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围观历史之摄政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儒爵爷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爵爷所著的《围观历史之摄政》是一部历史大众读物。中华五千年历史,经历无数次政权更迭。摧毁国家的除昏君暴君外,奸佞权臣是最大的责任人。本书查经翻典,自夏商至清末,萃取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权臣摄政案例。展现权臣利欲熏心,排斥异己,党同伐异,只为一己之私的个人面目。逐其前因后果,析其权谋制衡。历史从未如此立体,政变从未如此生动。

内容推荐

政局动荡,君主昏庸,往往是历史上权臣谋位的最佳时机。奸臣当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最为常见的游戏模式。功成而不知身退,威风一时,却又黯然落幕,几乎是摄政权臣必然的结局。

儒爵爷所著的《围观历史之摄政》以风趣的语言讲述中国历史上有关摄政的传奇事例,引领读者回到那些权谋纷争、勾心斗角的历史现场,静静围观傀儡皇帝的凄凉与无奈、摄政权臣的风光与落寞,让读者在权臣摄政的是是非非中,看清权谋博弈的正面和侧面,读懂人性的光明与阴暗。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权臣多奇辈

 1.摄政先驱是圣人

武王身边大乱臣

东征统帅镇乱流

摄政四叔称元圣

 2.留恋权位的商鞅

冷酷的变法大吏

贪恋权位,激流不退

五马分尸,以身殉道

 3.奇货可居吕不韦

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生意

一场砸进所有的豪赌

一杯毒酒痛断肠

第二章

秦汉巨宦多诡诈

 1.赵高、李斯,政变二人组

沙丘政变的狼狈为奸

指鹿为马和身死东市

望夷宫再变亡秦祀

 2.王莽的短暂帝王梦

三十年的江南潜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丈

“新”朝不易毁江山

第三章

混乱三国多枭雄

 1.董卓:拥兵自重丢了命

大军阀坐等进京

废皇帝杀太后,拼命折腾

貂蝉那个要命的女人

 2.曹操:为儿子铺路的枭雄

骑都尉的崛起之路

以父之名,四处征讨

挟天子以令天下

 3.司马昭:父兄帮我打天下

老爹早就扫清了障碍

王朝内部的家族盛宴

从傀儡政权到西晋建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多荒淫

 1.刘腾、元叉,又一对穷凶极恶的组合

告密上位的文盲巨宦

发动政变,二人组掌权

北魏政权的摧毁者

 2.英雄不问出处尔朱荣

六镇升起的将星

奉命入京导演血色河阴

信算命的没称帝

第五章

隋唐奸雄爱专权

 1.宇文化及这个痞子奸雄

乱世得势的纨绔恶少

趁火打劫,顺势篡权

亡国弑君,临死也要拉上别人

 2.最不学无术的弄臣李林甫

投机钻营成重臣

口蜜腹剑渐专政

安史之乱是他点的导火索

 3.杨国忠:皇帝的大舅子不好当

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上位

身兼四十余职的官衔收藏家

跟太子对着干毙命

第六章

两宋权臣不谋上

 1.四度任相蔡京

王安石的忠实支持者

“四大天王”的摄政之路

蔡太师的穷奢极欲

 2.秦桧:史上第一奸相

奸臣本是抗金义士

身在宋营心在金

独揽军国大事的卧底

风波亭惹下千古骂名

 3.韩侂胄、史弥远,轮流折腾赵家江山

拥立宁宗掌大权

冷酷手腕造庆元党禁

借金势上位

残暴专政十七年

 4.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又一个攀亲戚上位的大佬

动荡总是篡权的好时节

成也乱世,败也乱世

第七章

大明一代多千岁

 1.王振,玩死自己的大太监

教书先生的野心

拉开大明太监专权的序幕

玩过火拖着皇帝一起丧命

 2.“立皇帝”刘瑾

押宝太子总能得好处

“八虎”欺天霸日

大明真正的当家人

 3.严嵩本来有大志

一个草根的悬梁刺股

还朝放飞权力的翅膀

擅专国政的廿年岁月

 4.张居正:这个权臣还不坏

品学兼优的升迁达人

首辅专政,鞠躬尽瘁

给大明续命的上柱国

 5.魏忠贤:厂卫流毒九千岁

咸鱼翻身的赌徒

太监专政玩到登峰造极

九千岁的白色恐怖

第八章

权臣啃噬掉的大清江山

 1.“摄政王”多尔衮

战功卓著的“墨尔根代青”

争帝失败改摄政

皇父摄政王的专权人生

 2.急流勇退的大清“宪人”曾国藩

勤勉苦学的湘军之父

文武兼修的政坛宗师

好人也欠下不少杀戮债

 3.谈判桌上的“卖国贼”李鸿章

又一个乱世发家的弄潮儿

扶持风雨飘摇的满家王朝

这张脸谱留待后人评

试读章节

1.摄政先驱是圣人

武王身边大乱臣

周武王准备东征灭商前,曾经会盟诸侯组织了一次大阅兵。他在大会上的讲话,振奋了将士们的士气,却雷到了后世的观众!

“商王受(即著名暴君商纣王)的手下有很多很多,但他们离心离德,必败无疑。我的领导班子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必定会取得革命胜利。”

乱臣!周武王兴致勃勃地炫耀自己有十个“乱臣”,还同心同德。这不科学!他是吃错药了,还是忘吃药了?

都不是。周武王说的话一点逻辑问题都没有。要怪就怪古汉语演变至今,词义发生了不少变化。“乱臣”当然不是乱臣贼子的意思。恰恰相反,其真实含义是理乱之臣,即拨乱反治的能臣。所以周武王才会高调宣布自己的团队有十大杰出“乱臣”。

周初十大乱臣排行榜,排第一位的是师尚父(即姜子牙),第三到第十分别是召公奭、毕公高、曹叔振铎、散宜生、南宫括、太颠、闳夭、武王后邑姜。孔夫子重男轻女,坚持把武王后排除在外。他最崇拜的是排行第二的著名乱臣——周公旦!

周公旦,姓姬,名旦。按照先秦传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否则周公的名字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食材读音相同。他是周文王正妻所生的嫡子,排行老四。周武王是他二哥。

在周武王十大乱臣中,最厉害的是姜太公老爷子与周公旦。两人同样文武全才,但周公旦更加多才多艺。姜太公是周文王时的老臣,周武王和周公旦的叔叔辈元老。大周朝的未来,还得靠周公旦。至少周武王是这么想的。

少年时的周公孝顺又仁慈,活脱脱一个如玉君子。他的才气在兄弟中出类拔萃,被周围的人视为王族的栋梁。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贵族教育,让周公成为一个文武双全、多才多艺、谦和有礼的高端人才。

周武王即位后,以姜太公为老师(还是岳父),以周公旦为辅佐,召公奭、毕公高等王族子弟也在决策团队中。姜太公主要负责翦商战略和国防建设。召公奭与毕公高为武王跟随左右,处理各种具体事务。周公旦协助周武王掌握大局,磨炼出一身治国安邦的扎实功底。

“牧野之战”胜利宣告殷商王朝倒台。周武王进入商都朝歌,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随行护驾。周公旦武功如何无从考证,不过由此可见他在二哥心中很有分量。

改朝换代后,如何处置前朝遗族,是一项重要课题。处置不当会跟后来秦王朝一样,灭得飞快。

周武王发扬军事民主精神,咨询群臣的意见。经过一轮头脑风暴,大家总结出三个办法。

方案一:斩草除根,统统消灭。提出者是资历最老最富有大将风范的姜太公。  方案二:有罪的杀,无罪的放,区别对待。这是召公奭的意见。召公奭是周文王庶出子中最能干的人,与文王嫡子周公并称西周双璧。

方案三:让他们各回各家,安心种田去,不要受改朝换代影响,亲近仁慈之人。殷商百姓再有过错,都要把责任推到商纣王一个人头上。这是周公的提议。

最后中标的是方案三。因为周武王原本就倾向于怀柔政策。殷商虽灭,但毕竟曾经是天下共主。殷民比周民多,大开杀戒恐怕不利于维稳。周武王根据周公的意见,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为商侯,继续留在殷商故地;同时留下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位周王族诸侯在那里监视殷商异族。

周公因为脑电波频率跟周武王最接近,被内定为大周朝的首席执政官。

打下江山后,奖赏功臣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时的人还没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小心眼。周武王出手阔绰,大行分封。异姓功臣与同姓亲属个个有份。

周公被封于曲阜(孔子故里),建鲁国。旁边紧挨着姜太公的齐国。周武王把最能干的两位顶尖能臣分封在东部地区是有深远考虑的。这个战略布局的作用将在不久之后得以体现。

姜太公乐颠颠地走马上任了,一到封地就跟东夷集团的莱侯干了一架。不过,周公却没有前往封国。周武王把他留在中央继续辅政,让他的大儿子伯禽去鲁做首任国君。

新王朝建立后,一代雄主周武王却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兴。他回到西周王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后整夜整夜睡不着。周公心细如发,便问二哥为何失眠。周武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殷商称王天下数百年,曾经用过360个贤士,就这样还被灭了。我们周朝的寿命能不能超过殷商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当哥的睡不着啊!四弟,老哥要勤勤恳恳守好大周朝的西土。

但东部中原地区是殷商王朝老根,离关中较远,比较难控制。虽然留下了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监视武庚禄父,但老哥还是不放心。伊水洛水交汇之处地势平坦,以前是夏人的地盘,很适合建个陪都……

西周建立第二年,天下还没真正安定。殷商遗民归附不久,商军残余势力活跃在东海之滨,东夷集团尚未降服。形势严峻,工作繁重。但周武王却病倒了,让满朝文武急作一团。

周公向上天虔诚地祷告,并把祷告记录锁进金匮里,严令诫守者不得泄露内容,否则施以重罪。

他的努力最终没能改变命运,周武王不久后病逝。天下迅速陷入大乱,殷商遗民在武庚禄父的领导下反叛大周朝,东夷集团也积极响应。更糟糕的是,叛乱者中居然还有管叔鲜、蔡叔度两位周王族重量级人物。

此时周成王尚年幼,完全不具备执政能力。朝中最有实力的大臣是周公、太公、召公三巨头。

为什么周朝那么快爆发政治危机?为什么管蔡要勾结叛乱势力?太公和召公持什么态度?周公又该怎样挽救这场规模空前的政治危机呢?

P2-5

序言

公元465年,宋前废帝刘子业把弟弟刘子鸾免为庶人并赐死。年仅十岁的刘子鸾临死前说:“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

皇室比普通家庭更容易出现手足相残现象。怪只怪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太诱人。刘子鸾的哀叹,为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但现实依然按照冷酷的法则行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才是更多人心中的梦。

帝王是个高风险职业,看着舒服,做起来痛苦。他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惴惴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有一批叫作权臣的人,紧紧盯着龙椅。此时此刻,我是君你是臣。说不定两眼一闭一睁,角色互换了。

天大地大,帝王最大。帝王是王朝的统治者、代言人、吉祥物,是天下人的元首。这话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没有争议。

但千万别以为帝王可以为所欲为,他们能否做专制独裁者,还得看有没有权臣当道。

如果说帝王是脑袋瓜子,那么权臣就是脖子。不是脚脖子,而是项上人头下面那个近似圆柱体的物件。相信列位看官都落过枕,脖子扭了,脑袋也不得动弹。

头颅怎么转还得听脖子的。没错,帝王和权臣的关系恰如头颅与脖子。双方配合得好,国家强盛,功业千秋。配合得不好,江山社稷恐怕就有改姓氏的危险了。

帝王的利益在于驾驭权臣为自己打天下、创财富。权臣的利益在于控制帝王以玩转世界、得意人生。挟天子以令天下对玩家的诱惑力一点不比直接坐龙椅的差。

封建王朝搞不去,根子都在君权。上梁不正下梁才歪,强大的君权腐败堕落了,社会风气败坏,政权气数也将尽。

这个国君不给力,那就换个给力的呗!古代圣贤会悄悄告诉你,此之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圣王尧舜禹,权力交接用的是“禅让制”,最大功臣继承元首之位。可是禹帝的儿子夏启离经叛道,搞了君主世袭家天下。功臣当国王称天子,已经成了真实性极其可疑的传说故事。

君主世袭制曾经是个好东西,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对于社会发展进步而言,它又是个坏东西。

这代帝王差劲,你没法用正常程序赶他下台。下一任帝王只能在其家族里选。就算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甚至刚出生的孩子,也必须让他们披龙袍。

万一换来换去都不中用,那就只好改朝换代了。

社会腐败,国家动荡,君主昏庸,往往是权臣当道的最佳时机。权臣当道,控制君主以令天下,是标准的游戏模式。

权臣控制君主的招法千变万化,基本策略无非三途:  途径一,把自己的思想强力灌入君主的头脑,把对方的脑电波切换到跟自己一样的频道。商鞅、吕不韦都是该路数的极致。

途径二,把制度上的实权都抓在手中,让一国之君成为提线木偶,完全受自己摆布。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是此中强手。

途径三,投君王所好,让其变得颟顸糊涂,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交给自己办。赵高、贾似道、魏忠贤,手段一个赛过一个绝。

权臣大权在握,没有君王之名,却有君王之实。朝廷决策都绕不开权臣。权臣喜欢的人,皇帝也觉得是忠良干城;权臣反感的人,皇帝也自动划为反动分子。所谓皇帝的意见,其实不过是在权臣的计划书上签名盖章。

应该说,不是所有的权臣都混蛋。有些人权力欲望大,但他抓住权力不松手,是为了做事。

为了某种政治理想而奋斗,不惜一死。这种事不光请愿书生会做,某些权臣做得更加彻底。

不过,大多数权臣利欲熏心,排斥异己,党同伐异,只为一己之私。摧毁国家的除了昏君暴君外,奸佞权臣是最大的责任人。

因了权臣手中有权,官场人人巴结,争先恐后。民间只知有权臣,记不得当朝圣上是啥时开始玩失踪的。久而久之,权臣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事情可就微妙了。

尽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到仅次于最高统治者的富贵荣华,但权臣之路既不平坦,也不存在华丽的最终篇章。

权臣也许暂时控制住了当朝君王,但反对党的吼声不会消失。天天上奏章弹劾还是轻的;动用刺客和军队搞“清君侧”行动,每朝每代都不乏个例。

绝大部分权臣的特权,都是来自帝王,有时是摄政太后。一到新老交接政府换届,权臣要么下台,要么去死,数朝元老少之又少。

因此,威风一时,黯然落幕,几乎是权臣必然的结局。

功成身退,利于社会,是圣贤智者们反复强调的,可惜没多少人真能听进去。追名逐利求富贵,为此无所不用其极,恐怕更符合世人的天性。

投胎不到帝王家,没机会坐龙椅,那就做个权臣,照样狐假虎威号令天下。

有些人付诸行动,失败了,留下乱臣贼子的恶名。侥幸通过宫廷斗争的独木桥,顺利跻身权臣行列,也未必能在成王败寇的史书上得到好评。

权臣往前一步就是谋朝篡位,在古代是大逆不道,放到近代也不会变成反抗皇权专制的“社会良心”。说到底,权臣是皇权的衍生品,称之为“二皇帝”也不算离谱。

历代君权与权臣的斗争,信息量太大。权臣的是是非非,堪称观照古今社会的镜子。  重蹈权臣的覆辙,不是明智之举。咱们只需围观权臣,看个热闹,长点记性就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