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官场上,有着许许多多擎天柱式的人物。朱枝富编著的《砥柱立中流》全方位地展现和评价了这样的历史人物——韩信、于谦、戚继光、袁崇焕、林则徐,力求通俗易懂,更加适合读者口味,引起读者兴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砥柱立中流/智者智慧智政这样读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枝富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的官场上,有着许许多多擎天柱式的人物。朱枝富编著的《砥柱立中流》全方位地展现和评价了这样的历史人物——韩信、于谦、戚继光、袁崇焕、林则徐,力求通俗易懂,更加适合读者口味,引起读者兴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内容推荐 《砥柱立中流》由朱枝富编著。 《砥柱立中流》是“智者·智慧·智政——这样读史丛书”之一。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他们转危为安,开辟未来;托起时代的天平,撑起时代的天空;对时局稳定,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国家重臣,民族精英。韩信、于谦、戚继光、袁崇焕、林则徐,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具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能够左右时局、力挽狂涛,千古流芳,万代景仰。 目录 军事杰才,功高盖世 ——佐刘兴汉,成就帝业的汉代无双国士韩信 评说:韩信,寒心 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保卫京师,唯重社稷的明代救时宰相于谦 评说:救时宰相 踏平海波,消弭倭患 ——平倭东南,御鞑蓟北的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 千古奇人,千古奇冤 ——系国安危,惨遭凌迟的明朝抗金名臣袁崇焕 评说:“忠魂依旧守辽东!” 苟利国家,生死不避 ——严禁鸦片、抵抗列强的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 评说:林则徐,黑暗中的明灯 后记 试读章节 八月二十三日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话说直接导致土木堡之败的王振虽死,但是朝中同党还在。 这天,鉴国的郕王暂代皇帝出朝,朝堂上,首先有大臣痛斥王振的罪行,说到激动和伤心之处,竟然悲伤地痛哭起来,惹得满朝文武群情激愤,一时间举朝哭声震天,不断有人喊出激昂的口号: “将王振灭门九族!” “将王振余党消灭殆尽!” 朝堂上乱得像一锅粥。 这时,王振的死党,一个叫马顺的锦衣卫头子不识相地出来喝退群臣。 马顺出现的后果之严重,大概他本人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群平日里谦卑谨慎的大臣竟然冲上前来,活活将他乱拳打死。 随后赶到的王振的两个同党毛贵、王长随也还没有明白过来,就被刚热过身的“首长”们揍成肉饼,一命呜呼。 往日最以礼仪和秩序为纲的朝廷变成了血腥的斗殴场和闹市。 廊王哪里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办才好。 很快,他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看着这些几近疯狂的大臣和血肉横飞的场面,害怕了,准备一走了之。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朱祁钰真的走开,王振的余党势必在清理战场之后立即实施反击,大内斗不可避免。 要知道,被群臣打死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帮打手的顶头上司! 马顺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他手下的锦衣卫要收拾这些朝廷官员还是很轻松的。 但此时头脑发热的群臣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还在不断地哭、骂,要朱祁钰给王振定罪。 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个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极少数没有参与斗殴的清醒者之一,虽然他也恨马顺等人,但他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冷静,旁观事态的发展。 他十分清楚,人已经打死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朱祁钰下令。 但是,朱祁钰已经被吓得脑袋不清醒了,现在竟然准备溜之大吉。 如果让王振余党抓住机会,给参与打人的大臣定下一个杀人之罪(马顺确实无罪),就麻烦了。 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际,可是朝堂里的人却一点也不清醒,吵吵嚷嚷。 顾不得那么多了!于谦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可是前面的群臣挤得密密麻麻,于谦无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开,一个劲地往前挤。 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在拥挤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终究还是赶在朱祁钰溜走之前拦住了他。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大伙的所为都是为了朝廷和国家,请殿下赦免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 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了,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事实上,打死马顺后,锦衣卫已经磨刀霍霍,如果不是于谦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为他们正名的话,朝臣们能不能活着走出朝堂,还是一个未知数。 稳定情绪的朱祁钰终于恢复了正常,他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绑至刑场,凌迟处死! 多亏了于谦啊。 群臣拍手称快,八月二十三日的这场风波就此平息。 当于谦走出左掖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对他报以敬佩的目光,如果说在五天前他们对这个怒吼的人还有什么疑虑的话,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共识:这个人一定能够独撑危局,力挽狂澜! 吏部尚书王直也感触万分,十分激动地握住于谦的手,说道:“国家全靠你了,今天这种情况,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王振的余党彻底清除了,在于谦的努力下,很多棘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但还有一个麻烦,也是最大的一个麻烦:皇帝还在人家手里呢! 现在大明王朝是群龙无首啊! 于谦清楚地认识到:朱祁镇之所以会成为也先手中的王牌,不是因为他是朱祁镇,而是因为他是皇帝。 朱祁镇就是论斤卖也卖不出几个钱,但皇帝的这个名分却重如泰山,价值无限。 现在,朱祁镇成了大明王朝天大的麻烦。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英宗在边境城池勒索要挟。 瓦剌军到大同城下,让人拿着英宗驾牌请守城士兵迎驾。 大同总兵官刘安和参将郭登出城朝拜英宗。 瓦刺军趁机掠城,明军大败。 也先又矫英宗诏,命大同守将送库银两万两方才退军。 刘安搜罗仓库,取出银两,送到也先营中,也先纠缠三天后才挟英宗退出塞外。 这仅仅才是开了个头啊,如果各个边镇都遭到如此劫难,如何是好? 于谦接到边报后,狠狠地批评了刘安。 但是,光批评有什么用呢? 那英宗毕竟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叫边镇用大炮把皇帝轰死吗? 于谦的大脑飞快地转着,提出了一个令英宗皇帝直冒冷汗的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话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在当时,谁敢这样说啊,这是要掉脑袋的呀! 但是,于谦说出来了,而且也这样做了。 于谦下令各边镇不管也先怎样打着俘虏皇帝的招牌,一律不要出城迎接,也不要给这给那,对待也先这只豺狼,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这话够明白了吧,皇帝被俘虏了,国家还在,大明江山还在! 这样,粉碎了也先利用英宗讹诈的阴谋,坚定了边将抗战的信心,使明军由被动转为主动。 偌大的大明王朝,没有了当家的,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只要是三岁的小孩子,会脑筋急转弯,就能想出办法来。 那就再立一个呗。 但是,一旦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样做,风险极大,甚至有杀头的危险。 可是,有人不怕,风险再大,也要做下去。 因为,于氏理论是:在皇帝与国家的天平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皇帝不是朱祁镇的,是大明帝国的,这个名分可以给你,也可以给别人。 换句话说,朱祁镇是不是皇帝,不是朱祁镇说了算,而是我们说了算。 我说你手上的皇帝是个过期产品,是个废品,就一定是的。 那么,叫谁当皇帝呢? 开始,考虑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朱见深在英宗被俘后立为太子,太子嘛,小娃娃也可以立,三五十岁也可以立,而皇帝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在这非常时期,皇帝,可不是随便立一个就行的。 当时的朱见深只有三岁,话都说不周全,怎么能承担起匡复国家的重任呢?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皇帝。 朱祁钰是英宗的亲弟弟,英宗在亲征之前曾命他监国,此时他二十二岁,仅比英宗小一岁,年富力强。 可是,立朱祁钰是名不正言不顺呀,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英宗有太子在,朱祁钰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但是,名分固然重要,在这非常时期,能力和威望更加重要。 新立的皇帝要有领导百官、消除祸乱的能力。 如此说来,立朱祁钰为皇帝比立太子朱见深更为合适。 请示皇宫中的最高长官皇太后,皇太后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朱祁钰也算是他的儿子,只不过不是他亲生的罢了,立刻就同意了。 但是,好事多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谁也想不到,朱祁钰不愿意当这鸟皇帝。 朱祁钰得知群臣请立自己为皇帝的消息后,一再推辞,甚至退居王府,表示不愿即皇帝位。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朱祁钰担心自己名分不正,而且英宗尚在人世,太子朱见深亦将长大成人,世事难料,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呢! P58-62 序言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 在日本,有一部动漫画叫《变形金刚》。 其中正义一方的领袖,叫做“擎天柱”。 擎天柱勇敢、善良而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在与邪恶的斗争中,展现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 其主题歌耐人寻味: 你燃起动力,发动力量,从不退缩! 你是胜利者,拨开迷雾;你看清道路,冲破羁绊,斗志昂扬! 当地狱之门放逐邪恶肆虐开战,你义无反顾,燃起斗志,坚持战斗到最后,赢得所有! 在中国历史的官场上,有着许许多多擎天柱式的人物。 他们转危为安,开辟未来; 他们托起时代的天平,撑起时代的天空; 他们对时局的稳定,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的历史人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样的历史人物,千古流芳,万代景仰。 本书所选的几个历史人物,就具备着这样的特点: 韩信,少年能忍胯下之辱,胸负奇才,被刘邦拜为大将,战必胜,攻必取,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围歼项羽。刘邦能够夺得天下,韩信功勋卓著。 于谦,土木堡之败,皇帝被俘,朝野纷乱,一片南迁之声,他巨人般地勇敢站出来,组织北京保卫战,面对也先大军的野蛮进攻,坚守北京城,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戚继光,在祖国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生灵涂炭的危急关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组建戚家军,历十余年,八十余战,扫平倭寇,踏平海波,撑起东南半边天。 袁崇焕,关心国事,心系辽疆,毅然投笔从戎,多次击败敌人进攻,获得宁远、宁锦大捷,身系大明存亡。崇祯误听谗言,处以极刑,自毁长城,“忠魂依旧守辽东”!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危急关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坚决实行禁烟,抵抗西方列强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撑起中华民族的天空。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 后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中国人民,充满着智慧和谋略。 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是开创未来的启示。 借鉴历史,创造卓越人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聪明才智,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了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用实践认真回答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热,就要发出什么样的光。 基于此,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套丛书,用今人视角透视历史人物,用历史人物智慧充实今人头脑。 这套丛书,用句段的方式体现,用散文的笔调撰写,用故事的形式介绍,用历史的眼光剖析,全方位地展现和评价历史人物,力求通俗易懂,更加适合读者口味,引起读者兴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并出版,十分感谢我工作单位和出版社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 丛书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朱枝富 2010年8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