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曝光(好莱坞与华尔街的真实故事)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美)戴维·麦克林蒂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踞《纽约时报》销书排行榜前列!《财富》推荐的“75本商业人士必读书”之一!

畅销书《贼巢》、《迪斯尼战争》作者詹姆斯·斯图尔特作序推荐!

“对我们这一时期来说,它造成的影响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们都崇拜它,谈论它。”

一部揭露好莱坞与华尔街真实传奇的故事书!

内容推荐

当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总裁戴维·伯格尔曼被告发在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上伪造克利夫·罗伯逊的签名时,刚开始这似乎只是一桩简单的盗用公款案。然而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随着内情被层层剥开,它犹如雪崩一般演变成一桩震惊好莱坞甚至扰乱整个华尔街的轰动性丑闻。在短短10个月时间,几乎所有电影公司权贵都被卷入这场莫名其妙的纷争;荒唐、滑稽、无耻、虚伪、流言充斥着好莱坞与华尔街的每个角落,权势与利益的争斗彻底击碎了所有人的底线,人们对于公正与真实的一丝丝期盼都被无情地掠夺,剩下的只有令人窒息的权势倾轧与虚空无助的留白。

这个花花世界中关于欲望与谎言的经典故事出版之时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高踞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排行榜长达数周。人们难以置信,戴维·麦克林蒂克何以将这个错综复杂、惊险迭出的故事演绎到如此极致,何以将大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透彻细腻,又何以将好莱坞与华尔街不可告人的头号机密揭露得如此令人发指?正如故事的开篇所言:“这是一个丛林.丛林的统治者们掠夺成性、凶残粗暴却又使人着迷……但丛林的最高统治者在纽约,在纽约控制着一切!”或许,这足以注定伯格尔曼等人最终不得不做出令人骇然的选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选择。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1099号税单 

第二部分 “非常严重的财务违规行为” 

第三部分 哥伦比亚的秘密

第四部分 “公司失控了”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伊夫琳·克里斯特,一个41岁一头金色短发的苗条女人,缓缓将她的棕色福特Pinto车从范奈司大道驶进101高速并向东驶去。她半眯着眼睛看了看太阳,在正前方遥远的地平线上,白雪皑皑的圣加布里埃尔山脉刚刚被照亮了。

这是1977年2月25日星期五上午8点钟,天气晴朗——是洛杉矶短暂的亚热带冬季里最寒冷的一个早晨。

她开车穿过威歇尔大道到了佛瑞蒙街区的一个私密性极强的高雅社区。保安将伊夫琳的名字记到他的名单上,然后她驶到第一栋房子门口。佛瑞蒙西街97号是伊夫琳的老板克利夫·罗伯逊,一位电影演员的临时住所。

许多电影名人坚持住在贝弗利山庄或贝艾尔,不管他们为之工作的片场离那儿到底有多远。他们总觉得住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有损自己的形象。克利夫’罗伯逊却不像这些人那样没有安全感。虽然他每到一处也追求奢侈舒适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那儿非得有个像“贝弗利山庄”之类附庸风雅的名字。所以那年冬天他在派拉蒙拍片时,房产中介就向伊夫琳暗示克利夫在留意佛瑞蒙街区的房子,那里离派拉蒙片场仅五分钟车程。

这个足有半世纪历史的街区的73座房子中大多数跟贝弗利山庄的房子一样雅致,但只有三位名人住在佛瑞蒙——重量级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女影星卡伦·布莱克和流行歌手卢·罗尔斯。大部分住户是律师、银行家和商人,他们每天开着车往东驶向洛杉矶闹市区的摩天大楼,而不是往西或往北开向位于贝弗利山庄、好莱坞或伯班克的电影工厂。他们有点儿瞧不起娱乐圈,虽然娱乐产品偶尔能逗乐,但娱乐圈那些人和事相对于庄重甚至有些自命不凡的佛瑞蒙居民来说太浮夸,也往往过于俗气。

虽然在南加州长大,罗伯逊一直觉得好莱坞有点儿压抑,也不仅是因为那里有一星半点的花哨和俗气。所以他成年后选择在纽约度过大部分的时间。他经济上并不依赖好莱坞,虽然在那儿他也赚了不少钱。凭自身的头衔他就已经很富有,还娶了美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迪娜·梅里尔——演员、社交名媛、已过世的玛乔里·梅里韦瑟波斯特夫人和E·F·哈顿的女儿。跟许多只会大把花钱不理会资产管理的时髦电影人不同,罗伯逊认真地管理着他的钱和投资。他选择了好莱坞老城区日落大道上的一家恪尽职守的小会计师·事务所来管理他的财产,而不是贝弗利山庄那些华而不实的大资产管理公司。

在品性的深处,克利夫。罗伯逊也是一个异端。在一个被大量的爱吵闹的、圆滑的和横行霸道的从业者所占据的行业里,罗伯逊还保持着一个绅士所有的品性——友善、举止文雅、周到,既不喜怒无常,也不对身边的人过分苛求,是一个只有在自家私密空间与家人一起消磨时间才感到心满意足的人(迪娜叫他“最后一个壁炉迷”)。此外,在一个充斥着不安分和不道德行为,甚至于经常需要警戒的社会里,罗伯逊似乎仍在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标准——简单而坚定——长老会严格的教育塑造了他。

当然,罗伯逊的生活方式使他和他的朋友、同事和雇员更为亲近,但克利夫的这些品质也稍稍惹恼了好莱坞的很多人。他们认为他是个自以为是的老古板,温和而无趣。更糟的是,他太自行其是,所以绝不会被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司城完全接纳。

在这些人眼里,罗伯逊犯了一条永远无法原谅的大罪:他从不真正需要好莱坞。

结果是,他在娱乐界的许多交往总有点使对方感觉不自在,也因此埋下了产生摩擦的种子。虽然说克利夫也从没能成为一个可以决定电影合约条款的大明星,那些矛盾的种子也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但偶尔在很小的方面还是会影响到他的事业。

但这些都即将改变。克利夫·罗伯逊很快就要陷入一场充斥着纷争与痛苦的劫难,这场劫难将毁掉许多人的生活,包括他自己,甚至还要伤害成百上千的人,并将动摇这个世上最富魅力行业的根基。

好莱坞的制度体系,即使实力依然存在,但绝不会跟从前一模一样了。

伊夫琳·克里斯特穿过西班牙风格的白色灰泥墙面的房子,来到一个大院子里。克利夫·罗伯逊穿着家常便服和厚毛衣,正悠闲地坐在游泳池边,手里拿着一杯咖啡,膝上堆满了邮件。

迪娜不在。8岁大的希瑟·罗伯逊在上学之前,由保姆带到院子里来跟她的父亲吻别。克利夫和伊夫琳开始工作。当罗伯逊一家长时间离开纽约时,每隔几天他们的邮件就会被装进大信封里转寄给他们。当邮件寄到洛杉矶时,克利夫会叫伊夫琳过来,指示她如何回信,给她一些账单让她去付款,并交给她其他一些她能够办理的事情。

那天上午在佛瑞蒙他们花了一个半小时来处理刚送到的二三十封信件。只有一封有些例外,其他都是例行公事。那是一封用开窗信封装着的来自国税局的1099号税单,是1976年杂项收入申报。税单显示在去年,克利夫·罗伯逊收到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1万美元的付款。

“你发现这个有什么问题没有?”克利夫问伊夫琳。

她检查了一下文件,“没发现。”

“哥伦比亚公司,1万美元。”克利夫若有所思地说,“太可笑了。我去年没给他们干活,也肯定没收过他们的钱。起码我不记得。这个数字也很奇怪,1万美元。我拍一部片子也不是这个数。可能是他们以为有这么一笔追加酬金,但不管怎样我确定我没收到过这个钱。你去跟迈克尔或巴德确认一下,看他们知不知道这事。”

中午的时候,伊夫琳已经回到范奈司,克利夫也到了派拉蒙片场。从去年12月起,他就在拍一部电视片,叫《华盛顿:门背后的故事》,根据约翰·埃利希曼关于“水门事件”中的白宫与中央情报局的小说改编。克利夫饰演中央情报局局长。P3-5

序言

那个周末我被塞进某个人的汽车后座,在去往长岛南岸沙滩的路上,我终于可以抚摸它了:一本厚厚的显然经过复印机多次蹂躏的残破手稿。这本还未出版的书成了那天屋子里那些从“西海岸”(大家都这么称呼那个地方)来的客人们的头号话题。其中有一位著名影评人,一位制片商和一位混迹于娱乐界的律师。我出现在那儿只因为我跟那位律师以前是同学。当时我是正在挣扎着奋斗的年轻记者,来自中西部,对纽约一点儿也不熟悉。换句话说,我只是个无名小卒。看着封面,书名是《大曝光》,我想,他们是怎么拿到这个的呢?尤其是,这里面可满是所谓的“头号机密”呢。这可不是出版商在出版前分发给书评家和媒体的那玩意儿,这是一份打印的手稿。我的问题遭到了其他客人的冷眼,我意识到这不是我应该知道的事情。我不再问问题,开始阅读。但一开始读,我就停不住了。回家的路上一直在读,回去后躲到自己的屋子里,直到读完才出来。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好莱坞的复印机需要超时工作了。阅读这份手稿时那种纯粹的快感使我永远不能忘怀。这本书有一种驱动力,能从第一页开始就把你俘获并让你无法逃脱。即使你对娱乐业没有特别的兴趣也会被它迷住。

我并不认识作者戴维·麦克林蒂克,但我对他报道和写作的功力肃然起敬,也有些许嫉妒。他是怎么做到让如此多的人对他毫无保留地谈论这些事情的呢?他又是如何潜入娱乐界真正的权力中心——那些董事会会议室和办公室的呢?他又是怎么把所有这些信息糅进这个令人信服的故事呢?

但我同时也为他感到难过。我推断一定有很多像我一样读了非法复印本的人,他会因此而损失很多版税。但事实证明我无需担心。《纽约时报》报道说这部手稿在好莱坞引发一股狂潮,而这些话激起了更多人的阅读兴趣。书一出版,我就跑到书店买了好几本,想必很多已经读过它的人也跟我一样。它一下就跃入了畅销书排行榜并在那儿待了很久。

对我们这一代的纪实文学作者来说,《大曝光》一书造成的影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们都崇拜它,乐于谈论它。像琼·狄迪安和维·苏·奈保尔那样的作家和《纽约客》那样的杂志已经证明,纪实文学也有着伟大的文学感染力,而《大曝光》却告诉我们这类故事其实也隐藏在商业世界里,等着我们去发掘。带着新的赞叹,我们读着戴维任记者的《华尔街日报》,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尤其是在戴维擅长的封面特写故事里。我同其他许多人一样,想追随他的脚步进入那里工作。

最终我做到了。戴维那时已经离职,但雇用我的报纸总编辑诺曼·珀尔斯坦(中文名为蒲思鼎)强调,《大曝光》正是那种他想要的令人着迷的报道形式。在他的鼓励下,新一代的《华尔街日报》记者们开始用具有影响力的叙事技巧进行报道和写故事。其中一些作品也编成了畅销书。

当诺曼和《华尔街日报》为我的《贼巢》一书举办发布会时,戴维也来了。能见到他,我非常兴奋。今天,《大曝光》的传奇仍在继续,不仅仅是发生在《华尔街日报》,在所有珍视伟大报道和作品的地方都是如此。

詹姆斯。斯图尔特

畅销书《贼巢》作者

后记

1982年春天,弗兰克·罗斯曼作为米高梅一联美娱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免去了戴维-伯格尔曼联美公司主席的职务。但是他把他这位过去的刑犯伯格尔曼推荐给了一位年轻天真的贝弗利山庄花花公子布鲁斯·麦克纳尔,使伯格尔曼免受失业之苦。

32岁的麦克纳尔是靠向电影巨头和商业大亨出售古钱币和古董发家的。麦克纳尔另外一名客户是得克萨斯州性情古怪的石油亿万富翁——纳尔逊·邦克·亨特。麦克纳尔帮助亨特家族成立了合伍德制片公司。米高梅一联美娱乐公司解雇了伯格尔曼之后,麦克纳尔立刻聘用他管理合伍德制片公司,并付给他年薪55万美元。

他们俩很投机——戴维像个仁爱的叔叔,布鲁斯一身孩子气——而且他们俩有很多共同点:都爱装腔作势,都爱奢侈挥霍,都是睁眼说瞎话的人。

在麦克纳尔和亨特家族的支持下,戴维·伯格尔曼能够放纵自己肆意挥霍的天性。他把合伍德制片公司的薪金名册从5个人增加到30人,他在米高梅公司的办公空间也从一间套房扩大到半层楼。不久,公司就迁到布鲁斯·麦克纳尔富丽堂皇的世纪城总部去了。

伯格尔曼把合伍德制片公司更名为格拉登娱乐公司(以纪念他的妻子格拉迪丝)。1983年5月,格拉登娱乐公司首次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亮相。

FBI和美国律师洛杉矶事务所后来将会把麦克纳尔和戴维·伯格尔曼的行为称为“贿赂银行取得贷款”。尽管他们表面奢华,但是戴维和布鲁斯都急切地希望得到更多资金。他们的公司正濒于破产。1983年,麦克纳尔为了借钱已经伪造了很多财务报告书,贿赂了大大小小许多银行官员——犯下了联邦重罪。

……

塞尔日·西门年科——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被罢免的副主席、电影投资领域的“魔鬼天才”、曾是查理·艾伦和杰克·华纳的终身好友,1973年协助艾伦家族接管哥伦比亚公司,因不明疾病死于纽约医院,终年76岁。

乔伊斯·西尔维——贝弗利山庄警局警探,迫使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上层领导关注克利夫·罗伯逊伪造案,因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终年39岁。

仍然在世的人中间,艾伦·赫希菲尔德在福克斯公司的位置被巴里·迪勒取代,他退而成为独立投资人兼顾问,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他和伯特在怀俄明州山脚下建了一所富丽堂皇的新房子。

赫伯特·艾伦成了华尔街最抢眼的人物之一,他继续经营艾伦公司,为自己重要的投资银行,每年夏季举办媒体及娱乐巨头峰会。

克利夫’罗伯逊一直处于好莱坞的黑名单上。自从揭露了戴维·伯格尔曼的罪行之后,这名多才多艺的奥斯卡获奖者就再也没有在重要的影片中出现过。

截至2002年中期,好莱坞的权力体系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动。20年过去了,控制娱乐业的寡头集团变得更加集团化。1989年,索尼公司从可口可乐公司手中买下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虽然出现了第四个电视网,福克斯仍然于1986年从马文·戴维斯手中接管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所有电视网都不再拥有独立权,他们为联合企业所拥有,其中有三家都是电影厂控制的娱乐联合企业。新闻集团拥有福克斯;迪士尼拥有ABC:和维亚康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NB属于一个非娱乐公司一通用电气公司。有线频道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着好莱坞财务权的分散,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也是一样。多数主要频道和互联网网站被势力强大的联合企业控制着。电视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众传媒及娱乐途径。

伴随着这所有的发展变化和新科技的应用,屹立在21世纪的曙光中的好莱坞,作为重要的美国亚文化象征,仍然像旧时的好莱坞一样,是一个我行我素、限制苛刻的“私人俱乐部”。在这里生存的人们按自己的规则生活,比过去更加傲而不群。

书评(媒体评论)

新的好莱坞与旧的好莱是如此的相似。

戴维·查斯曼,米高梅电影公司执行总裁

极富吸引力……报道最真实全面,写作最真实感人的商界故事之一。

《商业周刊》

爆炸性故事……绝对是一部必读的书。

《洛杉矶时报》

一部引起轰动的书

《新闻周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1: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