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诺贝尔化学奖明星故事/诺贝尔之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郭豫斌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诺贝尔化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化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无数化学家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中作出了傲人的成绩。本书所记录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正是他们当中的饺佼者,拉姆塞、卢瑟福、奥斯特瓦尔德、尤里、鲍林,每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内容推荐

诺贝尔化学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在人类化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同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

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应用和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使用各种人遣物质的现代社会,化学一直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化学发展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社会文明的高低。

在现代社会,化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化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最初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蒙昧认知到现在变成了一门可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五大类共80项,实际上包括了七大分支的学科。化学几乎涵盖了人类已知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

无数化学家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中作出了傲人的成绩。本书所记录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正是他们当中的饺佼者,拉姆塞、卢瑟福、奥斯特瓦尔德、尤里、鲍林,每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在我们了解他们的同时,也见证了他们的成就已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目录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

艾米尔·赫尔曼·费歇尔

斯范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

威廉·拉姆塞

阿道夫·冯·贝耶尔

亨利·莫瓦桑

欧内斯特·卢瑟福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维克多·格林尼亚

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普雷格尔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

海因里希·奥托·维兰德

阿道夫·奥托·莱因霍尔德·温道斯

卡尔·波施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列奥波德·卢齐卡

奥托·哈恩

詹姆斯·贝特切尔·萨姆纳

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

格林·西奥多·西博格

莱纳斯·卡尔·鲍林

弗雷德里克·桑格

乌伊拉得·法兰克·利比

麦利芬·卡尔文

多罗西·玛丽·克劳福特·霍奇金

曼弗雷德·艾根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

格哈特·赫兹伯格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约翰·瓦卡普·康福思

伊里亚·普里戈金

彼得·丹尼斯·米切尔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

保罗·伯格

福井谦一

劳德·霍夫曼

亨利·陶布

赫伯特·亚伦·豪普特曼

李远哲

西德尼·奥尔特曼

托马斯·罗伯特·切赫

理查德·罗伯特·恩斯特

保罗·克鲁岑

理查德·埃里特·斯莫利

保罗·博耶

田中耕一

彼得·阿格雷

格哈德·埃特尔

试读章节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因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

对实验着迷的少年

1852年8月30日,雅克比·亨利克·范特霍夫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市。鹿特丹是荷兰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一个冬暖夏凉、景色宜人的城市。

范特霍夫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家境也比一般的家庭更富裕。范特霍夫在很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父亲在自己的实验台前配制药水或做实验的时候,小范特霍夫就会安静地坐在一旁观看。每当他看到新奇的化学现象时,他总是想亲自动手做一次,可父亲从来不会让他做,因为这些实验都是具有危险性的。但是小范特霍夫可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的年龄已经足以完成这些简单的试验了。

范特霍夫升入中学后,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有增无减,那些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里有足够多吸引他的奥秘。有一天,范特霍夫独自一人在校园里闲逛,当他走到化学实验室的时候,习惯性地从窗帘的缝隙往里看了一眼,那些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器材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当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够立刻到实验室里做实验,但实验室的门已经锁了起来。就在这时,他忽然发现实验室的透气窗竟然没有关上,肯定是学生们刚做完实验不久才走的。当他想到学生们一起做实验的场景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起身从透气窗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就近选了一个实验台,然后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开始做实验。如同他所预想的一样,化学试剂在容器里剧烈地反应着。过了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这时他已经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忍不住低声笑了起来。

就在范特霍夫独自开心的时候,实验室内的声响惊动了巡视的老师霍克维尔。霍克维尔听到实验室里的声响后,立刻感到一阵紧张,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班级在做实验了,难道会是小偷?他边想边从窗帘的缝隙中向里张望,却发现一个淡黄色头发的少年正站在实验台前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原来是范特霍夫。霍克维尔并没有立刻制止他,因为他怕惊吓到范特霍夫而出现什么意外。等到范特霍夫完成实验的时候,他悄悄打开门,走进实验室,用严肃的语气说道:“你是怎么进来的?”

“透气窗,老师。”范特霍夫吃了一惊。

“你没有撒谎?”

霍克维尔显然不相信他所说的,因为那个透气窗又高又小,想从那个小洞钻到实验室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马上发现,除了那个透气窗,再也没有什么通道可以进入这个封闭的实验室里了。他边想边向实验台走去。

范特霍夫这时低声答道:“没有撒谎。”说完把手放在了背后,眼睛盯着地面,眼眶里还闪烁着一丝泪光。

霍克维尔走到实验台前,开始检查实验器材,他惊奇地发现范特霍夫所做的实验竟然如此规范,可这个实验与一般的实验不同,因为其中用的化学药品很危险,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他转过身对范特霍夫说:“实验做得很好,可这个实验非常危险,而且在未经校方允许的情况擅自做实验是严重违反校规的。”他略微一顿继续说,“把实验器材收拾好,我需要跟你的父亲谈谈这件事。”范特霍夫看了看他的老师只能无奈地耸耸肩,然后开始整理实验台。

其实,霍克维尔老师非常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且做实验也是出于学习的目的,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由于未经校方允许,因此就另当别论了。霍克维尔找到了范特霍夫的父亲,并告知了范特霍夫在学校违反校规擅自做化学实验的事情。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可转念一想,范特霍夫也是因为好学才违反校规做实验的,动机是好的,因此在霍克维尔的建议下,将自己的旧实验室收拾了出来,专门留给范特霍夫做化学实验。

从此,范特霍夫就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实验室,而费用自然是由父亲支付。然而谁会料到,这个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孩子最后竟真的踏上了一条化学之路。

范特霍夫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医生,也是一位文学修养极高的人。在范特霍夫和几个兄弟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注意对孩子们的教育,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为孩子们朗读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黑夜降临时,屋子里点燃了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们一家人围在父亲的跟前倾听那些富于哲理和饱含激情的诗句。

父亲最崇拜的诗人就是拜伦,每当他用英语开始朗读《曼弗雷德》时,声音里总是带着庄重和从容不迫的感情,这种极富感染力的音色对范特霍夫和兄弟们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们也像父亲那样喜欢上了拜伦和他的诗,并且从中逐渐学会了用哲学的观点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文学和哲学的影响

范特霍夫读大学时也一直延续着对拜伦的热爱,当他在校园里四处游走的时候都会随身带着一本拜伦的诗集。在阅读中,他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是如此深沉和明晰,而他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甚至涉及哲学层面。后来,当他接触到孔德的哲学理论时,就立刻被吸引了,这与之前阅读拜伦的哲学诗剧有重要关系。奥古斯特·孔德是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实证论的创始人,对范特霍夫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他把拜伦和孔德看做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

将来能够从事哲学研究成了范特霍夫最大的梦想,虽然他仍然非常喜欢化学,但是在当时的荷兰却没入这么认为。人们普遍的想法是,化学或许真的有用,但是想靠化学维持生计恐怕是难之又难的。因此当范特霍夫决定以后要当一名化学家的时候,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对他冷嘲热讽,甚至连他的父亲也认为,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比如将来想要做一名药剂师就要用到化学,但是把化学研究当成是一份职业无疑是极不明智的。尽管范特霍夫找来了很多理由来说服父亲,可父亲始终不同意范特霍夫的想法。

1869年,范特霍夫从中学毕业时,选择专业的问题摆在了他和父亲的面前。面对父亲强硬的态度,他甚至无法辩驳,最终按照父亲的要求进了荷兰的台夫特工业专科学校学习工艺技术。这个选择显然不是范特霍夫自愿的,对此他也很无奈,可在无法违背父亲意志的情况下,只能暂时接受。

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和非凡的记忆力,范特霍夫很容易就掌握了那些专业功课,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就用来读文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在那个时期,他对拜伦的热爱几乎达到了顶峰,他的性格甚至都开始变得像拜伦一样高傲。拜伦在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就读时,为了讽刺“不能养狗”这条校规,竟然在学校里养了一头小熊;范特霍夫也在无意当中模仿着拜伦桀骜不驯的性格,于是在校园里养了一只狗。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37:09