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5·12的悲痛深埋心中,14:28的钟声犹在耳边,在这一场悲剧中,“究竟是地球对人类残酷、不仁,还是人类对地球残忍、不义?”抑或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情感”?
本书拒绝重复“从灾难中崛起”的老话,而是提示读者从长远考虑,换一个观点思考:地球的“残酷”和“仁慈”都是人类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设定的。所有的大小灾难,不过是地球依照自身法则行事的结果,与人类幸福不幸无关。在漠然的地球、接连不断的各式灾难面前,依附地球的人类应该怎么行动?
本书观念新颖,发聋振聩,用历史、哲学、地质学、环保理念剖析人类发展史,辅以大小灾难,从汶川大地震说起,以平实的语言将悲痛化作一道清泉,安抚幸存的生者,安慰逝去的魂灵。
天地原本就不是专门为人设计而施仁义和厚爱的。大自然从不考虑仁义道德。地球无所谓善恶。灾难,苦难和不幸是恶魔,也是心灵的清洁剂,是导师,是哲学智慧灯塔的指引。经历过大灾难而幸存的人肯定拥有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心灵的厚度、深度和广度,还有坚韧度。人类遇上了地球上最大的顽敌、死敌,不再是昔日的狮子、老虎和毒蛇,而是人类自己。如果“环保内疚感”不能渐渐成为我们民族的普遍、集体环境伦理和道德意识,那么汶川大地震便不会成为我们民族走向进步的一个新起点。
最近天文学家发现,50亿年后,太阳和地球将处在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猛烈撞击融合后的残骸中。那时候,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将化成灰烬!今天我们居住在银河系的边缘地带,但在未来的宇宙大碰撞后,我们很可能会被抛出更远……目前,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距约200万光年,这两个星系正以每秒125公里的速度向对方移动,今后很可能会发生碰撞。撞击融合后的星系将成为一个椭圆形星系,而不是像现今的仙女座星系和银河系这样的呈螺旋形的几何体。
如此规模的星系大碰撞才是宇宙时空中最大的交通事故之一!用地球上的“天崩地陷”去形容它还不及其壮观的亿万分之一!
是的,我用了“壮观”这个形容词。撇开我们地球人的生死,将恐惧抛开,用一种冷静、超然的宇宙哲学态度去观照这起交通事故,必然会在我们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宇宙崇高、神圣和庄严感!
哦,壮哉,造物主!
哦,伟哉,上帝一宇宙!
星系大碰撞也是上帝一宇宙的安排、设计、布局的大秩序。我们有理由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去欣赏、鉴赏这宇宙秩序。
这也是大自然的美,宇宙的壮美。
欣赏、激赏这美是哲学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富有。
青年时代的我,读过理论物理学。其中有“碰撞”这一章,令我深思,它为我把握宇宙交通事故提供了一丁点想象力的背景。
在自然界,碰撞是很广泛的现象。火车和汽车发生碰撞、乒乓球和球拍、球棒猛击一球都是该现象。
在这里,动量守恒与总能量守恒原理是主角。
理论物理学家把碰撞现象大致分成两类:
弹性碰撞。比如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之间的碰撞:
非弹性碰撞:普通大小物体之间的碰撞总是非弹性碰撞。
前一类动能守恒;后一类不守恒。
玻璃弹子之间的碰撞为近似的前一类;两物体碰撞后如果结合在一起,便是完全非弹性的。
银河系同仙女星座发生碰撞,多半属于非弹性。
假设有个如月球大小的星球撞击地球,多半也属于非弹性。那便是地球的末日。
2008年5月22日,我看电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一行15人前往灾区,因余震不断受阻。三面都是山,石头滚滚而下,大有天崩地裂,风云变色之势!在场还有上百抢险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人们为之惊恐。我感谢摄影师,让我目睹了这种大自然灾变的可怕景色。我意识到:
在大自然力量的面前,人的躯体是多么渺小!
震灾过后,全体中国人必须好好爱护地球,不要用现代文明去污染、伤害、毁了它。
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球才是人类最大的灾难。
人类无法阻挡、改变大地震的发生。我们只能努力作出准确预报。我们惹不起,但躲得起。
人栖息在地球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规定,包括人忍受自然灾变造成的苦难。
我们生是地球人,死是地球鬼。
我们与天空大地,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共存亡!
与它们同在!
这才是跨过大震这个坎之后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胸和气度。孟子说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气是悲壮的,悲愤的。大灾难孕育这气。 谁拥有这气,就幸福!
这才是我所理解的“逻辑与存在”最高原则。上帝也遵从它。上帝又是该原则的制定者。
最后我想说,如果我在汶川地震中遇难,或在废墟中动弹不得,我只有一句遗言:
把我埋葬在滑坡的山谷,在小小的坟堆前有一小块木板,写上:
我生是地球人,死是地球鬼!
我爱这个星球!
我不怨天恨地。
我只恨人祸,恨战争,恨地雷,恨自杀式炸弹,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扩散!
古今中外,总有人(当然是极少数)把“天”作为苦苦思考对象。比如宋朝大哲人朱熹。
他从小就为宇宙空间的边界而困惑,说:
“某自五六岁便烦恼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有什么事物。某思量得几近成病。到如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同样,汶川特大地震后,总有人触景生情,要问一问:大自然究竟是残忍还是仁慈?人该怎样对待天地?
作出正确的回答,具有头等重要的、指导性的意义。
P28-31
究竟是地球对人类残酷、不仁,还是人类对地球不义、不善待?
这是我要回答的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过去,文化人的追求标准是“忧国忧民”。但今天则要加进一项:忧地球。
这样,“忧国忧民忧地球”便成了本书的主题。
这也是汶川大地震理应震出的我们民族的新觉醒。“五·一二”汶川地震是世界性大事件,不应让它白白过去,留下一片空白,而应让它沉淀下来,作为一个民族不断走向成熟的永久性记忆和重要功课。
花儿为谁开?
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类遇上了地球上最强大的顽敌、死敌,不再是昔日的狮子、老虎和毒蛇,而是人类自己。——人同人性中的恶相遭遇。
恶有人脑的解剖部位。
人在同人脑中恶的部位作殊死搏斗。
人敌不过这根深蒂固的恶而最后毁灭。
人类这个物种一旦灭绝了,地球上的花儿将为谁开?
我是地球人,我摆脱不了“人是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人类立场。
明代哲人王阳明先得我心了: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天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地深?”
也许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需要。
人心应是天地之心,生态之心,天地良心。人,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我们有必要创作新的神话、童话,告诉孩子:人的最大敌人是人性中的恶,是人的物欲恶性膨胀,伤害地球;是人对地球残酷,而不是相反。
很遗憾,在今天的书店还见不到这种童话、神话。
一把空荡荡的椅子虚设在五月鲜花盛开的花丛中,但没有了人,因为人类这个物种因人性中的恶而灭绝了!归根到底是人的手脑并用毁灭了人类。
这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人类的一切成就(包括电视、电脑和手机)统统都是“手脑并用”的产物。
人啊,魂兮归来,哀地球大家园!
有了大家园,才有亿万个两室一厅的小家园。
这才是我在本书中最想吐露的一句天真独语。
前天,我十分惊讶地听到一位50岁的人在咬牙切齿地说:“我死后,即便这里发生10级特大地震,也与我无关!”
可见他怨天尤人的情绪之大、之恶毒!他一事无成,认定是社会委屈了他,对不住他,亏待了他。他恨社会不成就他名声显赫。
幸好,他还没有去杀人放火,越过道德底线。
我的心态同他刚好相反。我死后,依旧在日夜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因为我说过:
我生是地球人,死是地球鬼。
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热爱太阳系中这个小小的有足够的氧气、有潺潺流水、春有和风、夏有好雨、秋有落叶、冬有银雪的可爱星球。
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才是人的第一大幸福。
今年我已70岁。大地震后,我更清楚了我的生命价值观:
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写作。(I Do what I can:I Write)
写作是我的生命。(Writing is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