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摩尔根母系社会理论开始说起,以社会性别为视角的文化要素分析法,在劳动生产、公共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讨论了性别分化问题,主要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受教育情况和婚姻状况等。再从社会性别所涉及的公共领域和家庭领域两块讨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性别观念与性别哲学等话题。
序 言常金仓
自 序
绪 论
第一章 摩尔根母系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妇女史研究的影响以及反思
第一节 群婚制的理论依据——类分式亲属称谓
第二节 “知母不知父”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节 母系与母权
第二章 劳动生产中的性别分化
第一节 劳动中的两性分工
第二节 两性分工与两种生产
第三章 公共关系领域的性别分化
第一节 宗教活动中的两性区分
第二节 男性团体对妇女的排斥
第四章 三从——婚姻家庭中的两性关系原则
第一节 三从——妇女的人身权归属
第二节 聘娶婚——妇女人身权的转移方式
第三节 丈夫对妻子的人身权
第四节 丈夫家庭对妻子的人身权
第五节 妇女人身权与其他方面
第六节 婚姻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第一节 教育与性别角色
第二节 从礼仪看两性关系
第三节 礼——性别的社会规范
第四节 性别角色内化与母子情结
第六章 性别观念与性别哲学
第一节 《周易》——中国古代的性别哲学
第二节 《周易》的性别哲学与《圣经》“上帝造人”之比较
第三节 两性形象、“女祸论”与妇女的商品化趋势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