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中,提出了一种货币理论基本问题的新研究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找出一种方法,不但可以用来描述静态平衡的性质,而且可以用来描述不平衡的性质,同时还要发现货币体系从一种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种平衡状态的动力规律。这就是本书上卷关于“货币的纯理论”中的主体。在下卷关于“货币的应用理论”中,将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对于所讨论的量值的量级尽可能地善加估计,所根据的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现存事实。在本卷中,也叙述了现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主要特点,并讨论了实际领域中的货币管理的方法与目标。
第一篇 货币的性质
第1章 货币的分类/1
1.货币与记账货币/1
2.货币与银行票据/3
3.表征货币/3
4.货币的形式/4
5.通货/6
6.历史说明/7
7.管理货币的发展/11
第2章 银行票据/15
1.银行票据的产生/15
2.银行票据作为通货的主要形式/20
第3章 银行票据分析/22
1.收入存款、商业存款和储蓄存款/22
2.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24
3.存款和透支/27
4.存款规模与交易规模的关系/28
第二篇 货币价值
第4章 货币的购买力/33
1.购买力的含义/33
2.货币的购买力或者消费标准/36
3.货币的劳动支配力或者收益标准/41
4.工人阶级指数/42
第5章 次级物价水平的多重性/42
1.批发标准/44
2.国际标准/46
第6章 货币标准/50
1.现金交易标准与现金余额标准/50
2.是否真的存在“一般价格客观平均变化”? /52
第7章 物价水平的扩散/59
第8章 购买力对比理论/63
1.购买力对比的含义/63
2.近似方法/66
第三篇 基本方程式
第9章 定义/83
1.收入、利润、储蓄和投资/83
2.可用产出和不可用产出/85
3.资本的分类/86
4.对外贷款和对外贸易差额/88
第10章 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90
1.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91
2.利润的性质/93
3.新的投资产品的价格水平/95
4.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99
第11章 均衡的条件/103
1.零利润的条件/103
2.利息率或银行利率/105
3.膨胀和紧缩/106
4.变化的因果方向/106
5.企业家行为/108
6.外部均衡的条件/110
7.收益的“自发”变化而导致的物价水平的变化/113
第12章 对储蓄和投资之问区别的进一步阐释/116
1.储蓄与投资/116
2.例证/119
3.过度储蓄理论/120
4.对上述讨论的总结/12l
第13章 银行利率的“作用方式”/125
1.传统学说/125
2.银行利率的一般理论/137
3.银行利率的一些特点/143
4.外部均衡中利率的职能/145
5.银行利率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148
第14章 基本方程式的其他形式/151
1.实际余额数量方程式/152
2.“剑桥”数量方程式/156
3.“费雪”数量方程式/159
4.“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之间的关系/163
5.“费雪,’方程式与第10章 中的基本方程式之间的关系/164
第四篇 物价水平的动态
第15章 工业流通与金融流通/165
1.工业与金融的区别和定义/165
2.决定工业流通的因素/166
3.决定金融流通的因素/169
第16章 对购买力失衡原因的分类/175
1.货币因素引起的原因/176
2.投资因素引起的变化/176
3.工业因素引起的变化/177
第17章 货币因素引起的变化/178
1.货币供应变化在工业流通中导致的后果/178
2.存款总额的变化在不同种类的存款之间的分布/181
3.转移问题/183
第18章 投资因素导致的变化/187
1.信贷循环的定义/188
2.信贷循环的起源和生命历程/189
第19章 信贷循环的某些特殊方面/198
1.对商品膨胀的“辩护”/198
2.商品膨胀的发生/202
3.信贷循环的正常途径/204
第20章 信贷循环纯理论的一个应用/206
1.标准情况/207
2.八个结论/212
3.普遍情况/215
第21章 国际失衡引起的变化/22l
1.引起货币失衡的相对物价水平和相对利率/221
2.对外贷款和黄金流通的关系/223
3.对外投资中的净国家竞争优势/232
4.国际因素引起的变化难题/235
5.金汇兑管理下的相同情况/238
6.缺乏国际标准时的相同情况/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