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色政治(蒋介石的十大王牌特务)/民国大写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顾居//禹玲玲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蒋介石统治的权术中,特务政治是他的杀手锏。蒋介石拥有庞大严密的特务网络,监视、窃听、暗杀、绑架等无所不用其极。该书力图再现民国近40年历史中蒋介石手下十个王牌特务的真实面貌。

本书为民国大写真系列之一。

内容推荐

他们的存在使今天的历史热闹了很多。

他们的残忍让人们一度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意义,他们被定义为刽子手,是千夫所指的对象。

他们的存在让多少仁人志士无谓牺牲。他们格斗、暗杀、爆破,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他们杀人也被人杀。

有时候他们活着跟死了一样,常常在冰与火中纠缠,在死亡的边缘为生命呐喊。

抛开从事的职业,他们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们同样渴望爱与被爱,可是,因为职业,他们的感情被压缩到近乎冷酷。

他们从事着神秘的职业,甚至成为很多电影故事的原型。世俗给他们披上了丑陋的外衣:獐头鼠目、鸠形鹄面,着怪异、举止惊慌失措……

目录

第一章 民国特务之首——军统头子 戴笠

从小他就不是一个乖孩子2

农黄埔军校,他遇见了蒋介石5

从联络组长到特务处长,再到军统局长9

军统的“家规”13

刺杀和情报17

脾性与嗜好23

戴笠的末路28

第二章 军统二号人物 毛人凤

投奔32

蛰伏36

锋芒42

苦斗52

铩羽58

第三章 军统三巨头之一 郑介民

投身黄埔之路70

崭露头角73

安内攘外75

策反大王、德意取经78

对外活动80

惩办汉奸,参加军事调处84

登上宝座87

为内战卖力90

回天乏力92

孤岛余生95

第四章 军统大佬级人物 唐纵

从黄埔学生到文化特务98

特务处书记100

驻德国副武官102

由特务处书记到军统局帮办105

抗战中后期到内战中期的活动111

警察署长113

处理“李闻血案”115

处理“金都血案”118

与李士珍争斗119

败逃台湾后的红人124

第五章 中统头子 徐恩曾

初出茅庐128

血腥发家131

特工老板133

青云直上135

对付汪伪137

积极反共141

私人生活及其他146

海外活动和向边疆省份扩展势力 /148

被逐出官场152

罢官之后156

第六章 传奇特务 沈醉

懵懂少年160

平步青云162

遭遇感情169

抗战胜利176

失去靠山179

助毛挤郑184

第七章 军统巨枭 康泽

少年康泽190

走近蒋介石193

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急先锋198

组建三青团203

最后的生涯206

第八章 刽子手 徐远举

荒乱的童年208

护送班禅开始发迹209

婚姻中的徐远举213

罪恶行径215

黄粱一梦219

改头换面220

第九章 军统枭雄 毛森

投身特务系统226

两次从日本人魔掌逃脱227

侦破绑架荣德生案229

内战中负责搜集军事情报230

逮捕陈仪232

逃离大陆前的疯狂233

多次指挥对大陆的破坏活动239

成为通缉犯240

受蒋介石宠信的黄埔一期生244

第十章 复兴社的“戈培尔” 邓文仪

留学前苏联的反共分子245

“清党”反共246

徒有虚名的理论家248

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249

劝降陈赓250

办理南昌机场纵火案不力251

在前苏联与中共代表谈判252

失宠254

全面抗战后又逐步被重用255

蒋介石的“空中使者”256

败逃台湾,晚年充当两岸和平使者258

试读章节

从小他就不是一个乖孩子

1897年5月28日,戴笠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保山村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庭。戴笠本名春风,曾取名征兰,当他年届30进入黄埔军校的时候,才改名戴笠,字雨农。戴家原为贫民,因其曾祖父戴启明(1776—1865,字日明)在当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立有战功,赢得武德左射骑的荣誉称号,从而跻身于地主和高利贷者的行列。戴笠的祖父戴顺旺(1813—1873,字骏才)善于经营理财,他去世的时候,给子孙留下了200亩良田,以及大量的茶场、材场和矿山。这笔可观的产业主要落到了戴笠的生父戴士富之手。戴士富长期在衢州府衙任巡警,但是嫖赌成性,挥霍无度,1902年他去世时,已耗尽了大部分家产。这年,戴笠5岁,弟弟春榜年仅3岁,跟随着母亲艰难度日。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戴笠从小就不是一个乖孩子。早在孩童时期,戴笠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常常闯祸,给母亲增添了诸多烦恼,戴笠也因此常常遭受母亲的笞打。1910年,戴春风完成了四年的初小课程,考入了在江山县立文溪高等小学。入学之际,老师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回答:“希圣希贤希豪杰。”表示自己希望成为圣贤。‘即使成不了圣贤,也要成为一个豪杰之士。年少的戴笠,对于什么是圣贤、什么是豪杰并没有太深的认识,所谈希望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理想而已。文溪高等小学的老师见其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心壮志,非常高兴。一人校便任命他为班长。但可惜的是戴春风入学后的所作所为却让师长们大失所望。当时学校的学生年龄相差较大,大家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每逢此时,戴笠就凭借自己的身强力壮、能言善辩,总以“大英雄”的姿态出现,为弱者打抱不平。许多大龄学生打架也打不过他,讲理讲不过他,于是他渐渐成了许多同学崇拜的“大哥”。此后,戴春风十分得意,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大”地位,总是邀请大家下饭馆,天长日久,他与县城的饭馆老板都十分熟识,以至他手中无钱时,也常可以赊账请客。对此,学校的一些老师和同学总是对他嗤之以鼻,称其为“江山浪子”,而令他们费解的是,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对他崇拜不已。其实,时值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顺才,而是有头脑、有魄力、敢作敢为的栋梁之材。戴笠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行事作风雷厉风行,他做了许多学生想做却不敢去做的事,因而颇得那些想改造社会却缺乏行动力的优等生的崇拜,后来成为他的忠实部下的同窗周念行、姜绍谟、毛人凤等当年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尽管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他的仕途远不如他的这帮兄弟,但他始终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大福大贵。

1914年,戴笠高小毕业,并顺利考入浙江杭州省立第一中学。杭州为通商大埠,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初出茅庐的戴笠在此大开眼界。省立第一中学又是浙江最好的中学,戴笠开始曾踌躇满志,但是他争强好胜的恶习始终难改。开学后不久他就因和同学逛街时,强借旧衣店西装照相,被学校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并给予记过处分,然而这并未使他有所警戒。1916年,他因为戏弄舍监而被学校开除,这使得他的一生进入了无法预知的轨道。身无分文的戴笠只好为杭州的一家豆腐坊做了一段时间佣工,才换来了回家的路费。这年春节,戴笠带着满怀忧伤回到了山区的老家与家人团聚,这年他19岁。

尽管戴笠对于失学并不是非常在意,但是在乡间呆久了,难免无聊,于是像他不成器的父亲一样,他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据说他把扑克牌玩得得心应手,而且学会了在洗牌时做手脚,经常作弊。他用赢来的钱结交了一帮狐朋狗友,作威乡里。有一次因为欺侮一个少女,而遭到一顿毒打。另一次因为惹怒乡邻,遭到了私刑,差点要了戴笠的命,并因此染上了慢性鼻窦炎。在游荡的日子里,戴母总是不断地教育他,戴笠也曾认真反思,觉得自己的生活过于浪荡,这也并非他个人所愿,他渴望飞黄腾达,但是苦于无终南捷径。

1917年,戴笠已经年满20岁,仍然无所事事,恰逢浙军第一模范营招兵,在当时武人当道的社会环境下,靠仗剑驰马是很容易发迹的,戴笠遂欣然前往。但是生不逢时,甫入军营,浙军就发生内乱,模范营解散,戴笠流落在宁波街头。戴母在家闻听战事结束,急盼儿子归来,但是却久等不见音讯,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她亲往宁波,寻遍大街小巷,多方询问,终于在一破庙中把戴笠找出。在母亲的极力督促下,戴笠回到了家乡。1919年,戴笠参加了衢州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并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这是一个难得的免费教育,但是戴笠无心从事默默无闻的教师职业而没有前往就学。戴母无奈,常以“了鬼”(浙方言,败家子之意)称之,同乡人也料定戴笠如其父,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败家子。或许是乡人的讽刺,或许是母亲伤心的泪水,刺激了戴笠的好胜心,他决心再出外闯荡。已婚的妻子和母亲深知戴笠在乡里如此下去,难以成器,也默默支持。

1920年,戴笠在沪杭一带厮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上海期间,他寄居于表妹夫张冠夫家中。张冠夫当时在商务印书馆上班,家里并不宽敞,夫妻二人同居一室。戴笠前往投奔,念在亲戚的分上,只好接纳。戴笠常于地下打地铺,弄得夫妻二人十分尴尬。张冠夫倒是没说什么,表妹王秋莲则不免冷言冷语。戴笠发迹后,提拔张冠夫当了军统局的少将处长,而对于表妹则一直耿耿于怀。

1920年的上海,是帝国主义和军阀买办的世界。戴笠一直没有谋到正当的职业,或许他的志向并不是谋取正当的职业,而是找到有力的靠山,迅速飞黄腾达。但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他整天在上海滩的大街小巷和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鬼混度日。

戴笠这段在上海“打流”的经历,对他后来的特务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的帮助,让他后来在特务工作中游刃有余。不过。当时戴笠还是一个小人物,经常被人称之为“小瘪三”。戴笠这时候还认识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西北王”的胡宗南。

在黄埔毕业的国民党将军中,胡宗南可以说是戴笠至关重要的同盟。戴笠在讲起他与胡的结识过程时的口气,好像是在描述《三国演义》或<水浒传》中的兄弟结盟一样,栩栩如生。一天,他在西湖边灵隐寺入口处的一块岩石上晾晒仅有的那套由灰色军装改成的便装,一边光着身子藏在水里等着衣服晒干。这时,一队学生由一个年轻的男老师领着走来,其中有人看见石头上的衣服和鞋子就上来捡。戴笠见了慌张地叫喊起来,让他们把衣服放下。那位教师发现戴没穿游泳衣,便叫自己的学生把衣服放回岸边。尽管两个人没有交换语言,但这位老师对水中人的尴尬也心领神会。互相抱以微笑。后来有了一次机会,戴笠便去当地的小学感谢那个老师,那个老师便是后来被称为“西北王”的胡宗南。胡不久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从此飞黄腾达。

戴笠在沪杭一带几年的闯荡,受尽了欺侮和白眼,仍然没有敲开权贵的大门。渐渐地,他厌倦了“打流”的生活,又回到了江山山区。1922年,他设法弄到了仙霞乡学务委员的职位。1924年,值江浙战争爆发之际,他提议在保安村建立了军事组织“团兵队”。“团兵队”以自卫为主,但是战争很快结束,保山村并未受到兵燹。戴笠在组建“团兵队”的过程中飞扬跋扈、欺压民众,平添了乡民的负担,引起不少怨言,戴母也不免怨其多事。戴笠遂感觉穷乡僻壤,难有出头之日,“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于是决心再次外出,寻找理想实现的捷径。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