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芹——一位有学养、有风度的散文家,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以东方风范面对西方文学的博学鸿儒。在闲逸的话语中有丰富的智慧和心灵的光辉,在信笔挥洒、嬉笑诙谐中见巧妙勾连和慎密严谨。他的文章,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瞎三话四集/吴鲁芹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鲁芹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鲁芹——一位有学养、有风度的散文家,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以东方风范面对西方文学的博学鸿儒。在闲逸的话语中有丰富的智慧和心灵的光辉,在信笔挥洒、嬉笑诙谐中见巧妙勾连和慎密严谨。他的文章,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无法分类的梦呓与杂感”、“谈书·论文”、“谈旧事”和“谈戏”四辑。书名“瞎三话四”当为作者自谦之词,但作者的东拉西扯中,却也颇多人生智慧。而作者谈“圣贤书”的一篇,则对现今的大学教育制度提出质疑,作者说的当然是美国的事,但今天中国的大学正走在欧美大学发展的老路上,作者的文章应有相当的启发意义。对《文学杂志》的一篇回忆文章有相当的史料价值,而美国二百周年建国庆期间作者的系列观戏感,则为我们了解西洋戏剧(当然是当时的)提供了若干线索。 目录 前记 吴鲁芹的潇洒世界/刘绍铭 甲辑:无法分类的梦呓与杂感 省时间——省了又怎样? 致富新由 死、讣闻、墓碑 谈俗 谈睡 杞人忧天录 不中听的话 无涯楼梦抄 怀特事件始末 乙辑:谈书论文 闲谈洋“圣贤书”——减一 散文何以式微的问题 越洋笔谈 丙辑:谈旧事 琐忆《文学杂志》的创立和停刊 武大旧人旧事 严冬隔日记 丁辑:谈戏 美京观“祝寿”戏识小(一至六) 试读章节 省时间——省了又怎样? 前一些时候听说,英法航空业的新猷——协和号超音速民航机试航之后,一位法国的官员得意扬扬地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说:“我这次乘超音速客机从巴黎来。旅行时间足足省了四个钟头。”通常对这种老王卖瓜式的自夸,总是报之以:“多美!”“多棒!”就如同旅行时,隔座的老太太取出她合家欢的照片,取出她孙儿孙女的照片,一律报之以“多美!”“多逗人!”几乎是一种公式了。 但是这位奥尼尔老先生竟然不照公式行事,他慢吞吞地问那位法国官员:“请问阁下省下来的四个钟头是怎么用掉的?”这就出了对方所期待的“多美!”的范围了。该员瞠目无以对,显得茫然若有所失,好像这话问得有点多余,不很合时宜的样子。 省就是省了!问其他作甚? 我可觉得奥尼尔这句话问得真好! 我平常的生活规律而沉闷。目睹世变无涯,而人生有尽,偶尔也难免感怆低徊,不能自已。呜呼!这绝非善策,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抑郁以终了吗?于是就尽力在报章杂志的字里行间或者街谈巷语中,找一点可以令我莞尔的小事,高兴一阵子。上面所引的奥尼尔那句问话,就是一例。不仅是因为他问得正合孤意,而且觉得他那么不经意地轻轻一点,对今天的生活病态,竟是一拳击中要害。 “省时间”成为在思想上情感上死缠住我们不放的东西(obsession),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小时作文,几乎一半的题目都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头,似乎刚牙牙学语,刚举步就已经准备和时间赛跑了。于是“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格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警告,天天对你虎视眈眈。不懂得或者不努力去节省时间,纵然不是滔天大罪,至少不是美德。其实跟时间赛跑永远是要败下阵来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人注定是被“抛”的命。美国小说家、戏剧家海克特(Ben Hecht)有一个比喻,他说:“时间就像一个马戏团,随时在打行李卷铺盖,去赶下一站。”你要跟着赶吗?那不一定是你要去的方向!做人一辈子,似乎就这么在赶,在和时间竞走,到末了倒下了,时间还是无情地流泻下去,并不稍停。 所以省时间只是为省而省,也未见得就很美。奇怪的是我们渐渐地就习惯于把“省”看做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就像上述的那位法国官员越洋飞行省下了四个钟头,觉得目的已达,不免沽沾自喜。至于“阁下怎么用掉这四个钟头的?”则非所计也。当然我们不能说,这种飞机不是集科技智慧之大成。要那么一座庞然巨物,飞得那么快,谈何容易?但是除去飞行时间省下四个钟头以外,其余一无是处,它造价高、用油费、声音更吵,据坐过的人说,座位的舒服程度,也远不如七四七的头等舱,好处就是“纽约巴黎伦敦一日还”,然而究竟有多少人需要这种“朝发夕归”?一日还与隔日还又有多大区别?在省时间已经成为美德的世界,没有人敢于多问这类不合时宜的话,像奥尼尔那句“阁下省下来的四个钟头是怎么用掉的?”在我听来,就像是空谷足音了。 虽然还没有到乔治·奥维尔的“一九八四年”,我们今天的思想举止,就已经听命于电视机中的发号施令了。那不是大独裁者的训斥,也不是秘密警察的口令,而是说得娓娓动听的广告员的美丽谎言。比方说在甲地早餐,到数千里以外的乙地午餐,谈完了重要生意,参加了重要会议,还来得及飞回甲地与老妻共用晚膳。说这话的人可能是工商业的巨子,但是他的思想是受了广告员的动人辞令的感染而形成的,他的语句也是由广告的辞令蜕变而来的。他说起来不如广告员那么动听,只要他相信那是一种“进步”就行了。很多人是相信省时间就代表进步的。十几年前在芝加哥奥哈拉机场喝茶候机,因为是“赶”脱了一班机,心殊怏怏(我亦患有惜时的恐惧症的)。 P3-6 序言 吴鲁芹(一九一八——一九八三),字鸿藻,散文作家,英美文学教授。上海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师范学院、淡江英专(今淡江大学)、台湾大学等,策划英译当代中国文艺作品。一九五六年与友人联合创办《文学杂志》。一九六二年赴美,任教于密苏里大学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美国去来》、《鸡尾酒会及其它》、《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及报道访谈当代欧美作家的《英美十六家》等。 吴鲁芹的作品,沿袭了西方自《蒙田随笔》奠基的essay传统,呈现了中文世界里尚未被普遍肯定的散文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充满了个人化的知识趣味。吴鲁芹的散文“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西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他本人也是有学养、有风度的一代散文大家。 吴鲁芹生前致力于推动台湾现代文学,逝世后由友人成立基金会,邀请《联合报》与《中国时报》自一九八四年起轮流主办“吴鲁芹散文奖”,林清玄、杨牧、王鼎钧、简颤、庄裕安、黄碧端、蒋勋、余光中、周芬伶、杨敏盛(阿盛)等得奖人皆为公认有成就的作家,此奖也深获文坛肯定与重视。 由于绍介的通道缘故,吴鲁芹先生的文、事在大陆的影响力并不大,大陆的读者对他的作品在认知上存在空白。基于这样的考虑,我社推出“吴鲁芹作品系列”中文简体字版,包括《瞎三话四集》、《师友文章》、《鸡尾酒会及其他美国去来》、《英美十六家》、《余年集》、《暮云集》、《文人相重台北一月和》。 吴鲁芹先生长期身居海外,对外国作家、作品、地名的翻译与现今大陆通用译名不尽一致,如索尔·拜罗、佛洛伊德、杜斯妥也夫斯基、阿里斯多德、《卡拉马助夫兄弟》、《雨王韩德森》等。为尊重原著和作者起见,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此基本保持原貌,相信并不会对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 书评(媒体评论) 张爱玲小说散文,语气每带“苍凉”。白先勇笔下的戏样人生,舞台倒非常讲究铺排得够不够“体面”。吴鲁芹自认“瞎三话四”的书写,给自己“潇洒”的人生观下了各式言注。“潇洒”因此是了解吴鲁芹著作的关键词,犹如读张爱玲和白先勇作品,总会在他们浓淡的笔墨中察觉到“苍凉”的手势和“体面”的排场。 鲁芹师文风,自成一体。半真半假、亦讽亦喻、自嘲自笑的mockseriousness,各种看似矛盾的因素,在他笔下,相安无事。散文形式海阔天空,是“瞎三话四”最理想的媒体。 ——刘邵铭(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