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智慧之音(宗教圣贤人生语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慧子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形式多样、影响巨大的社会现象,简单武断地全盘否定和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对其丰富的、繁杂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是正确应有的态度,也是编著此书的目的。

内容推荐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

一个蠢人有了一个秘密,就像女人生孩子般痛苦。

好名声胜过珍贵的香水。

用说谎的舌头得到的财富就是漂浮的烟雾和死亡的陷阱。

信仰比视力更清晰。

……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世界主要宗教;第二部分为宗教圣贤人生语录。

目录

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宗教圣贤人生语录

 自然

 人类

 生命

 爱

 行善

 自制

 愤怒

 憎恨

 罪恶

 道德

 幸福

 快乐

 骄傲

 谦逊

 嫉妒

 沉默

 名誉

 帮助

 宽恕

 诚实

 勇敢

 教育

 学习

 才能

 智慧

 家庭

 正义

 战争

 和平

 忏悔

 思考

 服从

 引导

 奉献

 信仰

 报答

 永生

 行为

 义务

 友谊

 财富

 理想

 心灵

 工作

 金箴

试读章节

印度教简介

印度教是中世纪初期流传至今的印度传统宗教,也称新婆罗门教。教徒绝大部分居住在南亚次大陆。在尼泊尔,印度教被奉为国教。

印度教是在婆罗门教基础上,吸收印度其他民间信仰,融合佛教、耆那教等的思想内容演化而来。4世纪时,在印度笈多王朝的大力扶持下,开始形成,中经8—9世纪商羯罗的改革,逐渐定型。印度教在某些方面虽与婆罗门教不同,但基本特征和文化传统,仍然因袭婆罗门教。

印度教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相当繁杂甚至相互矛盾。信仰印度教的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印度教没有统一的经典,也没有公认的教祖,因此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的定义。大致说来,印度教的基本信仰有这几方面的内容:种姓分立;业报轮回及其解脱;承认吠陀的权威;实质是一神论的多神崇拜;纵欲主义与苦行主义并行等。

目前,印度教在印度影响很大,据1982年统计,印度教教徒约占印度人口的82.7%。印度教对印度的法制、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耆那教简介

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一词原意为胜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耆那教自称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相传原有24位祖师,最早的创始人名勒舍婆。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是二十三祖巴湿伐那陀和二十四祖筏驮摩那。后者生于古印度吠舍离一个王族家庭,属刹帝利种姓,是释迦牟尼同时代人,佛教称他为尼乾陀·若提子(意译离系亲子);耆那教徒称他为大雄。耆那教是沙门思潮之一,他们反对祭祀杀生,反对吠陀权威和偶像崇拜,指责婆罗门不学无术,言行不一;认为一切吠陀和祭祀都不能使罪人解脱。他们与佛教一样也要求种姓平等,声称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界限是人为划分的。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耆那教教义有六谛说,即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认为宇宙万物由灵魂(命)和非灵魂(非命)组成。耆那教是印度最早提出原子论学说的派别之一,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无始无终,是无限的、永恒的,具有味、香、色和两种触(粗与细,冷与热)的属性。

耆那教在宗教伦理观上,提出了漏入和系缚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物类其本性是清净、圆满的,但是非生命体的物质却常常形成一种障碍,掩盖着灵魂原有的光辉,使灵魂受着束缚。这种障碍称为业。他们认为业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这种物质流入灵魂并附着于灵魂即为漏入。业有八类:智业遮盖灵魂的智慧;见业遮盖正确的直觉;受业遮盖灵魂的幸福,滋生苦乐;痴业遮盖正信,产生情欲;寿业决定生命的长短;名业决定身体的特质;种业决定种姓、国籍;遮业决定性力。这八种业是前生所定的(宿作因),它们系缚在灵魂上,要想解脱就得制御。

他们认为制御的方法是持五戒,修三宝,实行苦行。五戒是不杀生、不欺诳、不偷盗、不奸淫、不蓄私财。三宝为正智(正确习解)、正信(正确信仰)、正行(正确实行)。耆那教徒还实行各种苦行,他们认为只有苦行才能排除旧业,使新业不生,达到寂静,使灵魂呈现出原有的光辉,从而脱离轮回之苦,获得解脱。

耆那教拥有大量宗教历史文献。最古和最重要的经典是“十二安伽”(十二支)。它记录了大雄及其他祖师的言行。

锡克教简介

锡克教(Sikhism)是印度旁遮普地区的民族宗教。锡克为印地文Sikha(意为门徒)的音译。产生于16世纪初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是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特别是迦比尔宗教思想体系继续发展的产物。

锡克教主张一神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是神的表现;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等都是违背神意的;只有使个人灵魂和神结合才能获得最后解脱。因此,它既反对祭司制度、偶像崇拜、烦琐的祭祀礼仪,也反对苦行和消极遁世。其圣典为《阿底格兰特》,意为原初圣典。所谓原初,是指这部经典早于另一经典《十祖圣典》。

锡克教奉行祖师崇拜制,祖师共十代。第一代祖师那纳克是锡克教创始人,生于拉合尔附近的塔尔提村(今那纳克村),属刹帝利种姓,早年曾从事商业并在拉哈尔政府当过小官吏。他创立了锡克教后,为了宣扬其信仰曾周游印度各地,还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巴格达朝拜。至十祖戈宾德·辛格时,教徒中占多数的已是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他们反对教内封建上层人物的特权地位。戈宾德-辛格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把以前集中在“活神”(即导师)手中的宗教和世俗的最高权力转交给教徒的集体组织——锡克教社团。为同正统印度教划清界限,他规定锡克教徒成年时必须举行特殊的洗礼——剑礼,即用双锋剑搅匀的水洒身。经过剑礼后,男教徒的名字加辛格(狮子),女教徒的名字加考儿(公主)。嗣后,又形成了一种叫做“五K”(五种行事,每件事印地文起首字母为K)的习俗,即蓄长发、加发梳、短衫至膝、戴铁手镯、佩剑。男子婚前要集体居住,以全副精力练习刀剑武功。在戈宾德·辛格的领导下,锡克教军队多次打败莫卧儿帝国和印度教士邦的联军。最后戈宾德·辛格遇刺而死。十祖之后,锡克教的著名军事和宗教领袖是班达和兰季特·辛格。

目前锡克教徒大部分居住在旁遮普邦,在德里和喜马拉雅山麓一带,也有部分教徒。随着锡克教的对外传播,近年在东非、英国、加拿大、美国、泰国以及香港等地区,也有少量锡克教徒。

P1-8

序言

自从远古狰狞而阴暗的天际出现了第一抹文明的曙光,在人类祖先的大脑中第一次理解了生与死的巨大差别,人类自身的无比弱小和外界自然力量的无比强大,原始宗教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此后,宗教便成为人生的伴侣。在人类看来,不仅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令人恐惧不安,而且人生的变化无常也是一个沉重无比的负担。因此思考自然、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是所有宗教的主题。后来,冷酷无情的帝王专制统治,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也被当作了一种超自然的安排。处于上层的统治阶级有意识地利用宗教,宣扬“君权神授”;处于下层的被统治阶级则希图以自己的服从和虔诚获得神的帮助,祈求来世幸福。宗教对于渺小而孤立的人来说,具有摆脱现世苦难的难以拒绝的心理诱惑。此外,宗教所具有的平等思想,它的组织和仪式使其成为被统治阶级反抗暴政、武装起义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形式。因而宗教的功能由单纯的祈福禳灾变得复杂起来,以致模糊了人们的视线。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形式多样、影响巨大的社会现象,简单武断地全盘否定和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对其丰富的、繁杂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是正确应有的态度,也是编著此书的目的。

在编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各种宗教产生的时代、地区、背景各不相同,它们的经典、仪式、组织、信仰内容、表述方式千差万别,但它们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惊人的相似和一致,比如对爱的强调、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谦虚谨慎、追求正义等等内容。这都启示我们虽然现代社会日趋复杂,人的选择趋向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但在人生问题上有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人生的真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7: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