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华清是著名诗人、评论家和当代文学研究者,他以情理兼具的诗歌、理性实证的批评,构建了一个诗性与理性结合的文字世界。 华清的诗作意象丰富,哲思深远,既有对日常偶得、自我认知的探索,又有对世界的哲学追问,富于浓郁的个性气息,饱含对生命的深情关怀,呈现出别样的审美创造和哲学思辨。他只眼别具、洞幽烛微,将浪漫的诗情和理性的精神融入诗评和文学批评中,使得他的评论文章谨严扎实,锐利独到,富有洞察力。 本书收录了他的90多首诗歌新作和近8万字的文学评论文章,展现了他在诗与批评之间的穿行,以及在创作和思想上的不懈探求。 作者简介 华清,本名张清华,1963年10月生,文学博士,山东博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诗学批评,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猜测上帝的诗学》《穿越尘埃与冰雪》《狂欢或悲戚》等著作十余部,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400余篇;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批评家奖等奖项。曾讲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涉猎诗歌散文写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等。 目录 总序 —条江河的自然拓展和延伸 高兴 诗歌 第一辑 雪中的创世纪 梦中焚书 薤露 雪中的创世纪 涟漪 纯诗或比喻 黄昏 化纸者 春日纪事 断头葵 风筝 桃子的隐喻 互文 殉道者 云中记 致 槐树林 高度 第二辑 蝙蝠的隐喻 双龙洞 避风塘 事件 癞蛤蟆 微电影 燕园见 梦中悼怀 哲学的读法 哲理 美颜记 万松浦——致ZW 叙事人 终局 蝙蝠的隐喻 在青岛——致Oyjh 火山岩 喜鹊叫 第三辑 如飞鸟所见 满江红 预言 无雪 拉德斯基进行曲 旧台历 狮王的暮年 航拍 故乡的无名河 篝火——给周庆荣 超人 团泊洼 兔子的素描或隐喻 和光同尘 菊花石 打铁的老妇 落叶 如飞鸟所见 第四辑 梦中所得 过零丁洋 忘忧 王屋山 墓地对话 简版红楼梦 丁香 大凉山所见 过沧州 山中 海螺 老电影 荒野偶遇 梦中所得 木乃伊 葡萄架 送行 分歧 埃及 第五辑 灵魂乍现的方式 灵魂乍现的方式 两滴水 堂·吉诃德 弹拨者 流言 角马史诗 漓江 丽娃河 冬日幻感 昆山——赠HX 人世即景 拟西洲曲 四月的哑巴 蜂拥而至 诗人 第六辑 乌鸦的高度 流浪者的黑夜 安全感 春的记忆 豹子 疯子 死胡同 三月的呼啸 乌鸦的高度 白桦林 退潮 圣歌 评论 谈诗片段(上) 谈诗片段(中) 谈诗片段(下) 在“文本”与“修辞”的背后 文本还是人本:如何做诗歌的细读 野有蔓草,现在哪里 如何使诗歌写作更接近肉身和灵魂 “70后”如何续写历史 先锋诗歌的终结——答《羊城晚报》问 后记 序言 一条江河的自然拓展和 延伸 高兴 数年前,漓江出版社开 始出版“双子座文丛”,取意 “著译两栖,跨界中西”,最 初的宗旨是诗人写诗、译诗 ,散文家写散文、译散文, 小说家写小说、译小说,把 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坛上一类 特别的人,“一类似乎散发 着异样光芒和特殊魅力的人 。他们既是优秀的作家,同 时又是出色的译家”。文丛 新颖独特,为国内首创,出 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认 可。 喜爱和认可外,我们还 听到了意外的回响。不少读 者觉得,“双子座”这一名称 实际上有着更加广阔和丰富 的内涵和外延,仅仅限于“ 著译两栖”,似乎有点“亏待 了”如此独特的创意。既然 作家、译家是“双子座”,那 么,作家、画家,作家、书 法家,作家、音乐人,文学 伉俪,文学两代,等等,都 可以算作双子座。边界拓展 ,“双子座”应由一座独特的 矿藏变成一个敞开的世界, 而文学本身就该是无边无际 的天地。 向来勇于开拓的漓江出 版社吸纳了这一意见,决定 拓展和延伸“双子座文丛”。 这一举动既有出版意义,又 具诗意光泽,就仿佛是一条 江河,渴望拥抱更大的世界 ,通过自然拓展和延伸,执 着地奔向大海。此时此刻, 这条江河,我就称之为:漓 江。 本辑,我们就将目光聚 焦于评论家、诗人这一“双 子座”。 正如在任何正常发展的 文学中一样,在中国文学的 发展中,文学评论家们也一 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察历史,关注现状,深入 文本,梳理动向,评判价值 ,分析现象,评论家的所作 所为,于广大的读者和作者 ,常常具有启发、提示、总 结,甚至引领的作用,且常 常还是方向性的作用。正因 如此,评论家的事业既是一 项文学事业,也是一项良心 事业和心灵事业。 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 的知识储备,天生的艺术敏 感,这些都是一位优秀的文 学评论家需要的基本素质。 除此之外,优秀的文学评论 家同样需要 “多愁善感”,亦即超凡 的情感呼应力和感受力。因 为,他们归根结底也是文学 中人,而文学中人常常都是 性情中人。作为文学中人和 性情中人,到了一定的时候 ,自然不会单纯满足于文学 评论,自然会产生文学创作 的冲动。 一些出色的评论家诗人 ,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面 前。本辑五本书的作者谢冕 、张清华(华清)、何向阳 、敬文东和戴潍娜就是他们 中的代表人物。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 五位作者实际上代表了老中 青三代。 谢冕,老一代诗歌评论 家的突出代表,在七十余年 的诗歌评论和教学生涯中, 耕耘不辍,著述无数,桃李 满园。尤其令我们敬佩的, 是先生的内心勇气和诗歌热 情。20世纪80年代初,正 是他率先发表《在新的崛起 面前》,为当时备受争议的 朦胧诗辩护,为中国新诗的 健康发展排除理论障碍。“ 比心灵更自由的是诗歌,要 是诗歌一旦失去了自由,那 就是灾难,是灭绝,那就是 绝路一条……诗歌的内容是 形形色色的,诗歌的形式应 该具有不同风格,如果用一 种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手段来 进行某种统一的时候,这就 只能是灾难。”从这段话中 ,我们便能感觉到先生的良 知、真挚和勇气。如果说先 生的评论体现出开明境界和 自由精神,那么,他的诗歌 则流露出含蓄细腻和别样深 情。阅读谢冕的评论和诗歌 ,我们不仅会获得思想启发 和艺术享受,而且还能感受 到作者的人格魅力。 张清华、何向阳和敬文 东,中间代文学评论家中的 佼佼者。除了文学天赋之外 ,他们都接受过良好的文学 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扎 实的功底,在长期的文学评 论和研究中,形成了独特的 个人风格。 在文学评论上,三位都 有着自己鲜明的立场。张清 华坦言,自己“采用的是‘知 人论事’方法,一个重要的 原则就是把文本和人本放在 一块,以人为本来理解文本 ”。他认为:“如果能够通过 文本接近人格境界,对人格 境界有了一种理解,那么批 评就是有效的,同时也是对 自己的一种滋养。即便不去 学他的人格,也会深化你对 生命对人性的理解。”如此 ,“文学批评就变成了对话 ,不只是知识生产,还是一 种精神对话”。何向阳表示 :“负责好自己的灵魂,是 一个以深入人生、研究人性 、提升人格为业的批评家作 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责任。 ”这其实已成为她文学评论 的逻辑起点和伦理追寻。与 此同时,她还始终保持着一 种清醒和自尊:“当时间的 大潮向前推进,思想的大潮 向后退去之时,我们终是那 要被甩掉的部分,终会有一 些新的对象被谈论,也终会 有一些谈论新对象的新的人 。”而敬文东曾在不同场合 反复强调:“文学批评固然 需要解读各种优秀的文学文 本,但为的是建构批评家自 己的理论体系;而文学批评 的终极指归,乃是思考人作 为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 位,以及人类作为种群在宇 宙中的命运。打一开始,我 理解的文学批评就具有神学 或宗教的特性,不思考人类 命运的文学批评是软弱的、 无效的,也是没有骨头的。 它注定缺乏远见,枯燥、乏 味,没有激情,更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