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超乎寻常的天才。二岁能言。五岁能读朽,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在科举道路上顺风顺水,被誉为嘉靖年间大明六人绝世天才之一。
但他也不是个纯粹的好人,野心勃勃,对于权力有着超乎常人的爱好,对自己的朋友使出背后的阴招。他就是张居正,一个强势、霸气、所向披靡的权臣。
读透了张居正,你就读懂了明朝那些事儿。
郝强编著的《张居正全传(超值最新版)》讲述大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的一生。读者从中可以了解明朝中期那些惊心动魄的朝廷斗争,也能看到边境上金戈铁马的豪迈军情,还可从中领略严世蕃、徐阶、高拱等奇才的智谋艺术。民族英雄戚继光、刚直不阿的清官海瑞,也将和张居正同台亮相,一起书写明朝时代的风云故事。
《张居正全传(超值最新版)》简介:张居正,一个江陵神童成长为大明王朝的铁血宰相,亲历辅佐幼主朱翊钧,开启万历新政,拯救整个王朝于危亡之间,维持了神宗长达十年的兴盛局面。张居正的政治生涯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不外乎于他低调沉稳的性格,运筹帷幄的谋略,以及追逐权力的野心。这一切造就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使他得以施展自己胸中的抱负。
可惜,就在这个被神宗颇为尊重的“元辅张先生”去世后不久,亲人们就遭到抄家和迫害。生前身后如此悬殊之别,究竟是神宗一时兴起,图谋居正钱财,还是蓄谋已久,伺机报复?郝强编著的《张居正全传(超值最新版)》从张居正的远祖谈起,结合叙述张居正一生经历,更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依据文献资料,恰如其分地做了精彩评析。
江陵神童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少名白圭,湖广江陵人,又称张江陵。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担任明朝宰相的十年间,作风硬朗,手腕强硬,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铁血宰相。张居正生于1525年5月24日,即当年农历五月初三,逝于1582年7月9日,即当年农历6月20。历经世宗(1522年-1566年),穆宗(1567年-1572年),神宗(1573年-1620年)三朝。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他用自己的一生辅佐了这三个皇帝,也把生命交给了这三个皇帝。
张居正的祖上其实并不是江陵人,他的远祖张关保祖籍安徽凤阳定远,所以张居正的血液中,既有北方人的直率豪爽,也有南方人的精明能干。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为了生存,张关保顺应天下时势,参加同乡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随徐达南渡长江,转战吴、越、闽、广,来到湖北,由于作战英勇,机智过人,张居正的祖上张关保屡立战功,很快得到了提升。明朝建立后,龙颜大悦,自然是要论功行赏,张关保被授予归州江宁千户所正五品守御千户。军营位于归州城南2里处。归州元朝是屈原的故乡秭归县。洪武十年二月改县名为长宁。十三年五月复改县为归州。隶属荆州府。张关保所在的守御千户所直接隶属于湖广都指挥使司。从这个时候起,张居正的祖上就为张居正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可以说张居正是一个“官二代”,但是这个“官二代”却与大多数纨绔子弟不同,张居正积极上进,知道利用这个良好的基础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明朝军制有这样的规定:武将的嫡长子世袭官职。非嫡长子承担军役义务,为军户,这和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大同小异。张居正的曾祖张诚(字怀葛)是次子,无资格继承千户,只有当军户的份。当时的归州人烟稀少,而江陵是荆州府驻地,披长江之润泽,钟江汉平原之灵秀,北依汉水,南通湘粤,西接巴蜀,素有“七省通衢”的称号。人口众多、富庶一时并且交通便利,张诚于是从归州迁至江陵城外十余里处的张家台村。
张诚为人忠厚老实,且有菩萨心肠,在乡里名声甚好,深受乡邻爱戴。虽然他们家中不甚富裕,可素来乐善好施,遇到需要帮助的乡亲从来就是倾尽所有。他说起话来有些口吃,故人称“謇子”。邻居或夫妻、兄弟、妯娌之间每每发生小口角、小摩擦,张诚三言两语,语重心长,双方或破涕为笑或心平气和而就此言归于好,街坊邻居也对他极为尊重。因此张诚在这个村子里威望很高。
张诚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头脑灵活,擅长经商,因此家境颇为富裕。次子(张居正的祖父),慷慨仗义,颇有先祖张关保侠义之风,在辽王府做了一名护卫,继承了张家祖上的基业。幼子自小有志于学,成年后早早考取了秀才。屡次乡试却都名落孙山。闲暇时候便写诗填词,自娱自乐,成了一个逍遥的文人骚客。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字治卿,号观澜。张文明白小聪明伶俐,机灵可爱,乖巧懂事。张诚曾经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帮助的人数不胜数。后代一定会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莫非就是这孙儿吗?”等到长大,张文明身材修长,眉清目秀,风度翩翩,恰如玉树临风,因此许多大户人家都托人上门提亲。张诚在媒人面前嘴上欢喜,连声感谢,却对儿子张镇说:“我这孙儿必定富贵非凡。不需要靠女人来寻求富贵。”邻村赵姓人家有一女儿,温柔善良。张诚满心欢喜,做主定了这门亲事。
张文明弱冠之年补为荆州府秀才。父亲张镇为人慷慨且贪杯,因此家境贫寒。当时的许督学看他颇有才气,是可造之材。因此对他赏识有加,岁考时把他定为高等,招人书院。除每季发给银两外,还由荆州府提供米肉膳食。张文明和其他资质优异的秀才们一起,寒来暑往,苦读不辍。 嘉靖四年,五月初三,一代名相张居正呱呱落地。他生得天庭饱满、地格方圆,自小就聪颖无比,具有过目不忘之才,而且酷爱读书。两岁时堂叔父张龙湫曾指着《孟子》对张居正开玩笑说:“小伢,都夸你聪明伶俐,要认识‘王曰’二字才算真聪明吆!”于是教张居正识字。几天后,乳母抱着张居正又碰到张龙湫。张龙湫把张居正抱在膝上,要张居正认“王日”二字。咿呀学语的张居正用手轻轻指出二字。“神童’’的美誉自此传遍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儿子聪明是聪明,但张文明却是丝毫不敢马虎,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这个爱好读书的儿子。闲暇的时侯张文明便教张居正背诵《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其后让张居正读《幼学琼林》等浅显易懂的书籍。张居正五岁人私塾读书;十岁时粗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以及《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大义。正是张居正父亲的言传身教,为张居正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功底,为张居正后来考取功名打下了基础。
启蒙恩师
荆州府知府李元阳闻听江陵出一神童,不禁暗暗好奇,就想着什么时候能见见这个孩子。一日李元阳差人把张居正招进府衙与其对话。闲聊没几句便感觉这孩子思维敏捷、才如泉涌,比相当年龄的孩子的确要聪慧很多。不禁心想:“如若自己对这孩子稍加点拨,他日后必成国家大器。否则只怕世间会多出一个方仲永,泯然众人矣。”于是着意培养,经常闲暇时间和张居正谈学论道,指导他做人的道理。在李元阳的点拨下,张居正开始博览群书,遍读名家诗词、文章。在李元阳的细心培养下,张居正进步很快。
P2-4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浩如烟海,灿若星汉。在每一朝、每一代,从弱小走向兴盛或者从赢弱走向复兴发达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位才华出众、彪炳千秋的救世宰相。站在今天,回首过去,我们仍然会记住那些对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这个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名字:姜尚、伊尹、管仲、萧何、诸葛亮、魏征、姚崇、宋景、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这些伟大的名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直到今天还熠熠生辉,在这些伟大的宰相中,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无疑也是他们其中优秀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产生争执最多的宰相之一。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太祖封其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千户。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江陵。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前后当国10年,在他执掌国家大权的这些年中,为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他有计划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万历时期的明朝政府度过了极为富庶的几年;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叛乱;严厉整肃朝廷纲纪。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为明王朝延续了几十年的寿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改革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天下的一代名相最后却落下了死后抄家的可悲下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太多的不解,因此张居正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数百年来,人们对张居正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张居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推行的万历新政功盖天下,不愧为宰相之杰。也有人认为张居正专横跋扈,打击政敌,不择手段,贪污腐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人物。
正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每个人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的角度都不尽相同,都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无所谓对,无所谓错。那么张居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评价他才是最为客观,最为准确的,希望您在看完这本书后有所启发,从而得出自己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