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女工是怎样把她们对幸福和权利的全部理想与期望都寄托在一个连他们自己也不十分了解的新形式的政府上。她们只是人云亦云地听说,这个新政府是怎样好、怎样神奇、怎样体恤劳苦大众。这是为什么呢?要找到准确的答案恐怕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只能从人民本身的特质去找,也许这与拉丁民族固有的偶像崇拜有关。
本书是“西班牙文学名著”之《卷烟女工》,作者如实地去描写了其故乡人民的喜怒哀乐情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卷烟女工/西班牙文学名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西班牙)埃米莉亚·帕尔多·巴桑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多数女工是怎样把她们对幸福和权利的全部理想与期望都寄托在一个连他们自己也不十分了解的新形式的政府上。她们只是人云亦云地听说,这个新政府是怎样好、怎样神奇、怎样体恤劳苦大众。这是为什么呢?要找到准确的答案恐怕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只能从人民本身的特质去找,也许这与拉丁民族固有的偶像崇拜有关。 本书是“西班牙文学名著”之《卷烟女工》,作者如实地去描写了其故乡人民的喜怒哀乐情愫。 内容推荐 《卷烟女工》是一部具有地方风俗特点的小说,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北部山区,以马里内达市为中心,作者如实地去描写了其故乡人民的喜怒哀乐情愫。另外,作者还使用了为数不少的人民大众语汇乃至土语、方言。要知道一个人要放弃他惯常使用的小说遣词造句方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看来不规范但又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语言也并非易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蛋卷 第二章 父亲与母亲 第三章 成长中的人民 第四章 祝巴尔塔萨命名日快乐 第五章 三圣颂歌 第六章 雪茄烟 第七章 序曲 第八章 姑娘价值连城 第九章 伟大的革命 第十章 政治历史研究 第十一章 纸烟 第十二章 那个畜牲 第十三章 从城里来的女工与从乡下来的女工 第十四章 果汁冰糕 第十五章 马赛曲 第十六章 革命派与反对派面对面的斗争 第十七章 激动无比的女英雄 第十八章 人民的英雄 第十九章 北部联盟 第二十章 小伙子与姑娘 第二十一章 烟丝 第二十二章 卷烟女工的狂欢节 第二十三章 诱惑者 第二十四章 宗教冲突 第二十五章 特里布娜的第一项英雄事迹 第二十六章 弱点 第二十七章 鸟儿的婚礼 第二十八章 顾问和朋友 第二十九章 一次不法行动 第三十章 女主人公住的地方 第三十一章 结婚的承诺 第三十二章 特里布娜的幻想 第三十三章 落叶飘零 第三十四章 特里布娜的第二项英雄事迹 第三十五章 特里布娜的本色表现 第三十六章 关于革命戏剧文学的散文 第三十七章 平民的诞生 第三十八章 终于来了! 试读章节 天快亮了,在卡斯特罗街上的拐弯处已经能感觉到晨光微曦了。这时,一位烤蛋卷的师傅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慢悠悠地从床上起来了。他打开了自己栖身的那个又小又低矮的房间门,朝外面张望了一下。他的名字叫罗森多,他因为有一手烤蛋卷的绝活在当地小有名气。这位一向起大早贪大黑的师傅的衣着却是极其简单:上身只穿一件短袖衫,下身穿一条褪色的旧军裤,是他在军队上服役的军装。他仰头看了看屋顶上鱼肚白的天空,继而抬脚走进烤炉房。点燃了一盏油灯,挂在壁炉旁,又从门廊里抱了一捆松木劈柴,放到石头砌成的炉膛内。他把木柴一层一层叠起来,搭成一个金字塔形,底下放些刨花。这样一旦点起火来,劈柴就会很快燃烧起来。这时,他从餐具架上取下一个陶盆,往里面倒上面粉,加上白糖,磕上鸡蛋,加上水,开始用手揉,和成面团,之后又撒上一点桂皮粉末。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他打了一个冷战,因为他忘记关门,门正大敞着呢,然后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 就在这时,从隔壁的小房间里走出一个至多也就十三岁的姑娘。但见她头发乱蓬蓬的,睡眼惺松,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只穿一条亚麻布短裙,上身穿一件粗布衬衣,外套一个卡其布背心,背心很合体,紧紧地裹在她微微隆起的胸部。姑娘连看也不看罗森多先生,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仍然显得睡意朦胧。只是大清早的冷空气毫不客气地吹进她的胸怀,她这才感到一阵寒气袭来,打了寒噤,一屁股坐到眼前的一把椅子上。这时蛋卷师划了几支火柴,点燃了炉火,松木劈柴立刻发出劈啪劈啪的声响。过了半晌,姑娘才拿起一块欧洲羚羊皮开始擦洗马口铁做成的烤盘。继而又把待烤的蛋卷一个个往托盘里摆放…… 烤蛋卷的罗森多师傅则坐在一个高高的三脚凳子上,他前面炉膛里的劈柴正冒着火星,劈劈啪啪熊熊燃烧。只见他不顾炉火的烘烤,抄起一把大钳子开始工作。他的左侧放着一个浸洗盆,不时把钳子放在水盆蘸一蘸,又往烤盘底部抹点油,洒点水,然后极其灵敏而又快速地把蛋卷放进模盘里。他的手指指肚已经变成硬茧了,指甲也不见了,哪里还有指头的模样呢?十几分钟后,烤好的蛋卷金灿灿、香喷喷,让人馋涎欲滴。老师傅把烤盘一个接一个取出,姑娘则迅速地排好码好,放在盒子里。煤油灯光虽然不太亮,但烤炉膛内的火焰却是红红的,把两位辛勤的烤工的脸映照得又红又热。罗森多热得受不了时,把油布帽子往边上一丢,露出光秃秃的脑袋,虽然他年纪不算太大,但由于工作太操心,又太劳累,过早地谢顶了。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小姑娘则不时地用手背把不听话的头发往后拢一拢。但还得很不情愿地、机械地干着那无聊的活儿。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它把阳光慷慨地撒满大地。一缕阳光从烤房的脏兮兮的小窗户上照射进来,映着他们的脸庞,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卡斯特罗大街两边的人都睡醒了。妇女们有的梳着辫子,有的披散着长发,有的穿短裙,有的穿晨衣,但大多数人穿着托鞋走出家门来到街上,有的打水,有的买早点。偶尔也能听到小孩子的哭喊声,不安静的狗不停地叫,母鸡在咯咯地啼叫,理发师的黄鹂也在不停地呜叫。蛋卷师的女儿时不时抬起头朝喧闹的大街上投去羡慕的眼光。“啊,上帝,什么时候您能让我放下眼前这单调而无聊的活计,离开这坚硬的椅子,到街上玩耍一天,那该多美呀!”不一会儿,九点钟就到了,他们历时五个小时,已经做了四千个蛋卷。过去都做六千个。姑娘伸了伸懒腰,喘了口粗气,一声叹息。最近几个月,她爸爸的生意不太好,蛋卷卖的比过去少多了。 谁要是看见那些金黄色松软可口而香气扑鼻的蛋卷时,没有谁会想到做蛋卷的姑娘的梦想也如此美妙!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加工这么多蛋卷他们父女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他们不得不冒着火烤、热气蒸,一炉一炉地把蛋卷放进去,烤好后,再一一取出,他们像机器一样连续劳作四五个小时,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真比农夫头顶烈日在地里抡大镐还辛苦。指头烤得干黄,手上伤痕累累,胳膊酸痛,脖颈僵硬,时刻紧盯炉膛的双眼也累得干涩,视力大为下降。脊柱弯来弯去劳累得变形而伸不直了。一边烤下边计算着数量,一天也不得休息!而且不能提前在头天晚上做好。这样的话,到第二天上午就不那么新鲜了,只有在当天,清晨四、五点钟就起来现做现烤现卖,这样才合乎人们的胃口,人们才会争相购买。蛋卷只要受一点潮气,就变软,而不那么酥脆了。 每到夏天,天长许多。他们的生意就格外好,要做更多的蛋卷,几乎要做冬天的两倍。除了沿街叫卖,还得给那些事先订货的冰激凌商铺、咖啡店送去,不消说,工作是倍加辛苦。伏天炎热,下雨时空气又分外潮湿,为了能使蛋卷好吃,他们父女得加倍地干活。常言说熟能生巧,虽然罗森多天资不那么聪颖,但他做出的蛋卷就是与别人的不一样。虽然年岁越来越大,但他仍然很引以为自豪,说在当地他首屈一指,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烤出那么多品种齐全而又味美可口的蛋卷。他最有名声的蛋卷是厚实而又细嫩酥脆的柠檬口味蛋卷。有的多放一些鸡蛋和糖,蛋卷又香又甜。专门卖给那些喜欢向姑娘献殷勤的小伙子。还做一些口味清淡的,卖给那些年纪稍大的顾客。他做多少,卖多少,从来不剩下。难怪教堂主事的神父向他订货时,他推说:“对不起。做不了,我没有十字架形状的模子。”虽然工作辛苦,但他有奔头。唯其如此,他才能维持自己的这个家呀! 已经是上午九点了,父女俩做了五千个蛋卷,这期间他们忙得连句话也顾不上说。父亲一边不停地往炉膛加劈柴,一边往烤盘里放蛋卷……只有十三岁的小姑娘也跟着父亲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晕头转向。女儿终于开口说话了:“我饿了!” 父亲转过头,眉头一皱,嘴一撅,指了指货架上的搁板。女儿站起来,从货架上够下一块面包,狼吞虎咽地咬开就吃。饥肠辘辘的胃已经饿得受不了啦!女儿也够节俭的,掉在地上的一块面包渣渣,忙捡起来放到嘴里。就在此时,突然听到木床吱吱呀呀地响动,继而传来一阵特有的干咳声。小姑娘为之一颤,一个沙哑而强硬的命令声从旁边的卧室发出! P1-4 序言 尊敬的读者: 我不想失去与您做简单交流的大好时机。尤其在今天,关于这部书,我确实有一些话要说。 尽管实际上《卷烟女工》是一部具有地方风俗特点的小说,但我还是把其情节的发生与发展放在一个大背景下,即1868年9月的革命浪潮里。这期间我亲眼目睹众多卷烟女工被革命风暴推动着投身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洪流中去。我们被她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便拿起我的笔去描写她们的所爱所恨。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北部山区,以马里内达市为中心。这个地方在任何一本地图集上都可以找到,它与奥尔巴赫萨、维亚埃尔莫萨以及诸多以R和L开头的城市齐名。虽然这些地名读者似曾相识,或许您在许多浪漫主义小说中见到过它们,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在本书中描写的故事与它们相似。每一个作家,不论他们的天才大小,他们都在现实基础上再创造艺术作品。 在《卷烟女工》这本小说中,我也是这么做的。至于读者如何评价我的作品,那就见仁见智了。 在动笔创作本小说时,我并不想把它写成政治讽刺性文艺作品,我自知本人缺乏这种能力。然而,当我写完最后一章,待要付梓时,我才发现我的这部作品竟然也可以说它含有某种启发教育意义。现在细想起来,这是因为我描写的事件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文学艺术家只希望去描写某个社会阶层的美的方面及某些特质,这也是我在创作本小说时的初衷,然而,待作品脱稿时,它却超出作者本人的设想。 在创作本小说时,甚至勿需过分地脱离现实,刻意地虚构事件,制造悬念。因为我亲身经历过,我也明白无误地看到过大多数女工是怎样把她们对幸福和权利的全部理想与期望都寄托在一个连他们自己也不十分了解的新形式的政府上。她们只是人云亦云地听说,这个新政府是怎样好、怎样神奇、怎样体恤劳苦大众。这是为什么呢?要找到准确的答案恐怕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只能从人民本身的特质去找。也许这与拉丁民族固有的偶像崇拜有关。作为一名女作家,我愿意如实地去描写我故乡人民的喜怒哀乐情愫。 现在我来谈一谈另一件事,也许不乏批评者说我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把人民描绘得过于粗俗。对此,我的回答是:即使我们的人民与法国作家龚古尔与卓拉笔下的人民一样,我也知道以怎样的取舍手法去塑他们的形象,去描绘他们的习俗。但是,我也决不会去模仿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特鲁埃巴以及此学派的著名作家费尔南·卡巴耶罗女士,他们的艺术观与笔者的艺术观大相径庭。对此,我保持沉默无可厚非。然而,我也决不装模作样。幸好,我们描写的居住在比利牛斯山脉这边的人民与居住在山那边的人民不一样。我可以不揣冒昧地断言:我笔下的这边的人民,乍看来他们的习俗未免过于土气而粗犷。然而,他们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美德令我无比惊讶与钦佩,甚至叹为观止。 现代艺术的详细分析法使得我体验到我们的人民不仅有一颗火热的心,还有慷慨无私乐善好施的美德,他们也有贫穷落后,狭隘乃至愚昧无知的弱点,但是瑕不掩瑜呀! 但愿我不要陷入虚伪的理想主义者泥潭,能够把我们人民的美德如实地表现出来。 西班牙人的类型总的说来,尤其是坎塔布连海岸边的人并不像法国作家龚古尔在他的《小酒馆》、《萌牙》以及其他作品描写的那样可怕。在上述作品中,小说家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憎恨的群体,既粗俗又野蛮,简直就像基督教统治下的罗马异教徒。但是,即便如此,从他们的描写中也不难看出,人们的种种陋习是由于物质极其匮乏造成的。这使我们想起在特鲁埃巴笔下的那些逃脱酋长统治的臣民,还有欧仁·苏笔下那些挣脱所谓“社会主义”枷锁的人们。我联想到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魔王卡里斑以及阿里尔。 关于《卷烟女工》这本书,我还想补充一点。我国著名文学大师加尔多斯以及佩雷达在他们的作品中开了用方言写作的先河,例如,加尔多斯在《穷困女》中,即使用了居住在贫民窟里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而佩雷达则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坚决反对贵妇人与小姐们的娇揉造作的言辞,而是大力提倡农民、牧童们使用的市民语言。如果说,在我的这部作品中,我使用了为数不少的人民大众语汇乃至土语、方言,那是我效仿大师们写作的结果。要知道一个人要放弃他惯常使用的小说遣词造句方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看来不规范但又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语言也并非易事。 再见了,读者朋友。但愿您像喜欢《新婚日记》那样喜爱我的这部新作。您的鼓励将使我在这条充满困难的道路上继续写作下去,但是我也同样欢迎您对我的作品提出批评意见。 埃米莉亚·帕尔多·巴桑 1882年10月于梅拉斯庄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