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衣食住行话文明(饮食)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李肖//刘春玲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人说:日本人是用“眼睛”吃饭,所以日本菜做得很美;美国人是用“脑袋”吃饭,所以美国菜搭配得很有营养;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所以法国菜吃起来很浪漫:中国人是用“舌头”吃饭,所以中国菜吃起来很香。其实,中国菜肴除了注重色香味之外,还特别注重饮食卫生,且花式繁多、富于创新,尤善于就地取材及协调不同营养成分的比例。除了醇香可口、赏心悦目之外,中国饮食还包含着许多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凡脱俗的文化精神。探索饮食文化渊源,体会饮食文化的无穷魅力,叙述饮食中的动人故事,弘扬饮食中的文化精神,正是本书的核心价值。

内容推荐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地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对比中西方文明精髓的图文本普及性丛书。《衣食住行话文明》由国内服装、饮食、建筑、交通四大领域的专家倾心编撰,并得到了相关专业最权威的专家的审读和指正。

全书包括从饮食人化到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溯源、中华民族饮食风俗漫谈、欧洲饮食文化的历史扫描等几个部分。

目录

第一章 从饮食人化到饮食文化

  一、人肉与饮食

  二、饮食礼仪的产生

  三、饮食禁忌与饮食文明

  四、饮食与养生文化

  五、茶叶与茶文化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溯源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八珍”

  三、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结晶——胡食

  四、《齐民要术》与饮食烹饪

  五、从唐朝的“烧尾宴”到清朝的“满汉全席”

  六、《东京梦华录》与汴梁小吃

  七、中国古代的节日饮食

  八、中国古代四大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中华民族饮食风俗漫谈

  一、婚姻习俗与饮食习惯

  二、丧葬习俗与祭祀食品

  三、民族风情与民族饮食

  四、盛极一时的官府菜

  五.地域文化与特色食品

  六、中华饮食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欧洲饮食文化的历史扫描

  一、古代希腊的饮食文化

  二、罗马帝国时代的饮食文化

  三、欧洲中世纪的饮食文化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饮食文化

  五、18世纪的食物革命

  六、西方的节日饮食

第五章 浪漫的法国饮食

  一、用“心”吃饭的民族——法兰西

  二、法国美食的推动者路易十四

  三、从法国“大菜”到巴黎美食

  四、法国饮食的魅力

  五、巴黎的新烹饪

第六章 世界饮食文化风情

  一、淳朴的俄罗斯饮食

  二、科学的美国饮食

  三、潇洒的土耳其饮食

  四、华丽的日本饮食

  五、风情万种的意大利饮食

  六、魅力非凡的韩国饮食

第七章 饮食文化的美好未来

  一、从吃饱到吃好

  二、从肉食到素食

  三、从“吃东西”到“吃文化”

  四、对动植物实行人性化管理

  五、告别“虐食”,回归文明

  六、21世纪的饮食革命

试读章节

恩格斯说:“肉类食物几乎现成地包含着为身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原料;它缩短了消化过程以及身体内其他植物性的即与植物生活相适应的过程的时间,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来过真正动物的生活。这种在形成中的人,离植物界愈远,它超出于动物界也就愈高。正如既吃肉又吃植物的习惯,使野猫和野狗变成了人的奴仆一样,既吃植物又吃肉的习惯,大大地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吃肉是人类体质进化的一件重要大事,也是人类饮食的一场革命,这是人类超越其他动物、主宰大自然重要的一步。所以说,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其他动物的痛苦之上的,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类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手中的工具,采用极其野蛮的暴力方式,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动物大屠杀,用动物的躯体扩大了自己日益扩充的脑容量和复杂的皮层沟回。人们在吃肉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学会了适者生存的哲学。于是乎,饮食方式便纠缠在你死我活的禽兽逻辑中不能自拔,使文明的进化经常伴随着野蛮的痕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周期性变化,就是在食人的恶俗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未来的。

氏族公社的建立,使人类过上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进步不是因为他们文明,而是因为他们更野蛮;不是因为他们的觉悟高、心灵美,而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没有多余的食物。如果一个人剥削了他人,吃掉了别人应得到的那一部分食物,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因此,这种文明进化的成果很不巩固,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他们就会兽性大发,丧失人性,上演一场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据德国科学家考证,北京猿人是典型的食人族,他们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杀死老弱病残,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在群落和部落冲突过程中,弱肉强食成为无可避免的一般原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势单力薄的妇女、儿童,经常成为强势一方的战利品。原始人解决俘虏的最好办法,不是把女人变成情人,把男人变成苦力,而是把人类变为肉类,把血肉之躯变为腹中之餐。所以,人类学家坚信,原始人可能普遍参与了一件而今世上最骇人听闻的事情——人吃人。人类不仅吃自己的敌人,也吃自己的朋友;不仅吃陌生人,也吃自己的亲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几乎是经常发生的原始悲剧。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进步,社会财富有所增加,人吃人的现象明显减少,大量的俘虏变为会说话的工具,遭受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和奴役。他们穿的是“牛马之衣”,吃的是“猪狗之食”,过的是动物一样的生活。奴隶主死后,还要用大量奴隶作为陪葬品进行人殉,但比起人吃人的原始社会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在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遗迹中,人们都会发现大量的用人殉葬、用人肉作牺牲的典型案例。例如,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内殉人16个,其中4人在椁顶上部的填土中,2人在东壁龛中,1人在西壁龛中,1人在腰坑中,8人在椁内棺外。另外还殉狗6只,1只在腰坑中,其余均埋在椁顶上部,墓主遗骸已朽。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发明了高超的烹饪技术,形成了高雅的饮食习俗。但是,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特殊的历史时刻,往往使我们的祖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顽固保持最原始、最凶残的生存手段——人吃人。例如隋唐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尾濮人,“居树上,食人。俗又啖老者。唯识母不识父。俗,有宾客,杀老以供厨。故宾婚有日,老者必泣”。所以说,吃肉行为的普遍推广,人类食肉数量的大幅增加,不仅引发了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种群的灭绝,而且引发了人道主义灾难,导致人类社会野蛮、暴力现象的死灰复燃。因此,在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不仅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与食物短缺作斗争,而且要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千万百计压制自己的无限膨胀的欲望,减少人类积重难返的恶习。灿烂的饮食文化就是在与食人现象的抗争中进化的,是在抗击食人习俗过程中成长起来、文明起来的。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