抗联部队开赴苏联接受训练,并出任抗日民主联军国际教导营第二营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吉林收复后,王效明曾一度身兼八职,为建立和巩固革命政权呕心沥血。 王效明上任后,首先按部队的要求塑造军人形象。 学校的教职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带来了原部队的作风和特色。干部也大都是老资格、老红军,具有我军优良的传统。 人员复杂,就不容易拧成一股绳,不能形成战斗力;资格老,就会产生骄傲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