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切·格瓦拉之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古巴)弗罗伊兰·冈萨雷斯//阿蒂斯·库普尔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出生于阿根廷一个自由、民主的家庭,他是一个医生。他原本信奉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然而,美国对危地马拉革命的武装干涉改变了他,使他成为一个激进分子。这也是一个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故事。它探索了一个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本书试图挖掘真理的本质,挖掘故事的本质。主人公背负着死亡的命运,生活在重重危险之中。这虽说是一个悲剧,但也充满了歌声和笑声。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拉丁美洲画卷,追踪了游击队员的真实生活,诠释了英雄主义的含义,也揭示了狂热的政治欲望所带来的血的代价。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史诗般壮丽的小说。作者运用史实、传说和他自己的惊人想象描述了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一生。

格瓦拉,一个来自自由的阿根廷家庭的孩子抛弃了他的医学事业,最终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和卡斯特罗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动中成为挚友,随后又在领导一次玻利维亚的游击行动中绝交。

本书不仅展现了格瓦拉大胆的革命行动,也提供了对拉丁美洲革命斗争的一个敏锐视角,一次真实与谎言的探险,以及对激进主义者的一次心理学上的鲜明注释。

本书可称为关于切·格瓦拉的史上最详细最到位的传记小说。

目录

一、尤罗山谷之战的背景

二、1967年10月8日

三、雷内·巴里恩托斯和美国大使

四、伊格拉村午夜后的活动

五、在米拉弗洛雷斯司令部里

六、密码电报

七、三个战俘

八、在巴耶格兰德的记者

九、遗体失踪

十、砍掉了格瓦拉的双手

十一、罗伯托·格瓦拉来到玻利维亚

十二、罪行在哈瓦那得到证实

十三、希尔薇娅·梅塞德斯·阿维拉的证词

十四、丹布拉瓦·维陶斯塔斯的犯罪前科

十五、中央情报局特工在巴耶格兰德的活动

十六、历史的昭示

十七、新的资料

十八、和埃尔韦托·奥尔莫斯上校的谈话

十九、阿方索·卡马乔·培尼亚博士的证词

二十、记者埃克托尔·索拉雷斯的证词

二十一、与艺术家马里奥·阿列塔和托塔·阿尔塞的会见

二十二、丹尼尔·萨拉曼卡的揭发

二十三、雷内·巴里恩托斯之死

二十四、目标阿尔弗雷多·奥万多的未遂暗杀

二十五、爱德华多·韦尔塔的神秘车祸

二十六、罗伯托·托托·金塔尼利亚在汉堡死去

二十七、在阿根廷杀害胡安·何塞·托雷斯将军

二十八、安德烈斯·塞利奇上校的结局

二十九、在巴黎杀害华金·森特诺·安纳亚将军

三十、加里·普拉多的证词

三十一、与瓦尔特·格瓦拉·阿尔塞博士的谈话

三十二、格瓦拉的手表回到了古巴

三十三、意大利人菲尔特里内利被捕

三十四、费德里科·埃斯科瓦和卡洛斯·巴尔加斯·贝拉尔德之死

三十五、菲尔特里内利之死

三十六、美国政府的罪责

三十七、路易斯·安东尼奥·雷克·特兰将军的揭发

三十八、菲利普·阿吉的声明

三十九、在巴耶格兰德发现合葬坑

四十、诋毁格瓦拉的运动

四十一、中央情报局的两名特工

四十二、中央情报局的其他特工

四十三、迈克尔·拉特纳和迈克尔·史蒂文·史密斯的揭发

四十四、安东尼奥·阿格达斯和阿尔弗雷多·阿尔塞·卡皮奥之死

四十五、墨西哥抗议加里·普拉多

四十六、知识界谴责加里·普拉多

四十七、(纽约时报)的披露

四十八、世界对杀害格瓦拉的反应

附录一:地名汉西对照表

附录二:人名汉西对照表

试读章节

一、尤罗山谷之战的背景

1967年10月的最初几天,埃内斯托·切·格瓦拉麾下的游击队员停留在伊格拉村附近。6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在一块巨型石板下,他们煮了一整天的饭。凌晨,他们再次上路。格瓦拉写道:“……我们17人在月亮已经升空的时候出发,开始一次十分累人的行军。两点时,我们停下来休息,因为继续行进已经毫无意义……”

行军极其困难,因为“中国人”(秘鲁人胡安·巴勃罗·张-纳瓦罗·莱瓦诺)丢失了眼镜,几乎成了瞎子,已经寸步难行。好几个游击队员正生着病。那里荆棘丛生,仅有的小径既陡峭狭窄又遍布乱石,根本无法夜行。即使是白天,情况也十分复杂。那里树木稀少,仅有的植物也只有光秃秃的枝干,附近又有军人和特工。

我们的游击英雄在他10月7日的行军日记的最后一段写道:“军队发布的一条奇怪的消息说,在塞拉诺驻扎着一支由250人组成的部队,眉的在于阻断躲藏在阿塞罗河和奥罗河之间的37名被围困者的通道。稍息看来很可笑。”

这个消息是由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坎迪亚将军指示发布的。这么做的原因,是要强化他此前下达的一个命令。9月底他曾经下令,要第七营营长在10月5日以前把驻扎在伊格拉村附近的部队转移到阿塞罗河和奥罗河之间的地带。他们深信,游击队员会到那个地区去的。

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将军认为,应该从外围远距离打击游击队,而不要正面作战;要利用美国人提供支持的时机,训练好军队,给军队配备适当的装备。他认为,如果那时就消灭游击队,美国就会停止援助。

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反对消灭游击队,因为这对雷内·巴里恩托斯将军有利。他认为,除掉巴里恩托斯是一件用不了多少时间的事情,而这之后,他就能掌握武装部队的绝对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内不同派别的领导人就会围着他转,他所掌握的军事和政治控制权就能帮他坐上总统宝座。为达到这两个目的,就需要游击队的存在。奥万多的策略得到了另一些高级军官的赞同。他认为,此后可以和游击队员签订一个条约或达成一项协议。人们知道,在这些事件之前,他曾多次秘密会见格瓦拉游击队的成员之一奥尔兰多。潘多哈·塔马约。奥万多试图避免在伊格拉村地区发生冲突。但是,他要求士兵们在10月5日前撤出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

在其位于圣克鲁斯-德拉谢拉城内的住处,我们曾经访问过米格尔·阿约罗亚·蒙塔尼奥上校。他当时是在游击区作战的兰赫尔营的营长。1985年5月16日,在马里奥·查韦斯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再次前往访问。

上校说,他坚决反对奥万多的那个命令,认为它既不符合逻辑,又毫无道理。由于奥万多下达的命令语气强硬,他要求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说,9月26日在伊格拉村附近的巴坦山谷打了一仗,打死了三名游击队员,俘虏了两名。任何情报——不管它有多大的权威性——都不能令人相信,游击队员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已经撤退到了阿塞洛河和奥罗河交界的地区。

面对阿约罗亚的不妥协态度,奥万多派第四师师长路易斯。安东尼奥·雷克·特兰上校前往,强制执行命令。

米格尔·阿约罗亚说,他被召到雷克·特兰所在的巴耶格兰德。他是在后备队队长阿尔贝托·利韦拉·克尔特斯上校和作战科长维克托·卡斯提略少校的陪同下来到那里的。会见中,他向雷克·特兰陈述道,由于撤退令,一个星期以来他的部队都没有运动。他认为,那个命令是一种不尊重他的军事权力的表现。

他向他们解释说,奥万多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他不执行他的命令,决定任何人都不离开战区。雷克·特兰敦促他执行命令,他再次拒绝,指出,只有当消息得到证实时他才会离开那里。

米格尔·阿约罗亚说,他回到普卡拉等待最后决定时,收到了加里·普拉多上尉的一个电话。普拉多告诉他说,一个士兵在一条山谷里看到了游击队员,并请求如何行动的指示。阿约罗亚命令普拉多接手A和B两个连的指挥权。10月8日的12点30分,阿约罗亚和塞尔索·托雷里奥上尉一起前往伊格拉村。当他们到达时,战斗已经打响。

二、1967年10月8日

有关那一天发生的事情,英蒂·佩雷多写道:“10月8日清晨,天气寒冷。我们之中有毛毯的人都把它披在了身上。我们行进得十分缓慢,因为‘中国人’夜间行走十分困难,也因为莫罗(奥克塔维奥·德拉康塞普西翁·德拉佩德拉哈)的病情加重了。清晨两点,我们停下来休息,4点重新上路……”

当游击队员在一条小溪旁停下,准备取水喝时,他们被佩德罗·佩尼亚发现了。他是一个装扮成农民在当地侦察的军队特工人员。他躲藏起来,认准了我们的确切位置,然后去伊格拉村报告。消息立即通过无线电台报告了当地的军队首脑。这一地区的周围,驻扎着各有145名士兵的两个营和一个由37名士兵组成的连。这些士兵都是由美国顾问训练出来的。

清晨5点30分,游击队员到达两个山谷的汇合点。英蒂·佩雷多讲述道:“美丽的晨曦划破天穹,我们可以仔细察看地形了;我们四处寻找一个可以穿越的山口,准备从那里渡过圣洛伦索河。我们采取了极其严格的安全措施,因为无论山口还是山丘几乎都是光秃秃的,植被很矮,很难在其中藏身。”

根据英蒂和生还游击队员的叙述可以确认,化名拉蒙的格瓦拉决定派出侦察员探路。侦察员探明,敌人已经封锁了道路。格瓦拉下令撤退到另一个山口,但是那里岩石遍布,无路可走。在他的《与格瓦拉一起征战的日子》里,英蒂·佩雷多这样描述当时的处境:“我们还有什么前途?”

P1-5

序言

在这茫茫的无情世界,没有任何人能成为如此的一个象征。

或许,也没有任何一个象征能比得上他——如此不可撼动、如此持久地影响着世界。

在这乏美的庸碌人世,唯有他的魅力,如同一个不可抗拒的磁场。随着世界性的沮丧、失败和文化的低潮,愈来愈多的人发现了:他是一种深刻的批判,他是一种可信的精神。他没有死,就在那个玻利维亚的贫瘠小村里,他矗立着,发散着强烈的引力。

在这彷徨无依的地球上,当你穿行在资本的全球喧嚣之中,咀嚼着正义感的孤立无援,怀疑已经前途断绝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角落,你发现了他的头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内心遇上温暖的体验,新鲜而又普遍。确实,无论在欧洲、在非洲,无论你在热闹繁华的马德里还是在炮火纷飞的中东;更不用说在美洲,在墨西哥恰帕斯的丛林里,或安第斯大山腹地的库斯科——那幅英武狮子般的头像,被一代代青年视做最爱,印在胸前,刺在臂膀,如同一个时代信息的传播,如同一个革命幽灵的徘徊。

这就是切·格瓦拉,一个在1967年死于南美山林中的游击队员。

四十年的时光,于他而言似乎不是淘刷与掩埋。在漫长的时间磨蚀之后,一切都丧失了,一切都蜕变了,几乎所有的纪念碑都被刨倒,几乎所有的英雄像都被涂鸦。人人噤口,不谈革命,似乎革命便是假恶丑,革命只是一片黑污狼藉。经过四十年或更多时间以后,尽管可以甄别出其中的功过毁誉,甚至能辨认出一个诽谤工程的巨大轮廓,但是俱往矣,革命已被丑化和扬弃,良知对资本的历史批判,只做了过耳的风!

但天道就是平衡,切·格瓦拉诞生了,为了平衡这歪斜的思想颓势。

他不仅诞生于革命的烽火里,更诞生于革命之后对特权和异化的拒绝之中。这极为可贵,因为人们已愤恨得疲倦,为那层出不穷的异化故事。其实谁也无权指责他是什么“游击中心主义”;切·格瓦拉重入丛林的行为,不仅是反对帝国主义战略的国际主义义举,也是对流行革命阵营的、异化瘟疫的抗议。

当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指挥下,他被一阵罪恶的子弹打死的瞬间,也许可以说,一个革命的圣徒诞生了。使用如此词汇是危险的,它会使死者招致纠缠的驳难。但是切·格瓦拉经受住了。死后的他,挺立于诽谤的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这样——这一次让我们改变称呼——我们的兄长和榜样、永远的游击队员、真正的美男子诞生了。他不仅诞生在伊格拉村的枪声里,更诞生于死后四十年间帝国主义及其四眼狗对他发动的价值否定战争之中。他的死点燃的批判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游击战,并没有向体制和权力投降。在大多数人中间,切·格瓦拉成了正义的代名词,切·格瓦拉的人格和思想,成了大多数人抗议不公正、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依据。缅怀他的人在继续增多。他在继续赢得爱戴和支持。换言之,如果当年他抛弃权力地位重入深山是一种批判,那么在死后四十年,他已贏得了批判战争的胜利。

他不可撼动,他如有神助。仿佛唯独对他天若有情,时间放弃了剥蚀和湮灭,张开怀抱保护了他。

如今,包括在中国,这个幽灵也愈来愈被人所知了。中国出版的切·格瓦拉书籍,已经开始令人眼花缭乱。在吃尽了貌似公允的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苦头之后,中国人对切·格瓦拉的思考,切·格瓦拉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也许都会有新的进步。

言及本书,需要说明这是一本带有实证色彩的、资料性很强的新书。作者夫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涉及杀害切·格瓦拉的当事人和在场者,都尽可能做了细致的调查和访问。这些缜密的第一手材料,从一个角度再现了格瓦拉生活的时代,格瓦拉游击战的环境,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关系,供思考者咀嚼。  更可贵的是,这项细致的作业娓娓揭示出了切.格瓦拉和他为之牺牲的玻利维亚人民之间的深深维系。这一维系才是最感人的。2006年,当玻利维亚民选的第一位印第安人总统埃沃·莫拉莱斯在伊格拉村为缅怀格瓦拉牺牲召开的纪念集会上,代表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大声称呼切。格瓦拉为“我们的大哥(haermano mayor)”之时,很多人都在想——从遥遥凝视着这一幕的、一双永远睁着的眼睛里,一定潸然滚下了泪珠。

最后如果补充一句,就是该言及——这本书还追踪了参与杀害的每个刽子手。令人吃惊的是,哪个刽子手的下场都不好,如同遭到了诅咒。这简直如一个神秘的谶语,宣布着一种报应的平衡。

正是这样,由于有了切.格瓦拉,世界仍是均衡的。

索飒

写于2008年清明,切·格瓦拉诞辰80周年前夕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将成为一部具有细节详尽、因果明了、信息充分等特色的格瓦拉全书,它把人类解放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古巴记者联合会第一副主席 何塞·多斯桑托斯

作者用近十年时间进行了细致缜密的凋查。在其中的四年时间里,他们走遍了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走过的道路,访问了成百上千位与那个英雄业绩有过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士,没有漏掉任何一个见证人……此书所披露的最新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现代社会进程中出现的许多事情。

——古巴作家 恩里克·西鲁莱斯

这部作品具有严密、客观、正确的特点,是了解美国及其岡盟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美国事务研究与分析员 拉米罗·博松·加西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