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统计实质,贯穿统计思想。注重统计思想的讲述,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把握实质,从实际问题入手,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淡化统计方法本身的数学推导,体现统计学的实用性。
调整教材内容,体现统计思维。根据人们认知规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本书介绍时间序列的内容时,以描述为基础,逐渐向推断思维过渡,充分体现描述和推断的统计思维,为后续部分进一步深入分析推断统计的内容奠定基础。
加强理论培养,完成统计实践。书中的习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旨在帮助读者继续巩固、加强统计理论和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训练的习题;另一类则针对实际问题,旨在培养读者结合统计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的原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学方法的理论及应用,注重统计思想的讲述,特别强调统计方法的应用,从实际问题入手,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淡化统计方法本身的数学推导,体现统计学的实用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基本问题、数据的描述、指数与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概率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等。
全书突出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便于读者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价值。适合于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类各专业,以及社会学、法学、新闻学、政治学、档案学等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使用。由于本书贴近读者,突出实践性,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的统计分析从业人员也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第1章 统计基本问题 1
1.1 统计学的概念及统计的应用领域 1
1.1.1 统计学的概念 1
1.1.2 统计学的性质及统计的应用领域 2
1.2 统计学的分科 3
1.2.1 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3
1.2.2 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4
1.3 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 4
1.3.1 统计数据的类型 4
1.3.2 统计数据的来源 6
1.4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3
1.4.1 统计总体和样本 13
1.4.2 参数和统计量 14
1.4.3 变量与数据文件 15
1.5 统计中常用的几个软件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2章 数据的描述 19
2.1 数据的描述——图和表 19
2.1.1 图——画出数据 19
2.1.2 表——把数据分门别类 29
2.2 数据的描述——集中程度的测度 35
2.2.1 算术平均数 36
2.2.2 调和平均数 39
2.2.3 几何平均数 40
2.2.4 中位数和众数 41
2.3 数据的描述——分散程度的测度 45
2.3.1 变异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45
2.3.2 异众比率 45
2.3.3 全距和分位差 45
2.3.4 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47
2.3.5 变异系数 50
2.4 数据的描述——偏态与峰态的测度 51
2.4.1 统计动差 51
2.4.2 偏度系数 52
2.4.3 峰度系数 53
【思考与练习】 55
第3章 指数与因素分析 58
3.1 指数的概念、种类 58
3.1.1 统计指数的概念 58
3.1.2 统计指数的种类 58
3.1.3 统计指数的作用 59
3.2 总指数的编制 60
3.2.1 综合指数 60
3.2.2 平均指数 62
3.3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63
3.3.1 指数体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63
3.3.2 指数体系的构建及因素分析 64
3.4 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 65
【思考与练习】 68
第4章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71
4.1 时间序列概述 71
4.1.1 时间序列的概念和种类 71
4.1.2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 73
4.2 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 74
4.2.1 图形描述法 74
4.2.2 统计指标描述法 74
4.3 预测的一般问题及平稳序列分析 83
4.3.1 预测的一般问题 83
4.3.2 平稳序列的分析和预测 84
4.4 趋势型序列的分析与预测 93
4.5 复合型时间序列的分析与预测 95
4.5.1 乘法模型 95
4.5.2 加法模型 99
【思考与练习】 101
第5章 概率基础 104
5.1 概率的基本概念 104
5.1.1 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104
5.1.2 概率 106
5.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9
5.2.1 随机变量与随机分布的概念 109
5.2.2 概率分布的类型 110
5.2.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13
5.3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 117
5.3.1 离散型分布 117
5.3.2 连续型分布 121
5.4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125
5.4.1 大数定律 125
5.4.2 中心极限定理 126
【思考与练习】 127
第6章 参数估计 129
6.1 概率抽样 129
6.1.1 简单随机抽样 129
6.1.2 分层随机抽样 130
6.1.3 整群抽样 130
6.1.4 系统抽样 131
6.1.5 多阶段抽样 131
6.2 抽样分布 132
6.2.1 常用的样本统计量及其计算公式 132
6.2.2 各种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 133
6.2.3 正态总体下各种统计量的分布 137
6.2.4 大样本下样本平均数与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138
6.3 点估计与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138
6.3.1 点估计 138
6.3.2 估计量的优良标准 141
6.4 区间估计与样本容量的确定 143
6.4.1 区间估计的基本思想 143
6.4.2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144
6.4.3 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 146
6.4.4 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147
6.4.5 两个总体均值及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置信区间 147
6.4.6 样本容量的确定 151
6.5 其他概率抽样的区间估计 153
6.5.1 分层抽样的估计 153
6.5.2 等距抽样的估计 155
6.5.3 整群抽样的估计 157
6.5.4 多阶段抽样的估计 159
【思考与练习】 161
第7章 假设检验 165
7.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165
7.1.1 假设和假设检验 166
7.1.2 假设检验:临界值法 167
7.1.3 假设检验:P值方法 173
7.1.4 总体参数假设检验的几种情形 175
7.2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76
7.2.1 总体参数μ的检验 176
7.2.2 总体比例π的检验 180
7.2.3 总体方差σ2的检验 181
7.3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82
7.3.1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182
7.3.2 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 189
7.3.3 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 190
7.4 非参数检验 193
7.4.1 非参数检验概述 193
7.4.2 χ2检验 193
7.4.3 符号检验 196
7.4.4 秩和检验 199
7.4.5 游程检验 200
7.4.6 等级相关 201
【思考与练习】 203
第8章 方差分析 208
8.1 方差分析概述 208
8.1.1 方差分析中的几个术语 208
8.1.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10
8.1.3 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定 212
8.1.4 问题的一般提法 212
8.2 单因素方差分析 213
8.2.1 单因素条件下的平方和分解公式 213
8.2.2 因素作用显著性的检验 214
8.2.3 方差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216
8.3 双因素方差分析 217
8.3.1 数据结构 218
8.3.2 分析步骤 218
【思考与练习】 221
第9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224
9.1 变量间关系的度量 224
9.1.1 变量间的关系 224
9.1.2 相关关系的描述与测度 225
9.2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30
9.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31
9.2.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232
9.2.3 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 234
9.2.4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236
9.2.5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240
9.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2
9.3.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42
9.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243
9.3.3 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244
9.3.4 显著性检验 246
9.3.5 多元回归方程的预测 248
【思考与练习】 248
第10章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250
10.1 抽样检验 250
10.1.1 抽样检验中的基本问题 250
10.1.2 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的一般原理及其实施 254
10.1.3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简介 260
10.2 统计过程控制图 262
10.2.1 波动 262
10.2.2 统计过程控制图的作图原理 264
10.2.3 常规控制图绘制中的一般问题 267
10.2.4 各种常规控制图的绘制 270
10.2.5 计数累积和控制图简介 281
【思考与练习】 283
附录 常用统计表 285
参考文献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