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第二次思想解放;从富强走向文雅;衣食住行中的美;美在味觉中觉醒;世界图景中的“五四”;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儒学复兴的隐忧;现代社会的义利之辨;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本书从凤凰卫视策划制作的电视文化栏目《世纪大讲堂》中精选出上述几个话题的内容。话题新颖,内容深刻,引人深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富强到文雅(世纪大讲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第二次思想解放;从富强走向文雅;衣食住行中的美;美在味觉中觉醒;世界图景中的“五四”;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儒学复兴的隐忧;现代社会的义利之辨;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本书从凤凰卫视策划制作的电视文化栏目《世纪大讲堂》中精选出上述几个话题的内容。话题新颖,内容深刻,引人深思。 内容推荐 从温饱迈向小康,中国人的富裕程度提高了。然而,贵族精神的缺失、富而不贵的隐痛,却一直困扰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影响着中国的形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如何反思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如何描画当下国人的精神图谱?如何感受衣、食、住、行中的美?如何让文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书将带领大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目录 刘再复: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甘阳:第二次思想解放 甘阳:从富强走向文雅 蒋勋:衣食住行中的美 蒋勋:美在味觉中觉醒 王康:世界图景中的“五四” 何怀宏:三十年社会道德变迁 朱大可: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龚鹏程:儒学复兴的隐忧 周桂钿:现代社会的义利之辨 童世骏: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 试读章节 当时的贵族划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贵族社会很讲究风度和文化,《诗经》就是贵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文化通行证。那时候参加贵族的宴会、聚会或者外交场合,是要念诗的,如果读的诗与身份或场合不符,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左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00多年晋平公掌握政权后大宴诸侯,规定每个诸侯所读的诗一定要“诗必类”,也就是与宴会氛围相符。结果有一个齐国大夫高厚读的诗被认为“不类”,晋平公一名大臣荀偃拍案而起说:“诸侯有异志矣!”号召其他诸侯国同讨不庭,险些为此打仗。可见《诗经》在当时不只是文学文本,也是道德文本,这一点是我们现在的文学教科书没有注意到的。如果想了解《诗经》,我推荐三本书,一本是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一本是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第三本就是《左传》。读过之后,我们会知道那个时代的贵族精神是怎样的。 西周的氏族贵族最后被战争瓦解。秦击败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一个很大的转变。后来汉武帝以中央文官制度代替分封诸侯,贵族制度进一步瓦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贵族制度来了一次复辟,讲门第、讲出身、讲血统,讲得非常厉害。那时候姓氏不同是不可以通婚的,选拔官员都要看血统。当时有一个历史背景是所谓的“五胡乱华”,很多胡人跑到江南去了。汉人可能担心与另外一种血缘相混,所以就特别讲门第和血统。 与《诗经》相对应,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二次贵族文学高潮,代表人物包括谢灵运、沈约、陆机,以及皇帝萧统、萧衍等。他们这一批王公贵族大玩辞藻,大玩形式,大玩声律,四声平仄就是这时候发明的,在文学形式上为唐诗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功劳很大。我认为这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 这个时代后来被科举制度打垮了。隋朝建立科举制,唐朝充分发展。这时候不讲血统了,开始重才华,谁诗文写得好谁就可以当进士。相反,如果没有才气,出身好、门第强也是没用的。科举制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白衣卿相”代替世袭贵族的现象变得更为普遍。其实在战国时期像苏秦这种白衣卿相已经开始代替世袭贵族了,在隋唐时期出现了更多的白衣卿相,只要你有学问,诗词写得好,就可以当状元宰相。 宋明之后,虽然也有贵族,但只存在于宫廷中,贵族时代已经结束。到了清朝,又出现一个贵族时代,从满洲过来的爱新觉罗氏在关内取得政权,形成了部落贵族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贵族等级是极为严格的,爵位分得很清楚,共二十七等:第一等是公,分三等;第二等是侯,分四等;第三等是伯,分四等;第四等是男,分四等;第五等是子,也分四等;下面还有轻车都尉、都旗尉、云旗尉、恩旗尉,等等。汉人如果立了大功,也可以受封爵位,但贵族基本上还是由满清八旗子弟组成的。这个贵族时代最终被辛亥革命打掉了。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贵族时代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早就瓦解掉了;二是没有形成强大的贵族传统,没有可考的长期的贵族谱系。这与欧洲很不同,所以我们也没能像欧洲那样形成核心价值比较清楚的贵族精神。 尽管如此,在中国社会里“富”和“贵”两个大概念的分野还是很清楚的。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刘大杰先生说焦仲卿的妻子兰芝其实是很好的媳妇,出身的家庭也很富裕,为什么婆婆就是不喜欢她,非要把他们分开呢?就是因为婆婆嫌媳妇的出身不够高贵,与自己儿子的门第不相配,结果硬是逼着儿子把媳妇赶走了。可见,当时“富”和“贵”的界限是很清楚的。 从《红楼梦》里也可以看出“富”和“贵”分得相当清楚。贾宝玉和探舂她们成立诗社,提议每人要有一个笔名。贾宝玉说,你们帮我取一个吧。有人说叫“无事忙”,有人说叫“绛洞花主”,他都不满意;后来薛宝钗很聪明,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富贵闲人”。薛宝钗说:“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贾宝玉的特征,确实是“富”与“贵”二字之外,还兼有“闲”字。他虽生于大富大贵之家,却从不把财富、贵爵、权势看在眼里,但求心灵的富足和精神的高贵。 “闲”就是精神上的贵族,所以他对于“富贵闲人”这一称号,也就乐于接受了。 清朝的部落贵族垮台之后,我们先是用辛亥革命把“贵”扫掉了,1949年以后又把“富”扫掉了,最后“文化大革命”把“闲”也扫掉了。富贵闲人再也没有了。 P16-19 序言 于热闹处安静听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于2000年开讲,至今已有五百多位演讲者登台,四位主持人接力主持,千余学生现场听讲提问,亿万电视观众一起跟堂收看——这些数字都体现出一种坚守:我们的民族和文化,需要更多学术殿堂独立思想的浸润和引悟。 当年我们创立这档节目时,找不到另外的成功范本,对于它后来的影响力,我们以为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其实它又潜藏着必然的因子。 把大中华文化圈知名学者的最新学术思想成果,从小众范畴搬进国民大课堂,是方法,也是态度。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偏见,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于是,相对静态的演讲,被传播放大,而思想的厚重,又随了传播远走,中华文明的高山流水,惠泽于四野。 如果说生命个体原本是有限的常数,不可估限的变量正在于她所选择的生存方式和路径。对于主讲者和聆听者都是如此。 不论是一桶水浓缩为几滴水的台上智慧,还是从几滴水中领悟一桶水的普通听众,他们在讲堂相遇,都应是生命的盛事。在当今社会的躁动喧嚣中,静心倾听一堂知性的课,或许是一件奢侈的事,可它切实地拓展着人的眼光和胸襟。时代敬重毕其一生苦心求索的大学问家,也敬重那些崇尚知识和品质的莘莘学子。这些交流,是述者的知识之光数十年聚能的一朝发散,也是听者的人生阅读的一次循道捷径。 生命的个体往往渺小,不可估量的变量时刻影响着生命的流向与路径。我们都是从原点出发,像螺旋线一样盘旋着向上或向下,感悟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大师的现场讲演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与他们作智慧的交流。一本书,一个午后,一杯清茶,或斜依窗前,或枯坐树下,随着书页刷刷翻过的声音,一种高远的快意漫过流动的生命。 从青涩到成熟,从学习包容到提升自信,如同春闹枝头,繁花待放。中国正在努力担负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正在跨越“百年民族悲情”年代,从敏感、激愤、“输不起”,到宽容、理解、承担,“具备了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和平常心”。一种开阔雄放的视野在民众之中悄然站定。《世纪大讲堂》想告诉人们,只有持续开放的意识、不间歇地开放脚步、不停顿地向自己的内心和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找,才可以触摸到那个叫做进步的东西,才可以有一种丰满的人生。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 刘长乐 书评(媒体评论) 贵族精神的缺失造成我们“象牙之塔”的瓦解和逍遥精神的消失,造成我们社会生活习俗、语言以及审美趣味的粗鄙化,造成我们富了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再复 只有出了不以挣钱做生意为最高人生理想的人,一个民族才会富有思想和创造力,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甘阳 美,其实是回来做自己。我能够不被整个社会的流行所干扰,知道自己要什么,该怎么选择,这是大智慧。 ——蒋勋 与其批判一个社会没有信仰、存在信仰危机,不如自己去寻找、探索信仰。也许你的探索会感染别人,也许不会,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去寻找。 ——何怀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