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彭绪洛,儿童文学作家、探险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土家族,笔名洛清、清江水,1981年1月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山寨,15岁开始发表作品,21岁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27岁开始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30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多年来致力于慈善事业和爱心事业。 出版作品由《少年冒险王》《楼兰古国大冒险》《郑和西洋大冒险》《虎克大冒险》《宇宙冒险王》《我的探险笔记》等70余部。 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成功穿越过罗布泊,到达过楼兰古城、余纯顺遇难地、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昌故城、塔里木盆地等神秘之地。 后记 我不仅创作儿童探险小说,还去了中国几大无人区进 行真实的探险,慢慢地,我爱上了探险,并且开始研究我 们中国的探险家和探险史。 突然发现,我们虽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可 是历史上出现的著名探险家少之又少。我们熟知的有汉代 的张骞,曾经出使西域;初唐时代的唐僧玄类,用18年的 时间,徒步走了五万多里路,到达了一百多个国家,最后 从天竺带回一干多卷真经;明朝时期的郑和,曾经七下西 洋,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还有明末清初的徐霞客,他的 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写出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我们近代史上,比较著名的探险家,有余纯顺和刘雨 田。余纯顺是用双脚走完四条进藏公路的第一人,而刘雨 田是徒步走完中国古长城的第一人。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确实不 多。 可是,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探险史,探险是人类的一种 本能。从盘古开天地,到玄类西行取经,再到马可波罗东 游、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再到今天的世界各 国都在拼命发展航天事业去探索宇宙未知的文明,这所有 的行为和过程,都是探险和探索的过程,更是人类进步的 过程。 我一直认为,探险精神、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与发 明创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想培 养下一代出现更多的发明家和创新者,我们必须从他们的 童年开始,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可纵观眼前,我们的孩子们在干什么? 在应付繁重的作业,在疲奔于各种培优的路上,在紧 张地答写各种考题,他们没有了孩子们应有的灵气,没有 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更没有了孩子们应有的好奇心和激 情。 我们天天喊着,应该让孩子活得像一个孩子,可我们 做家长的,有多少人做到了? 他们连回归大自然的机会都没有,很多孩子只是待在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住挫折和磨难,经 不起失败和委屈。他们的心灵脆弱,性格中性,情绪敏感 不稳定,甚至还让我们有些琢磨不透。 所以,我非常希望给所有的孩子们心中埋下勇于探险 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开拓,勇于 动手和挑战,勇于创新和发明,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最 后能学会独立思考,成人之后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有所建 树和贡献。 我们要想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学会自 我保护,独立生存,充满自信和勇气,敢于探索和创新, 那我们先培养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吧! (2018年4月25日于深圳甘坑客家小镇) 目录 大山里的果果和皮皮 背包客 果果进山了 在河上过夜 解救小鹿 遭遇饿狼 新的危机 得救了 三个小伙伴 勇敢的果果 探路 捕鱼网 勇渡一线天 皮皮闯祸啦 猴群惊魂 金鸡山的美丽传说 解救怀孕的母狼 找到人了 等待 救援行动 尾声 探险探索与创新思维(代后记) 精彩页 在长江中游几个惊险无比的峡谷附近,生长着许多粗壮无比的大树,这些大树有的要三五个人才能围住,有的则需要七八个人才能围住,高则不见顶。 周围草木葱郁,藤叶茂密,太阳光只能通过叶缝才可以照到树林中。 一条粗犷的大江从林间蜿蜒流过,这条大江上还分布着众多的支流小河。有的河水呈青绿色,有的河水呈深绿色,就像一道道飘逸的彩带。 这里就是三峡。 在茂密的树林里,一个身材瘦弱、个子不高的小男孩正在仰头紧盯着高大的树枝,头不停地来回转动。星星点点的太阳光从郁葱的树叶缝里透射下来,照射在这个孩子脸上。阳光很灿烂,照得他几乎睁不开眼睛,他的一双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就像快要睡着的样子。 “吱吱—— 吱吱——”树枝间响着欢快的叫声,原来是一只小小的金丝猴。这金丝猴浑身布满金红色的绒毛,尾巴卷卷的,可爱极了。 “你慢点,别摔着了!”小男孩说。原来,他正仰头看着这只小金丝猴,看着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又从一根藤上荡起飘到相距几米的另一根藤上。它的动作轻盈而敏捷,就像在荡秋千似的。 这只小金丝猴蹿上一棵大树的树丫后,就停了下来,对着下面的小男孩“吱吱吱吱”地叫个不停。那个得意的劲儿,就像是在嘲笑小男孩,笑话他没有上树,抓不到它似的。 小男孩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扎在腰间,把脚上的两只凉鞋踢掉,就噌噌地往树上爬。 他的身手虽然比不上小金丝猴那样敏捷,但也够快,够灵活,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 转眼之间,小男孩已经爬到了七八米高,离小金丝猴待的树丫是越来越近了,小金丝猴还在一个劲地“吱吱吱吱”地不停地叫着,像是在挑战小男孩,也像是在鼓励小男孩。 小男孩憋足了劲,不停地向上爬着,可他碰到了一段光秃秃的,没有长树枝的主干。哎呀,没有可以抓握的树枝,他该怎么向上爬呢?他抬头看了一下,发现头上方的主干上正好有一条大大的裂缝,像是被雷电电击的。他用手抠着这道大大的裂缝,然后借助脚上的弹力,向上一蹿,就爬了上去。 他终于快要接近小金丝猴了,这时,小金丝猴的叫声更大更快了。 就在小男孩爬上小金丝猴待的那个树丫时,小金丝猴突然停住不叫了。它似乎并不害怕这个小男孩,它没有逃走,反而是欢快地跳到了小男孩的肩上。 这只小金丝猴名叫皮皮,而这个小男孩名叫果果,是皮皮的小主人。 果果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附近的幸福村里,而皮皮是果果在这片树林里救下的。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果果在这片树林里玩耍。突然,天空出现了层层乌云,就像厚厚的棉被一样厚重地压了过来。空气里似乎都有了危险的味道,果果感觉快要下雨了,就迅速从树上滑了下来,准备回家。 果果刚刚落地,一道闪电划破了乌云遮顶的天空,很快:轰隆的雷声响了起来,三声轰鸣声之后,雨就下起来了。夏天的雨就像天神撒黄豆似的,稀稀疏疏的,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果果摘下一大片芭蕉叶子顶在头上挡雨,然后往家的方向跑。他健步如飞,如灵活的鹿一般穿梭在树林里。当他经过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时,他忽然听到了隐藏在雨滴声中的另一种声音。 他本来已经跑过了这棵大树,可当他听到这个奇怪的声音后,他不由地停了下来,转身往回走,边走边寻找这个奇怪声音的声源。 在大树侧面的灌木丛里,果果找到了这个奇怪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只小猴子,一只可爱的小金丝猴。 P1-4 导语 《三峡小探险家/彭绪洛研学探险系列》讲述了生活在大山中的男孩果果在山里结识了一帮驴友,果果带着他的小猴皮皮和好友子润历经万险,终于帮助这群迷路的驴友顺利出山的故事。全景探险地图,真实呈现探险过程,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野外生存,如何自救,在探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有趣的科普知识,一边读故事一边增长知识。 序言 自然、历史、人文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转化 ——读彭绪洛的探险冒险系列小说 李鲁平 彭绪洛的独特性,首先是在于他的年龄以及由此而来 的在儿童文学代际系列中的位置。“80后”作家彭绪洛的 创作在几个年龄阶梯的代系中,既传承了儿童文学创作的 优秀传统:切近少儿的生活现实,体现天真纯朴的心理, 充满生动活泼的趣味…同时,也在题材的系列化与复杂性 、艺术性与可读性、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上,做出了可贵的 探索并有所收获。 从2009年开始,彭绪洛先后徒步行走戈壁沙漠、古蜀 道、神农架、罗布泊、乌孙古道,自驾穿越滇藏线、川藏 线、青藏线;攀登哈巴雪山,与这些探险、冒险经历对应 ,他创作的小说有的以“写实”为主,有的以表现历史人 文为主,有的以表现幻想为主。这些将近60多部作品累积 起来,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厚度,这自然称得上成果“丰硕 ”。 儿童文学创作首先要求作家热爱儿童,这是毫无疑问 的。关心儿童的成长、了解儿童的世界是热爱的具体表现 形式。彭绪洛对少儿的热爱,就是通过一系列有主题的亲 历、行走,获得真实的历险、探险感受,然后把自己的体 验转化成少儿喜爱的语言和形象世界。他的主题行走,他 的创作态度,就是热爱的一种体现。这些行走并非出于个 人的探险欲望,并非简单的个人兴趣、休闲运动,而是为 了认识所要表达的对象世界或者对象的生活世界,为了获 得真切的感受,从而服务于创作计划。没有戈壁沙漠的深 度探险,不可能有《腾格里沙漠之谜》对漫天黄沙和干语 的真实感受;没有攀登雪山的经历,不可能有《勇登哈巴 雪山》对暴写的恐惧;没有罗布泊冒险,不可能有《罗布 泊死里逃生》和《楼兰姑娘》没有青藏线的行走,不可能 有《可可西里追踪》…….在多年的冒险、探险题材创作中 ,彭绪洛的足迹从南到北、从森林到沙漠、从热带到寒带 ,他把丰富的自然、真实的体验带给读者,这种认真负责 的对待创作的态度,是彭绪洛热爱少儿的特殊表现形式。 比如在小说《勇登哈巴雪山》中,虎克在向大本营攀登的 过程中,出现高原反应,卓让立即提醒虎克喝水,并解释 每个人初到高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只是大多数人一两天就会缓解,少数人如果置之不理就 会加剧。这样的细节,以及登顶不成功,在十二级的大风 雪中撤退的艰难,等等,它们的可信都来自作家冒险的经 历。应该说,作家在他主题创作中的一个个生动的野外生 活细节,都是作家冒着生命危险亲身体验所得,而不是根 据书本知识去虚构或想象。在主题行走、亲身体验基础上 进行艺术构思和语言叙述,是彭绪洛探险系列小说的独特 创作机制。 彭绪洛的系列创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作品中贯穿鲜明 的科普特色,作家不是停留在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不 是满足于讲述个人的惊险经历,而是在故事的进行中,普 及对大自然动物、植物的介绍,对地形地貌和气候的介绍 ,以及有关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特定地域的历史人文知 识的普及。如《三峡小探险家》对大山的介绍;《虎克历 险记》中对捕蝇花、蚂蜡、蛇毒等热带雨林知识的介绍, 等等。这些自然、天文、地理知识的细节不但增添了作品 的趣味性,而且由于作家的语言生动、活泼,切合少年儿 童的心理,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之中吸收知识,真正实现了 阅读即快乐。同时,作家并不是为了普及而普及,不是以 一次虚构过程来解读科学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融入小说 人物在大自然的活动之中,融入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中,是小说中的人物遭遇到了自然及其背后的知识,而非 知识笼罩或降临到了人物的活动之上。比如《兰草谷历险 记》中写主人公在兰草谷安营扎寨的经历,作品把对主人 公的冷静、猴哥的机灵的刻画,与辨别陷阱、寻找水源、 野外生火、野生动物等知识,融合得如同水乳。 彭绪洛的许多小说作品,在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发展 中,不经意间向少年儿童传播和介绍了历史人文知识,这 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尝试。在《千年蜀道之惊心旅程》中 对三星堆文化的介绍,《穿越玄类西游》对玄类大师西天 取经的虚构,《郑和西洋大冒险》对郑和船队在航海、贸 易、外交中的经历的重构,以及《兵马俑复活》对秦朝历 史的介绍等,都是如此,这些作品以历史人文作为主人公 活动的背景,作家在研究和熟悉古代历史的基础之上,不 拘泥原有的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是让主人公重新经历 一次历史过程,以贴近少儿读者年龄和心理的情节、细节 去重新设计、讲述,玄类、郑和等历史人物仅仅作为人文 历史符号发挥牵引故事的作用。从读者对彭绪洛作品的欢 迎程度来看,可以说作家的这一创造性转化是成功的。 彭绪洛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少年成长小说,知识 的增长、视野的打开,是少年成长的一个方面、一个标志 ,但成长更重要的还体现于少年心理的成长,体现于意志 、品质的变化以及对世界感受的丰富。显然,彭绪洛也注 意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每一个系列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 现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年龄在增长,而且在不断地冒险、 探险经历中、这些主人公的心理、品质、人格也在成长。 比如,在《虎克历险记》中,虎克跟随爷爷虎威第一次历 险,在不同的环境中,虎克的表现也在不断变化,从幼稚 的、好奇的虎克,走向善于思考、勇敢正直的虎克。如同 虎克自己所说:“爷爷,我已经长大了,是顶天立地的小 男子汉。” 无论是偏重于大自然色彩的探险、冒险,还是偏重于 人文历史的探险、冒险,彭绪洛的创作都把知识性、艺术 性、趣味性统一在作品之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核心价值与孩子们的好奇、幻想有机融合,通过一个个 精彩生动、可读性强的故事,弘扬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的传 统美德,着力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的希望以及精神面貌。 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回避现实矛盾,将历史视野、文化 意味、科学视角以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幻想 的宇宙、神秘的穿越、想象的古代、当下社会、自然界等 各种空间交织在一起。这种对大自然、历史、人文多种资 源的有效转化,使得彭绪洛的系列创作别具魅力,不仅丰 富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品种与类型,而且也无比牢固地确立 了他的创作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定位与特色。 (李鲁平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著名 评论家) 内容推荐 果果是一个生活在三峡深山里的小男孩,他有一只宠物金丝猴皮皮。他的心底一直有一个愿望。 暑假里他遇到了几位进山探险的背包客,可这几位背包客在深入山林多日仍没有出来,于是果果叫上了朋友子润哥哥,带上皮皮一起进山寻找他们。在这一路中,果果和子润哥哥、皮皮一起穿过了虎狼山的地下暗河山洞,蹚过了急流溪涧,来到了有猛兽出没的金鸡山。终于,在山脚下,找到了受伤以及落入陷井的这几位失踪的背包族。 原来这几位背包客是电视台里的记者,来山林拍摄新闻素材,他们能帮果果完成心中的愿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