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撬开苹果(史蒂夫·乔布斯的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利安德·卡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翻开这本《撬开苹果》,一个有着万丈激情的领导者跃然眼前。这是一本经营管理理论的教科书,一本科技和苹果公司的历史书,一本乔布斯传记。为了让您看到一个全面的乔布斯,本书的后面专门制作了《乔布斯职业生涯中十大精彩瞬间》和《苹果公司及乔布斯大事年纪表》。十个瞬间,十张照片,从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到霸气十足的品牌帝王,乔布斯,演绎着他的本色人生;打造着一个苹果与乔布斯相互渗透的商业传奇。

内容推荐

他固守自己的个性:执拗、自恋、完美主义,并让它们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上打上烙印;他眼光颇高,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傻瓜,却制造了连傻瓜都能运转如飞的机器;他喜怒无常,有着让人难以忍受的臭脾气,但却与世界上最富有创意的人密切合作;他是一个艺术天才,给孩子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电影;他是个独裁者,整顿了一个臃肿低效的公司,让它高效地执行自己费尽心血的产品计划;他,就是不同凡“想”的本色乔布斯!

乔布斯不仅将苹果公司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拯救回来,而且还使苹果公司一跃成为电子消费品行业的领军人物。乔布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本书将对此进行批判性评价。此前,有众多乔布斯的传记,这些传记对乔布斯暴躁的脾气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但却并没有对乔布斯的正确行为进行过任何分析。本书希望借此纠正这一点,深入挖掘出乔布斯苹果神话的魔法源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我们要有焦点!做我们擅长的事。”

第二章 “真是一群饭桶!”

第三章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第四章 “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

第五章 “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第六章 “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

第七章 “软件就是用户体验。”

第八章 “我要拥有和控制最主要的技术!”

乔布斯职业生涯中十大精彩瞬间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997年7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乔布斯重返20年前与好友沃兹尼克在自己卧室成立的公司。

苹果公司当时已经陷入了绝境,濒临破产边缘。仅仅在几年之内,苹果公司一路下滑,从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之一变成了失败者。公司资金与市场份额都大大缩水。再没有人买苹果电脑,股价低得可怜,股票犹如废纸一般,媒体预测苹果公司很快就会破产、成为历史。

乔布斯重返公司的第一天,高层就被召集到公司总部开会。当时的CEO吉尔·阿梅里奥已经步履维艰地经营公司18个月了,虽然他对公司进行了改进修补,但却没能重燃苹果富有创新能力的灵魂之火。在会上,他说了一句:“是时候离开了。”然后,静静地离开了会议室。人们还没能反应过来,乔布斯就走进了会议室。他看起来就像个流浪汉,穿着短裤和拖鞋,胡子也有好几天没有剃了。他重重地往椅子上一坐,然后慢慢地转着椅子:“跟我说说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没等人回答,他突然大喊道,“问题就出在产品上。公司产品实在是太糟糕了!这些产品已经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

苹果的衰败

苹果公司的衰败非常迅速而且来势汹汹。1994年,在全球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个人电脑市场中,苹果占有约10%的市场份额。当时,苹果公司是仅次于巨人IBM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电脑生产商。1995年,苹果公司售出的电脑数量达到了空前水平——全球470万台麦金塔电脑;但是苹果希望销售更多,成为像微软一样的大公司。

微软向其他公司出售了数十亿的认证软件。戴尔公司和康柏公司每售出一台电脑,微软公司就可以向其挣得一份佣金。苹果公司也想从事这一业务,于是宣布向Power Computing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以及Umax公司等电脑生产商提供麦金塔操作系统授权。苹果公司的管理层以为这些“克隆”机器将扩大麦金塔电脑的市场份额;然而,情况并非如此,麦金塔电脑的市场并没有因此得到扩大,它仍然保持较低的份额。“克隆”麦金塔的功能更加强大,而价格则低于麦金塔电脑;受此影响,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开始持续下滑。

1996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宣布损失达到6900万美元,并解雇了1300名员工。同年2月,董事会解雇了CEO迈克尔·斯平德勒(Michael Spindler),并聘用吉尔·阿梅里奥担任该职。阿梅里奥是芯片行业的老将,被称为“挽救陷入困境公司的艺术家”。但是,阿梅里奥在任的18个月,事实证明他并没有给苹果公司带来什么效果,也并不受欢迎。苹果公司损失了16亿美元,市场份额从10%迅速跌至3%,公司股票也一蹶不振。阿梅里奥解雇了数千名工人,然而在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他得到的工资和奖金约有700万美元,并持有公司高达2600万美元的股票。他非常奢侈地重新装修了高管人员的办公室,并且得到了价值700万美元的金色降落伞,《纽约时报》称阿梅里奥为“高层腐败”。

但是,阿梅里奥也的确为公司发展出过力。他取消了大量亏损的项目与产品,对公司进行调整以遏制继续亏损;最重要的是,他购买了乔布斯的公司——NexT公司。他希望NeXT公司现代而富有活力的操作系统能够取代已经非常陈旧、老化的麦金塔操作系统。

购买NexT公司这一想法完全出于偶然。在此之前,阿梅里奥一直在与比尔·盖茨商讨微软公司Windows NT的认证授权问题,但他最感兴趣的是BeOS——由苹果公司前执行官琼·路易斯·卡西(Jean Louis Gassee)构建的新操作系统。BeOS运行速度快而且很现代,但它还未全部完成。经过六年的开发,它依然还未向市场发布;然而阿梅里奥依旧着迷于该操作系统,据他的估价,该系统价值5000万美元,但是盖茨的要价为2.5亿美元。正当他们在讨价还价之际,NeXT公司的推销员加勒特·赖斯(Garret Rice)打电话让苹果公司不要沮丧,并建议他们过来看看自己公司的产品。在那之前苹果公司的工程师甚至都没有考虑过NeXT公司。

他的一席话激发了阿梅里奥的兴趣,因此他让乔布斯展示了NeXT公司的操作系统。

1996年12月,乔布斯的:NeXT公司系统展示给阿梅里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BeOS不同,NeXT公司的系统已经完成了。乔布斯有顾客基础,有开发人员,还有硬件合作伙伴;此外,NeXT公司还有一套完整而先进的、颇受市场好评的编程工具,有了这些工具,其他公司就很容易用其编写软件。阿梅里奥曾说过:“他的员工花了大量时间思考互联网世界的关键问题,所考虑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直接涉及的问题。它比苹果公司以前构建的所有操作系统都更出色,比NT(微软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还要出色,甚至比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 systems)的系统还更有潜力。”

于是,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开始碰面商讨技术细节问题。NeXT公司软件速度快,功能全;最重要的是,它以卡耐基一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开发的跨平台微内核技术为基础,可以在任何平台上操作,将其接人麦金塔硬件不会产生很大的技术障碍。

商议过程中,乔布斯表现得非常低调,并没有漫天要价。“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策略,尤其是对乔布斯而言。”阿梅里奥说,“看到他并没有像高速行驶的火车一样火急火燎,我感到很释然。在介绍过程中,我们还有思考、提问和讨论的机会。”

乔布斯让阿梅里奥任选一种他喜欢的交易方式。“你想以何种方式成交都可以,我会按照你的想法进行——软件证书授权、将公司卖给你,任何其他你想要的方式都可以。”他说。

在乔布斯的厨房中,他们仅一杯茶的功夫就最终敲定了这笔买卖。首先是价格问题,收购价格以股票价格为基准。其次是NeXT公司员工所持的股票相关事宜。乔布斯如此关心自己的员工,令阿梅里奥深受感动。

双方意向达成后,乔布斯建议出去散散步——这正是标准的乔布斯策略。

“对于商务会谈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最不同寻常却又最吸引人的想法。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正是他的标准策略。”阿梅里奥说,“乔布斯的精力与热情吸引了我……我还记得他一站起来就变得非常有活力;起身走动后,他的大脑就变得异常活跃,而他也更有表现力。后来我们又回到了屋里,敲定了这笔买卖。”

两周后,也就是1996年12月20日,阿梅里奥宣布苹果公司将以4.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eXT。公司。他还宣布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新版本将以NeXT公司的操作系统为基础,乔布斯以阿梅里奥的“特别顾问”身份重返苹果公司,帮助完成过渡转型工作。这是乔布斯离开将近11年后第一次重新走进苹果公司。1985年,在与当时的CEO约翰·斯卡利的权力斗争失败后,他离开了苹果公司,创办了NeXT公司,后来该公司成为苹果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他曾希望苹果公司破产;但当再度回到这里之时,他感到要想拯救苹果公司,可能已经为时已晚。P12-15

序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乔布斯的故事非常类似于经典的好莱坞大片——他匹马单枪地发明了iPod和iPhone,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当年自己一手成立却又背叛自己的公司。乔布斯的名字,似乎一直和“创新”和“粗暴”两个词联系在一起,iPod的成功和他在电梯里解雇员工的桥段一样广为流传。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对乔布斯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这多少要归功于苹果的公关部,因为他们几乎起诉了大多数为乔布斯写传记的作者。

这本书是乔布斯和苹果的非官方传记,但是它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去详尽挖掘乔布斯的生平往事,而是尽了全力去分析乔布斯的性格和他目前取得的成功之间的关系,正如作者在书中谈到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将自己个性特征转变为企业哲学的人。

几十年来,苹果公司是第一家坚持依靠自己的技术并且能够变得如此强大的公司,同时开拓出全新的市场,这一市场远远要比苹果公司20世纪70年代引领的计算机产业市场大得多,那就是:数字娱乐与通讯。

乔布斯是一个与中国传统美德几乎完全格格不入的人——狂妄自大、脾气暴躁、缺乏耐心;这几乎与我们的心目中成功企业领袖的形象相差千里。但正因如此,我们就更有必要去研究一下——如此看上去有性格缺陷的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

就乔布斯本人来说,他身上决不仅仅是创新的气质,至少还有这样几点性格特质值得我们思考:

成功来自坚定。

他对品质和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当初导致他被赶出苹果,也造就了今日的辉煌,正如书中所说:“自苹果创立以来的30年时间里,乔布斯一直都保持着极度的一致。对完美的要求、对不凡涉及的追求、营销的直觉以及对易用性和兼容性的坚持,从一开始他就拥有了以上这一切。只不过当初它们是出现在错误时间的正确直觉。”实际上,在他被赶出苹果后,也就是他最背运的时候,他还是依照自己的思路成立了新的公司Next,希望打败苹果,证明自己。虽然目的没有达到,但最终他重返苹果,依靠的也还是Next公司的软件。他甚至在面试的时候,会故意当场否定面试者以前的业绩,就是要看看他们是否对自己曾做过的事情持有坚定的信念、信仰和自豪。

擅长说不。

和消费电子行业庞杂的产品线,和消费电子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相对比,乔布斯是做减法的高手。他非常擅长缩短产品线和简化产品的额外功能,以便增加产品的易用性。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苹果公司最多仅涉及6大产品生产线:两大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显示器、iPod和iTunes。他大刀阔斧地看去了苹果操作系统中很多功能,而iPod软件上的一些功能,例如录音和收音机,始终没有在硬件上激活过。

咆哮也是管理,关键要看时机。

乔布斯看似简单粗暴,其实却有很高超的管理技巧,他非常擅于利用争吵和吼叫去控制员工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斗志,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表现。他有时表现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控制欲,有时却又能给人以超乎寻常的创作空间。所以苹果有很多人因为业绩被解雇,但是主动辞职的却很少,苹果的员工都心怀被解雇的恐惧,却又饱含“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救世主般的热情”。苹果的运营效率很高,甚至超过这行业的标兵戴尔;苹果的组织结构异常扁平,管理执行团队只有10多人;苹果的保密工作做的好,可以和中央情报局相比。这所有一切,决不是骂人就可以搞定的。

抓小放大。

在20世纪80年代,乔布斯住在一个没有什么家具的房子里,因为他的完美主义让他买不到合乎标准的家具。乔布斯完全不知中国领导总讲的“抓大放小”,在他眼里,细节就是一切,他就要揪着不放。他会驱赶研发团队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调整窗口的滚动条,会让灯光师不厌其烦地测试舞台灯光以求最佳的展示效果,会亲自拎着别人的包装盒向设计师推荐创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乔布斯在苹果已经并不是一个CEO的角色,因为他基本上不管运营、不和华尔街打交道,他的工作性质更接近于“触媒式人物”——给人以灵感,激励别人去行动。正如他1998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的:“创新不是钱的问题,重要的是你拥有怎样的人才、如何引导他们以及你从中得到多少收获。”

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化和商业环境一直无法很好地让类似乔布斯这样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人释放能量,这也是造成中国企业几乎都面目相似、创新乏力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苹果公司里,乔布斯为自己架构的组织框架,也很值得中国的企业仔细研究、学习一下。

后记

本书作者利安德·卡尼是美国《连线》杂志的总编。卡尼最出名的是其大受欢迎的博客。他是撰写苹果公司以及麦金塔电脑相关话题的杰出作家。继《Mac膜拜》(The Cult of Mac)和《iPod膜拜》(Cult of iPod)两部力作后,卡尼又推出了本书。

本书是关于乔布斯的一本非官方商业传记。关于乔布斯的传记数量众多,这些传记虽然大多对乔布斯暴躁的脾气进行了详细描写,但却并没有对乔布斯的正面行为进行过任何分析,难免有失偏颇。本书作者以乔布斯崇拜者的身份撰写此书,目的不是揭秘乔布斯的生活,而是希望借此书纠正此前很多传记有失公允的评论和观点,深入挖掘出乔布斯苹果神话的魔法源泉。本书前七章的最后部分,作者都对从乔布斯身上学到的东西进行了总结,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乔布斯的力量源泉和成功秘诀。

乔布斯是一个充满非凡魅力的传奇人物,21岁便与史蒂夫·沃兹尼克合作在他父母的车库后面创立了苹果公司,25岁身价就达到了2亿美金,26岁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85年被迫辞职,时年30岁。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间工作室如今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它是乔布斯事业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用乔布斯。此时,苹果公司经历了高层领导的不断更迭和经营不善之后,其营运情况每况愈下,财务收入开始萎缩。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CEO。他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在1998年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1.09亿美元的利润,让苹果公司重新“红”了起来。乔布斯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公司没有特色的业务。他告诉同僚,不必保证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大多数的决定正确即可,因此不必害怕。乔布斯有许多难以做出的决定,在今天看来都十分明智,但当初做决定时却令人提心吊胆。

乔布斯有着“火爆”的管理风格,很多苹果公司职员不敢和他同乘电梯,唯恐电梯未坐完即被炒了鱿鱼。但年届中年的他,现在性情已圆融了许多。

在电脑行业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乔布斯始终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实现自己对公司产品的全面控制,一直保持公司的垂直一体化。苹果公司是唯一一家既搞硬件又搞软件,生产全套产品的个人电脑公司。这就意味着它能够推出更易于使用的系统,这是公司争取消费者的可靠资本。乔布斯表示:对一个企业而言,技术难关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消费者。除了产品、技术和生产能力外,企业还必须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始终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以极大的热忱“在普通大众与高深的计算机之间搭起桥梁”的初衷,正是乔布斯最厉害的武器。不论是在苹果公司以艺术创造科技,或是在皮克斯电影公司以科技创造艺术,乔布斯都孜孜不倦地设法使他的梦想变成现实,即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协助填补科技与艺术之间的鸿沟。

本书对乔布斯的几大成功秘诀进行了描述与说明,并通过iPod个案分析研究了这些秘诀的来源,这些秘诀如何成就乔布斯辉煌的事业和苹果公司如今的巨大成功。在日益变化的商业世界,尤其是技术领域,苹果公司直到现在还依然使用30年前的商业模式,引领着电脑行业新时代的到来。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译者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力忠实于原文,做到流畅易读。但是由于中英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别及文化上的不同,在有些地方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译者适当地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感谢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我们的翻译提出过建议、提供了帮助以及督促我们完成进度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我们特别要感谢高巍、马莎莉、谭颖文、周晓燕等人。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书评(媒体评论)

“苹果公司开始了科技史上第二次最引人注目的演出,它传奇般的复苏之路让人难以忘怀。”

——Google总裁埃里克·施密特

“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生产消费者想用的产品。乔布斯似乎总能够了解行业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拥有难以置信的品位。”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我十分推崇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在将创新商业化方面的成绩非常让人敬佩。”

——波音公司CEO詹姆斯·迈克纳尼

“苹果公司是一万个乔布斯的集合体,乔布斯就是镜子里的苹果公司。”

——前苹果公司CEO吉尔·阿梅里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