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育的挑战
分类
作者 钟启泉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钟启泉教授多年来论述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自选集,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之精粹。收录作者多年来对教育改革的思考的论文,由上编“辩证素质教育”和下编“重塑教师形象”组成。本书学术探讨较为深入,针对性强,将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想养料。

目录

引言/1

上编 辨析素质教育

1 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3

一、“工场型学校”的终结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 /3

二、“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思想背景:“终身学习论”与“交互主体论”/6

三、“学习”的双层结构与“体验”的教育价值 /9

2 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13

一、思考教育问题的两个维度 /13

二、教育重心转移的三个层面 /15

三、要革新,先革心 /18

3 素质与素质教育/21

一、关于“素质”之本性的考察 /21

二、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 /26

4 试论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35

一、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教育学模型的由来 /35

二、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教育学模型的内涵 /40

5 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49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个性化教育 /49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命题:保障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 /51

三、素质教育的中心课题:课程文化的再创造 /54

6“知识教学”辨/57

一、学校知识的重心:“事实性知识”还是“方法论知识” /57

二、知识授受的形式:“灌输式教学”还是“建构式教学” /61

三、学习评价的功能:“选拔性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 /64

7 “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68

一、剖析几个似是而非的论调 /68

二、加剧“学校落差”的政策是不明智的 /70

三、从教育财政功能的诊断看“重点校”政策的失格 /71

四、结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 /73

8 再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76

一、虚幻的假设支撑不了该倾的“大厦” /76

二、良好的愿望替代不了严峻的现实 /78

三、寻求超越: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 /81

9 三论“重点校”政策可以休矣/85

一、“唯尖子优育”说的谬误 /85

二、“唯竞争原理”说的谬误 /88

三、“唯选拔功能”说的谬误 /90

10 选修制度与个性发展

一——兼评上海市中学选修课程标准 /94

一、选修制度的意义 /94

二、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 /97

三、实施选修制度的必要条件 /10l

11 儿童“德性”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方法论 /103

一、“道德”的概念与“道德教育”的基本视点 /103

二、“德性”及其层级结构分析 /106

三、形成儿童“德性”的环境影响分析 / 111

12 学校个性与学校文化/118

一、学校文化的要素与学校个性 /118

二、潜在文化与“学校文化”概念的重建 /122

三、“对话文化”与学校个性的创造 /126

13 “整体教育”的哲学基础/1 29

一、三种教育观的不同导向 /129

二、三种教育观的哲学基础 /132

三、当代整体教育的科学与哲学基石 /138

四、“整体教育”论的启示与局限 /143

下编 重塑教师形象

14 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149

一、“教师教育”概念所隐含的发展脉络 /149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度创新的关键 /154

三、概念重建: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前提 /165

15 知识·学科·术语

一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战略性课题/171

一、知识的制度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171

二、知识生产的进化与重点教育学科的战略性调整 /174

三、专业术语的转换与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 /178

16 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182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本质特征 /182

二、教育素质的诊断:“第一教学”与“第二教学” /184

三、教育素质的提升:创造“第三教学” /187

17 学习科学:儿童学习的多元解读/191

一、从“思辨”走向“科学”/191

二、学习科学关于儿童与学习的见解 /196

三、学习科学关于教师与教学的见解 /204

四、学习科学研究的启示 /209

18 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12

一、作为复杂社会现象的“教学” /212

二、教学实践的分野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216

三、教学研究的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 /221

19 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226

一、两种教学研究:“定型化”研究与“情境化”研究 /226

二、教学研究的转型:矢量与课题 /235

20 从SECI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244

一、教师知识与教师知识的研究 /244

二、从SECI理论看教师知识发展的机理与场域 /248

三、教师知识发展的特质与教师学习共同体 /254

21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260

一、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学意识的泛化 /260

二、课堂文化的重建:课程意识的回归 /263

三、让教师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266

22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析/269

一、从“教学研究”说起 /269

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要素 /271

三、作为教学实践能力之源泉的自我教育 /276

23 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280

一、“课程管理”及课程管理模式的转型 /280

二、作为教育生态学的学校管理与课程管理 /282

三、课程管理的层次 /287

四、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 /290

24 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

——“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 /292

一、“课程领导”的闲惑 /292

二、“课程领导”的课题 /298

25 “学习场域”的生成与教师角色/307

一、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场域”的生成 /307

二、教师角色:生成“学习场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310

三、教师角色与促进学生人格成长的“文化化” /312

26 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316

一、罔际教育界的教师々业化探索 /316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挑战与课题 /321

27 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327

一、“工程化”及其批判 /327

二、“消闲化”及其批判 /329

三、“行政化”及其批判 /331

四、“技术化”及其批判 /334

原出处一览/3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