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又名“翡冷翠”。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发源地。整个城市共有40多所博物馆和美术馆,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保存地之一。
E.V.卢卡斯在本书中用他特有的简朴风格介绍了佛罗伦萨古老而又美丽的风光,从佛罗伦萨大教堂开始,他带着我们漫步于佛罗伦萨的著名建筑间,这里有乔托之塔、天堂之门、韦基奥桥,还有佣兵凉廊,等等。他为我们讲述佛罗伦萨和梅迪奇等著名家族的历史。他领着我们参观佛罗伦萨收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有著名的大卫像、《春》,还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宗教题材艺术珍品。书中弥漫着佛罗伦萨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的评论集。作者以轻松的笔触.带领读者漫步于佛罗伦萨.逐一介绍了大教堂、钟楼、洗礼堂、美第奇宫殿等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并由此描述了美第奇家族及其统治时期的佛罗伦萨的历史。接下来,作者依托其他著名的教堂、美术馆、博物馆、修道院、广场、公园等,如数家珍地展开了对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多那太罗、吉贝尔蒂、韦罗基奥等众多佛罗伦萨艺术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评论,其中还穿插了对著名诗人但丁的介绍。身为英国作家.作者还特意推荐了布朗宁夫妇等几位与佛罗伦萨有着深厚渊源的英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全书独特的艺术见解,集中表达了佛罗伦萨艺术自然的善和高昂的精神。
序
第一章 大教堂Ⅰ:建筑
第二章 大教堂Ⅱ:浮想
第三章 大教堂Ⅲ:庆典和博物馆
第四章 钟楼和洗礼堂
第五章 里卡尔迪宫和美第奇家族
第六章 圣洛伦佐教堂和米开朗琪罗
第七章 圣米歇尔教堂和韦基奥宫
第八章 乌菲齐美术馆Ⅰ:建筑和收藏家
第九章 乌菲齐美术馆Ⅱ:最初的六个房间
第十章 乌菲齐美术馆Ⅲ:波提切利
第十一章 乌菲齐美术馆Ⅳ:其余的房间
第十二章 “空中的菲耶索莱”
第十三章 佛罗伦萨修道院教堂和但丁
第十四章 巴杰罗博物馆
第十五章 圣十字教堂
第十六章 美术学院
第十七章 两座修道院和一列队伍
第十八章 圣马可修道院
第十九章 圣母领报教堂和孤儿院
第二十章 卡斯辛尼公园和亚诺河
第二十一章 新圣母玛丽亚教堂
第二十二章 从维托里奥·艾曼纽伊里广场到圣三一教堂
第二十三章 比提宫殿
第二十四章 佛罗伦萨的英国诗人
第二十五章 卡米内的圣母玛丽亚教堂和圣米尼亚托教堂
佛罗伦萨和欧洲历史年表(1296-1564)
译后记
和所有去佛罗伦萨旅游的人一样,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大教堂。
大教堂真正的名字叫做百花圣母玛丽亚教堂或圣母之花大教堂,这里的“花”指的是佛罗伦萨的市花——百合花。佛罗伦萨被称为“鲜花之城”,这个称呼在春夏季节显得恰如其分,但是在冬季则不然。适用于一年四季的称呼大概要算是“奇迹之城”,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它创造的奇迹。尽管意大利到处都有神奇的事物,然而佛罗伦萨才是它们真正的发祥地,时至今日仍然可以列举出它的许多杰出成就。乔托(于文艺复兴运动之初)在艾西斯的时候更像是一名画家,在这里世人看到的是他的钟塔、他的新圣母玛丽亚教堂和他在圣十字教堂的湿壁画。安吉利科修士和多那太罗(文艺复兴中期)在这里创造出了他们一生的成就。还有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末期),他或许在梵蒂冈有许多惊世之作,但是在这里也有众多他创作的精美的美第奇家族成员之墓。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何在1300至1500年间意大利(主要是在托斯卡纳)出现了大量的艺术大师。他们不仅有着超强的意志和勇气,更有着不朽的影响力。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意大利人的这种神奇的创造力仅仅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持续了两个世纪,之后就突然衰退了。要想亲眼目睹这两个世纪的繁荣,就一定得到佛罗伦萨去。
最好是从马特利街、塞雷塔尼街、卡尔扎伊欧里街或者佩克里街前往大教堂广场,因为这样走,广场上的钟楼便随即映入游客眼帘。高处可爱的窗户从街尾就可以远远看到,旁边是出自布鲁内莱斯基手笔的高耸入云的大圆顶,但是这些都丝毫无法削弱对全景的第一印象。正如建筑师们历来的手法一样,大教堂和钟楼的搭配永远是那么地完美:宽广舒适的教堂稳稳地矗立在地面上,在它身旁的这座精巧而又纤细的大理石建筑从广场上拔地而起,这一切又是多么地华丽和精致。由于无法一直待在佛罗伦萨,所以虽然一天到晚从远近不同的角度反复观察这座塔楼,但就我的眼光来看,无论文字如何记载,我依然无法看出它是否真的变高了,因为它从未被真正重新修缮过。
大教堂的内景令人惊叹,让人感觉不到已经进入了教堂里面,有时候会以为走错了地方。蓝天下彩色大理石令教堂的外观显得奢华无比,侧耳听去,是佛罗伦萨特有的沙沙的落叶之声,轻移脚步便能体会到那无边的幽寂。如果恰好你已经去过洗礼池再来到这里的话,所带来的震撼之感会更加强烈。因为洗礼池外面装点了彩色大理石,内部也使用了彩色大理石和马赛克作装饰,风格没有变化。然而大教堂内的墙壁用的却是北方风格的灰色,同时使用了棕褐色的圆柱,将简朴和夸张融为一体。
当所有人都认为磅礴的气势是大教堂最突出的特点的时候,人们却忽视了它所拥有的大量艺术珍品,也没有人会执著于去欣赏它们。佛罗伦萨的其他教堂虽然有的规模也很大,但是我估计圣母之花大教堂能装下三到四个那样的教堂。一点微光和一抹熏香就已经足够,因为它足以带来宗教的氛围。不需要弥撒、圣歌或者任何其他的典礼,因为它与世隔绝,却与永恒相连。在像大教堂这样的一座建筑里,你完全可以体验到如置身森林般的感觉,你也可以感受到如漫步崇山峻岭中的神奇,由于这是人类的创造,你甚至可以亲手去触摸那神秘和奇迹,同时创造者的智慧又为它非凡的气势增色不少。
作为一度全然不为人所知的领域,教堂的内部幽暗而又奇特,看着钟摆的机械运动,感觉如此平和。人们通常觉得,在这样一个幽暗的地方总会存在着异常的事物。这里不是因为缺少窗户而显得昏暗,窗户依旧,只是岁月的沧桑令它们已不如往昔般清透。廊道上的彩色窗户早已透不进丝毫的阳光,只有位于高处的普通圆窗和圆顶上华丽的彩色圆窗才能透进几丝光线。不管怎样,只要稍稍待一会儿,人们就会渐渐习惯这里的幽暗,甚至会为这幽暗而感到庆幸。接下来,他们会开始四处探究,就像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曾经做过的事情一样,震惊于意大利在保存艺术品上的超强能力。因为你会发现,在第一根大立柱的旁边是一个盛放圣水的容器,上面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天使塑像,从它的新旧程度上看,你或许会认为是某个心怀感激的佛罗伦萨人新近献给大教堂的礼物。事实上,它已经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了,而且很有可能是乔托本人的杰作。
空旷是大教堂另外一个迷人之处。若是站在大教堂的西入口,你会发现整个空间是如此地完美无瑕:地板上没有一张椅子,幽暗中巨大的柱子拔地而起,仿佛扎根在地面上。墙壁也一样,上面除了零星地散布着一些牌匾之外,毫无修饰。P5-9
作为卷首,《综合旅行指南》里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表达我的心声,这句话在佛罗伦萨的旅店里广为流传,它比我自己缺乏说服力的语言要有分量得多。这句话是这样表述的:“佛罗伦萨人民天生的和蔼性格、高昂的精神状态,以及在任何时候都位于艺术和科学前沿的伟大人民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珍品,与它那壮阔苍穹中温婉的笑容一起,使佛罗伦萨成为了美丽的意大利最为经典的城市之一。”我敢肯定地说,这句话的作者一定是一位佛罗伦萨人,这句话的“创作灵感”(就像他在别处提到过的一样)正是来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我希望随后的文章能够让这句话获得更多的认同,并带领大家一同去感受。
同《综合旅行指南》的作者一样,我也认为没有必要介绍“过多关于艺术和历史的背景资料”,当然在文章里总会有一些,而且事实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些资料的收集,我得益于许多作家:著名的瓦萨里、西蒙兹、克罗、卡维尔卡斯里、罗斯金、佩特和贝德克。在所参考的新近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赫尔·伯德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雕刻家》、F.M.海特的《佛罗伦萨》、E.L.S.霍斯伯夫的《“辉煌者”洛伦佐》和《萨伏纳洛拉》、杰拉尔德·S·戴维斯的《米开朗琪罗》、W.G.沃特斯的《意大利雕刻家》和克罗·杨的《美第奇家族》。
最后,我衷心地感谢那位制作本书末尾历史年表的热心的英裔佛罗伦萨朋友。
E.V.卢卡斯
1912年5月
佛罗伦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又名“翡冷翠”,在意大利文中意为“鲜花之城”。它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整个城市共有40多所博物馆和美术馆,还有众多的宫殿和大大小小的教堂,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保存地之一。
E.V.卢卡斯在这本书中用他特有的简朴风格介绍了佛罗伦萨古老而又美丽的风光,从佛罗伦萨大教堂开始,他带着我们漫步于佛罗伦萨的著名建筑间,这里有乔托之塔、天堂之门、韦基奥桥,还有佣兵凉廊,等等。他为我们讲述佛罗伦萨和梅迪奇等著名家族的历史。他领着我们参观佛罗伦萨收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有著名的大卫像、《春》,还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宗教题材艺术珍品。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伟大的诗人但丁,文艺复兴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还有许许多多著名的艺术家、诗人和传奇人物。书中弥漫着佛罗伦萨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译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