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俊口述自传》这部口述自传,讲述了马超俊精彩的一生,其情节生动,气贯如虹,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傅秉常口述自传》这部口述自传中,记述了有关孙中山、伍廷芳、宋庆龄、廖仲恺、孙哲生、陈炯明、汪精卫、胡汉民、鲍罗廷、陈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迹和轶闻,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对中国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傅秉常马超俊口述自传/口述历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超俊口述自传》这部口述自传,讲述了马超俊精彩的一生,其情节生动,气贯如虹,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傅秉常口述自传》这部口述自传中,记述了有关孙中山、伍廷芳、宋庆龄、廖仲恺、孙哲生、陈炯明、汪精卫、胡汉民、鲍罗廷、陈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迹和轶闻,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对中国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内容推荐 马超俊(1886~1977)、傅秉常(1896~1965)是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 马超俊早年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参加过镇南关、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时曾率华侨敢死队守汉阳兵工厂。国民党改组时期为“西山会议”派,抗战前后曾任南京市市长。著有《中国劳工运动史》《比较劳工政策》等。 傅秉常是民国前期著名的外交官员。曾辅佐伍廷芳参加巴黎和会,还参与过民法和海商法的修订、撰写过宪法草案。交游甚广,经历波折,见识丰富。 现将《马超俊口述自传》《傅秉常口述自传》合集出版,以飨读者。该书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更具史料价值,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中国外交史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录 马超俊 前言 一、家世与乡里 1.家世 2.童年生活 3.考秀才 二、革命精神的培育 1.香港两年 2.横越太平洋 3.致公堂概况 4.孙先生来美 5.加入同盟会 三、革命工作的开始 1.重返国门 2.镇南关之役 3.两次被捕 4.中兴公司 5.黄花岗之役 四、武昌首义 1.刺杀凤山 2.广东华侨敢死队 3.死守汉阳兵工厂 4.战地军使 5.滚滚江水向东流 五、二次革命 1.晋谒总理 2.铁血团 3.二次革命 4.惠民织造公司 5.飞机训练与应用 六、从北京到广州 1.民间航空公司与学校 2.张勋复辟 3.推动全国工运 4.港埠大罢工 5.驱逐桂系 七、陈炯明叛变 1.陈的出身及事功 2.恩怨重重 3.叛变的主因 4.叛变前的局势 5.叛变经过 6.营救孙夫人 7.十万悬赏 8.霞飞路不欢之宴 八、回粤与北伐 1.讨伐陈逆 2.收复广州 3.收复后的广州政局 4.兵工厂的困难 5.商团之变 6.北伐 九、联俄与容共 1.初期的联络 2.总理联俄容共的苦衷 3.永安公司谈判 4.汪精卫之妙喻 5.工运之斗争 十、总理北上与逝世 1.北上 2.天津之停留 3.汪精卫之行为 4.北京就医 5.马素同志问题 6.手术之经过 7.段祺瑞探病 8.中医诊治 9.梁启超问疾 10.总理逝世 11.身后哀荣 12.陵地觅得与兴建 十一、容共与“反共” 1.孙文主义学会 2.访冯玉祥 3.胡汉民被迫出国 4.西山会议 5.孙哲生返粤 6.广州之行 十二、海外斗争 1.宣慰檀岛 2.旧金山之救党工作 3.赴芝加哥 4.由纽约至波士顿 5.经加拿大返国 十三、回国参加政府工作 1.出掌劳工局 2.龙潭战役 3.共产党起义 4.出任广东省农工厅长 5.继掌建设厅 十四、李济琛被扣与粤局 1.李氏之被扣 2.起用陈济棠 3.李氏之用人处事 4.汤山访晤李氏 5.出席国际劳工会议 十五、主持华北党务 1.初抵天津 2.工作之展开 3.阎、冯之追捕 4.胜利与凯旋 十六、胡汉民被扣与宁粤分裂 1.接掌训练部 2.胡汉民的处境 3.胡氏对国民会议的看法 4.召开前的态度 5.被扣之当晚 6.蒋主席召见 7.中常会紧急会议 8.营救胡先生 9.一篇报告 10.探望胡先生 11.辞去训练部长 12.上海会谈 13.海外游踪 14.广州之活动 15.参加非常会议 16.和衰共济 17.胡先生赴粤 十七、孙哲生组阁前后 1.孙哲生组阁 2.孙阁之弱点 3.汪孙更迭 4.上海之行 5.沪战爆发 6.汪兆铭的私心 7.日本的诡计 十八、抗战前之准备 1.闽变的发生 2.重任南京市长 3.西安事变 十九、八年抗战 1.困守南京 2.流亡与救济 3.佐理组织部 4.宣慰东南 5.一段插曲 6.十万青年十万军 二十、胜利以后 1.接收南京 2.陈群与温宗尧 3.遣俘与接收 4.马歇尔的偏见 5.共产党在京办事处 6.东北局势 7.魏德迈访华 8.国民大会 二十一、从大陆到台湾 1.蒋“总统”暂行引退 2.大陆变局 3.蒋“总统”复行视事 4.台湾政情 5.孙科二三事 傅秉常 前言 一、诞生地方 二、家庭背景 三、求学经过 四、岳丈何启之家庭情形 五、开始追随伍廷芳先生 六、参加巴黎和会 七、参与“关余案”之始末 八、再度返粤 九、陈炯明叛变 十、平生受益师友 十一、孙哲生之廉洁 十二、太子派与元老派对立之渊源 十三、联英之尝试 十四、担任大本营之外交工作 十五、为大本营廷揽人材 十六、“南堤小憩”俱乐部 十七、胡展堂兄弟 十八、沙面罢工 十九、广州政府财政之窘迫 二十、胡展堂与文华堂一系及鲍罗廷之播弄 二十一、反对“联俄容共” 二十二、商团事件 二十三、香港罢工与沙基惨案 二十四、中山逝世后之广州政局 二十五、南京政府外交部佐理伍朝枢时期 二十六、欧游情形 二十七、立法院之成立与余加入之原委 二十八、民法起草之经过 二十九、协助解决其他诸法律起草之困难 三十、参加“五五宪草”之拟订 三十一、关于起草法律之补述 三十二、对鲍罗廷、加伦之印象 三十三、出使欧洲之补充说明 三十四、访俄之行 三十五、访问捷克之收获 三十六、抗战时期之外交工作 三十七、伍廷芳与李鸿章之关系 三十八、观渡庐所藏辛亥南北议和文件 三十九、温宗尧与伍廷芳之关系 四十、有关唐绍仪之轶事 四十一、广州国民政府之成立 四十二、孙哲生与国民党改组 四十三、廖仲恺被刺内情 四十四、陈炯明与驻闽粤军 四十五、有关许崇智之一二事 四十六、宁粤合作与陈济棠 四十七、古应芬与粤军第一师 四十八、宋庆龄生平略述 四十九、汪精卫与胡汉民 五十、廖仲恺及其子承志 五十一、宁粤合作后,孙哲生初次组阁 五十二、离开大陆前夕,被发表为外交部长 五十三、一九四六年参加巴黎和会 五十四、再谈谈鲍罗廷 五十五、史特朗在俄被拘 五十六、宁汉合作与胡孙等之游欧 五十七、陈友仁之家世与生平 五十八、谈顾维钧、郭泰祺与王正廷 试读章节 1.家世 我先世居住在河南扶风郡的茂陵县(按:《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到南宋初年迁粤,始祖植伯公官拜尚书郎,因细故得罪权相秦桧,被贬为新会牧,所以全家随着搬到新会。从此以后,子孙繁衍,自新会分迁于潮州、连州、阳江、恩平、顺德、中山、高要、鹤山、台山各县,族大丁多,不下数十万人,即台山一县,就有四万之众。自植伯公至我为二十三世,历时七百六十余年。 高祖讳各吉,曾祖讳永香,祖讳锡节,都以种田为生,并在新宁(即台山)白沙汀经营商业。族人多聪颖,能自立,富创造才能,读书人甚多,在地方上常起领导作用。祖父兄弟五人,家道小康,从鸦片战起,一些亲友族人,都到我家借钱,每次一二吊不等,有一年八月十五,隔壁一位本家,因赌博把钱输光了,晚上跑到我家门口上了吊,因此吃上了无妄的官司,说是被我们逼死的,打官司的结果,使得祖父倾家荡产了。 祖父生三子。长子韶贤公随洪杨举义,不幸战殁于江西湖口。次子蒋贤公,因家遭诉讼,乃乘船赴美,航行八十余日,到美国西部开金矿,后殁于美。三子即先父接贤公,青年赴美,服务于西加市华利金矿。当时出国的族人很多,大家感到有靠山在那里,他们乡土观念甚重,每年回国一次。先父一生前后仅回国三次,生子女六人,幼殇二人,我为幼子。 我生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九月二十日。当时,祖父生病,天天写信要先父回国。先父正患胃溃疡,用中国药医治,回国后,不到一年,即与世长辞了。那时,我不满周岁,家兄渠俊仅三岁,家徒四壁,苦不堪言。我们搬到一个小乡村居住。先母黄太夫人忍饥耐寒,哺育子女,伶仃孤苦,备历艰辛。在我出生时,有一彗星落下,依照当地的习惯解释:乃大吉或极凶之兆,若为凶兆,就要死人,若为吉兆,就要生贵子。后来,我母亲七十岁时,我正在广东做建设厅长,她才将这个故事在寿诞筵席上宣布出来。 2.童年生活 当我到了六岁的时候,因为家贫,没有裤子穿,并且以草作席子。那时经常听老人们讲故事,或今古奇观,他们讲得很起劲,我听得也人迷。有一天,家人祭拜祖先,我问:“为什么拜这个?”母亲指着神位告诉我:“这是你爸爸,那是你伯伯,从前你伯伯跟太平军去江西打仗,那时,家里等他回来结婚,结果他没有回来,就战死在江西了。”我听了这个故事,虽然只有六岁,但已深深的痛恨满清政府了。 八岁开蒙读书,遇到禾熟的季节,就给人家放牛,以换得温饱。冬季,则帮助打铁人家补锅,每天要跑上几十里路,我的工作是拉风箱,第一年给一吊钱,第二年给两吊钱。在新年的时候,还弄了一些柑橘、桃子、甘蔗等到各处贩卖,赚一些钱作为读书的学杂费用。到了十岁,家境实在无法维持,我也不忍心再增加家里负担,就毅然的退学而找工作。 起初我去新会,给人家拉风箱,过年才回家。新会有一位批八字的先生,有一天我跟哥哥在一起,八字先生要给我算命,我们说没有钱,他说没有关系,只给二十个小钱就可以了。当时他跟哥哥说:“这小孩,现在吃苦,到二十岁,运气好转,以后则名满天下。” 两年来的劳碌工作,冒风雨,浸霜雪,手脚都生了冻疮,肿胀龟裂,痛彻心脾,实在难忍。那时哥哥得亲族援助,去加拿大工作,我跟哥哥说:“到加拿大后,务必替我找到治疗冻疮的良药,以解我切肤之痛。”哥哥笑着说:“好,我不但给你找药,并且还寄钱回来,要你继续读书。” 3.考秀才 不久,哥哥果然从加拿大寄钱回来,我也再人塾读书。那时我很用功,背诵了很多书,但没有开讲,到第四年才开讲。我们的老师是从美国回来的华侨,吃大烟。乡下人,尊师重道,我经常帮他做工,他对我也特别好。后来开始学作文章,我从前虽念过两年,但已荒废,这次重读,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路背下去,但那样高深的经义,十几岁的小孩怎能领悟呢?所以我感到非常苦闷,文章也作不太好。我想:就是考一个秀才又怎样?所以跑到台山县城去做工,并在那里混饭吃。做了一阵工后,自己发现不对,应该考考秀才试试,我并没有想到考秀才、中举人、会进士的科第出身,只是一种好奇,所以在十五岁那年,做了一件监袍,买了一顶帽子,报名参加秀才县试,结果还不坏,竞能以三十七名录取。 那时科考弊端丛生,捉刀买替、沟通关节,比比皆是,并且有黄牛乱拉生意,您想做秀才多少钱,中举人又多少钱,即府院考试,也要纳贿。当我县考录取后,就有人向我兜生意,以为我家有钱,开口就要一万两白银,被我严词拒绝了。不久去广州府复试,果然名落孙山,因此,遂下定决心,投笔从“工”了。 二、革命精神的培育 1.香港两年 那年冬天,我坐船到香港,经亲戚的帮忙,在九龙船坞,马宏记机器厂作茶房,我是No.1。当时马宏记机器厂修造船舶,规模宏大,内部分十数部门。不久,我做了学徒,学习翻砂,那时所谓熟练技工,只知按图制造,对于机械原理,茫然不知;一般苦力、短工,更是惟力是尚,有如牛马。这些工人,每晚下班,或登茶楼,或去赌场,或上妓院(那时逛窖子只要两角钱),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我心里甚不以此为然,乃利用晚上时间,找老师补习中英文。当时有少年学社组织,学费一元,以传习中英文著名,我就报名参加,此种组织实为洪门系统,与国父所倡导的兴中会,声气相应。主持人为黄世仲先生,黄先生学问渊博,谙悉洪杨掌故,曾编《太平天国志》,更富于民族思想,课程除中英文外,尤重中外革命历史与革命理论,并请一些名人专家,来社作专题讲演,给大家不少见识,因此智慧大开。 我的英文既能粗通,对于机器图表,渐能了解,在技术进展方面,以我为最好。所学翻砂、车工、磨工三部,原定需要四年卒业,我两年完全学好。又因勤敏耐劳,热心助人,深得各部门主管的赏识,按着厂的规定,学徒月薪港币一元,加薪不易;我进厂半年,就加到五元,一年加到十二元。我在厂两年,深深感到一般劳苦工人,质朴醇厚,有自尊心,并且能够合群,如果有适当的领导,加以严密的组织与训练,真可堪为大用。我领导工运的动机,油然而生,以后工运干部的选拔,也多出自当时同甘共苦的伙伴。此两年胼手胝足,为我一生事业的基础。 2.横越太平洋 在香港因参加少年学社的组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认识了不少兴中会的革命同志,大家抱着救国救民必须革命的决心。与拥护孙中山先生贤明领导的宗旨。我在厂两年,既有所获,乃决心出国深造。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得大姐夫的援助,取得一家商店雇用的护照,乘叨力轮赴美,至旧金山登陆。在登岸时,美国移民局检查我的护照,认为有问题,遂扣留在海关的木屋中,幽禁六十五日,幸赖旅美族人亲戚,多方设法,延聘律师,力为抗争,终获保释。我在被扣期间,悲愤填膺,曾指天为誓,以后不管怎样,即掷头颅,拼热血,也要湔雪此耻。 登陆后,先在宝荣昌和盛号管理杂务,不久,经族人议俊、锦兴二位先生的介绍,到庇利鲁鲁机器制造厂工作。该厂规模很大,所制各类机器甚多,且分工精细,管理严密,厂中工人,包罗世界各色人种。我的工作,驾轻就熟,甚为愉快。当时,华侨在美所经营的商店,大多是杂货店、餐馆、洗衣店,其余则为铁路工人、矿工与农场小工。那时,大家收入不坏,不过没有正当娱乐,并且每个商店后边,多设有烟馆或赌场,侨胞放工后,非“吸”即“赌”,毫无积蓄,甚为可怜。 3.致公堂概况 当时国人在美国鼓吹政治革新的,约分三派:一,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兴中会;二,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党;三,洪门系统的致公堂。在旧金山,以致公堂为最盛。致公堂办有日报数种,最著名的为《大同日报》,批评国内政治,颇有独到之处。 我进厂三月,去拜访致公堂领袖——即洪门大哥一黄三德先生。黄是我们的同乡,在美国华侨,黄为大姓,他邀我去,我不能不去,不去就没有路子可走,也根本不能找到工作。时势所迫,遂加入致公堂组织,举行人堂仪式,是从门口爬到洪门“法庭”,歃血为盟,吃生猪血。黄为监督,做老大哥,告诉我洪门组织体系,与洪门戒条:(1)不当汉奸;(2)不拿花红;(3)不诱奸义嫂义妹;(4)不残害手足——指洪门弟兄;(5)自己弟兄有做土匪、强盗、小偷,但决不许当疯子——指通满清政府。我经过他们的训练与自己研究,发现致公堂较香港少年学社组织健全,具有反清复明的坚强意志,惟缺乏中心思想与政治主张,他们认为推翻满清后,仍建专制政体。其筹款方式,为集中经营“烟馆”、“赌场”。烟馆一放就是几十张鸦片床;另一边就是“牌九”、“麻将”,使人看了有点害怕。其扩张力量的手法,是讲“打”。黄的风度很好,他手下多江湖豪侠,重义气,轻生死,总觉着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常常用枪或斧棒致人重伤或死亡,一批批地被送到衙门里去,轻者罚钱,重者判罪。真是何苦来哉?那时我兼任《世界报》(教会主办)与《大同报》(致公堂主办)的访员,义务为《大同报》服务。蒋梦麟、刘成禺也在那里。刘为一奇人,在《大同报》当主笔,笔锋甚健,后来活了九十多岁。 P1-7 序言 马超俊生于1886年,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他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英勇作战、九死一生。后来又受孙中山之托,主持建立民国空军,创立南洋烟草工会和中国机器总工会,还成功领导了著名的香港大罢工。他从1931年起任南京市长,抗战时一直坚持到南京失守。抗战胜利后,复任南京市长。他的这部口述自传,情节生动,气贯如虹,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傅秉常生于1896年,早年随伍廷芳步入政坛,是民国前期著名的外交官员。他在外交部工作时,曾辅佐伍廷芳参加巴黎和会,还参与过民法和海商法的修订,撰写过宪法草案。作为外交家,傅秉常交游甚广,经历曲折,见识丰富。他在这部口述自传中,记述了有关孙中山、伍廷芳、宋庆龄、廖仲恺、孙哲生、陈炯明、汪精卫、胡汉民、鲍罗廷、陈友仁等人的大量事迹和轶闻,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对中国现代史、国民党史以及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现将马超俊、傅秉常两部口述自传合集,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史学·口述历史丛书》予以出版。由于时代和立场不同,这两部口述自传中都夹杂着许多个人偏见,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均作了必要的处理。相信读者会以正确的态度,予以对待和审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