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调整指挥机构,将台湾、澎湖、金门等地的部队予以整编,改编为“中华反共救国军”。在福建、浙江沿海未被我军攻占的20多个岛屿上部署了数万余人的作战力量,对大陆及沿海已解放岛屿进行各种骚扰破坏活动。刘干才编著的《海上盾牌——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主要讲述了解放军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的战斗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盾牌--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共和国的历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干才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调整指挥机构,将台湾、澎湖、金门等地的部队予以整编,改编为“中华反共救国军”。在福建、浙江沿海未被我军攻占的20多个岛屿上部署了数万余人的作战力量,对大陆及沿海已解放岛屿进行各种骚扰破坏活动。刘干才编著的《海上盾牌——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主要讲述了解放军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的战斗故事。 内容推荐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刘干才编著的《海上盾牌——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主要讲述了解放军发起东南沿海反登陆反窜扰作战的战斗故事。 本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本书又是一本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目录 一、沿海防卫作战 毛泽东部署沿海防务 解放军歼灭“两龙游击队” 炮艇大队请求海军援助 陈雪江召开作战动员会议 邵剑鸣勇敢出击敌舟见 赵孝庵与大海殊死搏斗 二、披山岛登陆战 张爱萍下令撤回海门 制订披山岛作战方案 向披山岛发起进攻 顺利攻占披山岛 三、打击袭扰海匪 炮艇大队攻占两岛 陈雪江驻守石浦镇 陈雪江展开护渔作战 青年渔民执意参军 征招新兵打击海匪 主动进攻捣毁海匪据点 四、洞头岛反登陆 军民准备痛击偷袭之敌 守岛部队火速迎敌 守岛部队坚决抗击敌人 守岛部队组织撤退 挫败敌人再次偷袭 五、重挫登陆之敌 毛泽东发出防卫意见书 中央军委确定歼敌方针 歼灭匪特武装“两纵队” 抓获空投武装特务 白沙岛反登陆袭扰作战 南澎岛反登陆袭扰作战 南日岛反登陆袭扰作战 湄洲岛反登陆袭扰作战 南镇反登陆袭扰作战 六鳌反登陆袭扰作战 试读章节 炮艇大队请求海军援助 1950年夏,炮艇大队长陈雪江在解放滩浒山岛后,率领10艘炮艇,来到舟山群岛定海码头。第二天,陈雪江又接到华东军区海军“南下海门,配合二十一军执行任务”的重要命令。 原来,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对东南沿海的袭扰,华东军区海军在海上展开了剿敌行动,打算把敌人袭扰大陆的基地摧毁,这个任务落在了陈雪江的身上,而他对剿敌行动也信心百倍。 陈雪江率领的炮艇大队来到海门码头,他和政治处主任廖云台从炮艇上走下来,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周纯麟师长、孙云卿副师长带着机关人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他们驱车来到六十二师师部,走进了会议室。正副师长介绍了当前敌人对东南沿海的袭扰情况,以及摧毁敌人在大陈岛基地的任务。 当时,大陈岛上驻扎着国民党海军的“温台巡防处”和一个陆战营,加上其他海匪部队,约7000人。他们以这里为基地不断对大陆沿海进行袭扰、破坏。 孙副师长对大家介绍说:“在这个岛屿上,敌人除了有7000多人外,还有3艘军舰和5艘大型炮艇,其中有一艘是千吨的‘太’字号护卫舰。” 此外,孙副师长还谈了进攻大陈岛的想法,要想彻底消除敌人对大陆沿海的袭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敌人的老巢进行打击,他的想法如下:用50至60艘机帆船,装载4个加强营,约5000人,进行突然袭击。 孙副师长为了使陈雪江和廖云台赞同他的想法,还作了解释,他说解放军的5000人对敌人的7000人,是完全有能力打败敌人的。 孙副师长认为敌人有两个致命弱点:第一,敌军没有做长期守岛的准备,因此,没有严密设防;第二,敌军有8个司令、8个系统,但没有统一的指挥。 孙副师长讲完后,周师长接着强调了解放大陈岛的意义,他说:大陈岛是敌人反攻大陆的浙江“根据地”,驻军最多,力量最强,打掉了这个根据地,其他外围岛屿上的敌人就容易收拾了。 接着,孙副师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咱们能不能登上大陈岛,登上去了能否保证彻底摧毁敌人。如果敌人发现咱们要袭击大陈岛,敌人的舰艇就会进行阻击;如果我们部队登上了岛,敌人也必定要从海上打击我们。” 对于孙副师长的话,周师长很有同感,他在那里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二十一军之所以等你们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曾经在海战中失利过,特别是金门一战的教训。我觉得,在金门战斗中我军之所以损失较大,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海军掩护和支援造成的,再加上没有估计到水文、气象的恶化,登上去的部队都壮烈牺牲了,这个教训可不能再重演啊!” 听了两位师长的话,陈雪江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是一个做事很小心谨慎的人,办不到的事情,从来不会随便承诺,他说道:“周师长、孙副师长,你们对我们炮艇大队的估计过高了。” 接着,陈雪江拿出一份材料,他向大家介绍了炮艇大队的情况: 炮艇大队成立不久,目前有10艘炮艇,其中有6艘是日本巡逻艇,4艘是经过改装的美国登陆艇,排水量都只有25吨,航速都在12节左右。 巡逻艇上装有13毫米双联装机关枪1挺,重机枪2挺;登陆艇装有12.7毫米机关枪2挺…… 周师长边听边数,嘴里念着:“10艘炮艇加起来才250吨,人家一艘‘太’字号护卫舰就有1000多吨,他们一艘炮艇的吨位就大大超过了我们10艘炮艇的总和!” 周师长心里没有底,问道:“你们有没有把握啊?” 陈雪江实话实说:“要说摆开阵势同他们打,正像有些人说的,只是‘鸡蛋碰石头’。” 周师长建议道:“你们是不是向上级请示一下,提个建议,叫华东海军张爱萍司令员派一艘大一点的军舰来也好!我们也向上级请示一下,请浙江军区与华东军区海军联系派军舰来。” 几个人讨论之后就分头向各自的领导机关发了电报。六十二师向浙江军区发的电报中详细地分析了敌我海军兵力状况,说明了自己的一些忧虑,要求尽快派军舰来配合作战。 而陈雪江给张爱萍发出的电报里,并没有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也没有反映自己的忧虑,对这些,他在电报中只是一笔带过。 因为他非常清楚,解放军的军舰多数没有修好,又没有空中掩护,海军根本不可能派军舰南下。陈雪江电报的主要内容是作战方案的基本部署。 P9-12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围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