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缘结奇石美玉/国家地理神秘中国/中国第一部实景实拍实地考察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神秘中国创作组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各色各样的奇石和古玉器。

内容推荐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集结了电视和图书两大强势媒体的力量编辑而成的图书。透过摄像机的镜头,伴随优美平实的文字,穿越于古代与现实之间,历史就不再是龟甲兽骨上凝固不变的抽象字符,也不再是古墓墙壁上褪色剥落的陈旧壁画。更不仅仅是青史古卷中遥远模糊的古老背影。它们鲜活生动。一如我们今日的生活。

目录

深埋湖底的宝石

仙女化身美丽绿石

绿色的幸福使者

收藏一份感情

石之君子——青田石

青田石印的文化轶事

石匠的妙手乾坤

“花旗街”的百年记忆

皇帝喜欢、农民憎恶的“卧牛石”

龙起于田

辗转寻石路

天赐美石——赤峰巴林石

淳朴牧民美好的寄托

历史悠久的巴林石

如痴如醉的巴林石收藏者

“植物舍利”树化玉

有虫眼的玉石

深埋地下的古木

“植物舍利”的归宿

熔岩精灵——东海水晶

水火交融的“千年冰?

“宝剑”锋从磨砺出

“硅谷”水晶传奇

独玉春秋

最沧桑的独山玉“和氏璧”

神兽“天蓝牛”现身独山

从祭祀神器到独山玉雕

华夏文明最早的见证——传奇岫岩玉

宝藏来自数十亿年前的地震

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

稀世宝玉的丰富内涵

美玉,巧琢成器

见龙在田:玉雕龙与龙文化

“中华第一龙”现身塞外

红山古玉——通灵之宝

龙凤之乡中龙的踪迹

试读章节

深埋湖底的宝石

阳春,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在这里,旖旎秀丽的喀斯特地貌绵延百里,奇峰异洞,苍山丽水……处处胜景,幅幅图画。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阳春提供了丰富的孔雀石和黄腊石矿藏。石莱是阳春孔雀石、黄腊石蕴藏量最丰富的地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行开采了。可是今天你若来到石莱,看到的却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没有了任何开采的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阳春流传着—个动人的传说。

美丽的仙女孔雀姑娘爱上了阳春的小伙子亚文,私自下凡与亚文结为夫妻。小夫妻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甜美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孔雀姑娘触犯了天规,玉皇大帝要惩罚她。于是,可怜的孔雀姑娘被压在大山之下。亚文无法忘怀妻子,便上山去寻找孔雀姑娘。然而,此时的孔雀姑娘早已不见,她已经化作美丽的孔雀石。

孔雀石的确如春天的少女般秀美,但是传说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寄托,孔雀石的来历另有渊源。那么这孔雀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溶洞中的石笋大家一定不陌生,孔雀石的形成与溶洞里的石笋成因是一样的。阳春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数亿年以前,阳春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高山隆起,海水退去,海底大量沉积的石灰岩被托出水面,使这里形成了众多美丽的溶洞,这些石笋是千万年滴化而成的。孔雀石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在地上的山洞里,—个在百米深的地下。

阳春是中国华南地区地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由于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使这里形成了许多热液性中小型矿脉。这些矿脉大多数属于铁、铜共生型矿脉,这样的地质构造,为孔雀石的形成创造了天然的条件。石蒹就处在阳春矿床最密集的地方。由于孔雀石是在亿万年中滴化形成的,石莱的地下水资源又非常丰富,因此特别适合孔雀石的生成。

阳春孔雀石的开采是从1966年开始的,可是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珍贵。当时的孔雀石是被人们作为炼铜的矿石从百米的地下挖出来的。据当地的老人们讲,当年铜矿开采最红火的时候,孔雀石在矿上到处都能捡到。

孔雀石是与含铜的矿石共生的。所以,有孔雀石的地方一定会发现铜矿。那时在石莱探明了矿藏量达一百万吨的铜矿,可想而知,其中的孔雀石数量多么巨大。由于孔雀石本身就有57%左右的含铜量,所以在古代,人们除了把孔雀石加工为石器外,还把它直接作为冶炼青铜的原材料。工匠们在煅烧孔雀石的时候加入锡石,温度达到960cC石头熔化时,会冒出一股青白之气——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炉火纯青”的本来意义。

早在东汉时期,石莱就开始进行铜矿的冶炼,如今在这里仍然可以找到大量的古时人们冶炼铜矿时留下的炉渣。在阳春境内曾出土了五面铜鼓,其中数1979年在石莱蟹地村出土的铜鼓最大,象征云雷和太阳的花纹遍布鼓面,见证了阳春古代发达的冶炼技术。

石莱铜矿的开采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今天。石莱铜矿是1998年才停止开采的,原因是挖到一定深度,地下水喷涌而出,淹没了地面。眼前的这湾碧波就是当年的石莱采矿场。

铜矿变成了湖,没被挖出来的孔雀石,又被深埋在了水下,或许再过几万年,当地壳再次变化的时候,它们才会浮出水面。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原本并不被人重视的孔雀石变成了收藏佳品。正是因为它的数量少了,才让人们看到了它本身的价值,那些已经被挖出来的孔雀石,成了收藏爱好者们硕果仅存的收藏品。

绿色的幸福使者

孔雀石成为收藏珍品,这与它自身独一无二的品质是分不开的。孔雀石丽质天成,色彩灿烂,千姿百态,神韵绝妙,观之令人如沐盎然春意。它有着美丽的绿色与花纹,恰似孔雀羽毛。因此,孔雀石自古就有着许多美丽的名字,如石绿、缥绿、绿青等。在英语里,它的名字也为绿色之意。这一意义源于希腊语,可见它的历史悠久。有人这样赞美孔雀石:绿得深沉,绿得典雅;绿得俊秀,绿得高贵;绿得纯真,绿得永恒。

孔雀石以其美妙的名称和种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征服了古今中外的人们,它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意义,并成为收藏家的至爱。

由于孔雀石拥有特殊的质地,所以可用来制作上乘的国画颜料和艺术盆景。意大利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名画《春天》就采用了孔雀石的原料,500年来没有变色。用孔雀石雕琢成的工艺品,其价值可与翡翠、玛瑙制品媲美,北京故宫就收藏有孔雀石雕珍品。俄罗斯的冬宫也有孔雀石装饰物。当年清朝慈禧的一大块孔雀石如今已经被一位资深收藏家收藏,其价值无法估量。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马达加斯加甚至将孔雀石选为自己的国石。

除了欣赏之外,孔雀石还可入药,我国古代把它当做珍贵的石药,这在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今天,孔雀石已经成了阳春人的骄傲。大家热衷于收藏孔雀石,不为利益,只为一份感情。这份感情的分量从市中心广场上的孔雀石雕和普通市民收藏者身上就能感觉到。

在阳春市中心广场上有一块亚洲最大的孔雀石,它色泽翠绿,高有2米,长2.45米,宽2.25米,重达9.7吨,是当年石莱铜矿的工人们从50米深的地下采集到的,由于外形非常奇特,工人们把它献给了市政府,放在广场上供全市人民欣赏。如今,在冶炼厂里连一小块孔雀石都找不到了,它们都已被阳春人珍藏起来。在东湖中路住着一位有心人,他叫张英祥。1988年他在石莱采矿场捡到了一块孔雀石,当时有人想花500元买下这块石头,他没卖;到今天有人想以380万的价格买下这块孔雀石,但是张英祥还是不卖。张英祥靠摆烟摊维持生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富有的“穷人”,但张英祥说:“它是我心中的信物,卖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就是孔雀石的魅力,竞能让人坚守清贫。

P12-16

序言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卷首语

一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主要是教科书式的,这就是所谓的正史。它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树,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汇集到树干上,后人沿着树干可以窥视到先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正史就如一个筛子,它只筛取了人类发展中符合传统历史观的树的枝干和分权,而大量的活生生的、带着鲜活质感的生活细节都被过滤掉了。历史也是有生命的,丧失了这些有活力的细胞,它就蜕变为干瘪的老者。真实的历史就像我们今天的生活,它过于琐碎,过于多变,过于复杂,它的鲜活却难以为正史所再现,这就是历史教科书隐含致命缺陷而缺少阅读魅力的主要原因。科学家说,任何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个表述完全适用于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也是我们推出这套《国家地理·神秘中国》的初衷。

这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这完全归功于现实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千年岁月中沉积的历史文化已无需继续正襟危坐地讲解,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尘封书卷已无法再现真实历史的生动。于是,在进行这项艰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想让更多即将加入阅读行列的朋友明白,事实是:历史不是龟甲兽骨上凝固不变的抽象字符,也不是古墓墙壁上褪色剥落的陈旧壁画,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遥远模糊的古老背影。曾经,它们鲜活生动,一如今日我们的生活。

所以,请卸去沉重,轻装上阵,走进在我们的镜头下被还原的历史,重新经历那些似是而非、被岁月覆盖的往事,感知那些年代久远、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隐隐相接的历史轨迹。在图片和文字中的这一次行走,将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灵经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